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志丹县草畜业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措施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志丹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县内沟壑纵横,河谷深切,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县政府贯彻十六大精神,制定和规划“三步走”发展战略,把草畜业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确立立草为业,舍饲养畜的草畜业开发思路。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草畜业在志丹县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特点以及草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提出了一系列大力发展草畜业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 志丹县 草畜业 制约因素 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262-02
  一、草畜业的现状和特点
  1.草畜业现状
  在石油产业一枝独秀的情况下,我县于2002年把草畜业确定为主导产业,并提出以石油工业反哺农业。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初步取得了生态建设与群众生活同步改善,农村经济与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产业。在生产方式的转变中,畜牧业稳步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县羊子存栏18万只,千只以上规模养羊场38个,其中新发展16个,出栏羊子9.6万只。据调查,农户家庭加权人均纯收入的47.2%来自畜牧业生产活动。
  2.饲草基地的发展
  志丹县从县情出发,积极种植,形成了以优质苜蓿和饲料玉米为主的饲草基地。为了确保饲草青贮质量,志丹县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引导农民采取冷季青贮、暖季轮收的方式贮存饲草。并且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广大养殖户中进行现场指导,解决养殖户饲草贮藏中的难题。为了充分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志丹县还制定了优惠政策:一是全县养殖户种植优质饲草种子由畜牧局无偿提供;二是全县养殖户所用饲草加工机械由畜牧局无偿配套,通过政策扶持养殖户积极性高涨,目前已青贮饲草4万余吨。
  3.受科技支持的草畜业
  由于科技提升的先导作用,出现了集约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生产的畜牧业发展格局。志丹县在义正、永宁建立了白绒山羊种羊生产基地,通过人工授精、冷精配种等方式对当地的羊进行杂交,使白绒山羊的产绒量大大增加,仅羊绒的增收就有一倍以上。在养牛生产上,建立了牛繁育中心,引进胚胎移植技术和冷精制作技术,开展胚胎移植和黄牛杂交,育成了适宜该县的牛肉品种。在政府扶植政策的激励下,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
  4.机械化饲养
  截止2003年,全县拥有铡草机2160台,饲料粉碎机2793台,揉搓机131台,饲料打捆机6台,草籽精选机2台,畜牧业机械化的发展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也实现了饲料的循环利用。先前无法利用的秸秆通过加工,利用率提高了40%,大大降低了农民的饲养成本。
  5.产业互动
  通过舍饲养畜的发展,该县饲草加工业应运而生,随着饲草收贮,,氨化技术的普及,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形成以白绒山羊和秦川牛为主的良种繁育体系,以草业建设为支撑的生产体系,以羊绒、牛肉为主体的加工体系。产业互动,不仅拉动了相关产业的整体提升,而且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帮助。
  二、制约因素
  1.群众产业观念不强
  部分小户村民仍然抱有“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的小农经济思想,未能认清草畜产业发展的前景和潜力,只把牲畜养殖作为一种家庭副业,未加大投入,使得草畜业很难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的生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草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2.产业化层次低
  志丹县的草畜业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虽然有养殖大户、龙头企业,但是由于它们较弱的带动能力,短狭的产业链,有限的开发规模,难以形成地基优势。
  3.科技信息服务滞后
  志丹县的科技服务网络在养殖人员中的作用不大,县里的畜牧科技人员严重短缺,没有充分发挥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草畜产业生产能力的潜力。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单項的、局部的多,常规的、一般性的多,高新的、具有重大开发意义的、系列配套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少,从而影响了草畜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开发资金严重不足
  志丹县虽然进行了以科技为主导的研发生产,但是科技推广中投入的投资比重仍然偏低,某些新品种以及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受到严重阻碍。该县为了鼓励草畜业的发展建设,县政府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在土地、税收、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但是有出现等待省市财政投资的现象,对草畜业的发展投注的资金不足。
  5.市场建设不够完善
  志丹县羊绒牛肉的销售途径单一,产品流通不畅,县城和集市已建立的草产品交易市场较少。没有特定的畜产品生产集中区,运销实体和贩运户不足。
  三、发展措施
  1.调动养殖户积极性,扩大基地规模
  近年来志丹县草地数量和养畜数量有所下降,其根本原因是农民养畜的积极性不高,进行产业开发的动力不足。因此,要推动草畜业的发展,必须要有集体意识,扩大养殖规模,以养畜业为基础,坚持以“羊、牛”为主的生产格局,养牛羊的主攻方向不变。
  2.加强龙头企业的建设和管理
  在“大规模、大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多种成分、多种经济组织并存”的要求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对饲草料和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的建设。争取成为技术水平高,经营机制新,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的经济组织。加强品牌效应,把发展草畜业和品牌战略相结合,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设一个产业链,产创建一个品牌,深入对周边产品的开发,从主产品到副产品,争取全都有涉猎。
  3.建立健全防疫检疫体系
  只有保证植物检疫和动物防疫的顺利进行,草畜业才能健康发展。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做好防御和检查,严防牧草和动物疫病被带到县里并且传播开来。一旦发现疫病,要及时采取处理,防止疫病的扩散。对主要的畜禽传染病采取提前防御,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畜牧、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做好养殖场,屠宰场和销售市场的检疫工作。
  4.提高草畜业的科技含量
  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实用性的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广新型牧草的种植,引进优良品种,改良生产技术,对草畜产品进行深加工。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优势和特色加工项目才能得以突破。利用牛羊粪制作新产肥料,是高品位的生物有机肥料,顺应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的社会需求。
  5.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
  合理化的投资机制的建立,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建设。县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发挥农户投资的主体作用,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和带动等形式,鼓励农户们大力发展草畜业,增加投资,扩大产业规模,推动发展。研究国家的投资政策和导向,抓住对县里的草畜业发展有利的机遇,争取项目支持,推动产业发展。
  四、结语
  对于志丹县草畜业的发展,应该正视存在的制约因素,在不断发展中完善自我。坚持贯彻十六大“三步走”战略,立草为业,舍饲养畜,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保持草畜业的活力,带动全县的经济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功. 刍议草畜产业的现状、制约因素和发展措施[J]. 养殖与饲料,2010,07:80-81.
  [2]旦增.当雄县草地畜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D].甘肃农业大学,2005.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本模块以友谊为话题,展开听说读写的活动。友谊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语言认知能力的同时应该注意情感教育。根据本课的话题,可以选择与友谊相关的各种听
一、垫料选择要求具有保水性、透气性和有一定的微生物营养源。垫料选择应因地制宜,适时择用,南方以稻壳、稻糠、竹锯末、珍珠岩为主,稻草、树叶杂草粉碎后也是很好的垫料:北方以
球虫病在肉鸡养殖中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是一种或多种球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肉鸡球虫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病愈的肉鸡发育不良,生长缓慢,严重影响生产效益。抗球虫病药物
目的观察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OTFG)肿瘤的CEUS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OTFG患者(OTFG组)和同期手术的15例附件区恶性实性肿瘤患者(恶性组)CEUS资料。结果 OT
目的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帽式”消融兔肝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将6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分为A、B两组,每组30只,A组根据采用功率的不同分为A1(200W,10只)、A2(250W,10只)、A3(300W,10只)3个亚
面对新形势下对农业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与改变,农机监理工作暴露出了大大小小的问题,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农机监理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机监理工作的
C臂CT是平板探测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上的一种新技术,随着成像技术的改进,C臂CT系统功能不断增强,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介入术,其在支架显影成像、软组织成像、灌注成像方面的应
一、生长特性1.营养。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能力较强的食用菌,可广泛利用和吸收各种农副产品下脚料及栽培平菇的原料中的碳源和氮源,且氮源越丰富,菌丝生
期刊
从前,有一个村庄,那里的人都很吝啬.连卖东西的小贩都不敢到那个村子。这天有个小伙子刚学会卖肉,来到这个村,喊了一中午也没人买.在河边洗衣服的一个妇女跑过来看看肉.用双手摸了半
一、树木的挖掘1.土球规格要求,休眠期移植落叶树均可裸根移植或裸根少量带护心土,但需重剪枝条,为了能全树冠保证景观效果和成活,目前一般采取带土球移植,这样可减少枝叶的修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