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淄博

来源 :时代先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119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前650年,临淄是世界第二大城市,美国学者威廉·麦戈伊如是说。其实,自古以来,不仅仅只是六世纪前后,淄博就是一个领先时代的先锋城市,海内心往神驰者不乏其人。当年的临淄究竟如何经营成为世界第二大城市的?它有哪些先锋的表征?如今的淄博又如何经营才能和昔日的辉煌相匹配?
  
  
  世界肚脐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淄博地处山东中部,依山、抱原、滨海、襟河。淄博作为地域名称,是随着淄川、博山煤田的开发于20世纪20年代初形成的,城市的几个板块构成一个梅花状,不像别的城市抱成一团。自古这里就山长水远,人烟密集,虽是组团,却疏而不漏。
  齐文化在这里发祥,纵横家张仪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他也说:“天下强国无过齐者。”
  可是,在商朝末年,这里是偏鄙落后地区,武王伐纣,姜太公是翦商第一功臣,按理应该分给他最富裕的地方才是,却偏偏分封于此,而且周围的武装势力正在觊觎这块土地,简直要火中取栗,方有立足之地。
  但无论如何,太公就是太公,敢想敢做,愣是把一个乱糟糟的东夷之地变成了上好之地,所用时间不到一两年,那时的太公已经快80岁的人了。太公开创的富民政策一直是齐国的国策,直到西汉前期,临淄仍然比首都长安还要大。
  城市是文明的代表,临淄作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都城,达800年。苏秦看到的临淄是这样的:“车毂击,人肩摩,连袂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齐国人自豪于自己的文明,称这片土地为齐,古代齐通脐,而肚脐是人体的中心,把自己看做世界的中心。
  淄博的祖上就很阔气。姜太公治齐有方,出产的衣带鞋帽遍及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齐威王励精图治,一鸣惊人,成为战国七雄;齐闵王与秦互称东、西二帝,东齐、西秦、南楚三足而鼎立。
  雁过留声,历史如霜,凝结成一砖一瓦,淄博人有福,他们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座博物馆里,和高人雅士同呼吸。
  
  
  淄水长流
  
  淄河发源于淄博市南部的博山区,穿过齐都临淄,从东营进入渤海,它几乎穿越了淄博南北,全长122公里,是淄博境内最长的一条河流。
  据说,淄河从南到北,正好从临淄城的东边下流过,那时临淄城是没有东城门的,淄河的河堤就代替了城墙,水流很大,城东一段水还很深。当年齐献公就是因为都城所在地东临淄水,才把城名更名为临淄的。
  小姑娘缇萦是喝淄水长大的,他的父亲名医淳于意,被人诬告入狱并判处肉刑——须砍去一足,押赴长安执行。淳于意只有五个女儿,长叹道:“可惜我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紧急关头没有一个能帮我。”小女儿缇萦为解除父难,随父到长安,上书汉文帝,情愿入官府为奴,来赎父亲的自由。
  文帝赦免了淳于意的罪,还下诏废除了肉刑。之所以如此,一是被缇萦代父受罚的精神所感动,君子成人之美;二是汉朝以孝治天下,需要树立孝的典型,这位淄水的女儿可不就是现成的?三也是爱惜一代名医,淳于意精于望、闻、问、切。因一个临淄女孩而废除一种酷刑,所以班固说: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其实临淄的男孩也同样精彩,比如王孙贾。王孙贾15岁就追随齐王。乐毅伐齐,临淄沦陷,齐王只好弃国出逃。后来王在莒城被楚将淖齿杀害,王孙贾就跑到莒城的大街上振臂高呼:“如今淖齿弑我王,有愿意和我一起诛杀奸佞的齐国人,请露出你的右臂来!”街市上呼啦一下就聚集起了400多人,在王孙贾的率领下,把淖齿杀死了,英雄无比。
  王孙贾的忠,缇萦的孝,底子都是敢作敢为,依稀看得出姜太公的影子。而临淄这座世界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代代淄水人敢想敢为的结果。
  临淄是上古时期的爽鸠氏之墟,殷商时,临淄这一带就称齐。目前的齐国故城,是先秦城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城池,那些设计精巧的排水道口,让后人叹为观止。
  
  水是城市的命脉,没水就是一座死城,而水排不出去,就淹了城。山则不同,山和城没有必然关系,但它稳定安全可靠。从风水来看,城市能依山面水最好。山只是城市的近邻或者远亲,对于临淄来说,牛山就是它的远亲。
  
  牛山烟雨
  
  日间云气蒸腾,入夜水气凝聚,牛山位于临淄城南,美不胜收,于是,客居过齐国的孟老夫子忍不住拿它讲起了人性:
  牛山的树木本来长得非常茂盛,可是,如果匠人拿着斧头日复一日地伐之,牛羊日复一日地食之,最终将会变得满目疮痍。同样,人皆可以为尧舜,但如果他不珍惜爱护本心,而是被外在的物欲所引诱,就会失去那颗与生俱来的赤子之心。如果不受诱惑,则内心犹如牛山树木之葱郁。
  晏婴则不同,因为是做具体事务的贤相,在此讲的是每个人都必然面临的生和死。
  当年,景公登顶牛山,北望临淄,想到人生短暂,便嚎啕大哭,佞臣艾孔和梁丘据也跟着大哭。晏婴见之,现场批评了艾孔、梁丘据的谄媚行为,并规劝景公,生死交替乃自然之理,应珍惜君位,以有生之年做无限之事。晏婴的生死观成为中国人的主流意识。
  景公死后,就埋在牛山。此山还埋有桓公和威、宣、闵、襄四王及管仲,奇怪的是,终军的墓也在这里,墓冢周围的八个村,分别以各自的姓氏命名为“×家终村”,八村拱一墓。终军本济南人,18岁被选为博士弟子,汉武帝几次重用他,后来终军奉命出使南越,曾请求武帝赐给长缨在手,表示如果南越王不肯归顺汉朝,就用长缨活捉南越王,南越王本已动心归附汉朝,但丞相吕嘉发动叛乱,年仅20余岁的终军遇难。
  济南虽和淄博接壤,毕竟两个地方,济南名山众多,终军千里迢迢从广州那边马革裹尸而还,为何还埋在离家较远的牛山?或许是因为牛山埋的都是明君贤相,将终军葬于此地,旌表这位终童的功绩足可比肩先贤。
  在这些墓中,景公的墓最为浩荡。或许因为他太割舍不下人世的繁华,所以带了很多殉葬品到来生去,然而,他的美好愿望却被后来那些不识趣的盗墓贼们拖了回来。该墓早就被盗,贵重随葬品自然荡然无存,唯有殉马坑,因为都是死马,才保留完好,也供天下百姓御览了。
  
  殉马奇迹
  
  
  景公乃齐国第25代君王,在位58年。生前酷爱马,爱马死了甚至还想处死养马的人。其墓内有殉马,1964年发现,现仅展出106匹,据测全部殉马应在600匹以上。经鉴定,殉马全系壮年马,属蒙古品种,骑乘和挽力兼用,被麻醉处死后,人工排列而成。马分两行,井然有序,马头向外,昂首侧卧作奔走状,排列在前的五匹,颈系铜铃,是临战威姿。如果战鼓擂动,仿佛还会四蹄腾空。
  殉马坑里装满了齐国的风俗。齐国原为夷人居地,齐承夷俗,自始就有厚葬和杀殉之葬制。殉马或殉车马的葬俗,始于晚商,西周继之,东周规模和数量渐大渐多,延遗汉代,而齐国尤甚,《韩非子·内储说上》说:“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裳,材木尽于棺椁。”从墓葬规模上看均出土于5鼎以上大墓,说明殉马或殉车马葬俗用于卿大夫或奴隶主贵族上层社会的一部分人中。《七国考·田齐丧制》引刘向话说:“昔齐威王卒,从死七十二人。”
  战争频繁,马以用于战争,骑兵出现,这股先进的武装,常常决定了战争的胜负。以军功起家的姜太公对马喜爱有加,此习延至后世。地处鲁北地区的齐国,北靠渤海,东有黄海,境内河流纵横,雨量允适,非常适应草牧作物生长,故北部靠渤海一带地区,自古就是牧马之地。600 多匹马可装备 150 多辆战车,相当于一个小国的全部武装部队。一王殉葬万槽空,在景公奢侈豪华的背后,铺排的是千乘之国的强悍和威加四海的雄风。
  遥想当年,景公下葬,哀乐声起,众人下泪。泪人中有的是因为怀念景公,更多的却是为哀乐所感动,回家甚至茶饭不思。齐乐荡荡乎若淄水,巍巍乎若牛山,连志气高远的孔子都被深深地折服。
  
  孔子闻韶
  
  鲁昭公二十五年,孔子入齐,在高昭子家中观赏齐《韶》后,由衷赞叹说,想不到韶乐可以达到这样高的境界,爱好音乐的孔子学之,竟然三个月不知肉味。直到三国时期,曹植被封为临淄侯,还写有“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的诗句。
  孔子曾拜师襄子学琴,习其曲谱,历其境而得其志。孔子三十岁授徒,六艺之一就是乐。
  周游列国返鲁后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诗经》里的所有篇章,三百五篇,孔子都谱曲演唱,以求合于《韶》《武》《雅》《颂》,典型的高级发烧友。孔子深谙音律,什么天籁之音,能使周游列国、见多识广的孔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呢?
  
  据考,韶本来就是东夷之乐,作者就是舜,舜就是东夷人。韶有九章,亦名九韶,是一种非常高雅的乐舞。夏、商、周三代帝王均把《韶》作为国家大典用乐,如武王灭商进入殷都时,就是演奏着《韶》乐。姜太公封齐,《韶》传入齐。
  太公因俗简礼,齐景公喜好俗乐,齐鲁夹谷之会,齐国所带参加大典的乐舞就是俗乐。在这样的情况下,《韶》受到当地俗乐的影响,具备了齐国地方风貌,广泛用于祭典、迎宾、宴乐。屈原出使齐国,就受到《韶》乐的接待。《离骚》里说“奏九歌而舞韶兮,聊暇日以偷乐”。
  韶乐达到很高的境界,而齐国人也把音乐当成了武器。孔子在鲁国执政,国力大振。齐国国君担心鲁国强大,会危及齐国,就开始离间鲁国国君和孔子的关系,赠送女子乐队给鲁国,鲁君接受了,而且沉醉其中,竟然三天不举行朝礼。尽管是个乐迷,但孔子为了实现自己克己复礼的政治抱负,不同流合污,离开了鲁国,惶惶如丧家之犬。
  一个乐队竟然让鲁国罢相,而且罢的还是圣人孔子,可见齐国的软实力实在不容小看。
  但是,在历史上,这个乐队八百女子的歌声,还赶不上孟姜女的凄凉的痛哭。
  
  哭倒长城
  
  杞梁,春秋时齐大夫。鲁襄公二十三年,随齐庄公伐莒时阵亡,其妻迎柩而哭于城下,七日而城为之崩。一介女子,情深意厚,柔弱中确有傲骨在挣扎。城为之而倒,未必是恰巧碰上一段豆腐渣工程,而是天为之变色。孝尚可感动天地,为何爱情就不行?
  据说,这女子哭倒的是齐长城。此长城乃齐鲁之界,西起济南长清孝里镇的黄河岸边,东至黄海之滨。蜿蜒起伏于1518座山峰之上,长六百多公里,壮而美。博山、淄川、沂源境内保存有近一百公里的遗址。
  
  齐长城虽然没有后来的秦长城那么显赫,在航天器里大约也看不到影子,但是,它将黄河、泰山、东海连成一线,成为齐鲁大地的脊梁,首开中国乃至世界长城建筑之先河。
  梁妻哭城只是一个故事,齐国人敢作敢为,自然有的是传奇故事。有这样一个落第兼落魄的秀才,一生收集狐精花妖的故事,并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加以改编,就为世人奉献了一部震惊文坛的短篇小说集,开辟了中国小说史上的新时代。不用说,他就是淄川蒲家庄人蒲松龄。
  
  聊斋志异
  
  蒲家庄是幸运的,整个庄子连同城墙,在“文革”的风暴中,被完全保留下来。庄里的蒲松龄故居,具有鲁北农家建筑特色,郭沫若写有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雅爱搜神、喜人谈鬼,即使穷困潦倒、全家食粥,也要写鬼写妖。冬天墨水结冰,写;夏天蚊虫叮来,写。
  新闻总入鬼狐史,斗酒难消块磊愁,这部书承载了近60年而考不中的落魄书生的男人梦,形态各异的先锋女性呼之欲出。执当时文坛牛耳的王士祯说出了聊斋的神韵: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自是神仙人不识,科举的阳关道没有留下多少名家,倒是走独木桥的蒲松龄成为千古绝唱。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第一高峰是集体创作的唐传奇,第二高峰就是一个穷书生的作品《聊斋志异》。到底是谁枉活在这个世界上?世世代代的后人追忆他,他的名声是不朽的,正如他的名字松龄一样,和松柏一样长存天地之间。
  
  火牛复国
  
  一般人都以为文学需要想象力,其实,用兵比作文更需要大胆的设想。
  齐人尚武。传说东夷人的领袖蚩尤好勇,是首先制造兵器的人。黄帝征发诸侯而诸侯咸来宾从,蚩尤独不来,后来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擒杀了蚩尤。但是,黄帝还经常画蚩尤的像来威慑诸侯。
  姜太公首先是一个军事统帅,一生建树,尤以军事最著,被称为中华武祖,久传不废的《六韬》被后世认为太公兵法的结晶之作,后来齐国著名的将军都是他的学生,其中最有想法的是田单,此乃报仇雪耻之人。
  乐毅出兵半年,接连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最后只剩了莒城和即墨两地,七国灭亡在即,大家公推田单为将军。田单先是实行反间计,让新继位的燕王撤换了和自己早有矛盾的名将乐毅;又实行苦肉计,使接替乐毅的大将骑劫割了齐国俘虏的鼻子,还把城外的齐国人的祖坟都刨了,即墨城里的人纷纷请战;之后,又示弱麻痹骑劫,打发几个人装作即墨的富翁,偷偷地给骑劫送去金银财宝,说:“城里的粮食已经完了,不出几天就要投降。贵国大军进城的时候,请将军保全我们的家小。”使骑劫放松了警惕。
  决战的时刻到了,是夜,田单挑选了一千多头牛,牛身上披着一块被子,上面画着希奇古怪的花样。牛角上捆着两把尖刀,尾巴上系着一捆浸透了油的苇束。午夜时分,齐军凿开十几处城墙,把牛队赶出城来,随即在牛尾巴上点上了火,烧烤着的牛发作起来,朝着燕军兵营方向猛冲过去,相当于活坦克。
  五千名齐军紧跟着牛队,随后掩杀。无数的老百姓走上城墙拿着铜壶、铜盆,狠命地敲打起来。一时间,震天动地的呐喊声夹杂着鼓声、铜器声,惊醒了燕国军人的睡梦。只见火光炫耀,成百上千脑袋上长着刀的怪兽,已经冲过来了,黑夜沉沉,死期已到,燕军无法迅速组织有效的抵抗,兵败如山倒。
  齐军乘胜反攻,摧枯拉朽,不到几个月就收复了被燕国和秦、赵、韩、魏四国占领的七十多座城。齐襄王从莒城回归旧都临淄,岌岌可危的齐国转危为安。
  再造齐国的田单,原本不是什么高门显祖,默默无闻的普通士兵而已。但是在亡国灭种之际,匹夫慷慨赴国难,殚精竭虑,妙计迭出,终于建不世之功,他成功地站在了乐毅的肩膀上。这些一连串的高招,绝路求活,其实都是大家商议的结果,是群众智慧的结晶,环环相扣,一揽子复国计划,十分天才。
  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朋友来了有好酒,齐文化历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孟尝君身上就体现了这样的风流。
  
  孟尝待客
  
  孟尝君田齐,战国四公子之一,门客达3000余人。有个门客爱上了孟尝君的夫人,被告发。有人建议杀了他。孟尝君觉得,爱美之心人皆有,人之常情,这事就不提了,照常善待那个门客。
  后来有了机会,孟尝君准备车马财物,把那个门客推荐给卫君,门客得到重用。后来,齐、卫两国恶化,卫君甚至想联络各国诸侯共同举兵攻打齐国。那个门客劝阻说:“如果不听我的,不肖之臣会立刻自刎,那时可不要怪我颈上的鲜血溅到您的衣襟上。”于是卫君改变主意,齐国免除了一场祸患,将心比心在前,善有善报在后。
  姜太公从立国那天起,就积极推行通商政策,来天下之财,管仲执政也如此,天下商贾归齐若流水。《管子》说:“毋曰不同生(姓),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这种兼容并包的性格还形成了学术的繁荣。
  
  稷下风流
  
  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崇之。为他们“开第康庄之衢”,就是在黄金地段给他们盖房。举凡儒、道、法、墨、兵、阴阳、纵横等各家各派的学者大都云集于此,或讲学授徒,或著书立说。在政治上,给他们“大夫”或“卿”的待遇。但是,他们的活动却不受任何限制,可以自由地讲学、辩论、著书立说,不任职而论国事。
  孟子就两次到稷下学宫游学,荀子曾掌稷下学宫之牛耳,三为祭酒,庄子在自己的书中讲述了宋鈃、尹文、彭蒙、田骈、慎到诸多稷下先生的学说,李约瑟曾认为庄子本人可能也是稷下学宫的人。稷下学者邹衍到梁国,惠王亲自郊迎;去赵国,平原君用自己的衣服把他的座位擦干净;上燕国,燕昭王迎到国界,亲自替他清扫道路。李约瑟还说他是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真正奠基者。
  百花齐放的学宫开创了多元的世界。有个人叫说,游于稷下,能言善辩,久居齐国,人们称他为齐貌辩,主张白马非马。马是个一般的、抽象的概念,白马是具体的概念,具体的白马当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马,但还是属于马的范畴。所以,这位仁兄骑白马过关,声称白马非马,还是纳了税官吏才放行。
  出乎常人的想象,有诡辩的色彩,但丰富了哲学。
  总之,稷下学宫养得起这么多空想家,说明了齐国的富有。打仗打的是钱粮,文化靠的也是钱粮,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说的就是文化的根基在财富。
  
  瓷器如花
  
  七十岁之前的姜太公是位商人,封于齐国的姜太公骨子里还是商人,善于经营。齐人之富归功于他,临淄之大特也归功于他。他因其俗,简其礼,创造了新型的齐文化,后来者桓管仿佛是投胎转世的姜太公,萧规曹随,膏壤千里,粟如丘山。
  淄博瓷业兴盛时期是宋金两朝。寨里窑的青瓷、磁村窑的黑釉瓷、博山窑的绞胎和彩瓷等都曾名噪一时。淄博的磁村窑已烧制出当黑如漆的黑釉瓷器。据说,那是有一天,一位窑工无意中配错了料,结果一错烧出了千古名瓷,妖娆而不俗,艳于茶,美如花。
  瓷器流转天下,诉说着淄博地区经济的繁荣,也诉说着齐人的巧夺天工。在这里,还有一个小村子,昭示着往日的辉煌,那就是周村。
  
  周村活着
  民间传说:“济南、潍县,日进斗金,不如周村一个时辰。”
  周村是明清时期北方重要商埠,与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齐名,成为无水路相通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最兴盛时,此地的钱庄票号有108家之多,资本总额达600万两白银。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此处,曾经欣然命名天下第一村。
  在周村大街的北首,立有一块六角形石碑,就是著名的“今日无税碑”。李化熙官至刑部尚书,辞官回乡,代替商人缴纳税款,自己承担了全部市税,使周村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保税区。堂堂尚书,卸任后为商人纳税,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国度,官人为商人纳税,千古唯此一人而已。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皇帝自行开埠后,一时天下之货聚焉。当时最多的商号、作坊达到5000余家,成为名符其实的“旱码头”。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个方圆不到10里的小村,把华夏织女灵巧双手的余温,捎到了万里之外欧洲贵妇的肩头上。周村人活着,就让更多的人活得更好。其实,从淄博这片土地上传出去的,不只是光滑的丝绸,还有足球。
  
  输出足球
  
  齐桓公在屋里读书,一个木匠劝他不要拘泥于书本,说:“做车轮做得太快了卯榫容易松滑;做得太慢了就很难顺利地整装。不快不慢的火候,全凭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嘴里是说不出来的。既然说不出来,就没办法告诉我儿子,我儿子也没办法从我这里得到。古代的人死了,他们那些不能传授的东西也随他而去了,书里缺少的精华和奥妙。”
  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这是管子的主张,是齐国人心中自古以来颠扑不灭的信仰。齐国历史上的三次变革:姜太公变革、管仲变革、邹忌变革,都把齐国推向了不同的高度。他们每一次破旧立新,都仿佛重新登了一次泰山,回首相看,众山皆小。
  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任何时候都敢于重新洗牌,推倒重来,因此他们有勃勃的生机,能发明、会创造。政治且不谈,就拿玩来说,就玩出了足球。
  有个临淄人名叫项处,爱球如命,患了重病找淳于意诊治,淳于意一再嘱咐他不要从事激烈运动,否则定会吐血而死。可是,项处不遵医嘱,还是外出蹴鞠,结果冒冷汗,吐血。再找淳于意诊治,回天无力的淳于说他活不过第二天傍晚。果然,到第二天傍晚,项处就死了。
  有这样执着的玩家,上天就会有玩具给他。
  足球在古代又称为蹋鞠,蹋,即用脚蹋;鞠,是外表用皮做成,中间塞以毛发,成为圆球,用脚蹴蹋以为乐。蹋鞠在齐地很普遍,滕县出土的汉百戏画像石上,戏球艺人多达十九人。对抗性比赛为主的“蹴鞠”,在专门的球场“蹴城”中进行,球场的两端各有6个球门,有6名守门员和正副裁判。
  国际足联已向淄博市临淄区颁发了足球起源地认定证书,足球的发明权在临淄。这绝不是偶然的,因为还有更多的东西比足球更能体现齐国人的精神风貌,比如黔娄。
  
  贤人辈出
  
  黔娄是威王时的隐士,威王要聘他为卿,鲁恭公要任他为相,皆推辞不受。可他家贫如洗,死时,用来盖尸的被子太短,盖住头脚就会露出来,盖住脚头就会露出来,首尾不能相顾。一位前来凭吊的人建议斜着盖,成对角,就可头和脚都同时盖上,他的妻子说了一句深明大义的话,让很多人感到渺小,她说:“斜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生时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之义也。”
  这个女人的话,市井细民、贩夫走卒说不出来,贪官污吏、江洋大盗说不出来,这对平凡的夫妻脱离了低级趣味,堂堂正正,敢想敢为,他们走自己的路,让历史来评说。
  人是文明的承载体,文明程度的高低,终究要通过人的境界来体现。具体到黔娄夫妇身上,闪耀的就是风骨和气节,这从一个维度代表了齐文化所达到的高度,这样的“文”已经“化”为匹夫匹妇的言谈举止,化为了日常生活,代代相传。多年以后,淄博又孵化出一枝标杆焦裕禄。
  焦裕禄,博山北崮山村人。其人真事自不必说,连十多年后拍的电影都那么感人。
  为何去兰考?歌词唱道:“古道黄河东流去,留下一片黄沙地,党为了给咱除三害,派来了焦裕禄好书记。”
  如何做书记?歌词唱道:“数九那个寒天北风刮的紧,焦裕禄同志顶风出了门,挨家挨户来探望,风里雨里查灾情。”
  为何怀念他?歌词唱道:“没喝俺一口热汤,没吃俺一口饭哪,你为俺兰考人民费尽了心。”
  
  重新想象
  
  不折不扣的先锋人物,出自不折不扣的先锋城市。
  历史的淄博积累了一个整装待发的起点,今天的淄博拥有长袖善舞的资本。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是它的文化和个性,而淄博在这两方面都是其他城市难以企及的,淄博无愧于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田单在齐国只剩两座城市的情况下,尚且绝地反击,出奇制胜,相对而言,近代的淄博拥有的独家武器实在是太多了。六十年来,淄博脱胎换骨,屡创新高,综合发展,旧貌换了新颜。所谓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其他文献
婚礼那天,高朋满座,红灯高悬。  司仪刚要开口,新郎突然咳嗽了一声,示意自己有话要说。只见新郎向前迈了一小步,微笑着从长袖中掏出结婚证,把它高高扬在空中。宾客们发出了轻微的笑声。在他们看来,这个幽默的年轻人,也许又要有什么浪漫的举动了。谁知道,他竟然把证书放到喜烛上点燃了。写有“林语堂”和“廖翠凤”名字的红色证书,瞬间变成了一团火焰。  满座的人都惊异地看着林语堂,他却大笑起来,之后马上收拢了笑容
期刊
1950年,金庸在国际法专家梅汝的邀请下,来到了北京,想要在外交部一展身手。但乔冠华直言相告,外交部是一个特殊机构,工作人员必须根正苗红,金庸的家庭出身按当时的阶级划分属于地主,他本人又在国民党的中央政治学校上过学,这种背景注定了他是无法进入外交部的。  金庸深思熟虑后,回到了香港《大公报》,金庸成了华人圈影响最大的现代作家,有人说,他的武侠小说印数之巨,大概除了《毛泽东选集》外,无出其右者。金庸
期刊
一百年来,岳飞墓的旁侧一直伴着这样两个人,一个是跪在岳飞墓前遭万人唾骂的大奸贼秦桧,因为他坏;另一个则是一个女子,她左手叉腰,右手按剑,目光炯炯,昂首注视前方,她就是秋瑾。她有什么资格可以长眠于岳飞之侧呢?    一生小脚    一直以来,印象中的秋瑾都是个英姿飒爽,喜欢舞枪弄棒的男装英雄。但事实上她却被迫承袭了古时大家闺秀的  一个陋习,就是缠足。    但拖着“三寸金莲”的秋瑾都丝毫没有为其所
期刊
[编者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积累财富的三十年,观察和评述这三十年有很多角度。胡润,一个英国小伙,给中国富豪排榜。富豪榜是一份财富清单,一张英才目录,一个总结的视角。    一    说到胡润,我常常会想起另外一个“四肢发达、长得十分英俊”的英国人。  1942年11月,李约瑟(JosephNeedham 1900-1995)从伦敦出发,过了四个月,才由昆明辗转抵达重庆。他是英国
期刊
柳林镇,集日。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回荡。“打倒臭乞丐!”一声嘹亮的口号停滞了集市的喧哗与吵杂,之后便是叽叽喳喳地议论。只见,一群红卫兵抬着一副尸骨,敲着锣,高喊着口号,迎面而来。穿过大街,他们把尸骨抬到柳林镇北门外的一个小土窑前,用铁锤把尸骨砸烂了。 这个被挖出来砸碎的尸骨就是武训。    文盲受辱      武训生于道光十八年。十八岁那年,武训和大地主李老辫,签了三年的
期刊
寸草心与三春晖    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上学。于是,有连续卖血十五载的母亲,有把疯妻锁在家里十二年的丈夫,更有千千万万节衣缩食、全家举债的贫苦父母。这么多人只为着一个心愿:儿女能够上学。  人们的心一次次的被揪起来,泪也一次次被勾出来,于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媒体的用意自然无可厚非。可当这些赤裸裸的现实横在面前时,我想问一句:这位名身负众望的贫苦学子(学女),他们在哪里?更想追问的是:这用父母亲的鲜
期刊
明朝是汉服离我们最近的时代。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重新确立了汉人衣冠制度,穷苦出身的朱元璋崇尚节俭,连带着影响了宫中的后妃,她们从不过分打扮,穿的衣裳也是一洗再洗。同时节俭的朱元璋确立了严格的服饰等级制度,不同阶级的人贵贱有别,服饰有等,只有王公贵族、官员,才能使用锦绣、绫史,平民则只能用绸、素纱,至于商人,地位最低,连绸、纱都不准使用,只能用绢和布,违者通通重罚。如此以来,明朝近一半时期,人们的
期刊
王朝更迭,末路的昔日贵族将何以自处。To降,or not to降,这,确实是个问题。    有人曾做过一个不同寻常的选择,也正因为这个选择,成就了一个英雄。在齐鲁大地上有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岛屿,在中华艺术史上有一幅以他的故事为背景创作的著名油画。这个人,就是田横,当年,他的自杀让五百余人激于义气而集体投海而死,中国历史上惟此一例。  要了解田衡,我们就不得不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重温一遍田氏家庭
期刊
所谓顺应自然的状态养生,实际上是指人们只有效法自然本身所具的内在客观规律,并依循这种规律养生,才可能健康长寿。具体来说,  就是善于领悟自然的语言,顺之勿逆。    叶天士的梧桐叶    清末,某人久咳不愈,遍请名医无效,最后请名医叶天士诊治。叶天士问明症状后,检视患者刚服过的药方,连声称赞前面的医生医术高明,方药精当,自己的水平实无出其右,继续吃原方即可。病家觉得叶天士一方面是自谦,一方面是顾及
期刊
这世上的有些事,或者是太平盛世里的人们永远也不能想象的。  比如在酒足饭饱,安然睡去的夜里,这地球上居然还有8.5亿人食不果腹,肌肠辘辘;比如在我们厌弃巧克力饼干热量过高的同时,许多海地人正在吃着一种用黄土、植物油和盐巴做成的“泥土饼干”。而就是这种饼干,也从过去的每100个5美元涨到6.5美元;再比如:全世界每天约有2.5万人死于饥饿,也就是说平均每5秒钟就有一个孩子或妇女因为饥饿而死去。  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