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复习课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zysheep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提倡课程资源多元化,要求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开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作为思品学科,有其与时俱进的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求新,紧抓时政热点,但却又无法很好地利用并贯穿课堂。尤其是在初三的中考复习中,往往教材的内容比较松散,而中考又要求关注热点,那么如何有效的使热点让学生用已知的知识内化是上复习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怎么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成了教师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字:初中思品 复习课 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
  初中思品复习课是教学过程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复习课又是最难上的一种课,难就难在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激情下降,没有了学习新课程的新鲜感,因此,如何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成为我们上复习课的老师棘手的并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一般复习课的特点
  1、似曾相识的疲劳性
  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程度会越来高,他们对学过的内容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开书了然,不翻书茫然,但是,已学过的知识对他们又会产生“审美疲劳”,不想再见。
  2、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由于学生学习的课程多、时间长,很难将支离破碎的知识连成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所以,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复习课,都要将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纵、横向联系,进而优化所学的知识,使其系统化、科学化。。
  3、对教师的要求高
  思品学科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和考纲,了解知识的纵、横向以及内在联系,博览古今中外,并且要与时俱进,紧抓时政热点
  因此,根据复习课的特点,在历史与思品复习课中,我们教师必须处理好充实教材和“精彩”课堂的关系。
  二、初中思品复习课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一)必须以课标为依据,在教材编写的意图上开发课程资源并再利用。
  在设计教学时,我们都是以课标为出发点,围绕课标展开教学设计的。因此我们应该在教材编写的意图上开发课程资源并再利用。例如复习考点1:了解地球仪、地图的基本常识(a);考点2: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c)。通过对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个详细的讲解,并涉入经纬网和经纬度的知识,使学生构成一定框架的知识网络。利用凭世博园的门票可以去普陀山游玩门票优惠,引出等高线地图的知识点。这一节课多次利用了“世博会”这一课程资源,丰富了教材,层层深入,有理有据。既做到解读了教材文本,同时也拓展了文本,既反映了教材编写意图又很好地落实了本课的课程标准,达成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各层次目标,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和熟悉程度来再利用课程资源。
  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再利用课程资源,就是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世博会是2010年中国的一件大事,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他们所熟知的生活实际的一件大事。因此在复习课上可以选用学生比较熟悉且又和教材的内容相契合的“世博会”这一课程资源进行再利用。这样不仅做到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而且将本节课所探讨的相对比较散而杂的内容有机地融入了对现实思品的认识中,符合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中考命题的趋向就是非常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学生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就是要把教材的知识点与我们当地的实际、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生自身发展中的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平时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2011年中考温州卷试题的时代性鲜明,选材不回避思品热点。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等国内外时政热点均在试题里得以体现,全卷以时政热点为背景素材的题目分值比重达80%左右,引导学生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三)必须从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性来再利用课程资源。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所以,再利用课程资源时,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特别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现代教育技术相当的发达,教师可以在复习时要善于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生活展现、表演体会及利用电脑等,这样可将枯燥、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这样的课堂教学显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这样也有利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除了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外,教师的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引导学生作答和环节过渡上,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课堂的主体性,教师点评并提供些补充,这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使教学任务圆满完成,学习目标较好地达成。
  (四)必须注意课程资源再利用的“实用性”与“灵活性”。
  “实用性”要求我们在选用课程资源的时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以课标为依据,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再利用,做到精挑细选,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因此在复习课一开始的导入中,可以直接开门见山地说出本节课的复习的考点,一节课就只围绕一个热点展开教学的。
  “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一堂课多次运用一种教学资源,难免会产生视觉疲劳,进而影响整体效果。教学方法多样,既能避免学生对同一课程资源产生厌烦情绪,又能培养和锻炼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资源的再利用是上好思品复习课的一大良方,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追寻的目标。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反思,才能让课堂教学越来越有效,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思品的课堂,真正热爱思品学科,从而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课程标准专辑《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2、张安义《政治复习课的回归与出新》思想政治课教学
  3、《点燃思维火花,激发思想政治课的活力》思想政治课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德育问题日益受到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成为素质教育中一个亟待加强的问题.思品教师应从加强教师修养,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情感渗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五方面着手 ,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关键词:德育 思想品德教学 主阵地  生活实践告诉我们,人的一生要做好两件事,做事与做人。而要想做好事必须先做好人。历史表明,任何时代的家长都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展开,老师们彻底走出了认识误区,再听不见了对于新课改的质疑声,更没有了被动抵触不愿改革的消极情绪。相反,老师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逐渐突破了教育改革的瓶颈,实现了由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华丽转变。“满堂灌”现象没有了,“教师唱主角”的课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独学”、“对学”、“群学”有
期刊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育就是一种创新。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进行创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创新自身具有很高的风险,另外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对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与培养,所以学生就会在无意间形成一种定性的思维模式,很难进行思维创新。本文主要从高中政治教学的角度出发,政治教学中如何锻炼和培养学生个人的创新性思维进行有效探析,并提出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政治 教育教学 学生 思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改变了丹江口库区水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布,加之工程施工、移民等诸多因素的作用,致使水源区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直接影响到中线水源的水质
摘要:要发挥多媒体在思品课中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资源利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材,同时要符合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这样才能真正为我所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发挥 遵循 减负  现代教学倡导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由之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灵活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摘要: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综述法经过研究,得出新形势下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主要任务的结论,只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关键词: 新形势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 思考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犹如未着笔墨的白纸,是价值观念形成、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道德
砖混结构是指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砖混结构的设计计算性不是很强,主要的是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构造柱作为多层砖混结构提高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已被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适宜造林树种贫乏,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同时也十分匮乏,相对而言,城市森林由于景观位置的需要,对树种的丰富度需要也十分的高,因此引进外来
我们生活在21世纪,新的世纪必然对人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尤其体现在人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但是,有些学校的德育工作尚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用经济惩罚手段来代替思想工作;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也必须认清和正视
期刊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