数学期末复习攻略

来源 :初中生学习·初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v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有理数
  要点1有理数的概念
  知识链接:
  1.有理数: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须要引进正数数和负数数.引进正数和负数之后,我们学习的数就扩充到了有理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因此,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称为数轴的三要素.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它们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特别须要注意的是,零的相反数仍然是零.
  4.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性质:(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零的绝对值是零;(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绝对值具有非负性质,即|a|≥0.
  5.倒数:1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的商,叫做这个数的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
  例1 若a与2 互为相反数,则|a+2|等于( ).
  A.0B.-2C.2D.4
  解析:由相反数的概念知a、b两数互为相反数,则a+b=0,可知a+2=0, 再由绝对值的特征可得本题选A.
  点拨:本题中的数a与2互为相反数,可得到a+2=0,数0的绝对值是0.解得本题主要是运用相反数的概念、绝对值的概念.可见,掌握这两个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要点2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知识链接: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的方法主要有:(1)正数大于负数,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2)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是比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大;(3)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例2 数轴上的点A、B、C、D分别表示数a、b、c、d,已知A在B的右侧,C在B的左侧,D在B、C之间,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a  C.c  解析:先根据题意画出数轴,如下图所示:
  
  因为“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一定大于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所以c  点拨:本题借助数轴直观表示出字母的位置,从而作出比较.原点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原点左边的点表示负数,原点表示非正非负的中性数“0”.在数轴上,若干个点所表示的数中,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一定大于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不管这些点在原点的同侧还是异侧.注意:由于数轴是一条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伸展,所以既没有最大的数,也没有最小的数.
  
  要点3有理数的运算
  知识链接:
  1.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意: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进行有理数加法的依据.进行加法运算时,首先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再确定用哪一条法则.应用法则过程中,一定要“先符号,后绝对值”.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注意: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化.
  3.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注意:将有理数减法转化为加法过程中,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个是运算符号,另一个是减数的性质符号,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例3 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值为48,我们发现第1次输出的结果为24,第2次输出的结果为12,……第2 009次输出的结果为___________.
  
  解析:开始输入的x值为48,我们发现第1次输出的结果为24,第2次输出的结果为12,第3次输出的结果为6,第4次输出的结果为3,从第5次开始,输出的结果为6或3相间出现,故第2 009次输出的结果为3.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一种程序运算,就是要根据规定的运算程序,寻找运算结果的规律.这类规律运算也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靓点.
  
  要点4近似数、有效数字与科学记数法
  知识链接:
   1.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以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把一个大于10的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计数法叫做科学计数法.
  例4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的“鸟巢”钢结构工程施工中,首次使用了我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制的强度为4.581亿帕的钢材.4.581亿帕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________帕(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4.581亿= 458 100 000=4.6×108.
  点拨:用10的整数幂的形式,有时可以方便地表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较大的数;当有了负整数指数幂的时候,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例如:0.00001=10的负5次方,即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a乘10 的负n次方的形式,其中a是正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
  
  二、 整式加减
  要点5用字母表示数
  知识链接:
  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用数字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到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3.单项式: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例5下列每个图是由若干个圆点组成的形如四边形的图案,当每条边(包括顶点)上有n(n≥2)个圆点时,图案的圆点数为Sn .
  按此规律推断Sn关于n的关系式为:_______ .
  解析:通过观察前3个图形中的圆点的排列规律,图形上的圆点之和是4的倍数.即Sn=4(n-1)(n≥2).
  点拨:观察图形,我们不难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后一个图形的每一条边上比前一个图形的每条边上多一个圆点,4条边多4个圆点,即后一个图形上的圆点比前一个图形上圆点多4个.
  
  要点6整式加减
  知识链接:
  1.同类项:(1)几个单项式是否为同类项,就看它们是否具备两个条件:①所含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2)合并同类项:是指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法则是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及其指数不变.
  2.去括号与添括号:去括号与添括号时,若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或添上“+”号,则括号内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或添上“-”号,则括号内各项都要改变符号.
  3.整式加减:就是去(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过程.
  例6已知x2+3x+5的值为7,则代数式3x2+9x-2的值为().
   A.0B.2C.4D.6
  解析:∵x2+3x+5=7,
  ∴3x2+9x-2=3x2+9x+15-17,
   3(x2+3x+5)-17=3×7-17=4,故选C.
  点拨:已知x2+3x+5的值,求3x2+9x-2的值,须先求x的值,用初一知识无法解决.若将求值式变形得出代数式x2+3x+5,再将其作整体代入,问题可化难为易.
  
  三、一元一次方程
  要点7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知识链接: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5个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例7 解方程:-=3.
  解析:将原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系数化为整数,得-=3.
  去分母,得5x-10-2(x+1)=3,
  去括号,得 5x-10-2x-2=3,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15,
  系数化为1,得x=5.
  点拨:(1)解一元一次方程,只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总能使原方程化成最简方程 ax=b(a≠0)的形式,然后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从而得到原方程的解为x= .
  (2)在解方程过程中,去分母时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要把分子上的多项式看做一个整体加上括号;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边是“-”号,则括号里的每一项都要改变符号;移项时,一定要改变所移项的符号;还要注意解方程时不可以写成一连串连等的形式.
  (3)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验根可帮助发现解题中的错误,应引起重视.
  
  要点8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知识链接: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必须认真做到“设、列、解、验、答”五个步骤:“设”——审清题意,明确等量关系,恰当地设立未知数来表示某个未知量.“列”——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解方程.检验方程的解,并判断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应用题的实际意义.“验”——双重检验,检验根的正确性,检验解的合理性.“答”——写出应用题的答案.
  例8如图是2009年6月份的日历,如图中那样,用一个圈竖着圈住3个数.如果被圈的3个数的和为39,则这3个数中最大的1个为________.
  解析:设中间的一个数为x,则最大的1个数为x+7,最小的一个数为x-7.由题意得:(x-7)+x+(x+7)=39,解得x=13,x+7=20,故最大的一个数为20.
  点拨:这个问题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日历,着重考查学生的推理观察、归纳的能力,学生只要认真观察,不难发现,任意圈出一竖列上相邻的3个数依次大7.本题首先从特殊情形获得启发,然后推出一般的结论,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是命题考查的热点之一.
  
  四、图形的认识初步
  要点9几何图形展开与折叠
  知识链接: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
  例9 一个正方形的每一个面上都写有一个汉字,其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那么在该正方形中,与“爱”相对的字是().
  A.家B.乡C.孝D.感
  解析:本题以热爱家乡为素材,考查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解题时可亲自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即可得到与“爱”相对的字是“乡”,另外也可对展开图加以分析,根据展开图对面之间不能有公共边或公共的顶点,可知“爱”的对面不可能是“我” 或“家”,折叠起来后“孝”“感” 与“爱”相邻,所以“爱”的对面不可能是“孝”“感”,所以与“爱”相对的字是“乡”,故选B.
  点拨:根据正方体的展开图确定其相对面,可以通过动手折叠来得出结果,也可以直接根据展开图进行分析找相对的面.这种分析的方法较多,最简单的做法是:一个面跳过它邻面的一个面一定是它的对面,若跳过它的邻面的地方没有面,则在其垂直方向上的一个面一定是它的对面.
  
  要点10从不同方向看(视图)
  知识链接:从3个方向上看一个立体图形,得到3个不同方向上的平面图形(三视图).
  例10下图所示的是由几个小立方体所搭成的几何图形的俯视图,小正方体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立方体的个数,请画出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解析:根据每个小方格中的数字,可以抽象出如左边的实物图,再根据实物图画出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点拨:观察所给俯视图及图中的数字,按照小立方体的排列方法可以抽象出几何体的形状,再根据这个实物画出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要点11点、线、面、体
  知识点链接:1.点、线、面、体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2.直线、射线、线段的画法;3.角的画法;4.确定直线的条件.
  例11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3cm,求线段AC的长.
  解析:题目条件只是告诉我们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但不能判断点C是在线段AB上,还是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所以要分类讨论解决问题.
  解:有两种情形
  (1)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AC=AB+BC=8+3=11(cm);
  (2)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2,AC=AB-BC=8-3=5(cm).
  所以线段AC的长为11cm或5cm.
   点拨:本题在解答的过程中运用了分类的方法.所谓分类就是根据事物的共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分别归类,然后再逐一去研究解决.在运用分类思想解决问题时,应明确分类的标准,做到不重不漏.
  
  要点12相交线、角
  知识链接:相交线、对顶角;角的概念,角的大小比较,互为余角、补角的概念.
  例12如下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OE平分∠AOD,若∠BOC=80°,则∠AOE的度数是().
  A.40° B.50° C.80° D.100°
  解析:由对顶角相等,得∠AOD=∠BOC;又OE平分∠AOD,所以∠AOE=∠AOD=40°.故选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顶角的性质,由对顶角相等和角的平分线的概念可得出答案.
其他文献
空间站的工作舱和生活舱被设计为上下两层结构,工作舱在上,生活舱在下,在太空中的失重状态下,宇航员只需穿过连接处的圆洞就可以往来于两舱之间    “哥伦布”太空舱是欧洲航天局历时多年、耗资20亿美元建造的高科技太空实验舱,它看起来就像一个中空的金属圆筒,直径约4.5米,高度将近7 米,大约有一辆公共汽车那么大。实验舱的内部能够提供一个大约75立方米的实验空间,初期可以承载3 名宇航员。2009年初,
我读过一篇《纽约时报》关于韩国的补习学校的文章。文章里说:“对一个有抱负的韩国青年来说,高考的结果不是成就他,就是毁了他。”一位母亲补充道:“在我国,大学入学考试可以决定一个人70%~80%的未来。”  现在还有人抱着这么过时的观点,真是令人震惊。比起25年前,美国人的生活道路似乎更少地被学历决定,而更多取决于工作表现。你读了哪个大学还是有影响的,但不那么重要了。  美国这些年发生了什么呢?  让
《国外弹簧钢发展动态专题调研》信息课题是冶金部生产司1992年下达给本钢特殊钢公司的。公司有关领导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组织了有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 “Foreign spring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