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的教研症状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an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收到一封邮件,是我的一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教育学位的年轻朋友发来的。邮件中谈到他在那里学习计算机应用问题时涉及的许多认知学范畴的研究成果。我看了很受启发,并引起许多联想。
  比如:关于多媒体教学中使用动画是否能促进学生学习的问题。他们研究的成果是,与静态图片相比,动画效果并没有更明显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这里所指的不包括那些必须用动画模拟或仿真而用静态图片不能实现教学目的的情况。
  再比如:文字加图片,或者文字加声音,都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但是文字加图片再加声音就是多余的了。也就是说,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两种媒体并用就可以了,多于两种媒体实际上是一种浪费。
  他说,这些是他在国内时没有接触也没有想到的问题。在国内使用课件教学的时候,总是喜欢用一些动画效果,例如飞进一张图片、字体跳动等,有时甚至将ppt做得很花哨。其实这都是耗时费力且没有明显作用的,这些在美国的学校好像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了。而研究证明,授课者声音高低起伏的变化却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所以,人们在做演讲或授课的时候,ppt演示文稿多是静态的,而演讲人的声调却是高低起伏的。他回想起来,有一次,国内来的几位访问学者做演讲的时候,把ppt上的文字做得满屏飞扬、飘来荡去,而演讲者的语调却一直十分平缓、少有变化。
  我对他邮件中所说的那些成果的科学性无法作出判断,因为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没有在中国学生中进行过这方面的调研,但他所提及的问题却引起我很大的震动。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科学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一位著名的教授曾对我说,现在我们的教育科学研究大致是两种类型,一种可称之为“国策派”,主要研究中国的教育应当怎么办,另一种可称之为“学院派”,主要研究自身的理论体系如何完善,但是有关学校教育的实际问题却很少有人研究。诚然,教育的国策研究、专家自身理论体系的完善,都是大手笔,都是重要的。但是,我们的教育科研确实存在着思辨过多而实验过少,基础理论研究过多而应用理论研究,特别是有效的行动研究过少的情况。
  这样,就导致在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新的教学研究症状。
  一种是以概念化的研究取代实效性的研究。比如: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同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评价课堂教学单纯以多媒体应用的状况作为标准,而并不重视应用的效果,更谈不上对效果作科学的分析。2007年在北京举行中日小学数学教学研讨活动时,双方共做了11节课,中方的课都有精巧的多媒体应用设计,而日方的课多数是使用原始教具,如木块、镜子等学生动手操作时需要用的东西。我们很难武断地说日本的教学手段落后,更不能简单地说日本的教学理念落后于中国。上述问题在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综合实践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大家似乎并不想深究多媒体应用的实际效果,对普遍存在的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的教学效益低下问题,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种是以粗放式的研究取代精细式的研究。主要表现为满足于一般化的教学原则的应用,并且停留于此,缺少对教学环节的精细研究,善于用一般化的原则评价一节课,而缺少对一般化原则应用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的深入研究,更缺少对一般化原则自身的质疑。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他说,现在是没有教过书的人教别人怎样教书。当然,理念的转变、理论水平的提高需要依靠包括没有实际教学体验的教育理论家。但是,单纯如此,就会出现对教学环节中实际存在的问题难以进行研究与指导等问题。这样,我们的教学研究,甚至教育科学的发展就只能停留在一般化的水平上,而且不同程度地游离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之外。
  据说,有人问一位经济学家,你们懂得那么多经济规律,是不是一定会发财?经济学家回答说,我们一样可能排在失业的队伍里到处求职,一样可能付不起房租,不同的是,我们可能会用经济规律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我想,我们的教育科学的发展最终绝不是只为解释某种现象,而是为了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水平。
  
  编辑:沙培宁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惩戒既要保证惩戒的内容及依据合法、合理,又要保证惩戒程序符合正当要求。学生因接受不了学校惩戒而出现伤害事故的,学校原则上不承担法律责任。但学校惩戒不当,且惩戒行为与学生伤害后果之间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种因果关系的判断主要采取的是相当因果关系说。  关键词学生伤害事故;学校惩戒;学校处分;正当程序;相当因果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月度看点  关键词一:高中教育  2017年4月6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该计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国各省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都要达到90%以上,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应大体相当,严禁公办普通高中违规跨区域、超计划招生。  小崔说事: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理解要准确完整,首先是普及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其次是
校长领导力是学校成功的关键因素。改善校长领导力的最重要的切入点是:确定校长领导力的标准,研究成为校长的资质,进行校长资格认证,促进校长的专业发展,对校长领导力进行评价和总结。美国已在前四个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但评价工具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校长领导力评价工作的开展。  2005 年夏天,在华莱士基金会的资助下,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 皮博迪教育学院(Peab
[摘要]目前,学校管理中存在着将制度制约与人文关怀对立起来的“唯制度主义”症候。这种症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制度阈限的先天不足,手段与目标的置换,单一的禁止和惩罚功能,主体性的丧失。在学校管理“唯制度主义”的表象下掩盖的是人的迷失与道德价值的丧失。  [关键词]学校管理;唯制度主义;制度阈限;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8-004
[编者按]对于许多学校而言,物理空间的狭小与学校发展对土地的刚性需求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在2008年11月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上,山东胶州市向阳小学对有限空间的高效利用让与会人士惊叹不已。故此我们特请该校韩珍德校长为本刊读者详细展示了该校的空间创意。    山东胶州市向阳小学虽然是一所镇办学校,但位于胶州市中心市委市政府及市直各大机关集中地段,校园无法向外扩张。不足9亩的土地,要承载82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促进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形咸的两个重要途径就是阅读经典和生活实践体验。在今天的教育中,这两个方面都是有所欠缺的。这里只谈谈生活实践体验。  人有什么样的生活经历,就会获得什么样的生活体验,就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主要不是依靠说教,而是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因此,我们应当在教育中创造各种机会,使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  我曾读过一个
同事小苏近来常感觉腰酸背痛,手脚还经常抽筋,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她缺钙,建议补充钙剂,可小苏补充了一段时间,效果却并不明显,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一次,她又跟我们提起这缺钙的烦恼,我灵机一动,想起有次和她一起出门办事时的情景:大概是春夏之交的时候,她先在脸上、手上涂了一层厚厚的防晒霜,然后又戴了个大檐带面纱的遮阳帽,最后还打了把遮阳伞,我当时就觉得她这身装扮着实夸张,但她很严肃地对我说:“人的皮膚
2009年4月7日,江苏省通州小学迎来了第十届“红杏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展评活动。通州小学自2000年举办首届“红杏杯”展评活动以来,坚持以“草根研究”为特色,贴近自身实际,追求实效,将校本培训从表面的、外在的、形式的培训,转变到追求本质的、内在的、智慧的培训上来。在活动中,一大批青年教师得到锻炼,脱颖而出,先后有31名教师捧得“红杏杯”,28名教师分别成长为省市名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骨干教
高尔恮老师今年94岁,是我校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有一次,我和胡忠圈老师去探望她老人家。她说:每当我想起“育英”两个字,总感觉有无限的欣慰,我的一生全部献给了我心中的圣地——育英。她为我们讲起了毛主席为育英小学题词“好好学习 好好学习”的往事。  1951年,她被调到北京西郊万寿路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育英小学(该校于1948年成立,1956年更名为北京育英小学;1958年该校增设中学部,并改名为北京育英
对于山东省的素质教育改革,赞成者有之、观望者有之、怀疑者有之。当然,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在这里,我想,说什么豪言壮语都是苍白无力的,行动是最重要的。只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所当为,为所能为,则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并不是不可能的。    一、规范教育管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    1.规范什么?  20多年来,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围绕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出台了无数政策、文件。然而,这些文件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