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不能轻言“救”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短期不景气,其实质是在房地产泡沫的制造过程中阶段性受阻。此时如果政府在金融、信贷等方面放手进行所谓的“救助”,那就意味着支持房地产业可以继续吹大泡沫。
  
  始于2003年的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与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正是基于此,当前许多人提出中国政府应对房地产业予以“救市”扶助。但笔者认为,目前政府对房地产业不宜轻言“救市”。
  随着中国福利分房制度的取消,1999年以来,在公有住房商品化、商品房买卖规范化、二手房交易放宽等政策的引导下,中国城市居民住房商品化、私有化以前所未有的进程快速推进。但2006年以来,中国各主要城市地区的商品房价格快速上涨,而且房地产业内普遍存在开发商囤积土地、囤积房源的投机行为。2007年,为了防范逐步放大的地产金融风险,央行、银监会出击,从信贷的角度加以规范。
  一年后的2008年,监管部门的9·27房贷新政显示出威力,投机炒楼行为和各地房价疯涨的势头暂时被遏制,商品房价格和销售开始回归理性。在市场的观望心态和相对紧缩的金融政策下,一些一直依靠贷款而缺乏自有资金、但投资战线却拉得很长的房地产开发商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这是政策调整的附属效应,不足为奇,如果因此而取消政策限制,甚至出台“救市”新政,前期努力将前功尽弃。
  
  谁从“救市”获益最大?
  
  从2007年10月份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逐渐呈现了所谓“萧条”的态势,但这种“萧条”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萧条。
  严格来说,萧条是指在市场价格不断下跌即使跌破成本价的情况下,需求依然难以有效提高的经济现象。反观中国房地产市场,市场需求不旺的原因不在于出现了真正的萧条,而是由于产品价格过高,大大超过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因而压制了需求。个别地区楼盘大幅度降价,结果购房者踊跃购买,已说明了这一问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其本质在于市场需求和供给不能形成均衡,只要价格回落到均衡价格,需求和供给就会达到均衡。正是由于产品的供应者即房地产开发商坚持价格不回落,个别开发商甚至还要将价格抬高一下,最终人为造成了供需缺口。
  目前,房地产开发商在等待市场积攒反弹的力量,希望重现前几年房价扶摇直上的局面。他们在市场“萧条”的情况下还能维持强姿态,恰恰说明前几年的暴利积累足够让他们挺过去,只是没以前那么舒服而已。如果挺不住了,房价自然要降。
  开发商担心一旦房价下跌的趋势控制不住,很可能就会一路降低到其应有的价格即均衡价格,而这一价格水平很可能比现在的市场价格要低很多,房地产开放商的赢利就将大幅降低。开发商力图通过坚挺、熬过利益集团和政策博弈期,达到操控房地产市场走势的目的。一些开发商采取变相的方法降低价格,意图无非是要掩盖房价应该下跌的趋势,希望通过这种间接的降价方式达到既能增加部分需求,又能最大限度维持房地产名义价格不下降的目的。
  
  房地产开发商能够操控市场的原因在于其垄断性。虽然房地产业表面具备了“充分竞争”的形式,但是从具体运营上看,无论从拿地、贷款、上市融资,还是开发经营上,都多多少少有“权力资本”的影子。
  不透明的要素市场、不完全遵循市场规则的政府、地产和金融等相关利益关联方的运营方式,注定了房地产市场是不充分竞争的。
  更为重要的是,在房地产市场上,开发商垄断了定价权力这一最重要的话语权,极度拉高了进入这一行业竞争的要素成本价格,导致广大购房者只能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导致希望理性经营、追求微利或者适度利润的良性资本无力进入。即使在目前房市表面不景气的情况下,现有的垄断房地产开发商也能坚持住,关键就是其垄断了定价权。
  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房地产市场步入的是一个行业内自酿的伪“萧条”期,是房地产商自己造就的阶段性处境,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市场转折期。这是政府是否要“救市”的重要判断条件。
  
  中美房地产危机性质截然不同
  
  许多国人要求政府出台“救市”政策,其列出的参照依据是美国出台了多项对房地产、对金融危机的“救市”计划。但中美的房地产危机和市场萧条性质与阶段截然不同,美国的政策在中国并不适用。
  美国出台“救市”政策是在次级(风险更高)房地产按揭贷款以及其衍生金融产品泡沫破裂后,为维持经济正常运转采取注入大量资金的补救措施。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短期不景气,其实质是在房地产泡沫的制造过程中阶段性受阻。此时如果政府在金融、信贷等方面放手进行所谓的“救助”,那就意味着支持房地产业可以继续吹大泡沫。
  如果政府那样做,表面看,结果是中国经济的账面数字保住了增速指标、房地产开放商重回暴利时代,但实际受损失的是普通购房者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前景。老百姓购买了远远高于自己支付能力的住房,背上一生难以解脱的债务,国民经济由于房地产的过度泡沫早晚要破裂,经济运行不仅可能重蹈日本8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实体经济危机,也将重现美国本次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一系列金融和信用危机。
  美国之所以要“救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政府要救的是金融系统。而是否采取“救市”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金融系统受到危害程度的判断。
  美国采取“救市”行动,主要是因为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公司因为失控的利益驱动,采取了一边放住房按揭贷款、一边向金融市场推出次级按揭贷款证券化产品的高风险经营模式,进而,房地产市场而产生的相关信贷金融风险,在金融投资市场得到成倍数链条式扩张。
  导致美国政府这次采取措施“救市”的根本原因在于,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公司寡头垄断性地承担了带有美国国民住房金融公共服务性质的按揭贷款业务,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其所承揽的业务量在国家整个地产金融中集中占比过大,加之按揭贷款证券化的传导作用,最终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对房地产价格的变动异常敏感、巨无霸似的把风险放大到整个金融市场、并且有可能使美国国家金融体系崩盘。再加上一直以来对这两大公司债务部分的政府信用担保承诺,美国政府才完整接管了两家公司。尽管如此,这一行动在美国仍然争议很大。
  然而,适应美国特殊情境下的政策,未必适应中国情境。首先,当前阶段下,中国的房地产相关贷款所占比例与美国相比,依然较低,而且,远没有与美国两房贷款机构类似的、把中国国内地产金融风险如此集中的频临破产的风险金融机构。
  其次,中国并没有实施按揭贷款证券化等高风险创新,即使暴露一些局部地产信贷风险,也不会在整个金融系统大规模传播。而且风险也有利于当局和金融业在此关键时刻,加强自我监管,悬崖勒马,回归理性经营,避免重蹈美国两房机构濒危的覆辙。
  再次,在中国,“断供”这一说法最近很短时间才出现,而且大多数被证明为由某些利益团体推动的骗局,而另一部分可能会出现断供的团体,恰恰正是投机者,不是住房消费者。因此,大规模断供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存在。同时,即使出现小规模投机者断供,银行业整体资产规模大,当前受到的影响仍不会是主要问题。
  
  “救市”政策有违公平
  
  “救市”的忠实拥护者大概包括: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投资者、地方政府等,这些团体背后的利益动机不言而喻,都是能够从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中获利的阶层。
  客观而言,目前的房地产价格,已经使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很大的、不利于中低收入阶层的变化,并且这一改变已经通过压缩消费,进而影响到了宏观经济长期发展的前景,如果继续做出有利于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行为,无疑会激化社会矛盾,代价高昂。
  人们记得,在几年前,为了控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政府曾陆续出台过一系列措施政策,而这些却被房地产商和一些政府部门联合“抵消”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目前,在国内外双重压力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的垄断暴力遭受压力的时候,政府有什么理由一直让房地产开发商永远处于被保护的地位?
  即使说,在中国过去所经历的一个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房地产行业一度贡献于投资拉动和GDP数字增长,但是如果任由房地产开发商操纵市场,受到损毁的将是绝大多数人的未来利益和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趋势,而从其中得利的只会是少数人,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而任何政策不公平,最终都会在某个时点上,反映为经济发展的代价,甚至可能表现为畸形繁荣之后的真正萧条。
其他文献
在一些地方形成了一种“瞒报机制”,在这种相对周密的“机制”运作之下,有关人员“各司其职”,分别“专业”地应对可能外泄的因素,一起特大矿难才被隐瞒长达两个月之久,以金钱和利益建立起来的联盟,固化了官商之间对待事故的一致立场。    最近人们从媒体中频繁获知的消息就是“安全事故”:矿难、食品药品安全、地质灾害,每次的后果都相当严重,已经不仅仅是威胁到人们的安全,而是确确实实有的人已经失去了生命。其实最
在中国,改变农民的耕作方式以及对土地的权利具有着意识形态和政治的敏感性。在小岗村尤其如此。    从凤阳县城到小岗村不足一个小时车程,如果沿着老路走,30多公里路仿佛走过了两个农村世界,一个依旧停留在20多年前的模样,崎岖不平的乡村小道、污水横流的农贸市场,矮旧的平房,一切都寂寞地躲在皖北的丘陵地里,无人关注;一个则已经具备了新型农村的雏形,宽阔的水泥路,显眼的绿化带和广场,精心粉刷过的二层小楼,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理论家刘勰对孟子的高度评价;郭沫若在他的《十批判书》中称孟子是“以好辩而受非难的人”:这些评论都证明了——“亚圣辩才冠古今”。孟子以其独特的论辩方式彰显了他作为雄辩家的气魄,其高超的论辩能力和技巧在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辩论是一种学问,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文化。这学期我通过教学《先秦诸子散文》,对孟子的辩论艺术有了较为系统和直观的领
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直接打压市场,对市场管理者的政治要求非常低,而这正是中国式股市现状的背景条件。在并非“别无他法”的情况下,政府的价格管制以及非市场化的“全干预”政策,更是中国整体政治生态在资本市场上的具体体现。    2008年9月18日,上证指数终于跌到了1802点,这一点位,在2006年算是不错的点位;但是,自那时起,中国股市的股票流通总量,已经扩张了6倍有余!从6124点重新回到1802
被雅各宾派推上断头台的罗兰夫人的名言“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其实不是对自由的控诉,而是对真正自由的呼唤。这种呼唤在法国大革命的滔天巨浪中却显得如此微弱,相对于涌上巴黎街头的穷人对温饱生活的追求,对自由的捍卫显得如此不合时宜。正如一个存在主义哲学家意味深长道破的那样,对于一个非洲的穷人来说,所有的存在主义理论不如一块面包更有意义。  显然,汉娜·阿伦特并不这样看待自由与幸福的关系。在晚年经
我现在不太关心知识分子的命运,我比较关心工人农民的命运,知识分子的命运已经很好了,跟中国其它阶层比起来,他们是最好的了。    反右与讳言政治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当前知识分子讳言政治、参政议政积极性不高,与1950年代的反右运动有关。是不是反右在客观上造成了此后知识分子讳言政治的情形?  王绍光(以下简称王):这个说法有问题。当时的知识分子真的是凤毛麟角,
在中央政府土地政策的基本框架和精神原则,预留空间内,地方结合实际自我创新、自我探索,现有矛盾有望得到更快、更平稳的化解。    从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所载录的当年湖南农民运动的暴力场景,到最近的湖南吉首民众集体抗议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化和非暴力化,其中历经的种种社会变迁,或多或少,大概都可以从不同层面注释关于中国农村问题的一个既存说法——“如果中国湖南的农村问题搞不好,就不能妄言搞好了中国
“微点生活·亮点作文”是笔者对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的新思路和实践策略,它“观照现实生活,根据作文目的恰当运用作文技巧”,以学生的生活为素材,以写作技巧为亮点,力求让学生写出“独抒性灵”的文章,“建构包含语用因素在内的作文评价体系”,解决学生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法和中学生作文教学生态萎缩退化的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着力于实践操作,形成了“微点生活·亮点作文”的基本教学模式,此文对
袁天鹏这个名字,因为翻译一本最新版的教人们如何开会议事的书《罗伯特议事规则》,以及推广罗伯特议事规则有了一个新的社会意义,而不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海归”。从2006年春到今年夏天,《罗伯特议事规则》的翻译整整占去袁天鹏一年半的时间。北京大学法学院贺卫方教授评价说:“议事规则的建立和遵循,是一国民主制度得以健康运行的基本要件之一。”    袁天鹏1999年赴美留学阿拉斯加大学。在校期间参加“学生议会
【设计思考】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依照文章的体裁特点,按这一篇文章的体裁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不同体裁的作品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要素构成、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等。因此,不同体裁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解读思维、解读方法。体裁对文本的解读有着明确的启示性和引导性。按文章的体裁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便于学生迅速准确的把握文章;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理解文章体裁的特点,加深对文章体裁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