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所在转化医学研究中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化医学(translation medicine)是近十年国际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1996年此概念在Lancet杂志一经提出便得到国际高度重视.其目的是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药物研发之间的屏障,把日新月异的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改善人类健康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技术、方法和药物,同时将临床归纳出的结论或疑问等再反馈到基础研究,即“从实验台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台(bench to bedside and bedside to bench,B2B)的一种连续双向研究过程1。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面-副神经端-端吻合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应用副神经胸锁乳突肌肌支断端与面神经出茎乳孔处断端行端-端吻合术治疗16例周围性面瘫,在术后1周、1年及3年时分别评价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患者平均随访42个月.16例术后3年House-Brackmann(H-B)分级:Ⅰ级2例,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1例,无恢复1例.以达到Ⅱ级以上作为面神经功能恢复标准
目的 研究脑深部电刺激(DBS)对海人酸致痫大鼠突触外GABAA受体α5亚基的影响,探讨DBS更好的治疗靶点以及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成功制模雄性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癫痫组、丘脑底核DBS组及海马DBS组.通过行为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突触外GABAA受体α5亚基表达变化情况,及其与DBS治疗癫痫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治疗期间,癫痫组、丘脑底核DB
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cyst,IAC)是儿童常见的一种颅内良性病变,约占颅内占位病变的1%[1].IAC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但随着囊肿的增大,其可能压迫脑组织、影响临近脑组织发育并有颅内急性出血的危险[2].近年来,囊肿-腹腔分流术逐渐成为治疗IAC主要方法,但其确切的疗效仍有争议。
期刊
经乙状窦前后入路是神经外科处理斜坡,小脑脑桥角区病变的重要手术方式,开颅时由于缺乏对个体横窦、乙状窦的形态了解常导致术中静脉窦损伤或暴露不全、耗时增加,因此不同患者横窦、乙状窦术前解剖形态的术前知晓至关重要[1-4].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采用在CT薄层扫面及三维重建体表标记物定位横窦及乙状窦57例,定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脑电图及神经电生理学分会主办的2014年临床神经生理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14年9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办。参会者获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8分(项目编号:2014—03—07—017)。学习班学员可免费参加9月13日的“癫痫与神经生理·北京峰会”。注册费1000元/人,食宿由会议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期刊
目的 探讨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症患者术后翻修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症术后患者15例,患者均存在原有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和)加重,或(和)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其中初次手术采用后颅窝大骨窗减压术8例,后颅窝骨窗减压+硬膜外层切开术3例,后颅窝成形术+硬膜扩大修补术2例,下疝小脑扁桃体切除术+枕大池成形术2例.翻修手术均采用下疝小脑
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应用于临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根据刺激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颅磁刺激MEP和经颅电刺激MEP,其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立(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TES-MEP)被认为是在术中监测皮质脊髓运动通路有效而实用的方法,已广泛地用于术中神经监测
期刊
目的 分析术前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对开颅夹闭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以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并且行开颅夹闭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目标血管旋转造影,数据进行重建,并旋转重建图像至模拟翼点入路.观察并测量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指导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观察和测量开颅手术过程中相关信息和数据,将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测量数据
下丘脑错构瘤(hypothalamic hamartoma,HH),1998年我们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上首先报告.此前无论神经外科或神经放射医生对其均认识甚少,而国外文献自1934年由Marqaund最早报告,以后陆续有数十篇文章发表.实际上HH并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在胚胎期下丘脑存在的异位“脑组织”.其病理表现为近似于大脑皮层的灰质,故后来WHO将其归类于先天性脑发育畸形。
期刊
患者 男,60岁.于2012年5月20日在医院建筑工地不慎从四楼跌落,头部直接撞击二楼的钢管脚手架上枕部出血、昏迷,经现场处理后紧急转入医院抢救室.检查顶枕部头皮绽裂、出血,伤口长5 cm,扪之局部有骨擦感,伤口与骨折部位相连通,立即行伤口缝合包扎.口鼻出血呈泡沫样喷出,患者处于深昏迷状态.呼吸困难、面部发绀、心率增快、血压不稳、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0%以下.用吸引器不停的吸出口鼻腔的血性液体,但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