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高任飞翔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改革家叶圣陶曾精辟地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序,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也。”看来只有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空间里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堂的主人,教师成为向导,语文课堂实现真正的开放、搞活,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然荡起双桨。
  因此给学生一个空间,把作文教学过程开放为参与、感悟、协作、演练、研究、体验、创新的过程,学生就是写作的主人。
  下面谈談我的一点做法。
  长期以来我们的写作教学统得太死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发展。其实要发展这种能力,首先要破除专项讲析、遵循套路等方式,处理好写作与阅读、说话、编创、论辩、品析、感悟、积累、想象、延伸等关系,给学生一个空间,“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这样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
  说话是随着时代发展而日益显要的口头表达能力,是现代人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志。“说”可以直截抒发内心感悟、阐明不同见解,它高效见证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激情的火花,是思维的交流。如学习《背影》,可以置疑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让学生倾诉令自己难忘的父爱;学习《登上地球之巅》可以追问为什么人类屡屡受险,却越发喜爱频频登顶?让学生多角度表达思维认识。
  “辩”是培养说的最高形式,它以严谨、清晰、准确的语言把思想的闪光点展示出来,在激荡、活跃的气氛中表现个性与才华。在学习完《曹刿论战》,对于鲁庄公,学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那么教师适时切入,引发争辩,可以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人物形象。总而言之,“辩”可随时发觉课本的隐性资源,而且让学生极大深化和拓展知识,从课本里走出来,增强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既然如此我们教师何不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用心去留白,给学生一片广阔的空间?
  编创、表演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现代学生都有表现欲,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点来点拨、置疑、设计,让学生思起来,演起来、说起来,甚至唱起来;因为编演更生动、直观、形象地打破了文字限制,使学生在推敲、编导、说唱中,揉合自己的情感,有灵性的灵活大胆地运用各种技能去发挥、创造,既给学生的理解、想象以注解,更使学生在参与中激活课堂,在课堂活动中形成“场效应”:于教师的无声处胜有声处,留给学生无尽的学习乐趣、学习空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课是表达,语文课就是激活生命,就是展示自我潜质的平台。这样情境下写出的好文章非好文才怪。
  想象是语文智力之一。他使思维的翅膀展动、翱翔,从而塑造出新形象,开拓出新境界,提高审美能力。在实际写作教学中,将想象应用到诗歌教学中,可以通过少讲并挖掘出诗歌内涵。如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引领学生想象调动学生,完全可以变析为写。
  想象在作文中非常重要:运用相似想像可以塑造更鲜明的典型形象;利用超越想象、创造想象可以使学生憧憬未来、向往人生,创造科幻小说。集体操作过程中还可以从课本出发,引导学生就某一细节、或富有意象的语言,做进一步描述: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扯衣襟之恭维状究竟如何之丑态……如此种种发挥想像之能事,其趣曼妙,其幻无穷,哪是谁人挡得了的?
  积累,体现语文学习特色,即积淀观,它是指语文学习过程应是不断积淀知识经验,形成熟练的语文技能,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的过程。这点应在全程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地适时地要求。教师要在积累方面、积累内容、积累方式上指导学生,同时建立积累库、积累集子;或上一节积累课,进行一次板块式语言积累课:如学完《看云识天气》,可以让学生交流搜集有关写云象的词句方法;也可从常用成语和四字词组,近义词、名言警句,精美修辞、好句好段等角度训练,让学生在用词采句上受以层层点拨。
  延伸,这一手段是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升华。要做到三化:一是知识的深化;二是知识向能力、技能的转化;三是学习方法的固化。如教学《我爱这土地》,从诗的“借用鸟的歌唱作比抒情言绪”的写法,来布置作业: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诗歌试一试。学生往往能通过赞颂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高峡出平湖、九天去揽月等表达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另外延伸的方式还可由文向道、由学习到生活、由点到面等多样形式,来有效促进写作迁移。
  以上详细谈了一些有潜力的写作教学方式。还有一些小方法,也有妙处,如与音乐共鸣、采访、实习等。
  总之语文教学如果教师习惯于完整性、系统性、不留任何空间的方式方法,“嚼烂喂,会坏胃”,必致学生一点消化能力没有,一个大视野、全方位、多渠道、大容量的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定被囿于窄小的怪圈之中;如果我们真正能调动和发掘学生的主体性、研发性、全员性,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以突出育人为本的理念,以体现信息时代文化教育、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建立一个全新的教学时空——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教师相机而动,必至“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之境界。
其他文献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  一、对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再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
期刊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是生活便是教育,是好生活便是好教育,是坏生活便是坏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所谓之“教育”未必是生活,即未必是教育。本文旨在探讨通过陶行知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语文阅读;联系生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道门槛,老师们在阅读方面花费的时间不少,但往往收效甚微;学生已渐渐懂得阅
期刊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力量,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联系班主任和学生的纽带,一支朝气蓬勃的班干部队伍是班集体建设的关键。培养一群优秀的班干部,会使班级更有正气,更积极进取,所以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如何才能发挥出班干部的作用呢,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当班干部的目的  在班集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班干选出来了,有的同学却不愿意干;有的担任一段时间后找这样那样的理由辞职。发生这样的事
期刊
摘要:说明书是对某事或某物进行相对详细描述的一种应用文体,方便人们认识和了解某事或某物。说明书的种类很多,其特点简明扼要,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其作用是对某事或某物解释与说明。本文就如何上好这节写作课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说明书;条理清楚;通俗易懂;教学过程  说明书是简要介绍物品、服务项目、影视戏剧、旅游景点、公司企业、书籍资料等的应用文体。说明书通过对物品的性能、规格、用途、使用方法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其给各类课程教学带来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也让每门课程的教学研究更富挑战。化学作为初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情境创设思路的探讨都对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因为,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在提高学生参与化学探究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加强学生的能力及素质发展。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与情境创设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 要:复沓,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其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让语文课堂弥漫诗意。王崧舟老师是将复沓运用于阅读教学的高手,本文借助王老师的教学案例从发掘文本秘妙、巧用他山之石、转换语言情景这三方面来领悟复沓营造出的诗意语文。  关键词:复沓;王崧舟;教学艺术  “复沓,又叫重唱、重章、重言、重复等,原本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其特点是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期刊
摘要: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尊重、信任后进生,解决后进生有自尊和自尊心得不到尊重的矛盾,关心和帮助后进生,解决后进生好胜又得不到取胜机会的矛盾,抓好后进生教育的反复现象,解决后进生上进心与知难而退的矛盾。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爱  在任何学校、任何班级都存在着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人数虽然不多,可其影响力却不容低估:上课基本不听讲,作业基本不完成,纪律基本不遵守,教育基
期刊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可以这样说,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因此,父母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
期刊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流传至今,令古往今来多少人感叹朋友易得,知己难求!笔者在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一文时,以读书训练为主线,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使课文内容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从而逐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并用真心和孩子们一起在读中悟,从而获得了快乐,发现了新的问题,留下了新的思考!  [案例一]:释题质疑引入  师:今天我们又一次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期刊
摘要:中学生对作文所持的消极态度和低下的写作能力,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学作文教学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在作文批改上投入最大的工作量,而学生也为各种练笔绞尽脑汁。  关键词:伪主体;伪生活;伪科学  伪主体、伪生活、偽科学,是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三大病根。  (1)主体性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而只是成为一种教学时髦,因而作文教学中宣称的主体性教育是“伪主体”教育。“伪主体”不仅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