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河北等省使用,下同)生物Ⅱ卷试题,一如既往地秉承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并向问题立意逐步推进,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理科综合学科核心知识。题目语言叙述流畅,意图表达准确,题型配置合理。试卷的整体结构稳中有变,试题创新性尝试令人欣喜。近年高考试题逐渐显示出与新课程标准的接轨,虽然新高中课程的模块模式朝专业化、兴趣化方向发展,与大学理科教学改革的原则“淡化专业,加强基础”的“通识教育”是否相矛盾是一个讨论的热点,但是教学改革和高考改革依旧强势前进。试卷难度与2008年相比有所降低,各题难度控制较好,是一份成功的选拔性试卷。
2009年的高考理综生物Ⅱ卷试题的题型分数比例合适,符合《考试大纲》中的要求。实验试题的赋分值也符合《考试大纲》中的规定。实验试题的考试结果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对指导中学的理科实验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我们在高考阅卷过程中,结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采用质性和量化评价相结合、总体状况概括和典型案例分析相统一等方式,对2009年理综生物Ⅱ卷试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一、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Ⅱ卷试题得分数据分析
2009年仍采取网上阅卷,根据阅卷结束时的成绩,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各题分数分布如表2。
表1 总体成绩分析
■
表2 各题分值分布表
■
二、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Ⅱ卷试题特点
2009年全国理综生物部分Ⅱ卷试题由2题变为4题,是实行理科综合考试以来主观题数目最多的一年,但是主观试题的总分数没有改变,仍然为42分。试题内容涉及植物生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化学(新陈代谢与酶)、动物生理(动物生命的调节)、生态等几方面。知识覆盖面广,难度适宜,能较好地反映高中生对于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总体情况。
综合分析2009年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精神,知识与能力并重考查,增加了新的知识点。②试题大多来源于教材,基础性较强,学生都比较熟悉,考查内容都在考纲要求的范围之内。③生物主观试题数量增加,总分没有变化,但是把原来的2道大题改为4道,知识点更加分散,每空的分值变小,大大降低了考生失分的风险。④生物主观试题以前的压轴题多是遗传分析推断,而今年的试卷以一道关于生态知识的大题代替,这是一种变化趋势,因为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越来越关注生态问题。⑤图解图表试题较去年少,坐标曲线出现在31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增加了绘图,如34题绘制食物网图。
三、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Ⅱ卷试题典型错误分析
第31题
31题主要考查考生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①题和②题的5个填空内容实际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①题的纤维素、纤维素酶、果胶质、果胶酶均为图中提供的内容,部分考生填成了题干和图中没有提到的其他内容,说明考生没有认真读题、读图,或者未读懂,也反映出其对于酶和被分解物之间的关系不清楚,基本知识没有掌握。②题考生选错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③题是考查考生对于“温度与酶活性的关系”的掌握情况。考生在答题时将“适当降低温度”答成“避光保存”,分析原因时出现“呼吸作用使酶活性降低”等,说明考生对“温度可降低有关酶的活性”这一基本原理没有掌握。同样,④题的“适当提高贮存温度”答成“延长光照时间”也反映出了相同的问题。④题考查考生对于“乙烯具有催熟作用”的掌握情况,部分考生将“用乙烯进行处理”答成“用激素处理”,不能得分。⑤题“叶绿素含量降低”答成“叶绿素转变为其他色素”、“色素减少”、“叶绿素合成减少”、“进行光合作用叶绿素减少”、“叶绿素易分解”等答案的很多,说明部分考生对于“叶绿素”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
第32题
32题考查生物化学(新陈代谢与酶),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和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理念。试题考查书写实验步骤、结论分析等内容,有一定难度,文字表达量比2008年增多。该实验所选材料来源于教材,考生对题干中所提到的实验材料均应比较熟悉,但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考生对实验的设计过程以及后边的原因分析也是五花八门,出现各种各样的描述,如出现“将药品放在水浴锅中”的实验设计,说明考生在实验环节上存在较大差距。在实验设计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涉及对比实验时,对比条件应该是具有可比性的,如等体积、等质量、相同的H2O2溶液、加入等量的蒸馏水、FeCl3和过氧化氢酶溶液。②各个实验对比项的步骤、顺序需要明确、正确。③对实验仪器的功用以及使用方法要正确。在原因分析中则主要考查酶的基本特性:催化作用、高效性和高温失活。
第33题
33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的掌握。①题的3个填空比较简单: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下丘脑。②题的4个填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反馈也是教材基本内容,一些考生“反馈”没有答对,说明对这个概念不够熟悉。③题是本题的难点,事实上也属于实验设计类的题目,主要考查的是激素与器官之间的作用关系:“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进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本题考生丢分主要体现在:①激素的作用原理(激素与作用器官之间的关系)不清楚。②对原理的陈述不清楚。
第34题
34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生态系统知识的掌握。①题为绘图题,要求考生画出所提供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本题暴露出考生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箭头的方向问题:有的无箭头,有的箭头方向画错,还有的出现双箭头,这些都是错误的;第二,营养级上的生物问题:部分考生把玉米和秸秆分别作为第一营养级的生产者;第三,还有部分考生把发酵、沼气、沼渣、沼液等都加到了食物网中,说明考生对食物网的概念不清楚。②题考查存在于同一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考查物种之间产生竞争的条件,因为“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籽粒,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所以它们之间不会产生竞争”。然后又考查相互关系的描述,本小题考生丢分集中在前一空,部分考生只写了“捕食鱼竞争”中的一条关系,显示出思维缺乏完整性。③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来源,相对比较简单,丢分主要集中在把“玉米”写成“植物”,说明考生没有认真阅读题干。④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中每流经一个环节就会有能量散失”这一基本规律,本题丢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考生没有意识到考查的是这个规律,只是说人吃的玉米少了,所以能养活的人就会减少。第二,只简单提到“能量逐级递减”或“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没有与题干中的任何具体信息联系,说明考生的答题技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对高三理科综合实验复习备考的思考和建议
从整体上看,2009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继续坚持了“3 X”高考改革的方向,试卷通过不同的试题,明确表达了不同的要求。生物试题体现出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在新情境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不同试题中分别表现出关注考生生物学科主干知识掌握的水平、阅读理解题叙内容的水平、规范表达解题过程的能力水平等。这些关注点的综合体现就是检验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试题进一步体现了新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注重“五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基本方法)的同时,命题由知识立意为主转变为以能力立意为主,强化能力考查,并逐步向问题立意转变。从教学实际和高考成绩来看,各地教育水平发展还很不平衡,在校生的发展水平差距也十分明显,但师生共同努力,指望在高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这个愿望却是十分一致的。因此,如何改进教和学,能让考生在高考中获得更好成绩,就成了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根据我们的分析提出高三理综生物复习备考建议供参考。
1.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每一个实验是生物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功,但更重要的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在实验中思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我国古代就有“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名言。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给学生思维,教师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知识的结论。教师要通过启发、鼓励、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索,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思路和方法,促使学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整个认识能力和科学素质的提高。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实验和实验中的每一个问题,要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所以实验是专业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专业知识,培养科学素质。
2.加强专业用语的表示和专业语言的表述,提高表达能力
实验试题一般文字性描述相对多一些,但是答卷中混乱不堪的解答词不达意、书写似涂鸦、符号混乱等比比皆是。放松和迁就随意书写,必定对考试造成不利影响,阅卷凭的是正确陈述和论证,含糊其辞、词不达意的解答不能得分。这和断案有些类似,只能凭证据定对错,不能凭推断给分数。专业用语的表示和专业语言的表述,依然是考生平时不注意的薄弱环节,为什么一些考生认为题目不难,自己会做,但拿不到高分,说到底就是答题的规范化程度不够,专业用语用得不规范,专业语言说得不准,词不达意,抓不住要点。这样的考生可能选择题错的很少,但是遇到主观题时问题就多了。好习惯的养成在于平时的严格要求,所以专业用语这方面要经常抓、经常练。
3.转变教育观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柯林·博尔在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提交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掌握三张教育“通行证”:一张学术性的,一张职业性的,一张是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
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和组织,去发现和扶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阻碍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观点,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听着、坐着学科学,冷漠无奈地学科学,教师过分依赖系统讲授和题海训练的教学方式,学生过分依赖死记硬背和简单接受信息的学习方式的现状,大力开发和使用包括集体讲授、讨论分析、建构小组合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开放实验室、网络和CM技术辅助等各种各样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手段,强调贴近学生生活、在真实情景以及多样生动的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体验科学、应用科学。这是具体实施和落实科学素养培养目标、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
4.强化实验能力的形成
实验题是试题的活跃板块,实验能力的考查是提高理综生物试题区分度的重要方式之一。2009年的高考实验题要求考生根据试验题目进行实验设计,体现了高考实验题的变化趋势,在今后的复习中仍要加强对实验的复习,要特别重视课本上的实验,要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装置、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一些常用仪器的规格、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实验的基本操作,并将课本实验进行深化、重组、重设计,同时还要注意有关实验报告的复习和再认识,掌握实验报告的形式、设计和内容,也要初步掌握实验仪器的绘制。从近几年高考实验题来看,实验题一般都源于教材,要么改进考,要么变换考(变换药品、仪器、原理、方法、问题角度等),要么迁移考(迁移原理、方法等)。因此,我们在做好教材实验的前提下,要注意对教材实验的挖掘,进行改进、变换和迁移。
5.结合开放式教学,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现有的高考已不能仅凭传统的记忆——重复式学习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而是对思维的变通性、完整性、连贯性、敏锐性、精确性的全面测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对教学与复习的建议中指出:与培养能力相联系的应是学生学得主动,学会自我探索知识,教师要切实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但要相信自己的教,更要相信学生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学生的主动学习、自我探索知识的氛围内,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结构化开放式教学的基本含义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结构,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进而发展能力、个性品质和创造力,促进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最终达到教学相长。所谓结构化是指根据课程内容并依据科学性、基础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等原则勾画出体现发展能力的课程基本结构。教师不仅要注重教的脉络,更要渗透学的方法,通过教学来指导学生在思考或讨论的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开放式教学要引其疑,启其思,激其情,奋其志,将教学与启发统一认识并辩证地操作,以教法促进学法共同实现价值。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回忆与困惑、思考与深化、接受与拓展、独创与合作、交流与竞争、传递与反馈,训练了自己的直觉想象思维、分析批判思维、多向交叉思维和发展创造思维,以达到能纵览全局,沿着纵深衍变和横向拓宽的知识脉络去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切实提高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朱文祥.教育改革人人有责 教学研究天地广阔[J].化学教育,2006(1).
[2]张英锋,谢学俊.2008年高考理综复习备考建议[J].高中生之友(高考版),2007(10).
[3]郝昀铮,张英锋.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4).(责任编辑:符 洁)
2009年的高考理综生物Ⅱ卷试题的题型分数比例合适,符合《考试大纲》中的要求。实验试题的赋分值也符合《考试大纲》中的规定。实验试题的考试结果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对指导中学的理科实验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我们在高考阅卷过程中,结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采用质性和量化评价相结合、总体状况概括和典型案例分析相统一等方式,对2009年理综生物Ⅱ卷试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一、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Ⅱ卷试题得分数据分析
2009年仍采取网上阅卷,根据阅卷结束时的成绩,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各题分数分布如表2。
表1 总体成绩分析
■
表2 各题分值分布表
■
二、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Ⅱ卷试题特点
2009年全国理综生物部分Ⅱ卷试题由2题变为4题,是实行理科综合考试以来主观题数目最多的一年,但是主观试题的总分数没有改变,仍然为42分。试题内容涉及植物生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化学(新陈代谢与酶)、动物生理(动物生命的调节)、生态等几方面。知识覆盖面广,难度适宜,能较好地反映高中生对于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总体情况。
综合分析2009年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精神,知识与能力并重考查,增加了新的知识点。②试题大多来源于教材,基础性较强,学生都比较熟悉,考查内容都在考纲要求的范围之内。③生物主观试题数量增加,总分没有变化,但是把原来的2道大题改为4道,知识点更加分散,每空的分值变小,大大降低了考生失分的风险。④生物主观试题以前的压轴题多是遗传分析推断,而今年的试卷以一道关于生态知识的大题代替,这是一种变化趋势,因为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越来越关注生态问题。⑤图解图表试题较去年少,坐标曲线出现在31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增加了绘图,如34题绘制食物网图。
三、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Ⅱ卷试题典型错误分析
第31题
31题主要考查考生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①题和②题的5个填空内容实际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①题的纤维素、纤维素酶、果胶质、果胶酶均为图中提供的内容,部分考生填成了题干和图中没有提到的其他内容,说明考生没有认真读题、读图,或者未读懂,也反映出其对于酶和被分解物之间的关系不清楚,基本知识没有掌握。②题考生选错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③题是考查考生对于“温度与酶活性的关系”的掌握情况。考生在答题时将“适当降低温度”答成“避光保存”,分析原因时出现“呼吸作用使酶活性降低”等,说明考生对“温度可降低有关酶的活性”这一基本原理没有掌握。同样,④题的“适当提高贮存温度”答成“延长光照时间”也反映出了相同的问题。④题考查考生对于“乙烯具有催熟作用”的掌握情况,部分考生将“用乙烯进行处理”答成“用激素处理”,不能得分。⑤题“叶绿素含量降低”答成“叶绿素转变为其他色素”、“色素减少”、“叶绿素合成减少”、“进行光合作用叶绿素减少”、“叶绿素易分解”等答案的很多,说明部分考生对于“叶绿素”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
第32题
32题考查生物化学(新陈代谢与酶),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和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理念。试题考查书写实验步骤、结论分析等内容,有一定难度,文字表达量比2008年增多。该实验所选材料来源于教材,考生对题干中所提到的实验材料均应比较熟悉,但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考生对实验的设计过程以及后边的原因分析也是五花八门,出现各种各样的描述,如出现“将药品放在水浴锅中”的实验设计,说明考生在实验环节上存在较大差距。在实验设计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涉及对比实验时,对比条件应该是具有可比性的,如等体积、等质量、相同的H2O2溶液、加入等量的蒸馏水、FeCl3和过氧化氢酶溶液。②各个实验对比项的步骤、顺序需要明确、正确。③对实验仪器的功用以及使用方法要正确。在原因分析中则主要考查酶的基本特性:催化作用、高效性和高温失活。
第33题
33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的掌握。①题的3个填空比较简单: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下丘脑。②题的4个填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反馈也是教材基本内容,一些考生“反馈”没有答对,说明对这个概念不够熟悉。③题是本题的难点,事实上也属于实验设计类的题目,主要考查的是激素与器官之间的作用关系:“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进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本题考生丢分主要体现在:①激素的作用原理(激素与作用器官之间的关系)不清楚。②对原理的陈述不清楚。
第34题
34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生态系统知识的掌握。①题为绘图题,要求考生画出所提供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本题暴露出考生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箭头的方向问题:有的无箭头,有的箭头方向画错,还有的出现双箭头,这些都是错误的;第二,营养级上的生物问题:部分考生把玉米和秸秆分别作为第一营养级的生产者;第三,还有部分考生把发酵、沼气、沼渣、沼液等都加到了食物网中,说明考生对食物网的概念不清楚。②题考查存在于同一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考查物种之间产生竞争的条件,因为“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籽粒,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所以它们之间不会产生竞争”。然后又考查相互关系的描述,本小题考生丢分集中在前一空,部分考生只写了“捕食鱼竞争”中的一条关系,显示出思维缺乏完整性。③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来源,相对比较简单,丢分主要集中在把“玉米”写成“植物”,说明考生没有认真阅读题干。④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中每流经一个环节就会有能量散失”这一基本规律,本题丢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考生没有意识到考查的是这个规律,只是说人吃的玉米少了,所以能养活的人就会减少。第二,只简单提到“能量逐级递减”或“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没有与题干中的任何具体信息联系,说明考生的答题技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对高三理科综合实验复习备考的思考和建议
从整体上看,2009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继续坚持了“3 X”高考改革的方向,试卷通过不同的试题,明确表达了不同的要求。生物试题体现出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在新情境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不同试题中分别表现出关注考生生物学科主干知识掌握的水平、阅读理解题叙内容的水平、规范表达解题过程的能力水平等。这些关注点的综合体现就是检验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试题进一步体现了新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注重“五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基本方法)的同时,命题由知识立意为主转变为以能力立意为主,强化能力考查,并逐步向问题立意转变。从教学实际和高考成绩来看,各地教育水平发展还很不平衡,在校生的发展水平差距也十分明显,但师生共同努力,指望在高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这个愿望却是十分一致的。因此,如何改进教和学,能让考生在高考中获得更好成绩,就成了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根据我们的分析提出高三理综生物复习备考建议供参考。
1.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每一个实验是生物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功,但更重要的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在实验中思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我国古代就有“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名言。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给学生思维,教师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知识的结论。教师要通过启发、鼓励、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索,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思路和方法,促使学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整个认识能力和科学素质的提高。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实验和实验中的每一个问题,要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所以实验是专业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专业知识,培养科学素质。
2.加强专业用语的表示和专业语言的表述,提高表达能力
实验试题一般文字性描述相对多一些,但是答卷中混乱不堪的解答词不达意、书写似涂鸦、符号混乱等比比皆是。放松和迁就随意书写,必定对考试造成不利影响,阅卷凭的是正确陈述和论证,含糊其辞、词不达意的解答不能得分。这和断案有些类似,只能凭证据定对错,不能凭推断给分数。专业用语的表示和专业语言的表述,依然是考生平时不注意的薄弱环节,为什么一些考生认为题目不难,自己会做,但拿不到高分,说到底就是答题的规范化程度不够,专业用语用得不规范,专业语言说得不准,词不达意,抓不住要点。这样的考生可能选择题错的很少,但是遇到主观题时问题就多了。好习惯的养成在于平时的严格要求,所以专业用语这方面要经常抓、经常练。
3.转变教育观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柯林·博尔在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提交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掌握三张教育“通行证”:一张学术性的,一张职业性的,一张是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
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和组织,去发现和扶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阻碍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观点,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听着、坐着学科学,冷漠无奈地学科学,教师过分依赖系统讲授和题海训练的教学方式,学生过分依赖死记硬背和简单接受信息的学习方式的现状,大力开发和使用包括集体讲授、讨论分析、建构小组合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开放实验室、网络和CM技术辅助等各种各样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手段,强调贴近学生生活、在真实情景以及多样生动的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体验科学、应用科学。这是具体实施和落实科学素养培养目标、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
4.强化实验能力的形成
实验题是试题的活跃板块,实验能力的考查是提高理综生物试题区分度的重要方式之一。2009年的高考实验题要求考生根据试验题目进行实验设计,体现了高考实验题的变化趋势,在今后的复习中仍要加强对实验的复习,要特别重视课本上的实验,要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装置、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一些常用仪器的规格、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实验的基本操作,并将课本实验进行深化、重组、重设计,同时还要注意有关实验报告的复习和再认识,掌握实验报告的形式、设计和内容,也要初步掌握实验仪器的绘制。从近几年高考实验题来看,实验题一般都源于教材,要么改进考,要么变换考(变换药品、仪器、原理、方法、问题角度等),要么迁移考(迁移原理、方法等)。因此,我们在做好教材实验的前提下,要注意对教材实验的挖掘,进行改进、变换和迁移。
5.结合开放式教学,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现有的高考已不能仅凭传统的记忆——重复式学习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而是对思维的变通性、完整性、连贯性、敏锐性、精确性的全面测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对教学与复习的建议中指出:与培养能力相联系的应是学生学得主动,学会自我探索知识,教师要切实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但要相信自己的教,更要相信学生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学生的主动学习、自我探索知识的氛围内,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结构化开放式教学的基本含义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结构,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进而发展能力、个性品质和创造力,促进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最终达到教学相长。所谓结构化是指根据课程内容并依据科学性、基础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等原则勾画出体现发展能力的课程基本结构。教师不仅要注重教的脉络,更要渗透学的方法,通过教学来指导学生在思考或讨论的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开放式教学要引其疑,启其思,激其情,奋其志,将教学与启发统一认识并辩证地操作,以教法促进学法共同实现价值。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回忆与困惑、思考与深化、接受与拓展、独创与合作、交流与竞争、传递与反馈,训练了自己的直觉想象思维、分析批判思维、多向交叉思维和发展创造思维,以达到能纵览全局,沿着纵深衍变和横向拓宽的知识脉络去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切实提高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朱文祥.教育改革人人有责 教学研究天地广阔[J].化学教育,2006(1).
[2]张英锋,谢学俊.2008年高考理综复习备考建议[J].高中生之友(高考版),2007(10).
[3]郝昀铮,张英锋.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4).(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