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数学教材的改革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点。教师必须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关键词:培养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关注 创新个性创新思维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根据数学教材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如何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就显得更加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本人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是成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保证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二、教师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是关键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芽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实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爱护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三、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咔嚓”,伴着一声清脆的声响,一块三角形玻璃板被打碎的画面呈现在师生的面前,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玻璃板打碎为三块,他要去商店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板,该怎么办?”
“带①去!”
“带②去!”
“带③去!”
“带①、②、③去!”
学生激越的情绪空前高涨!
教者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人手,巧创教学情境,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情感,使学生在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状态下,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怎么带合适呢?你能说明理由吗?”
“为什么③合适?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③中三个元素的位置关系怎样?”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角和一边的位置关系还有哪些?”
“通过刚才的探讨与发现,总结一下你的收获。”
我们看到,创新意识和创新情感激发了创新思维。
四、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已成为全世界课程改革的特点。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思考,鼓励学生创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前人发现的一个再发现过程,学生在“再发现”的过程中被指引的是一条优化的道路,然而发现必然会出现新的元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强调学生在“再发现”中所达到的结果,还要关注和肯定学生在各自的“发现”中所展现的创新思维。
五、发展学生的创新个性
创新思维要求思维成果的独创性,即创新的成果应是新颖的独一无二的,因而创新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对自我的超越活动。所以创造个性的培养,就是要在共性的基础上,充分把学生的差异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开拓新领域促成新发展。创新个性培养还应注意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一关系,才会真正使学生的创新个性得到发展。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恒心,以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为突破口,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学习中学会思考,促进思维发展,只有这样师生的共同配合,才能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①孙杰远《初中数学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②孙宏安《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关键词:培养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关注 创新个性创新思维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根据数学教材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如何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就显得更加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本人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是成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保证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二、教师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是关键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芽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实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爱护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三、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咔嚓”,伴着一声清脆的声响,一块三角形玻璃板被打碎的画面呈现在师生的面前,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玻璃板打碎为三块,他要去商店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板,该怎么办?”
“带①去!”
“带②去!”
“带③去!”
“带①、②、③去!”
学生激越的情绪空前高涨!
教者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人手,巧创教学情境,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情感,使学生在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状态下,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怎么带合适呢?你能说明理由吗?”
“为什么③合适?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③中三个元素的位置关系怎样?”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角和一边的位置关系还有哪些?”
“通过刚才的探讨与发现,总结一下你的收获。”
我们看到,创新意识和创新情感激发了创新思维。
四、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已成为全世界课程改革的特点。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思考,鼓励学生创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前人发现的一个再发现过程,学生在“再发现”的过程中被指引的是一条优化的道路,然而发现必然会出现新的元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强调学生在“再发现”中所达到的结果,还要关注和肯定学生在各自的“发现”中所展现的创新思维。
五、发展学生的创新个性
创新思维要求思维成果的独创性,即创新的成果应是新颖的独一无二的,因而创新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对自我的超越活动。所以创造个性的培养,就是要在共性的基础上,充分把学生的差异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开拓新领域促成新发展。创新个性培养还应注意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一关系,才会真正使学生的创新个性得到发展。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恒心,以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为突破口,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学习中学会思考,促进思维发展,只有这样师生的共同配合,才能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①孙杰远《初中数学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②孙宏安《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