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建筑时代远未结束

来源 :居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地标热有点虚火过盛,但如果据此就说现在已经到了地标性建筑的末日,说现代建筑缺乏丰富性、不健康,这也是一种太过简单化的粗暴说法.rn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关于地标建筑的争议已经出现.英国查尔斯王子在皇家建筑师协会发表演讲时,他把英国国家美术馆的扩建工程,比喻为“一个备受爱戴又优雅的朋友脸上长了一个大瘤子”.而在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成立175周年纪念活动上,查尔斯时隔多年后再次发表对现代建筑的抨击,“由于对现代主义和金钱的追逐,现代主义建筑使人类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查尔斯在演讲中还提到,“这种对于我们居住环境的大规模试验已经走得太远了,在我们现在生活、成长的环境里,这样的实验已经不再具有可持续性.”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所谓“北有大裤衩,南有小蛮腰”——地标在民间语文里,从国际化的大词蜕化成了生活中的寻常事物.公众为地标起的绰号所表达的亲切感、调侃感与嘲讽感,对应的是一个城市予以市
近期为了制作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网站,我浏览和参考了不少国内外相关的站点,发现国外和国内制作教师培训网站有很多不同之处。    一、 网站的形式不同    我把国内的教师培训网站大体分为这样几种形式:营利型、教学型、资源型、探讨型。  “营利型”网站  这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培训机构的宣传网站,网站内容以发布近期教育动态和教师培训信息、介绍培训机构等为主。教师从网站上能获得该机构提供的培训服务,但是
说起城市地标,建筑当然是重要的物质承载体.作为财富积累和技术炫耀的象征,地标往往变成了造价十几亿到上百亿元不等的建筑工程项目.对于现代化城市来说,摩天大楼常常被视作
学习困难,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柯克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学困生”即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业成绩长期滞后的学生。2002年我校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各年级都存在“学困生”,全
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印记.传统建筑留给后人的是城市的记忆,现代建筑展现了城市的匆匆脚步,未来建筑预示着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地标建筑诠释着一座城市的发展脉络,代表着每个阶
服饰品设计中运用了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元素,尤其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编织艺术.在服饰品设计中结合编织艺术,可以使服饰品更具民族、古朴、高雅等独具一格的魅力,我们
编者按:教科研的重要与必需早已成为一种共识,但现实当中教师的教科研参与程度、教科研的实际研究状况却并不让人乐观。教师对教科研到底有着怎样的认识与态度?教师该以怎样的心态与怎样的标准来选择自己的教科研题目?教师又该在多舛却光明的教科研之路上怎样一步步前行?希望下面的两篇小文——《让教科研成为一种工作常态》、《教科研在这里起航——对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思考》无论是在态度上,还是在方法论上都能给读者一
地标,其英文是LANDMARK,直译是大地上的标记;中文常代指标志性建筑.每个年代的每个城市,都有代表地方精神的地标建筑.这几年,全球的城市面貌在改变,无论老城或小镇,纷纷靠着
6月上旬,北京市政协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常委视察活动。常委们听取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通报,视察了北京市网络动漫、新闻出版和文化园区、影视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