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治疗体会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hi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神经内镜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技术日益成熟[1-2].辽宁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12月至2011年10月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手术切除142例垂体腺瘤,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其手术经验和技巧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症患者术后翻修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症术后患者15例,患者均存在原有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和)加重,或(和)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其中初次手术采用后颅窝大骨窗减压术8例,后颅窝骨窗减压+硬膜外层切开术3例,后颅窝成形术+硬膜扩大修补术2例,下疝小脑扁桃体切除术+枕大池成形术2例.翻修手术均采用下疝小脑
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应用于临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根据刺激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颅磁刺激MEP和经颅电刺激MEP,其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立(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TES-MEP)被认为是在术中监测皮质脊髓运动通路有效而实用的方法,已广泛地用于术中神经监测
期刊
目的 分析术前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对开颅夹闭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以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并且行开颅夹闭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目标血管旋转造影,数据进行重建,并旋转重建图像至模拟翼点入路.观察并测量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指导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观察和测量开颅手术过程中相关信息和数据,将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测量数据
下丘脑错构瘤(hypothalamic hamartoma,HH),1998年我们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上首先报告.此前无论神经外科或神经放射医生对其均认识甚少,而国外文献自1934年由Marqaund最早报告,以后陆续有数十篇文章发表.实际上HH并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在胚胎期下丘脑存在的异位“脑组织”.其病理表现为近似于大脑皮层的灰质,故后来WHO将其归类于先天性脑发育畸形。
期刊
患者 男,60岁.于2012年5月20日在医院建筑工地不慎从四楼跌落,头部直接撞击二楼的钢管脚手架上枕部出血、昏迷,经现场处理后紧急转入医院抢救室.检查顶枕部头皮绽裂、出血,伤口长5 cm,扪之局部有骨擦感,伤口与骨折部位相连通,立即行伤口缝合包扎.口鼻出血呈泡沫样喷出,患者处于深昏迷状态.呼吸困难、面部发绀、心率增快、血压不稳、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0%以下.用吸引器不停的吸出口鼻腔的血性液体,但仍
期刊
转化医学(translation medicine)是近十年国际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1996年此概念在Lancet杂志一经提出便得到国际高度重视.其目的是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药物研发之间的屏障,把日新月异的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改善人类健康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技术、方法和药物,同时将临床归纳出的结论或疑问等再反馈到基础研究,即“从实验台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台(ben
期刊
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主办、中国武警脑科医院承办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于2014年8月15—17日在天津召开。会上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组织机构,包括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4人,常务委员4人,委员22人。委员资格依照委员会组织管理办法选择由长期从事神经外科学创新研究、推动神经科学发展的全国省市级重点三甲医院学科带头人担任。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
期刊
目的 探讨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NFPA)伴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巨大NFPA伴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蝶窦手术28例,共进行36次经蝶窦手术(包括再次和分次经蝶窦手术),其中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19次,鼻中隔蝶窦入路17次.翼点开颅入路13例.结果 肿瘤全切率61% (25/41),其中经蝶窦入路61%(17/28)、开颅62% (8/13),再次经蝶窦入路50%
目的 介绍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的对侧硬膜下积液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13例颅脑创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对侧硬膜下积液经腰穿、积液钻孔引流无效的患者,予以早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结果 13例患者的硬膜下积液均在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半个月内完全消失或减少.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是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的对侧硬膜下积液的有效治疗方法。
目的 探讨颅底凹陷症发病机制及其对手术方式选择的意义.方法 2009年7月至2013年5月收治颅底凹陷症患者9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9 ~51岁,平均37岁.测量Chamberlain线值、McRae线值、Wackenheim clival线值、寰齿前间距(AID)、Klaus height指数及延脊髓角度.9例均为原发性颅底凹陷症,行经口咽寰枢椎松解复位+后路枕骨大孔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