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向》的文化品格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zo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作家徐歌的作品《大流向——沧桑西江与黄金水道建设的时代际会》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这部报告的写作初衷和目的是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西江航道、促进水运经济繁荣、建设“西江黄金水道”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而鼓呼。其本应是一部充斥着政策图解、经济概念、建筑术语和大量数据的枯燥作品,但在作者匠心独运的写作和布局之下,却体现出别具一格的魅力,另有一翻文化散文的风韵。作品从史料典籍、传说故事、人文风物、地理面貌、风俗习惯出发,梳理了广西区内纵横交错的广大水域的历史、风貎,水上居民的活动情形,从史学的角度,反复论证“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水运事业在广西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证明了建设黄金水道对广西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意义。书中大量可读性非常强的历史、地理描述,西江流域沿途风情习俗、人文景观的一一展示,为读者提供了别开生面的历史普及;穿插其间的各色人物事迹描写,又令读者对西江人和西江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给读者带来情感上的冲击。
  这些人文因素的存在,使得作品除求实性、新闻性之外,又具有艺术美和文学性,显示出一种独具况味的文化品格。其具体表现在对西江流域历史文化的解读、对西江人命运的关注、对西江精神的肯定和赞扬以及对作者自我内心的烛照。
  一、对西江流域历史文化的解读
  岭南地处边疆,有史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山河寂静无声,但滔滔江水中、莽莽丛林,掩盖了无数曾经辉煌、待人发掘的过往。作者对西江流域的地貌山川、历史文化、风俗民情、传说故事地了若指掌,谈及两岸民生典故,信手拈来,侃侃而谈,却又不是卖弄学问,无的放矢,每例皆有深意。
  作者从梧州出发,溯江而上,造访西江、郁江、浔江、漓江、桂江、柳江、左江、右江等西江流域的主要支系,介绍沿途风景,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梧州、邕城、贵港、马雄山、花山、灵渠、相思埭、博易场、安澜塔等重要城市或历史、自然景观皆被作者重墨描写。在《梧州兴衰录》中,作者详细地介绍当地的龙母崇拜,记录龙母的历史传说与功业,点出龙母“利泽天下”才是她受崇拜的根由。此外,他还追述了梧州的历史渊源,从舜帝南巡,到秦始皇开凿灵渠,至东汉、南宋、明、清时梧州港口的繁华,力证在各个历史时期,梧州作为西江流域的枢纽、交通要冲,为历代统治者所重点关照。在《西江东去》中,作者列举老子、孔子、荀子等先圣大儒的言辞来论证“水”之德,“上善若水”“逝者如斯”“见大水必观焉”,中国哲人自有对“水”独特的理解和情感。同样,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从郁江说到西江,从汉武帝说到清末民初,为读者展开一幅不为人所熟知的西江史,更证明了广西各个历史时期的命运与“水”息息相关。同时,作者从文化、地理、史料等多角度探源西江源头,全文引用《珠江源碑记》。在《郁水荷城》中,作者从历史传说、文字典籍、风俗习惯等方面探索西江流域的“疍民”的起源、分布,描述他们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性,对这个神秘的水上主体族群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用史实证明他们是西江流域历史上真正的主人,驳斥带有歧视性的称呼,给予他们应有的尊严和正确的身份认同、历史认知。作者从《说文解字》出发,解释邕城南宁“邕”字的含义,并从史料及历代诗人的诗作记载中,发现南宁在唐代设州,元以降为兵家必争之地,船只如织,码头繁忙,是商贸发达的商品集散地;又从《越绝书》的“九嶷之南水事众”一句话,引出创造了左江花山壁画、稻作文明、铜鼓文化的岭南先民——骆越族群,历数他们创造的伟大文明。
  畅谈历史、发掘文化是为了证明: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者对岭南地区非常重视,同时也极有政治远见地注意到水域对岭南发展的重要作用,建灵渠、通航运、立航站。“黄金水道”不是无中生有的突发奇想,而是承接先人智慧的伟大构思。岭南具有无限久远的历史,也具有无限宽广的前景,西江流域在历史上曾无比辉煌,在当下,时人更应努力奋进,令岭南、令西江流域重新焕发生机。
  二、对西江人命运的关注
  关注民生是新闻记者的本能,也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感所在。建设西江航道,发展经济,归根结底是为了人,为了人能更好地生存、发展,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作者在采访中,并没有忽略这一点,他既记录振奋人心的建设场面,也关注普通西江人的辛酸苦辣、喜怒哀乐。例如,《水手往事》中的蒙照球,家中世代皆为水手,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航运事业,忍受着辛劳与寂寞,但人到中年,公司运营不善,面临破产,自己也成了下岗工人,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岗位,为了养家糊口找到一份门卫的工作。作者记录了蒙照球去看公司大厦被爆破拆除那天的话:“那天去看爆破……大楼倒下后,我的心里觉得空荡荡的,好像过去的什么都彻底消失了。”对于普通的西江人来说,西江不仅仅提供了一份职业和生活保证,还是他们事业的寄托、精神的港湾,就算找到新的职业,那种无所皈依的感觉也挥之不去。作者关注“蒙照球们”的命运,从一个普通水手联想到所有水运企业,并将之与古老的邕江联系起来,慨叹曾经风光无限的水运“英雄迟暮”,为其扼腕。
  另有《厮守江河》中的贵港郁江水上人家,世代浮家泛宅,依水而居,漂泊无定,在岸上并无寸土可供安住。而现在除少数不习惯“陆居”的外,大多数已选择上岸定居,20世纪90年代兴起一股建筑风潮,他们沿江建起栋栋楼房。许多水上居民从事航运事业,发家致富,办起了公司,更是进城购房,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张国雄,作者随他参观旧时的“家”——一艘旧木船,那些残破家具、狭陋房间记录了往昔生活的艰辛,可张国雄感叹之余,忆苦思甜,更多的是对当下的满足和对未来的信心。时代的车轮不断前行,不为任何人停留,有人得益,有人失意,有人沉浸于过往,有人不断向前。这些普通民众的世态人生,作者并未避讳,一一记录。事物总有两面性,时代前行的途中,既有热血沸腾激励人心的场面,也有转型期的时代阵痛。
  三、对西江精神的肯定與颂扬
  作者走访了一百多位对象,这些人无论船员、船主、航管局干部、普通工作人员、造船厂老板、建筑设计师、技术人员等,都与西江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他们为西江流域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是西江实际的主人。作者给他们这种不畏艰险、坚忍不拔的奉献精神定义为“西江精神”,其中既包含西江人对西江的巨大付出,更包含其对西江的爱。   例如,以李顺业为代表的270余名老一辈航标工,他们点亮自己,照亮别人。在收入低、工作环境及生活条件都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他们代代传承,坚守航标站,默默无闻,却是安全航行必不可少的一环——航标灯由他们点亮,船只的指路由他们守护。最后,李顺业因夜间作业时遭遇雷雨而殉职,终于令世人认识了他们的牺牲与奉献,因而得以改善生活及工作环境,搬进新站房。作者描写了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恩,也描写了20世纪90年代基础建设的困难。他既为他们的奉献、牺牲精神而感动,又为祖国在发展中遇到的阵痛和困境而伤感、遗憾。又如,被誉为“长洲水利枢纽之父”的张具瞻,他是梧州子弟,一生致力于建设长州水利工程,并为之作出无数努力。从1960年产生初步想法到2003年工程正式开工,他无数次沿江考察、勘探,收集大量数据,记录了几十本笔记,无数次撰写修改,终于凝结成《关于进行长洲水电站建设方案调研的建议》递交相关部门,但几遭驳回,经过许多波折,花费心血无数,奔走呼吁,挫折无数,终于以一人之力,半生劳顿,推动这个伟大工程的启动。40年,他只做成一件事,但这件事功在千秋、利在当下,以匹夫之力,推动历史前行。长洲大坝的建立,为梧州当地经济、为整个西江流域的经济做出巨大贡献,张具瞻也实现了其父“赫赫师尹,民具尔瞻”的美好心愿。
  诸如此类的西江建设者、守护者还有许多。这些普通的西江人,才是西江精神的体现者,默默贡献,百折不悔,作者对他们的精神致以最崇拜的礼赞,并肯定这种精神,正是支撑西江航运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四、对自我内心的烛照
  作者在作品中极少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亦很克制,仿佛一个冷漠的看客。但是,读者能不时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他的震撼、感慨、激动、惆怅、焦虑等种种情绪。作者踏足江河山川期间,走访各色人等之时,看落日熔金、风景如画,听流年似水、百代兴亡,西江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西江人的情感道德、精神风貌都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烙印,作品完成的过程,也是作者本身的一次心路旅程,是精神的升华。
  作者的一个重要采访对象是南宁航管局长杜敬民。杜敬民在上海求学期间曾与同乡前辈、孙中山的秘书——梁烈亚交往密切,聆听教诲并深受其影响,立志担起建设家乡航运事业的历史使命。据说,梁烈亚一生桑梓情深,记挂故乡,而他一生梦里牵挂,故乡扬美镇,这个南宁郊区的小镇,如今变成了旅游地,正在焕发新生。而杜敬民与许多同仁一道,正在逐步实在前辈的梦想。作者无比感慨地写道:“岁月无声。环绕着扬美的那条清清左江,一如当年,汇入浩荡西江,横穿八桂,慨然东去。”既有岁月的惆怅,又有思古的情怀,这一刻,作者的心灵跨越了时空,与无数革命先驱共鸣。作者曾在梧州听到“大船追小船”的故事,讲述的是江上曾经来来往往、种种船只的繁荣盛景,对比眼前航运业的零落,他慨嘆:“江流依旧,哪一天能重现当年火红的光景?”这里面包含的忧愁和焦虑,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已经超出了一个冷静的看客心态,而完全与当地人同喜同悲。
  在一次次的考察、采访、眺望、思索和感动中,作者也成为西江的一员。西江精神在作者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不但照亮了历史,也照亮了作者的赤子之心。他对西江充满深情,对西江人充满敬意,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由一个局外人,彻底同化成了“槛内人”。
  《大流向》因作者对历史文化的精准把握,对西江普通百姓命运的关注,对西江精神的领会,以及对自身内心的烛照,使得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蕴含别有韵致的文化品格,这是《大流向》的精彩之处,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因有这些因素的存在,世人才能更好地了解广西、了解西江人、了解“黄金水道”的伟大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组织学比较不同的愈合环境(开放和闭合两种情况下愈合)对即刻负载和不负载自攻型不锈钢微螺旋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影响,其稳定性及愈合情况,以观察何种愈合环境更有利于
《苔丝》作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代表作,以生态批评来研究这部作品是一个新的视角。小说主要体现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种生态思想,这些生态描写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以及社会批判方向有着重要作用。自然生态的描摹呈现了苔丝自然、纯真的女性形象;社会生态的描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苔丝最终走向悲剧结局作铺垫;精神生态的描写反映了小说人物的精神状态,批判了精神危机对人的负面影响。这三种
期刊
机体的组织和细胞对于外来刺激的炎症免疫反应受一系列基因表达调控,转录因子对基因表达起着开或关的作用。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被认为是参与炎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也是肿瘤研究的热点.恶性肿瘤的生长、增殖、浸润以及转移依赖于血管形成.影响肿瘤血管新生的生长因
目的:通过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中文版)评估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并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目的:通过离体纵折后牙的剪切、微拉伸实验及扫描电镜观察,评价牙本质粘结剂的强度,并在临床对纵折后牙行粘结再植术,观察其疗效,探讨一种更好的保存纵折后牙新方法.结果:三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威廉·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作品之一,戏剧讲述了两位青年男女相恋却因家族仇恨而遭不幸,最后促使两家和好的故事。在这场浪漫的爱情悲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纷纷为了爱情的忠贞献上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为了品尝爱情的甘甜,不顾现实的阻难,毅然决然地用殉情将自己的爱情推上了人文主义的高峰。事实上,莎士比亚通过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关怀紧密相连。一方面,作者
期刊
目的 探讨替呋液在口腔内局部冲洗的临床疗效;探讨替呋液对需氧菌和厌氧菌的药物敏感试验及杀菌效果,从而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提供行之有效的局部冲洗液。 方法 将临床上符
人性在失去道德准则、社会规则的约束后会变成什么样呢?原本生活在文明社会的殖民者来到殖民地,是否又能保持文明的做法呢?约瑟夫·康拉德是现代主义潮流的引领者之一,他的中
期刊
目的:利用实验性家兔口腔黏膜组织匀浆加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注射方法建立复发性口腔溃疡动物模型,通过检测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