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尾枫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来源 :广西植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en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尖尾枫(Callicarpa longissima)有止血镇痛的功效,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报道较少.为研究尖尾枫枝叶的化学成分以及抗炎活性,该实验用尖尾枫枝叶95%乙醇提取物通过柱层析和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LPS离体诱导RAW 264.7细胞的NO生成模型,研究主要化合物对NO生成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从尖尾枫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5-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1)、喷杜素(2)、蓟黄素(3)、洋艾素(4)、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5)、甲基条叶蓟素(6)、金腰素(7)、泡桐素(8)、齐墩果酸(9)、桦木酸(10)、2,4,6-三甲氧基苯酚(11)、咖啡酸乙酯(12).(2)化合物1-7在25μmol·L-1浓度下对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释放的NO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2、4、5、6、8、10、1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作用,其中化合物2、3、6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
其他文献
拟牛顿法是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的经典且有效方法.基于Neculai(2019)提出的所谓对角拟牛顿更新技巧,构造了一种新的修正Aitken加速算法来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理论上保证了该方法相比于对角拟牛顿更新技巧有更高阶的收敛性能.数值测试结果也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高效性.
瑶族民间药浴历史悠久,是重要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手段,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华瑶族自治县药浴植物丰富,药浴配伍独具当地特色.该文采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传统利用的药浴植物进行了调查,共收集整理了152种药浴植物,隶属于70科125属,记录了其瑶名、学名、入药部位以及功能主治等,并调查记录了部分常用药浴与产后药浴植物配伍.结果表明:(1)江华瑶族药浴植物中草本植物占明显优势,且多为全草入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妇科病以及皮肤病等,常用的药浴植物多为祛风除湿的“风药”.
西印度醋栗为大戟科叶下珠属常绿灌木或乔木,主产于泰国、越南、缅甸、老挝等地,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和元江有引种栽培.该植物果实可食用,枝叶、根茎、果实等在东南亚各国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哮喘、糖尿病、皮炎、发烧、天花等,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等地区亦用其叶做蔬菜食用.有关其化学和药理活性研究,主要集中于根、茎和枝叶.根、茎主要含倍半萜、二萜和三萜,枝叶则主要为黄酮类成分.部分化合物显示有显著的抗乙肝病毒、抗菌、抗炎、保肝和降压等活性,其中,多个降没药烷型倍半萜对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
期刊
为了研究荔枝草全草中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该文运用大孔吸附树脂D101、MCI、硅胶和反相HPLC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HR-ESI-MS、NMR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荔枝草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3个桉叶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ethoxy-eudebeiolide B(1)、salplebeone D(2)、salplebeone A(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植物崇拜是人类崇尚自然、敬畏生命这一朴素理念的基本体现.为了解百色地区民族民间植物崇拜文化内涵及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影响,该文采用民族植物学方法调查了百色地区民族民间植物崇拜文化及其文化特征,从自然崇拜、传统节日文化、生命礼俗和传统医药等方面探讨了百色地区民族民间植物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结果表明:百色地区民族民间植物文化内涵丰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百色地区民族民间崇拜植物分属53个种、47个属、28个科.其中,蔷薇科和豆科种类最多,分别为5种;其次是桑科和禾本科,分别为4种.从生活型的组
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为贵州少数民族常用药材,但其化学成分研究较少.为更深入研究其化学成分,该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数据分析及参考文献比对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庐山石韦全草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阿尔廷-25-烯-3β,24-二醇(1)、3β-羟基齐墩果-12-烯-27-羧酸(2)、乌索酸(3)、7β-羟基谷甾醇(4)、7α-羟基谷甾醇(5)、β-谷甾醇(6)、
桄榔子为桄榔(Arenga pinnata)的果实,具有明显的镇痛活性.为研究桄榔子的化学成分,该文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法并结合HPLC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NMR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从桄榔子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新落新妇苷(1)、甘草素(2)、染料木黄酮(3)、2,4,4′-三羟基查耳酮(4)、甘草苷(5)、染料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异甘草苷(7)、新异甘草苷(8)、大豆苷(9
为探究卫矛科卫矛属植物星刺卫矛(Euonymus actinocarpus)的化学成分,该文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液相HPLC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和纯化.结果表明:(1)从星刺卫矛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常数和波谱(ESI-MS、1 H-NMR、13 C-NMR)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为羽扇豆醇(1),蒲公英萜醇(2),表木栓醇(3),槐二醇(4),蒲公英萜酮(5),高粱醇(6),羽扇豆醇乙酸酯(7),木栓酮(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
印度血桐与中平树是大戟科血桐属植物,该属植物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民间医学中许多疾病的治疗,这两种植物种子中含有的神经酸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为确定适合印度血桐与中平树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策略,该研究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首次测定了印度血桐与中平树的基因组大小、杂合率、重复率等基因组信息并初步分析了两种材料的SSR序列特征.结果表明:(1)印度血桐与中平树的基因组大小分别为986.84和946.23 M.(2)印度血桐与中平树的杂合率分别为0.75%和0.65%,重复序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