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贫困地区农户能力建设现状与建议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re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选取云南省两个国家重点贫困县为案例地,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主要从农户基础能力建设和自我发展你能力建设两方面来描述农户发展能力建设现状,并针对其现存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贫困;农户;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2-11556-02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年-2020年)》提出以来,扶贫进入攻坚阶段。作为扶贫重点的云南省也在积极投身扶贫建设之中。扶贫工作的最终实施者是农户,只有在深入了解农户的基础上,急农户所急,想农户所想,扶贫援助项目有的放矢,脱贫才能从根本上取得进展,扶贫工作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功。同时,笔者多次深入云南连篇特困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对农户进行深度访谈,越来越认识到农户的自身能力建设对当地政府或者其他组织扶贫援助的有力实施有深刻影响。因此,笔者选取云南省墨江县,鲁甸县的贫困地区农户为调研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对该地区的农户能力建设现状进行分析。
  1 相关理论概述
  1.1 能力建设
  能力建设(Capacity Building)的概念作为对发展援助的批判,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传统的发展援助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了“援助疲倦”, 特别是人们对援助效果不满。能力建设的概念强调把发展建立在本土资源、所有权和领导力之上,强调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弱势群体(国家),“援助”应向“较少依赖”,再到“自助”转变[1]。
  韩庆祥[2]从能力的主体承担着和能力发挥及现实手段来描述能力建设的两个基本方面。王通讯[3]主要从个人、组织、社会来阐述人的能力建设。杨世文[4]认为能力建设是涉及多个层面,应从社会学、心理行为学、价值观、哲学人学方面来研究。
  1.2 农户发展能力
  农户发展能力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内力即农户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包含了农户中农民的体力、脑力、心智等:二是外力,即外部条件赋予农民的能力,包含了农民所处的自然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法律环境、竞争程度等:三是综合能力,即由农民内在素质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力 [5]。
  综合上述,笔者主要从农户基础能力建设和农户发展能力建设两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并评价农户的能力建设现状。
  2 农户能力建设现状
  2.1 农户基础能力建设
  2.1.1 农户的教育水平偏低,以中小学学历为主。
  对墨江县的157户农户和鲁甸县的115户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通过SPSS数据分析方法得出户主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学历的家庭成员数以及在读或毕业的大专以上的家庭成员数,以便分析出农户整体的教育水平。
  经调查显示,被调研地整体教育水平偏低,家庭成员中学历没有到初中水平的家庭的频率达到89,占到调查总户数的32.7%;一户家庭如果有一名子女有初中学历,其他子女有初中学历的可能性很大。家庭成员中没有在读或毕业的大专以上学历的家庭比重很大,频率为224,占总调查户数的82.4%。
  综上,从调研地的数据显示,云南省贫困地区农业人口学历普遍偏低,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为主,这对劳动力顺利转移有较大影响。
  2.1.2 农户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好,但大病返贫率很高。
  为了解农户的身体健康状况,对2008~2013年罹患重病的家庭成员以及身患重大残疾的家庭成员进行调查。
  由调查数据得出,2008~2013年家庭成员中没有罹患重病的频率为212,占总调查户数的77.9%;2008~2013年家庭成员中罹患重病的频率为59,占调查户数的21.7%。外出务工人员因公而引起的伤残比较多且一般康复后基本丧失劳动能力。2008~2013年家庭成员中罹患重病的频率相对较小,但是一旦罹患重病,给本来就很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大的冲击,大病返贫率高。
  在2008~2013年家庭成员是否身患重大疾病的调查中发现,家庭成员无身患重大残疾的家庭的频率是137,占调查户数的87.3%。这5年家庭成员中身患残疾的频率较小,但是一旦身患残疾,大多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特殊照顾的人员,极易造成返贫。
  2.1.3 农户的学习创造力较弱,需加强教育培训。
  通过对农户是否参加生产互助组织、是否与农业企业存在长期合作关系以及在过去三年是否参加生产技能培训及其培训的效果等来具体探究农户的学习创造能力。
  经过统计,没有参加生产互助组织的家庭频率为202,占调查户数的74.3%;参加生产互助组织的家庭频率为49,占调查户数的18%。在实地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没有参加生产互助组织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本村根本没有生产互助组织。
  没有与农业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家庭频率为230,占调查户数的84.6%;与农业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家庭频率为16,占调查户数的5.8%。参加生产互助组织率低一是由于没有紧跟市场变化而变化,组织一般慢慢衰落;二是因为在短期内看不到较大收益,没有坚持一定时间便退出组织。
  在2010~2013年没有参加生产技能培训的家庭频率为161,占调查户数的59.1%。根据实地调研及上表数据可知,参加过生产培训的家庭所占比重较大。這与调研地大多农户种植烟叶等经济作物有关。
  培训对家庭生产能力是否有帮助的结果中显示,认为没有帮助的家庭频率为104,占总调查户数的38.2%。缺失项的频率为69,这是因为这些被调查农户没有得到过技术培训,因而,这个问题就没有回答,造成缺失。
  2.1.4 农户的自我发展动机较弱。
  主要从户主的外出打工经历、家庭成员打工人数以及家庭中除种植业外从事的职业来对农户的自我发展动机进行调查分析。   由调查数据显示,户主有外出打工经历的频率为152,占调查户数的55.9%;户主没有外出打工经历的频率为113,占调查户数的41.5%。调研地户主有外出打工经历的人数与没有此经历的人数相当。家庭中从事除种植业外从事的职业也主要是打工。
  2.2 自我发展能力建设
  2.2.1 产业项目选择主要集中在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方面。
  从农户认为扶贫工作中能够给其带来最大帮助的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农户对产业选择方面的情况。
  从调研数据可知,农户认为在扶贫中对自己的家庭起到最大帮助的是住房建设,频率为144,占调查户数的52.9%。在实地调研过程中,由于调研地区几乎都是少数民族,如哈尼族、彝族、苗族等。他们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土木结构且都依山而建,极易受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导致房屋漏雨甚至坍塌。
  认为道路设施和医疗救助对自己的家庭有很多帮助,频率分别为132、108,占调查户数比重分别为48.5%、39.7%。由于贫困地区大都处于深山之中,道路几乎成为当地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途径。然而还存在许多农户仍在为“最后一公里”——从行政村到自然村的乡村公路发愁,因为没钱修路严重制约经济发展,陷入贫穷无限的恶性循环。自从新农合医疗保险出台以来,贫困地区的农户看病得到了很大的实惠。
  2.2.2 资源运用较差,支出的主要项目集中于生活基本保障。
  为更好了解农户的资源分配状况,对农户最主要的家庭支出做出统计,由此推断出农户的资源运用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在众多家庭支出项目中,家庭支出最主要的前三项即为购买食品、农业生产资料以及医疗与教育。家庭支出中最不主要的则分别为购买农业机械、其他以及外出。在家庭收支的其他项目中,村民最大的支出为建造房屋。
  从上述数据可知,目前贫困人口家庭支出还主要集中于基本生存生活方面。资源运用能力较差。
  2.2.3 劳动技能较弱,应加强技能指导与培训。通过对农户家庭除种植业外所从事的职业调查,研究农户的劳动技能情况。
  除种植业外所从事的职业中,选择养殖的家庭居多,其频率为144,占调查数目的52.9%。养殖类型主要为猪、牛、鸡,不成规模。一部分作为自用,一部分用于出售。
  选择外出打工的家庭比重也较大,其频率为85,占调查数目的31.3%。鲁甸县的外出务工人员较墨江县较多,一是因为鲁甸县已经有了小部分政府牵头的定向劳务输出;另一方面因为鲁甸县的生存条件更为恶劣,扶贫项目却比墨江县更少,不出去务工,根本无法糊口。
  3 政策建议
  针对在实际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有针对性的建议。
  (1)技能培训方面,针对贫困地区农户农业技术水平低的现状,各级政府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农户的技能培训,从村中挑选能力较强的人才进行集中培训,然后由其给本村农户进行技能培训或科普知识讲解。同时,农技员下乡应常态化。当然,农技员的酬劳也应与出勤率成正比。,提高其积极性。对于贫困地区,子女教育问题应持续得到大力支持与保护,这样才能提供较高文化水平的劳动力。
  (2)医疗卫生方面,应主要突出平时的免费体检。这个仅靠政府力量是不行的。因为贫困地区本身医疗条件有限,医护人员不足。所以除了着力培养乡村医生,定期进行培训外,应与附近高校联系,经常进行高校下乡活动,既锻炼准医护人员,又给农户带来了实惠。
  (3)在劳动力输出方面,由于贫困地区的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生产技能也较差,当地政府可牵头与沿海需要劳动力的企业进行合作,企业派人或者我们派人主动去企业学习相关技能对有意愿的农户进行培训,定向进行劳务输出,农户有了政府作靠山,相关权益便有了更有力的保障。
  (4)鼓励创业成功的农户回当地创业。政府在创业资金、信贷和技术等方面给予其支持。例如,创业初期,经济带头人个人或幾个人的资金有限,政府为了鼓励经济带头人返乡创业,设立针对于此的专项创业基金;同时,在信贷方面,对贷款条件和利息会适当放松;组织当地技术人员或积极为创业人员牵线,进行一系列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根据当地实际建立生产互助组织,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刺激当地农户加入,共同致富。
  参考文献
  [1]
  ALLEN T J,KATZ R.Age,education and technical ladder [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i,1992,39(3):237-245.
  [2] 韩庆祥.建构能力社会:21世纪中国人的发展图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 王通讯.能力建设与能力模型[J/OL].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    /Archive/2006/7/5/36232.html,2006.
  [4] 杨世文,雷鸣.论能力建设及其意义[J].新视野,2006(4):5-8.
  [5] 张芳.新型农民能力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24-28.
其他文献
结合课程教学实践,以“教以致学、学以致用”为导向,以培养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能应用专业英语从事该领域的相关工作和提高自身素质为出发点,对涵盖该课程教学理念、课程设计
通过开顶式气室控制CO2含量,对小麦籽粒品质实验测定,研究了大气CO2增长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氨基酸组分含量和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气CO2含
为实现汽车精细轨迹自感知,提出了基于时域差动成像的汽车精细轨迹重构方法。通过控制2个成像设备的差动工作,获得具有微小时间差的连续2帧路面图像,利用图像匹配技术识别和匹配其中的纹理特征点,结合标定参数、间隔时间和拍摄高度计算出汽车的速度、方向以及横摆角,最终通过速度积分法重构出汽车精细的运动轨迹。试验结果表明,所得结果精度显著优于GPS轨迹和惯性轨迹,并可有效反映车辆运动过程中的空间占用情况。
[目的]分析常见葫芦科作物砧木嫁接甜瓜(CucumismeloL.)后甜瓜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方法]以东甜02自根苗作为对照.进行以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大葫芦[Lagenariasiceraria(M
摘要 作为我国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刘大钧的学术思想理论有4个方面:一是高瞻远瞩的学术大局观;二是“要做唯一”的学术创新观;三是锲而不舍的学术奋斗观;四是教学与科研位置同等、相互促进。他的学术思想的形成渊源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良好的家风和启蒙教育;二是名师的耳濡目染;三是广博而深厚的积累。  关键词 刘大钧;学术思想;小麦;遗传育种  中图分类号 S-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一、主体功能区划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关系我国已经有2500多个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15%左右。但是,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数量“先进”的同时质量却堪忧:保护区“批而不建、
文中简要归纳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情况,着重分析了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主要伦理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应遵循的4个基本伦理原则。
摘 要:“十二五”时期是甘肃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之一,对甘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总结甘肃消费支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甘肃消费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推动消费增长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甘肃 经济增长 消费  近年来,甘肃经济增长迅速,“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1%。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消费对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