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早产儿脑损伤中应用的有效性评价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13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早产儿脑损伤(HIE)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分娩的40例胎龄28~36周的脑损伤早产儿和18例胎龄28~36周的无脑损伤早产儿,前者为HIE组后者为健康组,在产后48 h内,采用脑电图仪对两组早产儿进行监测,每次连续检测≥2 h。对两组早产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进行分析比较,观察其特点与差异。结果:HIE组的aEEG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缘振幅值比健康组早产儿的相应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EEG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缘振幅值与胎龄相关。结论: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与早产儿脑损伤具有密切关系,据此,可以及时诊断早产儿是否有脑损伤并且对其病情进行预测。aEEG操作简单、受环境干扰因素少、容易判读在早产儿脑损伤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振幅脑整合电图; 早产儿; 脑损伤; 有效性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amplitude integrated eleetreencephalogram (aEEG) in the premature infant brain (HIE).Method:40 cases of brain injury in preterm infants whose gestational age was 28-36 weeks (HIE group)and 18 cases with fetal age of 28-36 weeks premature infants without brain lesion (health group),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 March 2013 to March 2014.In 48 hours after postpartum, infa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monitored by electroencephalography,each successive detection ≥2 hours. Amplitude integrated EEG of two groups of preterm infants (aEEG)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 were observed.Result:All the aEEG features were found having significantly lower values in brain injuries group(P<0.05), such as continuty, amplitude of lower bordercontinuty,sleep-wake cycling and all the features have closely association with gestational age.Conclusion:aEEG and brain damage in premature infants has close relationship,therefore,it can timely diagnosis of preterm infants who have brain damage and predict the condition.Because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less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easy to read,aEEG has important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preterm infants with brain injury.
  【Key words】 Amplitude-integrated eleetreencephalogram; Premature infants; Brain injury; Effectivenes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f Nanhai District in Foshan City, Foshan 528248,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9.044
  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etreen-cephalogram,aEEG)是一种用脑电信号振幅波来分析脑电波的方法,也用于表示脑功能监护仪的输出结果。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Maynard首次设计,初期主要用于成人,80年代中期后在新生儿领域中尝试使用,后来发现在新生儿脑损伤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1]。随着产科及新生儿监护技术日益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早产儿脑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其对缺氧缺血、感染及炎症易感,导致了早产儿脑损伤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因此,对早产儿进行脑电监测,及早发现脑损伤、及时进行干预、评价预后对于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aEEG是一种单通道、时间压缩的脑电图,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脑功能评估方法,在国外已经广泛运用于新生早产儿脑监测[3],Lena教授在专家对谈论中表示aEEG在新生儿尤其是足月儿脑损伤领域的应用已经逐渐成熟,但是在早产儿脑损伤领域的使用还不够完善[4]。本文对振幅脑电图在早产儿脑损伤中应用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分娩的40例胎龄28~36周的脑损伤早产儿(HIE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18例胎龄28~36周的无脑损伤早产儿(健康组),其中男10例,女8例。出生体重为905~2530 g,平均(1510±198)g。所有脑损伤早产儿均符合脑损伤判定标准[5]。所有早产儿均在监护人同意知情后进行监测。两组早产儿的胎龄分布、性别比例、出生质量以及生产方式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监测方法 在早产儿出生48 h内,使用脑电图仪进行监测。清洁产儿局部头皮后常规去脂,涂好导电膏,安放银质盘状电极,火棉胶固定,其中双顶骨电极两点距离为75 mm,两点连线中点在头顶中央小猴50 mm,参考电极放置于头顶中央向前25 mm额中线上。
  1.3 评估参数 选取aEEG连续性(Co)、睡眠觉醒周期(Cy)、下边缘振幅值(LB)这3个参数进行评估[6]。具体评分见表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早产儿的Co、Cy、L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且Co、Cy、LB与胎龄相关。
  3 讨论
  早产儿脑的发育尚未成熟,使其对缺氧环境更为敏感,在脑损伤早期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神经元凋亡,因此,尽早发现脑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早产儿脑损伤早期客观评价手段而言,脑损伤后大脑出现结构改变之前,神经元已经发生了电信号变化,因此使用升级电生理技术(如EEG、诱发电位等)较神经影像更具有早期诊断价值[7],特别是振幅整合脑电监测,它是原始脑电图的简化形式,它将长期监测得到的脑电活动信号放大、滤波、振幅压缩和整合,以6 cm/h的速度描记在热敏感纸上,根据振幅波谱带上下边界,将新生儿背景活动分为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3种,其标准确切,易于掌握且操作方便,图形直观,由于其具有简便、床旁连续监测、容易识别等优点,可以更方便、直观地对脑功能进行连续监测[8],现在已经在新生儿护理中成为常规监护的一部分。此外,aEEG在评价脑功能各方面都有积极意义,易晓利在其文章中报道30例不同胎龄及生后矫正年龄的正常新生儿的146份aEEG,利用脑功能监护仪监测出的敏感性指标(如SWC、连续性、宽波),制订出一个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评分系统,结果显示胎龄越大,得分越高;周期性得分越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越高;连续性得分越高,大脑电活动状态越好[9]。目前临床上运用aEEG主要为:(1)筛查高危儿脑损伤以及预后的随访;(2)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尤其是在高危早产儿脑发育成熟度方面;(3)用于足月儿癫痫的诊断[10]。(4)也可对颅内脑出血,赵莉等报道中显示,Ⅲ、Ⅳ级颅内出血早产儿aEEG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提示aEEG床旁监测能早期预测颅内出血的轻重程度,可早期帮助诊断早产儿颅内出血,从而对早产儿颅内出血进行早期积极治疗,促进其恢复,对改善其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1]。
  由本文结果可见,HIE组出现了病理型图形,而且占12.5%,然而健康组早产儿没有出现病理型图形;健康组可以检测到成熟周期,而HIE组未出现成熟周期;下边缘振幅值在健康组中无抑制情况远远多于HIE组。另外,胎龄34~36周的aEEG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缘振幅值无明显区别,胎龄28~33周aEEG各项指标有明显区别。根据这些差别与特点可以及时发觉早产儿脑损伤患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胎龄越接近足月,其脑发育程度越高,其aEEG的各项指标也亦无明显差异,这一结果在国内外许多文献[12-14]中均有报道。在早产儿护理过程中,使用aEEG也有一些干扰因素,孙丽娜[15]对此进行探讨,发现干扰aEEG的因素有:(1)心电信号的干扰,在aEEG监护同时进行心电监护,对其图谱有一定干扰;(2)皮肤准备干扰,若早产儿的皮肤未彻底清洁,头部有毛发或者油脂,会导致极片粘贴与信号传输,导致aEEG记录信号部分缺失;(3)导电糊的涂抹不均匀或过少导致质量不达标准,在监护过程中会影响信号的完整记录与检测;(4)早产儿活动性,早产儿由于一些身体不适,如饥饿、排便等哭闹、动作过对其记录有明显干扰;(5)护理人员护理时的操作也会对其造成干扰,如护理、喂奶、翻身、检查时,动作不集中,不轻柔,都会影响其信号;(6)电极片之间距离的也会对其造成干扰,距离越大,aEEG波的上下边界值会同时增大,影响对正常信号的误判。以上这些问题都需在研究中注意。
  综上所述,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与早产儿脑损伤具有密切关系,据此,可以及时诊断早产儿是否有脑损伤并且对其病情进行预测。aEEG操作简单、受环境干扰因素少、容易判读在早产儿脑损伤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云峰,腾轶超,张丹丹,等.新生儿脑损伤的脑功能无损检测技术[J].中国实用医药,2008,3(6):148-149.
  [2]佟欣,薛辛东,富建华.核磁共振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4):275-278.
  [3] Neubauer D,Osredkar D,Paro-Panjan D,et al.Recording conventional and amplitude-integrated EEG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Eur J Paediatr Neurol,2011,15(5):405-416.
  [4] Lena Hellstrm-Westas,Dongli Song,邵肖梅,等.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脑损伤中应用评价[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2,7(6):401-404.   [5] Okereafor A,Allsop J,Counsell S J,et al.Patterns of brain injury in neonates exposed to perinatal sentinel events[J].Pediatrics,2008,121(5):906-914.
  [6] Burdjalov V F,Baumgart S,Spitzser A R.Cerebral function monitoring:a new system for the evaluation of brain maturation in neonates[J].Pediatrics,2003,112(4):855-861.
  [7]罗蓉,母得志.建立早产儿脑损伤的随访与早期干预体系[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4(2):265-269.
  [8]郭志梅,刘芳,鲍丽莎,等.早产儿108例振幅整合脑电图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29(4):293-296.
  [9]易晓利,吴本清.振幅整合脑电图连续监测新生儿脑功能的意义[J].医学综述,2013,19(24):4529-4531.
  [10]罗梅,李清平.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像与功能评价[J].西南军医,2014,16(2):187-191.
  [11]赵莉,阚清,邹芸苏,等.振幅整合脑电图在颅内出血早产儿中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12):925-927.
  [12] Soubasi V,Nitsakis K,Nakas C T,et al.The influence of extrauterine life in the aGGE maturation in normal preterm infants[J].Early Hum Dev,2009,85(5):761-765.
  [13]段璐琦,朱长连.早产儿脑损伤预后及早期评估[J].河南医学研究,2012,21(2):244-246.
  [14] Casali R L,Santos M F.Auditory brainstem evoked response:response patterns of full-term and premature infants[J].Braz J Otorhiolaryngol,2010,76(6):729-738.
  [15]孙丽娜.振幅整合脑电图干扰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临床护理,2013,5(3):193-194.
  (收稿日期:2014-08-17) (本文编辑:蔡元元)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MARVELD1 的表达。方法: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33例脑胶质瘤组织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以11例正常脑组织为对照。结果:相较于正常脑组织,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脑胶质瘤组织中MARVELD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Ⅳ级脑胶质瘤组织中MARVELD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Ⅰ~Ⅱ级脑胶质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吸烟、饮酒及户外运动、开窗通风等行为习惯,探讨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2月青岛市某医院确诊的284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上述患者首次确诊治疗前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饮酒、吸烟及相关行为习惯(户外运动、开窗通风、熬夜)进行分析。结果:28
期刊
【摘要】 目的:评价国产氯吡格雷联合倍他司汀、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所致眩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入选120例VBI患者,按照随机数列表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倍他司汀10~3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1次/d;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0~20 mL/次,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 mL稀释后
期刊
【关键词】 名医经验; 刘家瑛; 针灸; 胃痛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9.029  刘家瑛是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侨办、海外交流协会中医专家组成员,从事中医针灸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40余年。刘师治学严谨,医术精湛,擅长针灸治疗各种痛证,尤其是对胃痛进行了多年的跟踪研究,造诣颇深。笔者有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贫血患者合并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80例神经内科及老年科治疗的≥60周岁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血红蛋白结果分为贫血性脑梗死组113例和非贫血性脑梗死组267例,对患者的病史、入院情况及相关检查等1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贫血性脑梗死与非贫血性脑梗死患者中可能相关的13个因素进行比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甘肃省女性公务员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量表为调查工具,收集整理214份有效调查数据,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女性公务员客观生活质量要优于主观满意度,生活质量总体评价比较满意;50岁以上者生活质量的客观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客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省会城市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内突出程度的超声测定对手术治疗效果的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9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经腹超声测定的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IPP)分为A组(IPP>5 mm)和B组(IPP0.05);B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 目的:证明清热凉血活血中药结合梅花针穴位打刺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口服药疗法。方法: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加减应用清热凉血活血中药,再根据中医辨证选取穴位,以梅花针打刺穴位,与口服西药疗法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一疗程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0,显效率25.0%、11.1%,有效率25.0%、22.2%,无效率45.0%、66.7%;两疗程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痊愈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剂量及疗效。方法:将76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小剂量组,两组均予盐酸戊乙奎醚+氯解磷定治疗。其中小剂量组按中毒程度轻、中、重中毒程度选用盐酸戊乙奎醚首次剂量分别为0.5~1 mg、1~2 mg、2~3 mg肌注,达戊乙奎醚化后再给予戊乙奎醚0.5~1 mg,每8~12小时1次维持治疗;对照组按中毒程度轻、中、重选用戊乙奎醚首次剂量分
期刊
【摘要】 颌面外科作为口腔医学的一部分,在外科学中也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对颌面外科研究生要求日益增高,不仅需要外科学知识,还需要学习口腔特有的专业知识,因此其研究生培养备受关注。探索更加完善的研究生教学模式是目前颌面外科导师及学生重要任务。本文就颌面外科研究生培养,提出PBL与Seminar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希望能为颌面外科研究生培养提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 PBL; Seminar; 颌面外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