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天的神器
  鼓,甲骨文 在“鼓” 的上面和两侧各有一只手 (“又”的简化,代表手),造字本义是指众人以掌击鼓。
  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到周代,鼓成为“八音之首”。人们把天上雷霆的轰鸣、春天万物生长的动感、韵律等,都融会于“鼓”之中,认为鼓具有非凡的神力,鼓声像雷声一样可以引来雨水,滋润农作物生长。到后来,鼓的应用更为广泛,如每逢科举,中状元的都敲锣打鼓以示庆贺。
  在古代,“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还用于打击敌人、驱除猛兽,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
  威风锣鼓
  在中国舞蹈中,“鼓”和“舞”有着不解之缘。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舞蹈当中,“鼓”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古代,鼓舞不仅仅是一种舞蹈形式,还给人以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山西临汾市古为尧都,世称平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传说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配给舜作妻子,从此二女便以万安村为婆家,羊獬(xiè)村为娘家。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娥皇、女英回娘家时,万安村群众敲锣打鼓送行,回来时羊獬村群众敲锣打鼓送回,以示威风。
  从那时起,就有了威风锣鼓。经过几千年世代相传,演变成如今的节奏很强的威风锣鼓。在临汾,大的村子几乎都有锣鼓队,而大的锣鼓队往往达到百人以上,击奏起来,气势雄伟,姿态健美,十分威风。
  凤阳花鼓
  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虽然现在是安徽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县,但是这里却有几样东西很出名。其中之一就是凤阳人的绝活——凤阳花鼓,这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在全国都很有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表达欢乐的心情。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又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鼓乐喧天,名声也越来越大。
  近年来,凤阳民间花鼓艺术团体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民间艺术表演和比赛活动,参加多部影视片的拍摄,并在全国获奖。凤阳花鼓近年来还走出国门,到日本表演,获得赞誉。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凤阳花鼓有“东方芭蕾”之美称。
  请同学们认真书写“鼓乐喧天”,写的时候请注意:
  鼓:注意穿插避让。
  乐:上收下展两点开。
  喧:右边占的比例大。
  天:横画收敛撇捺放。
  责任编辑 张静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校里为什么要设语文课?这个问题好像挺简单,但是各人的认识并不一致,甚至有很大的不同。有一种看法认为语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