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气田三开旋转导向工艺适应性分析

来源 :内蒙古石油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gq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西海相气藏平均埋深超5500m,岩石可钻性差,机械钻速偏低;水平段设计长,轨迹控制难度大。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为了提速提效和确保优质长穿储层,川西气田在首轮开发井中使用两家公司的旋转导向钻井系统。通过对目前已完井的9口开发井旋转导向和滑动导向三开钻进井身质量、机械钻速、钻井时效对比,分析表明,旋转导向钻进井眼更加平滑,但机械钻速优势不明显且时效低下。结论认为,川西气田下步施工井三开钻进推荐着陆前及着陆后一趟钻采用旋转导向,后续井段采用滑动导向。
其他文献
开发了一种以溶剂作为溴源和氯源,利用多相钯催化剂活化2-苯基吡啶C(sp2)-H键的二卤化反应。通过改变反应条件选择性控制实现了导向活化2-苯基吡啶C(sp2)-H单卤化和二卤化反应产物。催化剂具有中等催化活性,在卤化反应中转化率可达50%,具有高选择性。
A区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受封堵、两驱干扰、套损等因素影响,剩余油分布零散并且十分复杂,认清剩余油分布是目前特高含水后期挖掘潜力的关键。密闭取芯井的分析方法是最直观最可靠的方法。我们通过密闭取芯井的资料,对各类油层的水洗厚度变化进行分析,可清晰的看到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深入及井网加密调整,各类油层动用状况的演变过程。通过上述分析,认清A区剩余油潜力分布特点,以及应用效果评价,优化注采井网调整、配合措施改造,提高弱、未水洗油层动用状况,扩大波及体积,深挖剩余油潜力,将对该油田特高含水期油藏后续开发具有很大的指导
针对单一水力割缝对于低透气性厚煤层或存在夹矸煤层的增透卸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以冀中能源有限公司东庞煤矿21212工作面为研究背景,提出了上下煤层水力割缝协同卸压增透技术:根据煤层具体构造,在上下煤层各自进行一次水力割缝施工,上下煤层的2个槽缝产生的裂缝继续起裂、扩展与延伸,致使水力割缝孔之间的煤体裂隙充分发育,形成互相贯通的立体裂隙网络,产生协同卸压增透作用,扩大有效抽采半径。为更加合理布置水力割缝试验孔间距,采用FLAC 3D软件建立了水力割缝协同卸压物理模型,确定了水力割缝水压为30 MPa、出煤量为
通过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方法客观评价生态约束下农村产业适宜性研究进展,了解国内外产业适宜性研究前沿,判断未来研究趋势。采用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核心期刊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分析了1992—2020年国内外生态约束下农村产业适宜性研究的发展历程。该研究发现对资源承载力以及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等生态约束表征和经济驱动下的产业适宜性相关研究在国际上具有前沿性。2011—2020年国际研究热点内容聚焦在气候变化引发的产业适宜性和生态资源向资产管
以对甲基苯甲酸为原料,以盐酸做氯源,以过氧化氢做氧化剂和引发剂,高效率地合成对氯甲基苯甲酸。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35-40℃,原料配比n(对甲基苯甲酸)∶n(20%盐酸)∶n(27%双氧水)=1∶1.2∶1.2~1.3时反应收率最高且用时最短。产物收率可达98%以上。
空间插值方法与研究样区空间尺度会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空间变异特征预测精度产生重要影响。选取黄淮海北部未收割的夏玉米收获期50 m×50 m田块尺度(取80个土样)和1 000 m×1 000 m(取100个土样)农场尺度为研究样区,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和径向基函数(RBF)人工神经网络插值法探究两种尺度研究样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两种空间插值方法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两个研究样区土
介绍了连续油管水力喷射压裂技术在双层套管井中的应用实例,针对目标井井身结构,优选了水力喷射压裂工具组合及施工参数,现场施工情况表明:射孔排量0.8m3/min,两次射孔砂量共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不断成熟、推广,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被引入高校课堂教学中,本项目将利用VR强大的虚拟现实与全息视镜应用与慕课教学,生成“沉浸式”逼真的听、视、触觉等一体化的教学虚拟环境。改变了高校师生的授课和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车内空气质量与驾乘人员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污染物可分为生物污染物和化学污染物。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花粉和尘螨等属于生物污染物;气体污染物如甲醛、苯、甲苯等挥发性有机物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均属于化学污染物。本文主要论述车内空气中含有的化学污染物及其来源。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南段某页岩油油藏,整体呈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页岩油为湖相沉积环境下的深水重力流沉积,储层主要沉积相类型为砂质碎屑流沉积,砂体呈南西-北东方向展布。主力层长*岩性致密,物性差,砂体厚度大但是隔夹层发育,天然裂缝发育,不同区域渗透率主轴方向不同,储层非均质性强,使得油藏的开发难度大大增加,如何给出适合该地区长*致密储层的改造方式,为下步增大裂缝角度、提高裂缝密度和改变改造方式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