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英语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语数外学习·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_CBSC_C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津英语《 The English Club 》一课要求学生能掌握单词:China,Chinese,UK,British,English,USA,American,Australia, Australian,Japan,Japanese,France,French; 能正确使用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I’m...;同学之间相互询问对方的国家、国籍等。
  本课教学过程中,将通过以旧带新的方式,降低学习难度,采用词汇和句型相结合,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学习掌握本课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创设英语氛围,自然导入
  1.英语歌曲热身
  首先,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师生共同唱英语歌曲《If you are happy》,大家边听边唱边做肢体动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
  2.日常交际用语问候
  师生进行日常交际用语对话,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在师生的交流中进入英语思维状态。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日常学习用品和学习环境(classroom教室)来复习句型Where is/are... ? 师生问答,为导入新课学习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打下基础。
  3.以旧带新自然过渡
  教师通过出示课文中的图片,继续使用句型Where is/are...? 教师出示图片(有些学生正在英语俱乐部), 问学生:Where are they(他们在哪里)? 并引导学生回答:They are in the English Club(他们在英语俱乐部),自然过渡到本课课题: The English Club,然后学生学习课题。
  二、优化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1.句型、词汇结合新授
  教师询问学生:图片中的人物分别在说什么呢?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认真听录音,引导学生说说所听到的内容,再一起学习本课的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I’m...及相关的国家和国籍的词汇。在学习过程中,把句型和词汇进行分解学习,并在课前制作单词卡片,把新单词中的发元音音标的字母用其他颜色标明,新授时强调其读音,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词汇,例如在教Australia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跟读:all,August,train,near,ear等单词,使学生能牢固掌握个别字母的读音,以便学生能提高音素的辨别能力。
  2.师生互动学习词汇
  在学习词汇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学习,例如师生合作拼说单词中的字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为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玩字母游戏:师生、生生互动,一起拼说单词(一个人说一个字母),因此,学生们必须紧跟着老师的节奏(教师指着某个学生,该学生必须说出正确的字母),大家都积极地投入到这个游戏中,课堂气氛活跃,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所学的内容。然后师生进行对话,使学生能基本运用所学的句型,询问对方来自哪个国家并会正确回答相关的国家和国籍。
  3.寓教于乐,复习巩固
  复习巩固的方式多种多样,这里就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几种简单的方法:
  (1)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命名为不同的国家,当学生听到自己所属组的单词时,快速站起来,并说出自己所代表的国家的单词,要准、快、齐,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对于掌握不够好的单词,可以多操练几次,及时巩固。
  (2)教师出示国旗,让学生说出国家名称,然后播放录音来校对正确与否,巩固相关国家的词汇。同时进行小组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教师说国家名称,让学生说出国籍,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对掌握不够好的教学内容及时进行巩固。
  (4)教师请三位学生上讲台来,背对着背,学生甲从学生手乙里拿一面小国旗,其他的学生问学生丙:Where are you from? 学生丙猜:I’m from China/...大家一起评价:Yes, you’re right. 或者No, you’re wrong. 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家都积极参与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5)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有一些学生在英语俱乐部,他们都是新成员,每个人都在自我介绍,让学生根据所看所听的,模仿他们介绍: I’m .... I’m from... I’m ...,又一次巩固了所学的内容。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教师在课前收集各个国家的有代表性的动物或图片或建筑等,在学生已经能很好地掌握新课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欣赏,并说说相关的国家和国籍的词汇,使学生能对西方国家有所了解,拓宽知识面,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播放一段英语小故事的动画片,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能思考并尝试着回答,检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然后教师校对答案。
  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设计的作业也应该不同。建议基础相对差一些的学生抄写新单词,并尝试和同桌编写对话;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编写对话,学会应用,并背诵相关教学内容;还可以在课后调查班上的学生都想去的国家名称;也可以建议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收集西方国家的有代表性的动物、建筑、名人、服装等,更好的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为更好的学好英语这门语言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2006年9月22日至30日,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 该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大会开幕式上专为40岁以下杰出数学家颁发的菲尔兹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此次,陶哲轩、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安德烈·欧克恩科夫(Andrei Okounkov)、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的活纳(Wendelin Werner)以及俄罗斯人佩雷尔曼(Grigori Perelman)同获菲尔兹奖
期刊
Do you need money? Write a letter to Mr. Percy Ross.__1__ he will give you some money.  Mr. Ross is a __2__ man, and he likes to give people money. __3__ does he give people money? People write letter
期刊
在英语中有许多的固定搭配,其中有些固定搭配的用法非常灵活,同学们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闯闯“too...to...”这一固定搭配意义、用法关。    一、基本意义  “too...to...”的基本意义是“太……而不能……”,因而它虽是肯定结构表示的却是否定意义。其基本结构为:“too+形容词(副词)+to+动词原形 ”,这里的too可不能用very或quite来代替哟。请看例句:
期刊
Patty Hansen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great man who married the woman of his dreams. With their love, they created a little girl. She was a bright and cheerful little girl and the great man loved
期刊
一、take 表示乘(坐)某种交通工具。例如:  He takes a bus to go to school every day.   他每天乘公共汽车上学。  [特别提示] take 是一个动词,后面接具体的交通工具,且在表示该交通工具的名词前一般应有冠词等修饰语。例如:  Mr Smith often takes a train to work.   史密斯先生经常乘火车上班。    二、t
期刊
从前,一家兄弟三人为谋生背井离乡,为了年迈的爹娘,他们什么样的累活都干.  一天,二哥看到三弟实在体力不支,便对他说:“你就少干一点儿吧,只要挣到我所挣的一半就行了.”  在旁边的大哥看到二弟这样体贴三弟,深受感动,接着说:“我看,我得多干一点儿,我每天挣的钱一定要达到你们二人挣的总数.”  就这样,三个人辛辛苦苦地干了几个月的活儿,从谈话那天起,共积累了三千多个铜钱,就回家过年去了.  三个人只
期刊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根式中,是同类二次根式的一组是().  A. 和2B. 3和3  C. 和 D. 和  2.要使代数式有意义,那么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1<≤5 B. <1或≥ 5 C. ≤1或≥ 5 D. <1或>5  3.以线段 = 13、 = 13、 = 10、 = 6为边作梯形,其中、为梯形的两底,这样的梯形().  A. 能作一个B. 能作两个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中的课文《热爱生命》节选自19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同名短篇小说。我在讲授这篇课文之前要求学生上网查阅原文,上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品味传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有思考价值的插曲。  班里最爱发言的张雯说:“老师,最让我感动的是主人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守做人的道德良知——既爱惜自己的生命又尊重他人的
期刊
2011年9月29日,笔者在校多媒体教室观摩了黄过房老师的校级优质课,该堂课取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3.1等腰三角形》。整整45分钟的课,黄老师一直面带微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自然的学习氛围,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如今,在新课程理念的召唤下,到底怎样的课是一堂“好课”?下面谈一谈笔者的一点浅见:  一、善于取舍  作为同组数学教师,我也参与了该课件的制作与修改,并两次参与
期刊
近年来,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都或多或少的重视了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性学习,注重了课前的预设。但我们看到很多的课堂看似很热闹,刻意追求形式之风,使得数学课堂极具“观赏性”,尤其是在公开课、教研课上,但若是有心做个检测,会发现教学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形式的背后折射出课堂上“数学问题少了,思考感悟少了,思维交流少了,能力提高少了”,我们没有真正做到让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