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网络资源 促进语文学习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383407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可以为教师教学提供多样而形象的材料,语文教学中若是有效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便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它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更丰富的资源,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延伸课内知识、提升语文学习的探究性和情感性。
  关键词:网络资源;语文学习;促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96-1
  一、借助网络,实现课内知识的课外延伸
  网络如同海洋,学生们则如同未经时世的鱼儿,鱼儿们融入大海,在无助的状况下自然会迷失方向。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应该是在教师、学生和信息资源三者积极互动的状况下实现的。此时教师尽管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传播者”,但也不应该成为不闻不问的旁观者。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度的调空和必要的帮助。如:提供能动的搜索,筛选相关的信息,下挂有价值的资料,建立科学的操作平台。教师要从学习者差异出发,适度代理信息,适度辅导,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的困难,又预留能力发展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二、利用网络,提升语文学习的探究性
  1.制作网络教材,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黄山奇松》时,与课文有关的黄山资料用网页的形式制作成为网络教材,把课文内容与黄山的资料进行连接,如“天下第一奇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迎客松”、“送客松”等,只需在这些词语上轻轻一点,就进入集文字、图片、影片于一体的丰富的网页中。学生通过阅读网络教材,在脑海中再现黄山的真实场景,通过网络技术,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创造出足以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
  2.结合资料初读,提出探究问题
  在《黄山奇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网络教材初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网络资料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从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供学生在课堂上研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研究。
  3.自主合作学习,深入探究问题
  学生有了问题,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在《黄山奇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围绕自己研究的问题去朗读课文,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图片、影片、文字资料,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
  4.精读品味课文,交流点拨提高
  学生通过“超媒体”阅读,对自己研究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心中已经有了丰富的语言和情感的积淀。这时,我们组织学生围绕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精读品味。在精读品味中,注意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并及时点拨。如学生在汇报“为什么说迎客松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整个黄山的象征?”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让学生把有关课文内容读出来,接着通过观察网络教材中提供的图片、影片,引导学生说出迎客松“奇”在哪儿。这样通过图文对照,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生动传神,对学生进行语言的熏陶。然后,通过网络教材提供的资料,学生很容易地读懂了这个问题。最后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教材进行激情渲染。此时,学生通过品味、朗读,把自己对迎客松的理解、感悟感情,尽情地表达出来。
  5.虚拟生活空间,架设展示平台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语文教学的核心。我们在《黄山奇松》网络教材中,设置了“创造天地”这个栏目。教学中,先通过“创造天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意向:“通过网络教材《黄山奇松》学习,你是否已被这丰富的内容、精美图片、生动的影片、秀美的文字打动了呢?你是否已深深地陶醉在这秀丽的景色之中了呢?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著名的景点,请你学习《黄山奇松》一文的写法,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把自己的亲身体验与网络提供的资料结合起来,先向别人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再把它写下来,并在网络上发表,让世界各地的朋友了解我们的家乡。”请你根据“创造天地”的提示,去研究,去完成。如此通过信息技术虚拟的生活空间提出研究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情,能激发起学生去探究、去完成的激情。
  三、依托网络,增强语文学习的情感性
  案例 《悲壮的一幕》教学设计
  1.走近文本,走进科马洛夫
  A.上网查找1969年这个背景下,当时苏联航天事业发展的情况,了解科马洛夫殉难这个事件的背景,从整体上感悟民族英雄的壮举,让学生从心底产生对科马洛夫的敬佩之情。
  B.查找关于科马洛夫的个人资料,让科马洛夫这个人物形象立体化。
  2.感悟智慧,思考现实
  A.透过这悲壮的一幕,我们中国孩子感受到了什么?从科马洛夫殉难这个事件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B.科马洛夫的故事又使你想到了哪些类似的科学家的故事?读了这一类故事,你的心灵是否为之一震?它们对你的成长有怎样的作用?
  3.展示作品,显示才华
  假如你是编剧或者导演,你会挑选哪段场景,你会给这部小话剧起个什么题目呢?课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会挑选谁扮演这个角色?给演员什么演出提示呢?假如你扮演其中一个角色,你会扮演谁呢?
  四、凭借网络,丰富作文创作的源泉
  经常分析本班学生的写作现状,总感觉学生的作文,往往缺少中国文化的底蕴。一则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有关;另一则与生活环境有关系。网络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大量便捷的资料查询,使我们不再为书价昂贵、书源匮乏、借阅图书手续繁琐而畏步不前,它为学生提供了最大的阅读资源。借助网络,可以提供丰富、专业、系统的资源,促进学生快速、大量地阅读。以写作为目的的任务驱动,可以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获取知识,整合作文的能力。另外网络所提供的同步与异步的交流,能够共享智慧资源,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感知事物。这时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就变得比较敏锐,逻辑记忆增强,想象力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增强。兴趣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比较顺利地进行,并富有成效。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好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前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和老师构成的双边活动,而农村学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