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kcyk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推进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新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是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对教师产生强烈冲击,更要求学生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形成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收集、分析判断、处理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体验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新型学习方式,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等鲜明特征,这正符合目前新课改的精神。其中,组建好课题组并形成合作学习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关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并指出:“要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启蒙性的科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学好化学对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校是一个偏僻的农村乡镇中学,班级数多,班级人数也多,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在开学初,我就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合作学习等能力进行了调查,并且对他们作业完成情况作了调查。从数据分析情况来看,50%学生课前不预习,10%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50%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不高,85%的学生课堂几乎不发言。从学生学习化学的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处于一种应付式的学习境况中,学习只是迫于升学的压力,缺乏主动性,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共享,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为了有效地唤起学生化学学习的热情,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共同探求知识奥秘的动力,将学生从一种被迫学习的状态引导到一种自觉自发的状态中来,培养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持续长久的学习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业水平,开展互助小组学习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下面就谈一谈我在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实践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一、遇到的问题
  1.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向心力和倾向性,学生不知道怎样和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准确的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冲突。
  2.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没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步骤,无法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选择最佳的研究地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往往具备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主要责任,成为合作小组中的活跃分子,潜力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于优等生,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则处于从属或忽略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纵观以上问题,我发现,在这种合作学习中,只有少数学生唱主角,其他学生未能发挥特长;人员没有优化,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建立合乎学生发展的研究性学习机制。研究性学习更加强调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协同合作,集思广益,特别在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对小组合作形式要求更高。
  二、解决的方法
  我通过研究建立了有效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合作形式,力求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科的特色,力求更好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同时摸索可进行实际操作的具体方案。另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技能的掌握,不断提高探究水平。并且在研究过程中改变了教师职业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真理的探究者和追求者。
  我在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到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即一切为了学生。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完成研究任务。
  1.以活动式组织为主。讲授方法从以讲授教学为主变为以活动为主,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讨论、争辩、实验、练习、思考、观察、制作等方式,手、口、脑、耳、目并用,自主完成合作性学习的任务。
  2.在教学时注意分层次教学。合作学习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不是获取,因此要贯彻个别化教学的思想,设置不同程度的课题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按不同尺度进行评价。
  3.实现自我反馈。在合作学习中不是立即交给学生结论、答案、研究步骤,不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是让学生自己走。让学生有质疑、反对的权利,让学生自己提方案,并由学生进行评价和自我评价。
  4.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交流讨论时教师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共同讨论中先学习后协商,先组内、后组外,把个人学习变为组内共进、共享,形成合作、互相促进的动力机制。
  5.有巩固小组合作的措施。有小组研究目标,进行集体评价,注意帮助薄弱小组,小结时对协作互助典型事例进行表彰和鼓励。
  6.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使学困生得到关照,使学优生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注意纠正角色固定化,关照消极学生。让学生既学会倾听,又学会表达,形成特色互补。
  以上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做法,实际运用中还有许多理论和技术层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夏正盛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盛群力.试论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引路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着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
摘 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作为施教主体的教师的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做到:身教胜于言教,传递给学生榜样的力量;结合实践,教给学生明辨是非的标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培养他们主人翁的意识;恰当地给学生施加压力,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民主环境,培养学生轻松自主地成长。  关键词: 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方法 教师工作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好习惯是人在神经
摘 要: 美术教学要走出美术小天地,寻找跨学科知识的结合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意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为综合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关键词: 美术综合素质 音乐 融会贯通    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使不同学科体系知识从分化走向整合,产生并发展了许多综合性、交叉性的边缘学科。所以“综合性”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类素质提出的必然要求。《美术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因此,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要考虑到个别差异,又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我们作为历史的传承者——教师,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相应发展,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究且认真深思的。  中国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分层指导”恰是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具有的差异
摘 要: 初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不仅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进行唱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水平,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促进他们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思想品德素质 文化素质 身心素质 创新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进行唱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水平,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促进他们全面、自由
近年来,针对各地忽视教育方针,片面追求升学率,为考而教,为考而练,加班加点,狂轰滥炸,师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成天晕头转向,疲于应付,但教学效果却不见提高的现状,鲁苏等省实施规范办学,严禁节假日补课,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保护了师生的身心健康。为达到减时不减效的目的,我校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市、县、校三级的“同课异构、和谐共振”大型公开课等活动,狠抓课堂效果。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结合一年
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目前,加强德育工作已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化学教学中,我们把育人的工作放在首位,利用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德  介绍化学发展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德。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对化学、矿物学感兴趣,尤其热衷于化学实验。由于种种原因,他一生未曾听过大学的化学课。但通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