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三代人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dgerfdgcvbrrgfd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一百年间,中国经历了欧洲一千年所发生的事。一百年前,我脚下小区的这片土地是荒郊僻野,一百年后已是高楼林立。然而,我们的生活一如往日,像一条河一样静静地、平凡地向前流淌,波澜不惊中,新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
  一百年前,在江苏南京郊外,有一户很普通的船上人家。过了几年,他们家娶了媳妇。当第三个儿子出生时,国共内战正酣,老百姓本来缺吃少穿,多了一个人就等于多了一张吃饭的口,于是孩子的妈妈狠了狠心,把他送给一个国民党军队的军官,而那位军官收养这个孩子并不是出于怜悯或喜爱,只是想把孩子养大后当仆人使唤。这也是当时社会上常有的事情。因此,那个孩子便注定要走平凡而艰苦的人生之路了。那个孩子便是我的外公。
  1949年后国家建设新的蓝图即将绘制出来,在嘉兴一个很普通的小镇上的一个工人家庭里,我外婆诞生了。外婆的父亲以建筑为业。虽然生活辛苦,但凭着一身正气和浑身力气,也能过上温饱的日子。那一年,那位收养我外公的国民党军官不愿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共事,于是来到浙江嘉兴。几年后,他把正在上海读高中的我的外公带到了嘉兴,外公的学业被迫中断。在养父的逼迫下,十七岁的外公开始在码头扛包子赚钱养家。当时扛包子的都是社会底层的穷苦人。
  我外婆作为长女,一直被宠爱着。她长相美丽,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
  与此同时,扛包子的外公也在艰苦中成长,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多次去找县城附近一个小镇的领导干部,用自己心中所画的蓝图,说服了镇上有关的领导干部。没多久,一家塑料厂在小镇建成,外公作为厂长,自然成了镇上的名人。他良好的教养与英俊的外貌给人印象深刻。
  外婆的命运也并非一帆风顺。她梦想着考上大学学习建筑,可没过多久,现实的雷霆将她的梦想击碎——疯狂的“十年文革”来了,作为“老三届毕业生”的外婆首当其冲要“上山下乡”。天真的外婆以为在农村可以依然去追求与实现她的梦想。于是她和我年轻有为、已经当了厂长的外公相遇了。天生般配的一对相亲相爱结了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因为被人陷害,不久,外公的塑料厂倒闭,他被诬以“地下黑工厂”,天天批斗。没有了原先的经济收入,外婆被迂腐的公婆赶出家。外婆只得回到娘家,勉强找了一间破烂的房子居住,晚上睡的是门板,上楼要爬竹梯。在这艰难的岁月里,我舅舅的出生又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那时极其艰难的处境,现在的我是无法想象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恰恰是悲惨的处境将外婆从一个娇弱的女子磨砺成一个女强人。外婆很聪明,思路敏捷,三言两语就能让那些无理之人哑口无言。每每“红卫兵”或地痞流氓来找她或婆家的麻烦,外婆就三两句话把他们问得哑口无言。当时,外公被“红卫兵”关在私设的公堂里,外婆给他送饭,挡在门前的“红卫兵”亮出刺刀,外婆伸手就把枪夺下来,把两个“红卫兵”吓得半死。后来新来了一位镇长,外婆看到了机会,前去陈情说理,新镇长被说服了,过了一两天,外公被释放了。外公当时觉得十分愧疚,感叹自己没有担当起家庭顶梁柱的责任。当时,“文革”初期的狂热已经褪去,人们都疲了。
  后来,改革的势头逐渐显露,外公看到了重新办厂的希望,他筹措资金,跑到江苏无锡请来原来的模具师,还揽了一批塑料业务单子,然而模具师利用外公的信任,开模具的日期一拖再拖,各个商家看到日期延误,都取消了订单。外公陷入了困境,幸亏损失并不至于倒闭。可最终塑料厂还没有从困境中站起来,厂长便已易主——外公太信任别人。改革开放,人对金钱欲望憋了许久,为了谋私利不择手段。就在外公打算重展蓝图时,他的朋友背叛了他,以不正当的手段将工厂夺走。一家人又陷入困境,两个孩子——我的妈妈和舅舅——已经长大,正是需要好好培养的时候,工厂的易主显然对家庭是一次重大打击。然而,外公的友情又救了他一命:他的好友帮他找了一份出纳的工作。虽然工资并不是很高,但足以温饱。为了让家庭能够安定下来,外公放弃了“开大厂”的理想,在出纳这个职位上一呆就是十几年,直至退休。
  其實当时许多企业家也曾面临过同样的困境,不同的是,有一些人选择了坚持他们的梦想,获得了成功。今天,外公跟我谈起他的工厂,总是叹息,但他不后悔当初的决定。我一直在想,外公当时为什么不坚持呢?是被一次次的失败吓到了?然而,我看到那些成功的企业家在事业上或许是辉煌的,可是家庭呢?大部分企业家的家庭不堪忍受他们追求梦想的千难万险,瓦解了。在那个中国经济刚刚起飞的年代,很多人事业的辉煌,是以牺牲家庭为代价的。我想,钱再多,也抵不过一个温暖的家。外公这一生并不成功,但他是明智的。没有他当时的选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我们家暂时安定了,可外面的世界却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安定意味着封闭。当时,嘉兴濮院镇的羊毛衫产业正蒸蒸日上。在染色厂工作的外婆发现了这一点。嘉兴妇女都是灵巧的织工,外婆也不例外,她在工作之余还赚些羊毛衫外快。但一个人做得太少,突然有一天,她想,要是把镇上的人组织起来,岂不能赚大钱?于是,一群个体户很快组织起了一个生产羊毛衫的大作坊。产品出来后,外婆运到上海去卖。在上海,她的眼界宽阔了。由于外婆他们生产的羊毛衫质量很好,人人争相抢购,财富也随之滚滚而来。然而,羊毛衫做了两年,外婆突然选择退出这个行业,并劝大家一起退。别人大惑不解,可以赚钱,为何不去?过了一年,由于市场上的毛衫过多,供过于求,毛衫价格猛跌,坚持下来的大半亏了本。精明的外婆用赚到的钱在嘉兴市区买下了一套房。至今,外婆在谈论这件事时总对我说:“人啊,总是要见世面,要走出去。”今天我们之所以能跳出小镇,在市区扎下根,靠的便是外婆的第一桶金。
  相较于外公外婆,我妈的理想并没有多么宏大,甚至可以说是“世俗”的了——她只是想脚踏实地地过好平凡人的生活。经历了这么多,她的父母只是希望她能幸福地生活。我妈曾拜了一个师傅,学了烧菜的手艺。现在我挑食的坏习惯都是她做的美食“惯”坏的。后来,她自考本科,选择了会计的职业。直至现在,我妈依旧安分守己,守着我们一家的幸福。在她看来,平凡亦是一种智慧,因此我的名字中有“凡”。可能是在曾经的“大风大浪”里所吸取的经验吧,但这“风浪”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或许只是一丝波纹。平凡而幸福地活着,无论是强汉盛唐,还是乱世,抑或是1949年以后的新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莫过于此。
  然而,我自认为我家的历史是不平凡的。平凡的生活中,我们的社会在悄然变革。我的外公外婆、我的爸妈,代表着这个国家的一个时代。新时代的中国,也需要我们的代言。我们这一代或许有不少问题,但那是由于我们见过了更多的“世面”,我们的舞台比任何时候都要广阔。
  我们的生活一如既往,我们对幸福的追求一如既往。或许人本身就是个矛盾体,我们平凡地活着,然而不知不觉历史的车轮已滚滚向前,新的故事已经开始书写。
其他文献
月亮是很美的。在古代文人的诗歌里,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忧伤凄美;有“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的静谧悠然;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彷徨悲戚。于古人,花前月下是最美的景,镜中水月是最绚烂的梦。  我却曾对月亮有过深深地误解。  小时候觉得,月亮上有一棵大大的桂花树,还有个不知疲倦的吴刚在拼命砍树,可大树纹丝不动。月光并不刺眼,满月时看去似乎真的能看见一棵树的影子,是暗色
期刊
窗外的枇杷褪去青色,明黄色的外皮,勾走了教室里專注的目光。  虽然早已是即将成年的高中生,但不知是枇杷的酸甜滋味,还是那诱人的黄色,鬼使神差,惹我们伸出手,想悄悄地摘下一个,让酸甜萦绕在舌间,浸入犯困的血液。  教室里,风扇转得飞快,老式的空调发出噪音。是“年少气盛”吧,教室里的温度堪比火焰山。有人在习习凉风中奋笔疾书,有人在呼吸中酣然入睡,有人小心翼翼地看着闲书,有人呆呆地盯着某处。互相不打扰,
期刊
据报道,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了删除痛苦记忆的方法。科技的进步竟然可以将痛苦删去,只给人们留下美好。让大家开心地活在世上,这简直是科技造福人类啊。可是冷静思考后,我认为,删除痛苦记忆实不可取。痛苦,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都意义重大。  对于个人来说,痛苦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人生在世,苦乐相伴,快乐让人喜悦,痛苦让人忧伤。但是痛苦会激发人的潜能,使人战胜困难,化痛苦为喜乐。正如澳大利亚的尼克胡哲,他天生没有四肢
期刊
我喜欢你,彼得堡的俄罗斯同学们。与我相伴了三年的时光,如果缺少这些并不多的交集,这三年就太不完整了。  模范学生兼老师宠儿的“班长”。虽然她不是我心中聪明的那种学生,却绝对是最努力的。“勤能补拙”这句成语是对的。上课的时间第一排永远是她的专用座位——尽管考试的时候她爱往后躲——但这也没有影响到她在老师和同学们心中的权威性。能以满分毕业,拿到一等荣誉学位,她是当之  无愧的“班长”。  天才兼自大狂
期刊
翻阅不久前的《生活》杂志,看到一个名为卡尔特哈尔(应该是这样,准确的名称是Caltojar)的西班牙小村庄的照片。这个村庄位于马德里西北大约一百六十公里外,人口为两百零七人,全村只有一部电话。人们靠种豆子或牧羊维持生计。是个非常平凡的村落。  这么一个平凡的村子被登在《生活》上面,是因为村民们亲手将村里所有的墙壁都画上了毕加索的名画,从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作品到名作《格尔尼卡》都有,水品之高更是令
期刊
前面诸章略述协和医院的百年历史,为的是帮助读者理解本书的主角“协和大院”所具有的极其深邃、独特,甚至可以说极其惊艳的厚度。从本章开始,我们将正式推开协和大院那扇已历经百年沧桑的大铁门,步入大院中,看看她的花与草,听听她的人与事,体味她的冬夏与春秋。  近日某网上挂着的一则售楼消息,可把我们大院的人笑翻了:说是协和大院里有一户卖了一套四层的单元房,顶层,东南,128.5平方米,价一千多万元。是的,我
期刊
雨,你是清明节亲人飘飞的眼泪?风,你是路上行人断肠的哭泣?  清明是一个祭祀的日子,早上莫名地醒得早,而且竟然感觉伤脚骨折处竟是如此疼痛,即使睡着也隐隐作痛。昨天因为伤膏过敏,我想放弃继续去医院贴膏药的治疗。然后,现在这难以承受的伤痛,迫使我离开温暖的被窝,因为我今天答应妈妈一起上去清明祭祀。于是只能临时改变计划,先去医院换药,然后看时间再开车上去。  老天似乎很懂人的心理。出门还只是阴沉的天,感
期刊
当我沿着河流,寻找关于故乡的时候,前世与今生的相逢让我感受到你的柔情,有句诗很应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到达徐州的那天,夕阳很好,橙红温暖的光像给整个城市勾了一道边,鲜明地映在我的眼里。  因为手术的程序过于简单,便没有办理住院手续。时间还不算晚,我看着母亲,讨好般说了句:“我想去云龙山,许个愿。”云龙山因为傍晚的缘故,整座山都很静。许愿树旁有卖红绸带的,我莞尔一笑,用毛筆沾着墨水,
期刊
“父亲”这个词,想来对每个人都不陌生,但是对我而言,他曾切切实实的陌生过。  我很小的时候,因为生存,父亲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那时的我小到还不会叫“爸爸”,所以对于他从我身边离开的事实,我无从感知。  我和他就这样隔着山南水北,没有WiFi、没有QQ、也没有微信,甚至连个老年机都没有。极少的相见让我对这个一回来就想一把抱住我的男人感到恐慌。我开始不解,不解他为何来去都匆匆。我对他的归来会期盼兴
期刊
我曾经梦见过一座湖。  那是一座宁静的湖,带着些许芬芳的草木气息。天空是澄澈的,云彩随风漫无目的地闲逛着。湖岸旁泊着一棹木舟,湖边绿草如茵,到处都洋溢着轻松和自由。  那边是一栋小木屋,屋子不大,却有一种温雅的风气。屋里有一个男子,儒雅的脸上带着些沉稳与安宁。他有时站在屋边静观涟漪微泛,花谢花开,有时乘一叶小舟在湖上云游,有时逆着阳光品味自然的魅力,有时迎着清风享受人间的快乐。  他随手写一写感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