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孩子受骗了吗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nyka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同志:
  ……我想说说我家女儿灿灿的事情。
  那天灿灿放学回家后,满脸沮丧地问我:“妈妈,我是不是受骗了?”原来,灿灿在地摊上用零花钱买了三条塑料绳编织的小手链,每条7毛钱,小商贩又额外送给她1条。可当她兴奋地向同学炫耀时,有个同学却不屑地告诉她,这种一模一样的小手链她妈妈用1元钱给她买了一大把。
  我知道,小商贩的确是在利用孩子的年幼无知而谋取暴利。那么,该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呢?
  ……
  广州 李丽珍
  接到这封来信后,我们采访了几位妈妈,想听听她们的意见——
  东东妈:小孩子不懂事,在外面很容易吃亏。所以我会把事实告诉孩子,让她知道人心险恶,以后不要轻信别人,买东西时也要懂得讨价还价。让孩子早点了解社会,总比等她长大了以后还上当受骗要强。
  旗旗妈:孩子的心智还很不成熟,过早地告诉她社会中不好的现象会给她的心灵蒙上阴影。善意的欺骗可能对孩子更好些。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告诉孩子,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你买的东西肯定比你们同学的质量要好得多,怎么能说是受骗呢?
  成成妈:孩子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与人的交往是个自然的过程,很多东西等她长大了自然会知道。我觉得告诉孩子真相和善意欺骗孩子都没必要,可以暂时回避这个问题。告诉孩子,不管花多少钱,只要你喜欢就行,同时叮嘱她以后买东西最好告诉家长,由家长来为她买。
  三位家长的观点粗听各有道理,细想却各有缺陷:
  东东妈因为怕孩子吃亏,便不顾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加引导地将社会的阴暗面及成人的一套人际交往观教给孩子,其结果要么使孩子胆小畏惧,对人戒心重重;要么过于圆滑世故,成为一个“小大人”,过早地失去了童真。
  旗旗妈害怕孩子受到伤害或过早成熟,不愿让孩子面对社会的真实。但是,孩子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对孩子善意保护的结果很可能使孩子变得过于单纯,将来难以应对复杂的人际社会而处处受制。
  成成妈把孩子对社会和人的认知看作一个自然的过程固然没错,但事情来了是回避不了的,更不能事事由成人包揽,从而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机会。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我们专门请教了有关方面的专家,专家建议灿灿妈这样告诉女儿—
  那小贩确实多赚了你的钱,不过他们做小生意也挺不容易的;而且,她赚多了小孩子的钱心里有些过意不去,还主动送了一条链子作补偿,可见,她也不是坏人,还是有良心的。但不管怎么说,与人交往应该以诚实为本,她这次卖贵了东西给你,你知道了,以后就不会再从她那里买了。她暂时可能多赚了些钱,可是从长远来看,她的顾客会越来越少,生意会越做越差,钱也越赚越少。你说对吗?
  专家就是专家。这个回答既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内告诉孩子小贩多赚了钱这个事实,又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对事件作具体分析,一方面让孩子用宽容、理解的心态去看待人,努力发掘人身上善良的一面,避免孩子因吃亏而产生对人憎恨的心理;另一方面又让孩子了解小贩的行为最终会导致对她自己不利的结果,以避免孩子去仿效小贩的行为。短短几句话中,理解、宽容、诚信等等孩子将来走入社会、进行成功人际交往所必需的基本品质尽含其中。这种在小事中见真章的随机教育很值得家长朋友借鉴。
  不过,灿灿的问题虽然解决了,我们的担心却加重了。从灿灿的身上我们联想到了一系列的问题:灿灿的问题说大了其实就是儿童社交和儿童社会化的问题。社会是复杂的,有阳光,也有阴霾。怎样让年幼的孩子了解社会、理解社会,以健康的心态与人交往呢?面对复杂的甚至不乏阴暗面的成人世界,我们该怎样带领孩子去看、去听、去判断呢?怎样才能赋予孩子恰当的社交理念和社交技能,好让他们能够正确、安全地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呢?
  当然,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得知道最关键的一点:遭遇成年人也好,面对同龄人也罢,我们的孩子正在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他们的社交?他们的社交状况有没有问题?
其他文献
时间:2002年10月12日/地点:长春市红旗街某小学门前  执行:赵广欣 吉林某报记者/人物:张女士34岁 儿子9岁  事件:张女士是我同事,在学校门前碰到她时,她正在训斥儿子:“买本书都要我陪着,长大了看你怎么办?”儿子红着脸,一个劲儿地央告着:“陪我去嘛,陪我去嘛!”看到我,同事不好意思地笑了:“这孩子,买东西非要我陪着去!”说着转头对儿子说:“叫叔叔。”儿子躲到她身后,低声叫了声“叔叔”,
期刊
漂亮的外貌除受遗传、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外,后天的养育同样至关重要。  从本期开始,专家的一系列文章将为您“打造一个完美的宝宝”,敬请留意。  人的头形是在儿时、特别是周岁以内形成雏形的,故打造完美头形的关键期在婴儿期,尤其是出生后的头三个月。    保证营养    从孩子的发育规律来看,头形是否完美与营养供给是否充分关系密切。骨骼的正常发育离不开蛋白质、维生素与多种矿物质,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钙
期刊
请父母对照自身情况回答下列问题。回答的程度为“很不符合”,“不大符合”、“比较符合”、“大部分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记为 1、2、3、4、5分。算出总分后除以10。成绩越接近5,说明你在孩子人际交往教育方面的情况越让人满意;越接近1分,则越不理想。  1.相信世界上好人是多数的。  2.鼓励孩子与人(包括陌生人)交往。  3.当孩子之间有矛盾时,能够以孩子为主,而不是自己出面解决问题。  4.
期刊
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逐步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孩子可能钢琴水平练到了8级,绘画能力让大人自叹不如,数学成绩足以参加奥数竞赛,但社会交往能力却一塌糊涂,又或者已经走上歧途。  责任在谁?当然是家长。  冷漠,自闭,任性,懦弱……这些都不是天生的。还记得我们的孩子曾经多么可爱吗?婴儿期的时候,他们的目光就会追随着爸爸妈妈的身影而移动;大一点了,他们会抱着玩具或者宠物自言自语、宠爱有加;3岁开始,他们需
期刊
你的得分情况如何呢?如果不太理想,就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一要培养孩子通情的能力  通情,即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推己及人。如小华和小明做游戏,小华总也玩不好,小明就说他笨。这时家长应该对小明说:“如果别人说你笨,你高兴吗?”“如果你不喜欢被别人讲,为什么要去讲别人?要让别人不高兴呢?”经常用这种方式训练孩子,容易培养其理解、关怀他人的性格品质。    二要教孩子学会说“不”  不会拒绝的人
期刊
技能一:读懂别人    训练目的:让孩子学习从他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语言中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并尝试理解他人产生该种情绪的原因。  训练步骤:  1.表情:家长对着孩子做出不同的表情,例如微笑、皱眉、咬牙等,让孩子仔细观察,然后告诉孩子不同表情所代表的心情,并要求孩子跟着做出相应的表情。  2.体态:家长做出不同的身体姿势,如低下头、握紧拳头、双手叉腰等,与孩子讨论一下人的身体姿势所传递的情
期刊
仔仔大名叫谢俊德,今年只有5岁半,却已经是个一招一式像模像样的跆拳道好手了。  当初去少年宫,父母并没有指定要他学什么——孩子年龄虽小,他们也想他自主选择,自己拿主意。结果仔仔果然挺有主意,选了一个最“男子汉”的项目——跆拳道。  这个选择父母并不意外,因为,从小他们就打算把他培养成一个男子汉—  打他学会走路开始,父母就相互约定:累了不背、不抱,摔倒了不扶。1岁半的时候他跟父母去肇庆鼎湖山玩,那
期刊
开讲专家:  俞国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中央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学术委员兼理论心理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所谓心理健康,乃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做出主动、积极反应的孩子,其心理便是健康的;反之,便谓之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行为问题。但家长在按照这个定义
期刊
在《孩子》杂志8月号上,我们向读者发出了一份精心设计的读者调查有奖问卷,目的是期待读者更多的参与,倾听父母们真诚的声音。几个月过去了,随着热心的家长们寄回来的问卷迅速堆满编辑的案头,我们听到的读者的声音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真诚,越来越温暖!  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处理,有关人员终于完成了全部问卷的抽奖工作。请向下面这些幸运儿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他们分别是——    特 等 奖  石椰红 广东省东莞市上桥
期刊
那是一个烈日当头的中午,一个戴着草帽的小女孩儿急匆匆地向药店奔去,边跑边用手擦着额头上的汗珠。她冲进药店,上气不接下气地对售货员说:“阿姨,我买,买治……哮喘的药。”  售货员问:“小朋友,买给谁吃啊?”“买给奶奶吃。”小女孩说。“多孝顺的孩子。”阿姨边夸她边从柜台里拿出药给她。小女孩道了谢,付了钱,冲出了药店。  咦,小女孩并没有走进自己的家门。原来,药是买给邻居李奶奶吃的。李奶奶没有亲人,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