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与天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120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齐齐哈尔市铁锋区龙华路8号(天齐庙街鼎恒升药厂北邻),有一处市级历史建筑保护群。尚存的青砖灰瓦建筑显示,此地不是一般的衙署和民居一一宽敞规矩的格局说明了一切。这里就是曾经辉煌一时的齐齐哈尔天齐庙,也称作龙华寺。龙华寺出现后,齐齐哈尔相继出现了龙华路、龙南街、龙北街等地名,呈现出别样的历史。
  龙华寺
  齐齐哈尔天齐庙是由民国时代黑龙江政要发动、各界集资兴建的佛教活动场所。据齐齐哈尔市志总编辑室编印的《齐齐哈尔市志稿·宗教志》记载,1927年(民国十六年)初,黑龙江省军政要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常荫廷、王南屏、刘德权、张星桂、张星榆、吴泰来、于驷兴、黄恩荣、张兴仁、王尔瞻、张兴仁、汪维城、王宾章等50人发起,倡议新建一座寺庙,并很快绘制出建筑图样。这个倡议得到黑龙江省军务督办吴俊升的批准,并很快组织实施。据谭彦翘先生《退食说故》中“齐齐哈尔的天齐庙”一文记载,当时的黑龙江省所辖42县、3镇均曾摊款募捐。是年二月,天齐庙在原先农坛基址的南部破土动工,十月即竣工交付使用。对于天齐庙筑建时间,日本人武田裕在其所著的《齐齐哈尔》一书中认为是1926年(民国十五年),与其他史志的记载相差了一年。
  天齐庙是民国时代黑龙江政府所在地规模较大的宗教场所。据伪满《龙江县志》记载,天齐庙建筑,“内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五间、中殿三间、山门三间,厢房二十五间,瓦房六间,钟楼、鼓楼各一座、角门四座、石碑两座”,与原有先农坛共占地一千一百二十平方丈。殿内分别供奉释迦牟尼、东岳大帝、十殿阎王及黄飞虎等塑像。教徒属曹洞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据《齐齐哈尔市志稿·宗教志》记载:“庙内曾有任黑龙江督军吴俊升半身照片,及为吴俊升立的功德碑”,以纪念吴俊升的倡导、批准、捐献之功。
  在天齐庙,至始至终有不少僧人从事佛事活动,信徒很多。史志记载,开光时参加庙会者甚众。据伪满《龙江县志》记载:当时,“庙内有僧人十二名,其生活仰赖(依赖)庙会及每月初一日、十五日之香资唪经等费,庙内事孺,由僧人一先主持(原是铁岭药王庙主持)”,而当时的监院则是沙明。民国二十三年(1934)七月,伪满洲国民生部选拔著名佛教界人士参加日本策划的所谓国际佛教会议一一“泛太平洋佛教青年会”,接替沙明的天齐庙监院净尘作为赴日佛教代表团二十五名成员之一参加了会议。此后,安怀继任了监院。据1943年(伪康德十年)一月印行的《齐齐哈尔市政概要》记载,当时“龙华寺传教人十五人”。《齐齐哈尔市志稿·宗教志》载有齐齐哈尔市区佛教活动场所表,“1935年有居士四千人,其中男三千人,女一千”,“1947年有比丘八名”。从上述文字大概清楚天齐庙住僧情况。社会上,曾经一度流传着天齐庙是道教的说法,根据住僧情况,也可以得出结论,天齐庙是以佛教为主的场所,但这并不排除吸收道教成分的事实。正如谭彦翘先生所说,“天齐庙成了佛、道共奉,且由僧人主持的比较特殊的宗教活动场所。”
  民国年间,齐齐哈尔各佛教活动场所内,四僧伽(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每日要进行早晚课,课诵的主要方式和内容是念诵经文,同时礼佛烧香。平时,常应逝者之家邀请为逝者念七经,超度亡灵。农历每月初一、十五,要摆供、烧香、念经。逢农历三月十八日,天齐庙举行庙会,信徒前往庙内拜庙烧香,僧众念诵经文,为大家祈祷。每逢佛诞节,参加天齐庙庙会者近4000人。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节(称中元节,即民间所说的鬼节),天齐庙与其他寺庙一样,举行大型法会。据1937年(伪康德四年)十一月满洲国民生部社会司印发的《“秘”字宗教调查报告书》记载,当时的“参诣人三千四五百”,平时诵经,并常为“死者念亡经,跑经忏,或因事因病许愿”,“拜庙焚香以偿还之”。
  何以五龙
  齐齐哈尔天齐庙还有另外两个名称一一龙华寺、东岳庙。据传说,因弥勒曾经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故寺、塔均以“龙华”命名。而据《丁福保佛学大词典·龙华寺》记载的说法,是得道高僧法显远出西域,手持龙华图浮海东还,于是首创龙华寺规制。不管怎样,天齐庙供奉释迦牟尼都是符合佛教仪轨的。至于齐齐哈尔的寺庙为什么要供奉天齐(东岳大帝),至今也没有特别合理的解释。据日本人武田裕记载:“龙华寺内的天齐庙是根据崇拜山岳的道教信仰而建立的,是将山东省的泰山人格化的产物。唐玄宗将其封为天齐王。宋朝的真宗加封为天齐仁圣帝。之后,又增添了佛教方面的十王,成为饶有兴趣的道教、佛教合一的产物”,其实也没有说清楚齐齐哈尔天齐庙供奉东岳(天齐)的原因。根据武田裕所说“龙华寺内的天齐庙”分析,天齐庙似乎是龙华寺的一部分。龙华寺应是天齐庙、天王殿、先农坛等寺庙的总称。目前所见民国及伪满时期的相关记载证实了这一点,龙华寺是当时对外的正式名称。但百姓更习惯称其为天齐庙。
  对于兴建天齐庙的初衷和目的,史志没有留下记载。按照传统,中国古代筑建寺庙,往往是在学校及家庭教育基础上,以导人向善,教化众生为要务。齐齐哈尔天齐庙才将佛道并奉,以吸引更多的信众,这与五教道德院有异曲同工之妙。据武田裕所著《齐齐哈尔》记载,“一进入(天齐庙)正门,左右各有二位门神相对而立,两手持着写有时、月、年、日的木牌。经过此往里走,并立着佛教十王。在冥府内有许多施着朱金粉彩的奇形怪状的塑像,由他们来评定人们罪恶的轻重,显示出地狱的真相”。据《齐齐哈尔词典》记载,天齐庙还设有地狱七十二司,用栅栏隔开,构成阴曹地府的一间间酷刑室。从以上文字,不难洞见天齐庙的主旨,从中也可以知道当时吴俊升督军等黑龙江官员的良苦用心。
  1947年4月,时值东北战乱,通化东北民主联军工兵学校(工程兵指挥学院前身)迁入齐齐哈尔,天齐庙被征用办学,庙内宗教活动被迫停止。该校在齐齐哈尔驻留十多个月后,1948年8月迁往吉林市。这一时期,天齐庙使用情况不详。1966年10月,公私合营齐齐哈尔市鼎恒升制酒制药厂改名为国营齐齐哈尔制药厂時,天齐庙被该厂占用。至1985年齐齐哈尔市志办编纂宗教志时,遗存建筑仍为该厂一部分。   而今,现存天齐庙遗址占地960平方米,建筑仅剩3座。外观砖雕依然精美,室内壁画犹存。由于建筑属于中国传统砖木结构却长期作仓库使用,造成严重破损,亟待整修。除此之外,与天齐庙有关的历史痕迹,留下了天齐庙小学、天齐庙街之称;而与龙华寺有关的,则留下了龙华路这条大街之名。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天齐庙历史建筑保护情况得到市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市政协也曾多次组织委员调查视察并召开座谈会,就产权、保护、修缮等问题提出建议。本世纪之初,三处遗存被鉴定为市二级文保建筑并得到挂牌保护。2012年,天齐庙产权被齐齐哈尔市政府收回,为今后更好的保护、修缮和利用解开了难题。但此处最终将何去何从,依然引人关注。
  与龙相关的齐齐哈尔地名,早期有“九龙”胡同,实际是“酒楼”的谐音。此后用龙城、龙江代指齐齐哈尔。1927年,仓西公园改名龙沙公园,“龙沙”渐渐成为齐齐哈尔的别名。自龙华寺出现后,日伪时期龙华路出现,一直贯通到齐齐哈尔火车站,齐齐哈尔与龙有关的地名接踵而至:龙门街、龙南街、龙北街、龙沙路,等等。但有的道路出现晚于五龙街道办事处名称。
  2008年,龙沙区政府组织人力编写《龙沙春秋》,在“通俗区志”中,对“五龙”进行了考据,提出是龙沙路、龙华路、龙门街、龙沙公园、龙江饭店构成了五龙。这个观点认为,五龙街道办事处辖区的东北角是龙沙路的西端点,东接龙华路西端点,北起龙门街北端点,往西含龙沙公園,而辖区的最繁华地带则有龙江饭店,由此,“五龙”为五条龙汇聚之地。目前,这个说法仍然是对五龙最好的解释。
  先农坛
  在以农为本的社会,春耕至关重要,二月二是催耕信号。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通过举办各种祭祀活动,祈望神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东北地方,农历二月二虽然不是春暖季节,但受传统文化影响,也出现了祭祀先农典礼。清代沿袭明代祭祀制度,顺治十年(1653)下诏恢复先农之祭及亲耕之礼,继之议定全套规制。雍正四年(1726)曾颁旨全国省府州县厅设先农坛行耕籍礼,但各地祭祀的规模、等级远远不及京城。《雍正帝祭先农坛图》上、下两卷,呈现了当时的风俗。由此可以推论,齐齐哈尔先农坛约建筑于雍正时代,是黑龙江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举行春祭的地方。西清的《黑龙江外记》、英和的《卜魁纪略》均有记载。
  据《龙沙纪略》记载,清代的黑龙江将军衙门在正月前后处于“放假”状态。“锁印后,一方之事,皆(灯官)所主。文书可达将军,揭示有‘官假法真’之语。细事扑罚惟意。出必鸣金,市声肃然,官以避道。开印之前夕,乃自匿去。”所谓锁印,也称封印,将军衙门按惯例于十二月十九至二十二日之内择期封印。期间,官员欢聚畅饮,以酬一年之劳。所谓开印时间,指的是次年正月二十二的前四日内。开印后灯官自行消失,各衙门正常办公。抓紧筹备二月二祭先农坛等事务。因此,祭祀先农是清代黑龙江每年官祭的第一个项目。
  先农坛的最后一次官祭是宣统三年(1911),祭拜活动是由黑龙江巡抚周树模主持的,成为清代官祭的绝响。
  据《齐齐哈尔市志稿·宗教志》记载,1927年(民国十六年)建庙时,将原有先农坛并入该庙院内,并同时修缮,先农坛从此成为其一部分。当时,先农坛尚有“正殿三间,东火神庙一间,西大仙庙一间,东西配房各三间,东西斋座各一间,先农坛一处,供奉着先农。”据日本人武田裕记载,龙华寺“正殿的后方建有一碑,它标明了先农坛的地址。先农坛即为五谷丰登而建成的祭坛。据说祭坛是于乾隆年间筑造的,而今只在小丘上残留着以往的痕迹”。先农坛的纳入,证明此地为政府用地。
  1917年(民国六年),龙江县衙向黑龙江省通志局呈报的资料中对先农坛做了详细的描述:“先农坛,在城东偏南一里许。大殿三楹,长三丈八尺,宽二丈三尺余,内俸先农炎帝、神农氏及先农厉山氏、先农后稷氏等神。东西配殿各一楹,长各一丈。前设坛地一方,系南向。又南大门一间,四面围墙,南北长三丈,东西宽十九丈”,可以洞见先农坛的格局和模样。
  在节日习俗方面,最特别、最热闹的是黑龙江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由此可知,灯官的活动近一个月时间,这一习俗延续到清末,历任黑龙江将军对这一习俗采取了放任的态度。由此我们也可以想见,当年的齐齐哈尔城民间曾经是风情万种。
其他文献
榕树下落叶叠加 亲密无间  嘀咕着点点金黄  褶皱的绿伞 阳光捅开缝隙  小小麻雀 啄动褐色边缘  迷住了露出的星芽  瑟瑟的风 默默滲出柔软的凉  铃声解读远近内涵  雏菊有心 倾听晚秋回音
拿起笔 捡起笔尖上的诗句  轻轻地染满了相思  急促地画出了伤心的问号  正如笔尖带走了相携  你不留一丝痕迹  向我挥了挥衣袖的迟疑  那一束灯光在黑暗里寂寞  离别与匆匆的伤悲  推开窗 望著远方的青山  七月的树下溅了咽蝉的寒蝶  化作天边作别一生的冷清  那街边学堂里的歌词  在我心头荡满了昨日的春风  是那夕阳中舞蹈身影的漂移  随手摘下一朵榴花传递去真情  让我心头从此有了发意
摘 要: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二十世纪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写了很多著名的小说来阐释她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比如《达洛维夫人》,《奥兰多》,《到灯塔去》。其中,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她提出了著名的“双性同体”理论,指出同一个体身上应该具备雌雄两性的特征,这突破了当时维多利亚时代父权制社会下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两性对立的思想,为60年代以后女性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伍尔夫创造的众多女性角色中,《到灯
花季短暂何不快乐生长  向阳明志何不健康生活  躲不开炙热就接受命运挑战  算不了贫富就接受大地挑选  我们做向日葵  可以向上 一笑冲天  可以平淡 永沐清风  去和朝阳问声好吧  去和月亮說晚安吧  不惧怕虫鸟嘲笑  不畏惧狂风呼吼  雨露打湿的衣裳  烈阳会蓬勃希望  我们是向日葵 一千个祝福  灿然的是金灿灿的时光
给我一个梦吧 编织一个同心圆  你是圆心 我是半径  划出一条优美弧线  给我一个梦吧 经营一个秘密花园  你是藤萝 我是大树  紧紧相抱 相互纠缠  给我一个梦吧 开辟一个世外桃源  你来种瓜 我来浇花  浇出满园的芬芳情缘  给我一个梦吧 梦里尽情撒欢  就像 月亮繞着地球旋转  不知疲倦  给我一个梦吧 梦里无须伤感  没有世俗冷眼 更不需他人旁观  两颗炽热的心 燃烧整个天边
在异乡 种一畦菜是幸福的  我确信 一块白气袅袅的土旮旯  治好了我的懷乡病 孤独症  天气好的时候  我看见一片菜青色漫过来  我的味蕾 春风浩荡  一个洗脚上岸的人  无法拆除内心的庙宇  惊蛰一过 一声惊雷 炸开了一道口子  白菜 菠菜 茼蒿 芫荽  坐实了自己的地盘  一些菜青虫 瓢虫 蚜虫 土狗  疯狂噬咬 我猝不及防 成了心腹之患  那些蒿与草 俨然草寇  干着打家劫舍的活 我恨得牙痒
寂寞的深秋 凉夜  红豆拥抱着一段 温暖时光  潜入海底深眠 如拥抱着 你的呼吸  缘于黑暗 掺入孤单  兩颗心的引力 燃爆空间的沉默  思念远远大于 间隔彼此的距离  爱情的磁力线 互动得如此生动美丽  寂寞的夜晚 星星有幸  目睹了一场 绚丽盛开的烟花
摘 要:小提琴在石一枫的小说《世间已无陈金芳》中是个重要的意象,它于全文共出现19次,一方面它是高雅和美的象征符号,另一方面组织了赵小提和陈金芳的交往与决裂,不过在更高的意义上,两人关系这一突兀的核心也是对他们生存状态的讽喻。小提琴幻化了赵小提不可企及的梦想,又昭示了爱情无所附丽的归宿,石一枫以这个意象提出了当代底层青年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小提琴;音乐;《世间已无陈金芳》  [中图分类号]:I
阡陌红尘杯中酒  拈一袭彩色融进岁月里  用生活之笔涂抹绚丽的霞  装扮唯美的浪漫  把我的晚霞燃燒  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爱的答案  无论是天之涯 还是海之角  寻觅 守候和牵手  相伴到老  幸福的真谛就是这样美妙
我是云 伴过月的圆缺  伴过风雨的多情浪漫  却无人伴过我的孤独无眠  我是云 羡慕月的清高  羡慕花草的芬芳娇艳  却无人羡慕我的逍遙自在  我是云 我想有停泊的港湾  我想有柔情的拥抱  感受相濡以沫的朝朝暮暮  我是云 遗忘着曾经的伤痛  感受着岁月的静好  憧憬温情岁月给我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