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沓,让语文课堂弥漫诗意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6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复沓,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其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让语文课堂弥漫诗意。王崧舟老师是将复沓运用于阅读教学的高手,本文借助王老师的教学案例从发掘文本秘妙、巧用他山之石、转换语言情景这三方面来领悟复沓营造出的诗意语文。
  关键词:复沓;王崧舟;教学艺术
  “复沓,又叫重唱、重章、重言、重复等,原本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其特点是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句子和句子之间只换少数词语,从而起到加强节奏、增强情感、突出思想的效果。”[1]复沓教学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所倡导的诗意语文中的一大特色与亮点。
  一、发掘文本秘妙——举象入境,言意兼得
  举象造境常用于古诗词的教学,往往将富含作者情感的意象组合形成统一的场景画面,让学生在充分地品读中想像与感悟,充分体悟到作者借以抒发的情感。在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通过一唱三叹地复沓,进行合理的举象入境,想像补白,一步步将文字还原成特定的情景、意境、心境。让学生有象可感,有境可入,有情可发,实现由文本语言到文本意蕴的过渡。
  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王老师适时呈象入境,于补白中进行复沓:
  师:俗话说得好,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玉泉茶室的后院看一看。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的后院,你发现——
  生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看到了,他的确在玉泉看金鱼。春天过去夏天到了,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的后院,你又发现——
  生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看到了,他还在玉泉看金鱼。夏天过去秋天到了,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又来到玉泉,来到茶室的后院,你惊奇地发现——
  生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是的,他没有缺席,他一直在玉泉看金鱼,从春天带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就这样呆呆的看着,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他放弃过吗?他中断过吗?他动摇过吗?
  生齐答:没有。
  师:请问,这叫怎样的看?
  生:废寝忘食地看、持之以恒地看、坚持不懈地看......
  如此直白如水的一句话,在王老师的课堂却生发出满满的画面感,通过想象“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气爽的星期天”的时间跨度来再现文中聋哑年轻人“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每一次地复沓朗读,对时间微秒的想象补白,都让学生从简约质朴的语言中既发现了文字运用的美妙,也充分理解了内容,得到了情感的熏陶,达到言意的和谐统一。
  二、巧用他山之石——丰富内涵,移情感悟
  文本的充分解读,往往需要其它相关资料的引入,或作为补充,或形成对比等以深入到作者内心深处,而不仅仅局限于该文本的内容。巧用他山之石进行复沓教学,常常能领我们进入另一个天地,对情感的调动也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事半功倍地直抵作者心灵深处。
  在教学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王老师为了让学生更为真切地感受作者那一颗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破碎之心,引入同为纳兰性德所写的《菩萨蛮》中“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一句来进行移情感悟:
  师:长亭外,杨柳依依,妻子站在送别的路上,问纳兰性德——
  生1:(朗读)问夫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好一个深情的妻子啊!谁还会问纳兰性德?
  生2:纳兰性德的儿子,
  师:儿子,好,儿子问一问,你现在是纳兰性德的儿子,你来问一问,你把“君”字改成—
  生2:父
  师:父,好。长亭外,芳草萋萋,儿子拉着父亲的手问——
  生2:(朗读)问父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毕竟是儿子,感受还不是很深。(笑声)
  生3:还有他的父亲。
  师:你就是他的父亲了。长亭外,秋风瑟瑟,白发苍苍的老人问纳兰性德——
  生3:(朗读)问儿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老父来日不多了,不知还能见儿几面啊!还有谁也会问纳兰性德?
  生4:还有他的哥哥
  师:虽然纳兰性德没有哥哥,但是你可以暂且做他的哥哥。长亭外,雨雪霏霏,兄长递上一杯酒,问道——
  生4:(朗读)问弟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是啊,孩子们,许许多多的人,他的老父,他的爱妻,他的娇儿,他的兄长,还有他的朋友,都在问纳兰性德。我们再一起问一问纳兰性德吧: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生:(齐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王崧舟老师认为,移情体验是一种有效的感悟方式,即“学生在情绪、情感及理智上移位到他人(包括拟人化的事物)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而在态度、情感上引起一致反映的过程”。将《菩萨蛮》中纳兰性德对自己的询问“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中的“君”巧妙换成“夫”、“父”、“儿”、“兄”(学生的假想),询问主体也就分别换成了他的妻子、儿子、父亲、兄长,一遍遍痛心地问着作者,既然心系故乡为何还要这般的“轻离别”,狠心抛下家园,抛下妻儿以及年迈的父母。在对层层递进疑问的复沓中,将学生不解与困惑的情绪带至最高点。为下文对“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理解奠定强烈的情感基础。
  三、转换语言情景——深化理解,精神提升
  音乐的重复演奏与诗歌的反复咏唱是表达感情、宣泄感情的一种重要手段,体现了感情的递进与深化。表现在文字上则是重章迭句的复沓结构,是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地把学生引向文本,引入作者内心。   且看王老师在《一夜的工作》中的经典教学环节:
  师:“宫殿式的房子”,猜测一下,原来的主人可能会是谁?......比皇帝还要厉害的摄政王的官邸,里面可能有什么?
  生:富丽堂皇、名人字画、奇珍异宝、红木家具、玲琅满目......
  是:你们想到的他有,想不到的它也有。当这座曾经金碧辉煌的宫殿成为中华人名共和国总理办公的地方时,我们只看见——
   生:“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有名人字画吗?
  生:没有。
  师:只有——
  生:“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有古玩珍宝吗?
  生:没有。
  师:只有——
  生:“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有红木家具吗?
  生:没有。
  师:只有——
  生:“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如此而已,简单吗?
  生:简单
  师:怎样简单?
  生:“极其简单”
  师:极其简单,简单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然而,在这极其简单的背后,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极其不简单”的东西,什么东西让你们感受到不简单?
  生:总理的艰苦朴素、不辞辛劳、认真负责......
  王老师在本课中抓住“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这句话,领学生在浩瀚的文字世界里徜徉。让学生充分想象宫殿式的房子里应有的奢华陈设,当“金碧辉煌”占据学生的思维时,王老师话锋一转“有......?没有。只有——”,于反复追问复沓中感受曾经的奢华和现今的简陋形成巨大的反差,从极其简单的设施中一步步深入体会到总理极其不简单的伟大品格。如此高低错落,回环往复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认知心里和情感上经历了一次震撼和洗礼。
  四、结语
  吕型伟先生曾说“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巧妙地将复沓这一艺术手法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不得不说这是王崧舟老师对语文教学的一大突出贡献。“复沓的目的是为了使生命的表达显得有层次......它是对情感的切割、生成和转换,同时也是使情感由多元而达到全面”[2]。王尚文认为,读文章不能蜻蜓点水,要“认认真真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摸摸它的‘体温’,还要把它摆在它和整体的关系之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复沓的目的是为了使生命的表达显得更有层次,每一次的复沓都逼近作者心灵深处一步,都是自己的情感宣泄走向淋漓精致。复沓使感情的领悟和表达层层递进,步步升华。
  但我们知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王崧舟老师的复沓教学让语文课堂又多了一份诗意与感动,我们要领悟其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智慧,而非简单的技术和形式的模仿,否则就是东施效颦。齐白石老人说得好,“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治学亦当如此。
  参考文献:
  [1]单付辉,孙丽华.复沓式引读:别让学生成为蹩脚的“跟班”[J].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2(2):41.
  [2]吴萍,底同文.复沓的文学意义及美学效果[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6(5):575.
  作者简介:
  赵欢(1991~ ),女,汉族,籍贯湖南,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其他文献
摘 要:名著是经过时间积淀和一代又一代读者筛选的优秀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中所包含的话题、技巧和人物都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值得人们一再探讨和学习。由于娱乐方式的丰富,现代的高中学生阅读数量少、阅读能力较低,名著阅读对许多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关键词: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丰富,传统的娱乐方式比如阅读,逐渐被人们忽视,尤其是一些具有年龄的经典名著,更是为人们
期刊
摘 要:优质高效的外语教学目标呼唤外语教学从心理语言学层面探索深层次的教学改革。语言习得定义应包含少年和成人有意识地学和习用某种语言并能运用该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这一内涵。因为,任何语言都是习得而不是单纯学得的。母语习得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基础,因此,本文将从母语思维与语言学得、习得的关系的探讨,在外语教学中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母语思维并适当嫁接汉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对外语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摘 要:本文是以2009年博尔特在柏林世锦赛上的百米成绩和中国运动员张培萌2013世锦赛百米视频为研究对象,运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方法,通过Internet下载视频,对所获取的影像资料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快速反馈系统dartfish软件获取途中跑支撑时期各阶段的时间和空间技术参数,通过数量统计法获得两位运动员步数、平均步频、平均步长,将各参数进行全面的比较,总结出中外男子在100米运动技术的差异,为
期刊
摘 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有效的师生沟通能够促进教学并塑造学生的阳光心理,使其身心健康发展,个性得到张扬,从而提高教育有效性。目前大学师生的沟通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课后很少沟通,甚至“零沟通”。针对这一问题入手,探讨零沟通的表现、主要原因,并从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以期能对这种现象的改变有所帮助。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是现阶段高校教学的根本目标。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不能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打好语言基础,还需要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及翻译和应用能力,以此全面贯彻和深入践行因材施教、素质教育原则,以契合现代化、个性化、立体化与网络化的高校英语学习需要。本文站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层面,探讨了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分为四个步骤确定教学目标、布置教学任
期刊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  一、对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再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
期刊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是生活便是教育,是好生活便是好教育,是坏生活便是坏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所谓之“教育”未必是生活,即未必是教育。本文旨在探讨通过陶行知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语文阅读;联系生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道门槛,老师们在阅读方面花费的时间不少,但往往收效甚微;学生已渐渐懂得阅
期刊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力量,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联系班主任和学生的纽带,一支朝气蓬勃的班干部队伍是班集体建设的关键。培养一群优秀的班干部,会使班级更有正气,更积极进取,所以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如何才能发挥出班干部的作用呢,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当班干部的目的  在班集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班干选出来了,有的同学却不愿意干;有的担任一段时间后找这样那样的理由辞职。发生这样的事
期刊
摘要:说明书是对某事或某物进行相对详细描述的一种应用文体,方便人们认识和了解某事或某物。说明书的种类很多,其特点简明扼要,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其作用是对某事或某物解释与说明。本文就如何上好这节写作课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说明书;条理清楚;通俗易懂;教学过程  说明书是简要介绍物品、服务项目、影视戏剧、旅游景点、公司企业、书籍资料等的应用文体。说明书通过对物品的性能、规格、用途、使用方法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其给各类课程教学带来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也让每门课程的教学研究更富挑战。化学作为初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情境创设思路的探讨都对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因为,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在提高学生参与化学探究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加强学生的能力及素质发展。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与情境创设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