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式呵护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88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见她,严肃、端庄,是她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熟识之后,却发现她是个充满童心的大孩子。她对别人的爱,可以像孩子那样毫无保留地付出。
  第一次同事聚会出游,那时我对她只有敬畏。
  碰巧和她住同一间房。
  海边,一袭碎花长裙,宽宽的大檐遮阳帽下是她快活灿烂、无拘无束的笑容。她像个孩子,欢快地笑着,摆着Pose,同事们的镜头不时被她吸引,我也举着相机,对着她,咔咔咔地拍了好多张照片。
  突然她笑盈盈地拉着我,“小李,你过来,这么好的景,来合影啊。”
  向来在陌生人面前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我羞涩地走过去,她亲切地用手臂环住我的腰,头抵着我的头,明媚地笑着,那么亲切,让我一下子放松了不少。
  到了晚上,我们同睡一张床。我是个慢热的人,虽然跟她工作两个月了,我仍有些拘谨,话不多。
  天热,却没有电,生活安逸的她却没有一点怨言,拿着一张厚纸当扇子。她活泼了一天,到了晚上,仍然和我聊天,声音充满母亲的温柔。
  聪慧如她,应该一眼能看出我的拘谨和怯懦。
  她积极地帮我分析我,帮我肯定我,帮我分析工作,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第一次有一个长辈,对我语重心长,掏心掏肺,大小不拘。
  在那个海边小院,咸咸的海风,温润的私语,成为我的珍藏。那一刻,她像个妈妈,暖着我出门在外的孤单;那一晚,我对她敞开心扉,无忌地说着,像个孩子,留着热泪。
  我本来是个睡觉爱翻身的人,但那一晚,她一醒来,就跟同事们说,小李像只猫,乖巧得很,睡得那么香,一夜蜷在那里,一动都没动。
  我腼腆地笑着,心里却很开心。在十足的安全感和甜蜜里,我真的可以很安生啊。
  自此以后,她的每一次谈话,我都像听妈妈的话一样听着。
  她说“吃亏是福”,我便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她说女孩子要会搭配衣服,我买了新衣一般会在周一穿给她看,让她打分。
  她手把手教我化淡妆,于是我有了第一套化妆品。
  她说编辑不能光看不练,于是我第一次投了稿,拿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给她看,她毫不吝啬赞美,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自信。
  她给我看她写的文章,潜移默化着我的文字感觉,教我如何塑造人物,刻画心理,布置悬念,拿捏逻辑。
  她身体不好,常常服用中药,却仍用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关爱着小辈们的身心……
  2012年,父亲因病而去,我如失去了天地,脆弱不堪,回到北京,见到她,我一句未言,泪流满面,她声音低低的,“没事没事,我懂我懂,坚强一些。”她竟然提起自己故去的父亲,跟着我一起流眼泪。末了,她提议,“孩子,明天去我家吃晚饭,咱们包饺子吃。”
  内心凄惶而无着无落的我一口答应下来。
  第二天下了班,我和她,去菜市场,一起买肉,一起买韭菜,一起买饺子皮;回到家,一起洗菜,一起拌馅,一起包饺子。她说,我就像你妈妈,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憋在心里,对身体不好。她引导着我,把郁积于心的悲伤说出来,哭出来,那天,是父亲走后我吃饭最多的一顿。
  如果说海边小院里的交谈后,我把她视为了平易近人的长辈,这次聊天,我把她作为了生命里的第二个母亲。那份依靠,就在那里,等着无依的我栖息,每想到此,便心生温暖。
  工作中,不懂就问她;生活中,常常受到她的庇护。
  她是个爱分享的人,我吃过她亲手做的果仁面包,给我留的中秋节月饼,外出旅游归来带回的各种小吃……
  真的像其他同事所言,她就像一只老母鸡,护佑着我们这些小辈。
  而我得到的,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有人爱你,绝对也会严格要求你。
  一次,工作中我犯了错,她把我单独喊到办公室,批评我的不足,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我哭了。她说:“私底下对你多好,都可以,但工作中,必须公私分明。”
  她是个有分寸的人,工作上从来是严格要求,但具体到她自己,小辈们做错了事,却很是宽容。
  上个月,说好去一个学校做讲座,我把时间发成信息,又打了电话,按约定时间,那天她早早地来了,快到出发的时间,我才知道,自己搞错了,竟然提前了一周,我愧疚得要命,她却很释然,没事没事,丫头,以后做事一定要认真,馬虎可不是一个好习惯。我甚是愧疚,她却云淡风轻。我知道,按我说的时间,因为比较赶,她挤出画画的时间,熬着夜,准备了很丰富的内容,还推辞了一个重要的作协活动,她的包容,让我认真做人,好好做事。
  时值退休,她却仍然笔耕不辍,又开始学画,言传身教着“活到老,学到老”,影响着我,让我不敢懈怠。她著作等身,绘画作品已能卖出好价钱。
  无论做什么,决定了就要用心做,做好。这也是她教我的。
  有一次同事说星座,我本来不信这些,说到双子时,我竟然觉得,她是标准的双子座。
  她像一股和暖的风,活泼风趣,会爱人,公私分明。
  她是我严肃认真的领导,也是我循循善诱的导师,更像我慈爱温柔的母亲,她叫王慧艳。
  我只身一人,漂在京城,没有她的呵护、她的宽厚和仁慈,我不会是今天的我,也许脆弱不堪,也许半途而废。
  无论谁,遇到长辈的呵护,都会成长,内心有爱,才会灿烂。
  长大成人后,如果能遇到双子式的呵护,实乃人生一大幸事。我很庆幸。
其他文献
标志着台湾娱乐盛世的综艺节目《康熙来了》终于叫停,蔡康永请辞,在他发出微博后不久,小S也在微博上表态,两人共同进退,浮华世道,唯独他俩还真有同生死,共患难的劲儿。众人免不得一番感慨,不经意地,一个问题慢慢浮上了我的心头,那就是为什么小S与蔡康永可以这么好。  一般来说,一个节目的男女主持通常关系都会不错,毕竟一起战斗那么多年,说起来也是利益共同体,亲密战友那是肯定的。所以就算到了现在,倪萍见了忠祥
期刊
今天家里的汽车尾号限行,于是乘地铁上下班。每周一天绿色出行,也还不错,可以和先生一同乘坐公交地铁。晚上下班前和先生约定在地铁六号线朝阳门站的车尾几节车厢处汇合,他会在进地铁东单站时打电话给我。我放下电话,整理好办公桌,关闭电脑从容下楼,走出单位过一个过街天桥即可到地铁六号线朝阳门站口,这样,我们两人到达约定地点的时间差不多。我若早到站台,排在临门位置可以看到到达列车内的他,他一个招手,不用下车,我
期刊
发现自己被人“拉黑”往往很偶然。  那天的聚会上,遇到许久不见的一个姑娘。你们亲切地打招呼,诉说真不该这么久不见的遗憾。以前有那么熟吗?起码共事过,还曾一起出游。在往返的漫长航班上,如此真实地吐露过心声:对老板的不满、同事的八卦、儿时的经历、父母的近况,以及爱情故事……然后,就是微信朋友圈里的送花点赞逗趣与关怀。  聚会结束后,很快就看到她在你的朋友圈里留言,回应你对某件事的感慨。突然想,有些日子
期刊
多年的卖唱旅行,使我结识了很多流浪歌手,后来我们组建了一个小小的乐团,叫“游牧民谣”。我们说,音乐是羊,在赶着羊游牧的路上,我们经历不同的丁字路口,同行的都是勇敢的人,有意思的人。  我认识的第一个流浪歌手,也是我在拉萨的第一个合伙人,叫彬子,木匠活做得很好。  那一年,他抱着吉他流浪到了香格里拉,又从香格里拉九死一生地到了丽江。到丽江后,我们在丽江的四方街打了一架,然后成了很好的朋友。我们喝得很
期刊
常听我的同事说:“我热爱播音主持”、“我热爱新闻事业”,当然,这只是我们这个行业内的。其它行业也是如此,很多人会轻易说出“我热爱……”。不知您注意没有,很多人的热爱,只是口头上的,或者叫嘴上的热爱。严格地说,这算不得热爱,顶多是喜欢。  真正的热爱,是渗透到骨子里的,是爱且到了极致的。  一次,几个朋友到巴尔扎克的住处,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谈起来。可就在巴尔扎克说话时——而且这时候他还显得兴
期刊
那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加入禁止象牙制品出入口国际公约不久,为了制止猎杀大象的行为,在西双版纳首府举行一次公审大会,把几十个偷杀大象的犯罪分子送进了监狱,以产生震慑的效果。我随林业部公安局的领导参加了这次专项打击活动。  活动结束,当地的同志邀请我们到山寨看大象。在一个傣村,村长是位近六十岁的老人,他那天是用芦笙指挥大象给我们表演。一头约有八岁的大象,身上披着黑红相间的毯子,文静地站在林外的
期刊
在台湾的新北市平溪乡,有一个叫“十分”的小村落,一条平溪铁路支线穿村而过。十分的老街是台湾放天灯习俗最闻名的地方,每年都有很多游人慕名前来祈福。在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男女主角高中毕业后,就是在平溪的石底桥下放天灯许愿,在平溪铁路支线的铁轨上漫步,这一浪漫场景更使平溪铁路支线成为“幸福铁道”的最佳代言,也成就了这条追星路线。  “十分”站到了,下一站“幸福”  平溪铁路支线从瑞芳出发
期刊
孩子离开母腹,来到世上,立刻置身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了。在这个环境里,有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如同对其他一切人一样,孩子一开始对他们也是陌生的。同样,这个女人和这个男人也是在孩子出生时才初次看见孩子,在此之前,无论怎么想象,他们对这个孩子都不能形成一个清楚的表象。父母和孩子之间当然有着血缘的联系,但是,孩子出生的那个时刻,却非常像是一种陌生人相遇的情境。  然后,在朝夕相处之中,父母和孩子之间开始了一
期刊
前些日子见过一位履历光鲜的咨询师,有意用几个管理学名词试探,对方要不就是全无反应,要不就是眼神迷惘,自顾自说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与话题和所涉行业全无关系。根据我的经验,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个行走江湖的混子,一套理论走天下,就看客户好不好蒙。  《乔布斯传》里曾经提到,乔布斯从不请咨询师,他甚至常常跟咨询师对着干。比如苹果零售店的铺设,成本极高,一度被咨询师嗤之以鼻,认为注定失败,但事实给了咨询师
期刊
这两天得闲整理书籍,翻到早已购买但尚未读的法国作家让-路易·傅尼叶的《爸爸,我们去哪儿》,随手翻看便不忍卒读。  傅尼叶有两个比大江光(大江健三郎之子)严重得多的智障儿,生活不能自理,甚至连话都说不清楚,只有小儿子能说一句“爸爸,我们去哪儿”这样的话。一个几乎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偏偏能说出这样一句话,一方面说明孩子有到处游玩的天性,另一方面也给包括他父母在内的成年人提出了一个类似于天问一般的难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