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里情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8251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一个烈日当头的中午,一个戴着草帽的小女孩儿急匆匆地向药店奔去,边跑边用手擦着额头上的汗珠。她冲进药店,上气不接下气地对售货员说:“阿姨,我买,买治……哮喘的药。”
  售货员问:“小朋友,买给谁吃啊?”“买给奶奶吃。”小女孩说。“多孝顺的孩子。”阿姨边夸她边从柜台里拿出药给她。小女孩道了谢,付了钱,冲出了药店。
  咦,小女孩并没有走进自己的家门。原来,药是买给邻居李奶奶吃的。李奶奶没有亲人,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着。这个小女孩常到她家串门,和她聊家常,并为她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这次,李奶奶的哮喘病犯了,药刚好又吃完了,她就自告奋勇一个人去了药店……
  “砰”地一声,李奶奶家的门被撞开了,小女孩捧着药冲进来。见李奶奶正剧烈地咳嗽着,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小女孩忙倒出药水喂给她喝。那药还真管用,过了一会儿,李奶奶不咳了,呼吸也恢复了正常,安然地睡着了。
  看着熟睡中的李奶奶,小女孩笑了。
  那个小女孩就是我。
其他文献
这段日子,“非典型肺炎”肆虐各地,最紧张的一个人群恐怕要数父母们了:孩子稍有咳嗽发烧,便如惊弓之鸟一般,怀疑孩子是不是得了“非典”,往往把自己弄得身心俱疲。  其实,春暖花开之季,气温昼夜变化较大,本属于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儿童体质较弱,如果不注意防寒保暖,保持个人卫生,常会因感冒而诱发支气管肺炎。  这种小儿“支气管肺炎”与“非典型肺炎”在临床症状上有相同之处,但细细观测,还是有很大的差
期刊
时间:2002年10月12日/地点:长春市红旗街某小学门前  执行:赵广欣 吉林某报记者/人物:张女士34岁 儿子9岁  事件:张女士是我同事,在学校门前碰到她时,她正在训斥儿子:“买本书都要我陪着,长大了看你怎么办?”儿子红着脸,一个劲儿地央告着:“陪我去嘛,陪我去嘛!”看到我,同事不好意思地笑了:“这孩子,买东西非要我陪着去!”说着转头对儿子说:“叫叔叔。”儿子躲到她身后,低声叫了声“叔叔”,
期刊
漂亮的外貌除受遗传、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外,后天的养育同样至关重要。  从本期开始,专家的一系列文章将为您“打造一个完美的宝宝”,敬请留意。  人的头形是在儿时、特别是周岁以内形成雏形的,故打造完美头形的关键期在婴儿期,尤其是出生后的头三个月。    保证营养    从孩子的发育规律来看,头形是否完美与营养供给是否充分关系密切。骨骼的正常发育离不开蛋白质、维生素与多种矿物质,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钙
期刊
请父母对照自身情况回答下列问题。回答的程度为“很不符合”,“不大符合”、“比较符合”、“大部分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记为 1、2、3、4、5分。算出总分后除以10。成绩越接近5,说明你在孩子人际交往教育方面的情况越让人满意;越接近1分,则越不理想。  1.相信世界上好人是多数的。  2.鼓励孩子与人(包括陌生人)交往。  3.当孩子之间有矛盾时,能够以孩子为主,而不是自己出面解决问题。  4.
期刊
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逐步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孩子可能钢琴水平练到了8级,绘画能力让大人自叹不如,数学成绩足以参加奥数竞赛,但社会交往能力却一塌糊涂,又或者已经走上歧途。  责任在谁?当然是家长。  冷漠,自闭,任性,懦弱……这些都不是天生的。还记得我们的孩子曾经多么可爱吗?婴儿期的时候,他们的目光就会追随着爸爸妈妈的身影而移动;大一点了,他们会抱着玩具或者宠物自言自语、宠爱有加;3岁开始,他们需
期刊
你的得分情况如何呢?如果不太理想,就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一要培养孩子通情的能力  通情,即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推己及人。如小华和小明做游戏,小华总也玩不好,小明就说他笨。这时家长应该对小明说:“如果别人说你笨,你高兴吗?”“如果你不喜欢被别人讲,为什么要去讲别人?要让别人不高兴呢?”经常用这种方式训练孩子,容易培养其理解、关怀他人的性格品质。    二要教孩子学会说“不”  不会拒绝的人
期刊
技能一:读懂别人    训练目的:让孩子学习从他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语言中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并尝试理解他人产生该种情绪的原因。  训练步骤:  1.表情:家长对着孩子做出不同的表情,例如微笑、皱眉、咬牙等,让孩子仔细观察,然后告诉孩子不同表情所代表的心情,并要求孩子跟着做出相应的表情。  2.体态:家长做出不同的身体姿势,如低下头、握紧拳头、双手叉腰等,与孩子讨论一下人的身体姿势所传递的情
期刊
仔仔大名叫谢俊德,今年只有5岁半,却已经是个一招一式像模像样的跆拳道好手了。  当初去少年宫,父母并没有指定要他学什么——孩子年龄虽小,他们也想他自主选择,自己拿主意。结果仔仔果然挺有主意,选了一个最“男子汉”的项目——跆拳道。  这个选择父母并不意外,因为,从小他们就打算把他培养成一个男子汉—  打他学会走路开始,父母就相互约定:累了不背、不抱,摔倒了不扶。1岁半的时候他跟父母去肇庆鼎湖山玩,那
期刊
开讲专家:  俞国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中央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学术委员兼理论心理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所谓心理健康,乃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做出主动、积极反应的孩子,其心理便是健康的;反之,便谓之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行为问题。但家长在按照这个定义
期刊
在《孩子》杂志8月号上,我们向读者发出了一份精心设计的读者调查有奖问卷,目的是期待读者更多的参与,倾听父母们真诚的声音。几个月过去了,随着热心的家长们寄回来的问卷迅速堆满编辑的案头,我们听到的读者的声音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真诚,越来越温暖!  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处理,有关人员终于完成了全部问卷的抽奖工作。请向下面这些幸运儿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他们分别是——    特 等 奖  石椰红 广东省东莞市上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