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认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B1230ZXC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离开母腹,来到世上,立刻置身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了。在这个环境里,有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如同对其他一切人一样,孩子一开始对他们也是陌生的。同样,这个女人和这个男人也是在孩子出生时才初次看见孩子,在此之前,无论怎么想象,他们对这个孩子都不能形成一个清楚的表象。父母和孩子之间当然有着血缘的联系,但是,孩子出生的那个时刻,却非常像是一种陌生人相遇的情境。
  然后,在朝夕相处之中,父母和孩子之间开始了一个相认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父母也是存在的,生活中突然闯进了一个新生命,自己突然成了这个新生命的父母,需要相当时间才能摆脱做梦似的恍惚感和不真实感。不过,孩子似乎是更主动的一方,她用她对你的接受、依赖和信任引领着这个相认的过程。有一天,你忽然发现,当她喊你爸爸妈妈时,你是如此理所当然地应答,你做父母的感觉无比踏实,仿佛地老天荒就是她的父母似的。
  婴儿和父母相认的第一步是凝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世间万物中,新生儿最喜欢看的是人脸。当然,首先是父母的脸,因为父母的脸不但是她最经常看见的,而且在她面前是最有表情的。孩子被人脸吸引,主要是被脸上的表情吸引。啾啾出生十来天时,我就发现她非常注意看人脸了。我把她抱在怀里,对她絮叨,她会盯着我的脸看。如果竖抱,她还会仰起小脖子,稍微拉开一点距离,仿佛是为了看得清楚一些。不过,盯看的时间还比较短,就几秒钟吧。
  第二个月,盯看的时间长了,看得更专注了,真正是在凝视。我抱着她,或者她躺着,我俯身看她,她便久久地凝视我,仿佛在端详,在辨认。当然,我也凝视她,我们的眼神相接,相看两不厌。和婴儿互相凝视的感觉是奇特而令人入迷的,心中充满了宁静的喜悦和莫名的感动。
  和大人相处,是不可能有这种体验的。大人和大人之间似乎不宜长久地对视。如果要表达欣赏、感激、友善、默契等等,会心的一瞥足矣。一个大人被另一个大人长时间地盯视,心里会起反感或恐慌,因为那多半是质疑、审讯、挑衅的表示。唯一的例外是热恋中的情人,暂时没有也不需要距离感了,才可以无休止地眉目传情。
  接着,在婴儿对父母的凝视中,逐渐有了明确的丰富的含义。她已经认识你,知道你是她最亲的人,看见你就高兴地笑。
  啾啾躺在小床上,我到她身边,她看见我,笑了,不出声的笑,笑得很甜。从半岁开始,她常常会这样笑,仿佛在告诉我,她知道我是谁,知道我爱她,知道我和她之间的无比亲密的关系。
  有时候,我和红外出上班或办事,晚上回家,啾啾看见我们,笑得那样欢。分别了一整天,別后重逢,她真正是惊喜,是由衷的喜悦。你会感到,在这一整天里,她不知怎样想念你呢。
  当孩子用含笑的眼睛凝视你时,她实际上已经在无声地呼唤你,喊你爸爸妈妈了。然后,不用多久,无声的呼唤就变成了有声的呼唤。
  让我回到第八个月啾啾喊我爸爸的那一天。那是一个下午,我们准备带她去看望一个朋友,正给她收拾行装。她仰躺在大床上,看着我,下嘴唇略朝里收,试图发声。我和红听得真切,她在发出几声pa的清辅音之后,响亮地喊出了“爸爸”。她始终看着我,越喊越清晰,越喊越响亮,越喊越连贯,“爸爸爸爸”地喊个不停。我抱起她,她依然喊了又喊,并且拿眼睛看我,完完全全是有意识的。
  我的激动和感动无可形容,我哭了。红和外婆在旁边,我听见她们悄悄议论,说我的命太苦了,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她们显然想到了妞妞,那个一岁半就离我而去的我的第一个女儿。在去朋友家的途中,我开车,这时才发现哭过的眼睛十分疲劳。红抱啾啾坐在副驾驶座上,小宝贝一路上不断用声音呼唤我,有时还伸出小手拉我。
  啾啾出生后不久,有一天,红对啾啾说:“我怎么会当你的妈妈的呀?”又转过脸对我说:“啾啾怎么会选中我当她的妈妈的?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我感谢啾啾。”
  我说:“这是你想过的最深刻的哲学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啾啾在四岁时有一个解答。她问妈妈:“妈妈,你小时候不认识爸爸吧?”妈妈说是。她又问:“爸爸也不认识你吧?”妈妈仍说是。她接着编起了故事:“有一天,你见到了爸爸,说:‘哈,你不是啾啾的爸爸吗?’爸爸也说:‘哈,你不是啾啾的妈妈吗?’你们就认识了。”
  摘自《宝贝,宝贝》
其他文献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描写了一对年轻夫妻,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移居到云南的一个小镇,种菜、做饭、骑车、在月光下读书写字,恬静淡然的画面如诗一般美丽。我相信,这样的镜头会触动无数人的心灵,他们内心深处一定或多或少地向往这样的生活。  但是,我更确信,没有几个人能够像他们一样把理想变成现实。在这个时代的洪流中,向上不易,放下更难。  人總在出世、  入世的撕扯中挣扎前行  Anita,一位看上去柔
期刊
当医生说出“请通知她的家人”这句话时,就是她的生命到了最后的关头。可是对于这位弥留之际的女士,却意味着迎来了人生最美妙的时刻。  她现年41岁,生活在美国。半年前,多年未生育的她,得知自己怀孕了。但是与喜讯结伴而来的是残酷的身体信息,头痛欲裂,看东西模糊,CT检查,她患了脑癌。  女士面临抉择,两条命,只能留其一。但当她的故事被我们所知时,她一定是选择了放弃化疗,放弃自己,她不能让药物在杀死癌细胞
期刊
晚上九点,地铁里站着几个疲惫的年轻人。一个小伙子讲着电话:“跟你们说了不是加班,北京错峰下班都这个点!我工作不累,你们不信我也没办法!”地铁到站,一大拔人挤上车。小伙子有点慌:“就这样嘛,你们照顾好自己……”一边说,一边抱歉地冲旁边的同事笑,好像生怕他们戳穿。  其实,谁会不理解呢?我遇到的大部分年轻“北漂”,都有报喜不报忧的习惯。给老家的父母打电话,再苦再累,只字不提,净捡好听的说。一个学生告诉
期刊
标志着台湾娱乐盛世的综艺节目《康熙来了》终于叫停,蔡康永请辞,在他发出微博后不久,小S也在微博上表态,两人共同进退,浮华世道,唯独他俩还真有同生死,共患难的劲儿。众人免不得一番感慨,不经意地,一个问题慢慢浮上了我的心头,那就是为什么小S与蔡康永可以这么好。  一般来说,一个节目的男女主持通常关系都会不错,毕竟一起战斗那么多年,说起来也是利益共同体,亲密战友那是肯定的。所以就算到了现在,倪萍见了忠祥
期刊
今天家里的汽车尾号限行,于是乘地铁上下班。每周一天绿色出行,也还不错,可以和先生一同乘坐公交地铁。晚上下班前和先生约定在地铁六号线朝阳门站的车尾几节车厢处汇合,他会在进地铁东单站时打电话给我。我放下电话,整理好办公桌,关闭电脑从容下楼,走出单位过一个过街天桥即可到地铁六号线朝阳门站口,这样,我们两人到达约定地点的时间差不多。我若早到站台,排在临门位置可以看到到达列车内的他,他一个招手,不用下车,我
期刊
发现自己被人“拉黑”往往很偶然。  那天的聚会上,遇到许久不见的一个姑娘。你们亲切地打招呼,诉说真不该这么久不见的遗憾。以前有那么熟吗?起码共事过,还曾一起出游。在往返的漫长航班上,如此真实地吐露过心声:对老板的不满、同事的八卦、儿时的经历、父母的近况,以及爱情故事……然后,就是微信朋友圈里的送花点赞逗趣与关怀。  聚会结束后,很快就看到她在你的朋友圈里留言,回应你对某件事的感慨。突然想,有些日子
期刊
多年的卖唱旅行,使我结识了很多流浪歌手,后来我们组建了一个小小的乐团,叫“游牧民谣”。我们说,音乐是羊,在赶着羊游牧的路上,我们经历不同的丁字路口,同行的都是勇敢的人,有意思的人。  我认识的第一个流浪歌手,也是我在拉萨的第一个合伙人,叫彬子,木匠活做得很好。  那一年,他抱着吉他流浪到了香格里拉,又从香格里拉九死一生地到了丽江。到丽江后,我们在丽江的四方街打了一架,然后成了很好的朋友。我们喝得很
期刊
常听我的同事说:“我热爱播音主持”、“我热爱新闻事业”,当然,这只是我们这个行业内的。其它行业也是如此,很多人会轻易说出“我热爱……”。不知您注意没有,很多人的热爱,只是口头上的,或者叫嘴上的热爱。严格地说,这算不得热爱,顶多是喜欢。  真正的热爱,是渗透到骨子里的,是爱且到了极致的。  一次,几个朋友到巴尔扎克的住处,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谈起来。可就在巴尔扎克说话时——而且这时候他还显得兴
期刊
那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加入禁止象牙制品出入口国际公约不久,为了制止猎杀大象的行为,在西双版纳首府举行一次公审大会,把几十个偷杀大象的犯罪分子送进了监狱,以产生震慑的效果。我随林业部公安局的领导参加了这次专项打击活动。  活动结束,当地的同志邀请我们到山寨看大象。在一个傣村,村长是位近六十岁的老人,他那天是用芦笙指挥大象给我们表演。一头约有八岁的大象,身上披着黑红相间的毯子,文静地站在林外的
期刊
在台湾的新北市平溪乡,有一个叫“十分”的小村落,一条平溪铁路支线穿村而过。十分的老街是台湾放天灯习俗最闻名的地方,每年都有很多游人慕名前来祈福。在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男女主角高中毕业后,就是在平溪的石底桥下放天灯许愿,在平溪铁路支线的铁轨上漫步,这一浪漫场景更使平溪铁路支线成为“幸福铁道”的最佳代言,也成就了这条追星路线。  “十分”站到了,下一站“幸福”  平溪铁路支线从瑞芳出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