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植株发育过程中顶三叶结构的变化特征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1314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常规制片方法,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小麦品种顶三叶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叶位上升,叶表皮气孔缩小,密度增大,叶脉间的距离缩短;叶肉细胞变小,排列更紧密,单位横截叶面积中叶肉细胞的数目以及单个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数目增多,而叶绿体中多基粒片层所占比例有减少的趋势.
其他文献
通过对大豆需肥规律、大豆生产现状及淮北市耕地地力的分析,提出了淮北地区大豆的平衡施肥技术和相应施肥参政。
介绍了无为县棉花盲蝽象的发生情况,分析了其重发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选用不同类型的两系杂交稻品种,研究了结实期茎鞘物质运转与籽粒灌浆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稻在抽穗后的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三系杂交稻;茎鞘物质的输出
研究了不同水平的钾营养对番茄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钾素能明显促进蛋白质合成,防止蛋白质的水解。K+作为酶的活化剂能促进植株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等有关酶活性促进促进硝
研究了接种微生物、加入无机氮素和混菌发酵对苹果渣发酵产物蛋白质含量和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向苹果渣中接入微生物进行固态发酵,可显著提高发酵产物的蛋白质含量。单菌Y
在三乙胺或三正丁胺存在下,一氯苯胺与氯甲酸甲酯加热回流生成一氯苯胺基甲酸甲酯对氯代苯基,后者不经分离再与过量苯胺反应生成N-苯基-N′-邻氯代苯基脲、N-苯基-N′-间氯代
报道了黑痣菌属的5个种,其中砖子苗黑痣菌Phyllchora marisci—sieberiani为一新种,尖孢黑痣菌P.oxyspora为新记录种,同时报道了禾黑痣菌P.graminis var.graminis的2种新寄主植物和
采用浅沟渗灌技术,对南方直播水稻的节水增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水稻浅沟渗灌栽培技术既可大幅度节水,又能显著提高产量,与常规淹灌栽培相比,
从大连金州区海湾养虾池底分离获得光合细菌Rx菌株的初筛菌株,并对其纯培养物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DNA中G+C摩尔百分比等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R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