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着面对失意的人生一评《阳光小美女》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gsang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钟情于戏剧化叙事的好莱坞习惯于制造一个个梦,并诱导观众跟着去做梦,而较少将镜头对准现实中普通人的普通生活,《阳光小美女》算是少数例外中的一个。很有美国生活质感的《阳光小美女》在带给观众欢笑的同时也引人去深思:小人物的生活常常是怎样的?当你遭遇失败人生时你是应该哭还是应该笑?
  【关键词】《阳光小美女》 人生 启迪
  【Dol】10.3969/j.issn.1002-6916.2010.18.020
  
  2007年荣获第79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和最佳男配角奖的《阳光小美女》(Little MissSunshine),就其对社会人生剖析的深刻程度而言,实在是一部生活哲理片。
  
  鼓励人们追求成功是主流价值观
  
  选秀是当今社会的时髦现象,但是选秀不是别的,选秀在本质上就是竞争。正如《阳光小美女》一片中,一心想当飞行员的德维恩(Dwayne)后来发现那只是自己不可实现的一个梦的时候,终于醒悟,说出的一句颇具哲理意味的话——“人生就像一个接着一个的选秀。你知道,高中、大学、工作,他妈的都是。”
  凡竞争就意味着优胜劣汰,就意味着有人成功有人失败,而且往往是少数人成功多数人失败。鼓励竞争实质是鼓励你在竞争中走向成功,成为成功者,而不是鼓励你安于现状做平庸的失败者。在体育竞技场或娱乐选秀场上,人们把掌声和鲜花献给登上冠军宝座的成功者,而不会献给被淘汰掉的所谓失败者。诸如此类,就相当于建构人人争当成功者的主流价值观的仪式化程序。在奉行竞争原则的社会里,做成功者必然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经过不断的宣扬、不断的建构,还会成为普遍奉行的社会理性。在《阳光小美女》一片中,“父亲”理查德是作为争当成功者这种社会主流价值、社会理性的承担者而出现的。影片在人物出场段落里,就让理查德在那里对人们高谈阔论——实际也等于是向观众兜售“九步成功计划”,这就给这个人物定下了积极进取、努力奋斗、奔向成功的性格基调。他非常自信地、充满激情地向他的不多的几个听众宣讲他的“九步成功计划”。
  努力成为成功者是竞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深受这种价值观教育和影响的人们会像崇拜过去的英雄一样崇拜今天的成功者。换句话说,竞争社会里的成功人±,在希望成功的人看来,就是竞争社会里的新型英雄。《阳光小美女》一片是以小奥丽芙(Olive)透过大眼镜紧盯着选秀颁奖典礼的长达14秒的一个大特写镜头开始的。这个大特写镜头,以及后面小奥丽芙将画面倒回重看的举动,无疑是符号化的,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选秀节目对影片小主人公的诱惑,巧妙地暗示我们,也许正是在这类选秀节目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做成功者的价值观,小主人公奥丽芙们才那么想成为路易斯安纳州小姐、美国小姐那样的人。小奥丽芙的梦想是成为阳光小美人,德维恩的梦想则是当飞行员。在让他亮相的那一组镜头里我们看到的是,他在卧室墙上张贴尼采的画像,让它(因为尼采鼓吹强力意志)时时提醒自己要坚持锻炼身体,聚集强大的体能,实现当飞行员的梦想。他每天在尼采的“监视”下举杠铃、跳绳、仰卧起坐、做俯卧撑、引体向上,然后在墙上画着方格子的一张纸上填上新的数字,又在数字上打上叉。影片开头出现的这个场景告诉我们,他已经坚持473天了。当然,他还会继续下去。在后面的介绍中,我们还知道他还在9个月前发了哑誓——不当上飞行员就誓不开口说话。
  影片开头的平行组合段里,几组镜头分别介绍了一个家庭的各个成员,展示了各个成员的特殊甚至“怪异”一面,也初步显现出家庭成员之间价值观的矛盾冲突。这里,显然处于强势的是理查德为代表,并为德维恩、小奥丽芙所追随的价值观——努力争取成功!一亮相就是偷吸海洛因的“爷爷”埃德温(Edwin),还有同性恋者弗兰克(Frank)“舅舅”,他们是处于弱势(爷爷老了,舅舅病了)的失败者。平平凡凡、惯于用烟来麻醉自己而又富于爱心的雪儿(sheryl)“妈妈”则是努力追求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协调者。我们观众呢々我们会站在哪里?也许我们是更多地倾向于理查德、德维恩、小奥丽芙这一端的,因为我们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受到积极进取、做成功者这种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这就是追求成功的主流价值观已深入人心的明证。
  
  绝大多数人是失败者
  
  如果用理查德的话来说,世界上只有成功者和失败者两种人,那么影片开头段落就用一系列镜语告诉我们,他这一家人有些已经是失败者,而他的家庭也整个就是一个失败的家庭,尽管理查德和他的儿子德维恩、女儿奥丽芙还是那么执着而自信。
  你看,“爷爷”已经风烛残年了,除了偷偷吸毒,除了在养老院里和一些老妇人的风流韵事,在他身上不可能有奇迹发生了,也不可能给这个家庭带来什么奇迹了。“舅舅”本来是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已经赢得了美国普鲁斯特研究界“头号人物”(number one)的盛誉,却爱上了自己的男研究生,而这个研究生不爱他,却爱上了美国第二最富盛名的普鲁斯特研究专家拉里·苏格曼,自己被解雇了不说,马克阿瑟基金会还给拉里·苏格曼颁发了一项天才奖金,他只好“决定提前退场”——自杀,更可悲的是连自杀也没有成功,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理查德希望女儿有一种奋斗精神,永不言放弃。但是,当妻子决定带女儿坐飞机去参加州里的选美赛时,理查德却反对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要用他们攒下的钱去实施他的九步成功计划,他想象着只要与斯坦·格罗斯曼(Stan Grorsman)谈妥他的九步成功计划的出书事宜,就有钱赚了。既然他们微不足道的积蓄不能动,那怎么送女儿去参赛呢?开小车去,老爷子就没法去,但老爷子以孙女的教练自居又不干,只好开那辆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罢工”的破旧黄色大众车去。如此窘况,照他的逻辑,他的家庭实在也是够失败的了。
  理查德一家人就这样开着一辆破车陪小奥丽芙千里奔赴雷东多海滩去参加小美女选美比赛了。这一路上,让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理查德自己的失败。别的按下不表,单说在加油站给他的简单四个镜头。先是一个中景镜头,表现理查德快速扑向投币电话,急切地投币;接着一个近景镜头,清楚地显现出理查德脸上表情从兴奋到惊愕的迅速转化;第三个为全景镜头,通过他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他的激动和焦躁不安,车上的老爷子看到这一切知道“他搞不定了”:第四个镜头又是中景镜头,他放下电话,双唇紧闭、紧锁眉头、抓挠头发、怒目而视,妻子雪儿入画,问发生什么事了,他又强作镇定,说“没事,我们走”。几个镜头把理查德如何从成功的期待跌入失败的深渊却仍不服输的过程和精神状态展现出来了。理查德 总是教导别人要成功就不能轻易放弃,他自己当然也不会轻易放弃。但是,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理查德极力向别人推销他的九步成功计划,没想到自己却首先成了实验九步成功计划的牺牲品。
  最恨失败者的理查德自己也成了失败者,那么德维恩、奥丽芙的成功梦想又能否实现呢?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又是他们的接连失败。自己的发财梦破灭了,还害得年迈的父亲客死路途,但是理查德仍然没有放弃,他还要努力帮助女儿实现梦想。所以,当妥善处理父亲后事与送女儿按时参加选美比赛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时,他果断选择了后者。他们继续上路。然而,很快德维恩的梦想也破灭了。小奥丽芙为打发旅途的寂寞拿出视力表和色盲图来给德维恩测视力和是否色盲,结果发现德维恩是色盲。是色盲就不能开飞机!德维恩一直执著追求的飞行员梦,就这样被一张小小的看起来有点滑稽的色盲图给粉碎了。这不有如晴天霹雳0德维恩沮丧到了极点,也愤怒到了极点,失去理智的他对家人大发脾气,说他们全是失败者。德维恩的闹腾耽误了时间,加上忙中出错,他们到达比赛报名点时,已是下午三点过4分,在理查德下跪请求下,才算报上了名。一家人历经千辛万苦争取到的小奥丽芙的自我展示机会终于到来了。但是,小奥丽芙从爷爷那里学来的脱衣舞表演和动物嚎叫表演换来的却是观众的纷纷退场、简金斯评委的责问和呵斥以及其他人“你太逊了”“你烂透了”等的喝倒彩声。可以说,奥丽芙的明星梦想,几乎是在与另外11个涂脂抹粉、扭捏作态的小女孩刚一登场亮相的瞬间,就被宣告破灭了f
  《阳光小美女》在1小时40分钟的镜语叙述中,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失败的家人和家人的一个一个接力棒式的走向失败的过程。这里颇具意味的是,第一,这一家人,无论男女、无论长幼,没有一个是成功者。虽然没有特别写到小奥丽芙妈妈雪儿的失败经历,但是她作为失败者大聚会的这样一个家庭的主妇,也绝对算不上一个成功者的。这是美国社会的一个普通家庭,把影片中的这样一个家庭置放到美国的社会背景中去,令我们想起的是无数个这样的家庭。这样的读解语境,使影片中胡弗一家成为了一个具有广泛的意向性关联的象征,或者说是众多诸如此类的美国家庭的写实画。这个家庭的失败,也就是无数个美国的普通家庭的失败的写照。第二,在所描写的这个家庭的5个失败者中,除了弗兰克是因为主观原因而失败的外,其他都不是自甘失败的人,他们的失败不是因为自己的不努力追求和奋斗,而是因为另有客观原因。爷爷埃德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牺牲品。爸爸理查德可以说是一个主张通过个人奋斗走向成功的坚定的乐观主义者,却因为没有名人的号召力终致计划落空。他的一对儿女德维恩和奥丽芙在他的榜样的作用下,也不乏执着追求精神,但是或者因为身体的某个缺陷(色盲),或者因为不符合时尚的审美标准也同样失败。这就告诉我们,在复杂的社会中,一个人能否走向成功,主要的原因并不在于你愿不愿意尽主观的努力,而在于制约一个人成功的客观原因太多太复杂。从这个意义上说,《阳光小美女》给了美国社会一直流行的个人奋斗主义狠狠地扇了一个大耳光。美国社会的传统价值观是经过个人奋斗给自己创造走向成功的辉煌人生,《阳光小美女》却大声地告诫人们:个人再怎么努力奋斗,也难逃失败的厄运!
  
  用微笑与失败的人生和解
  
  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从根本上说,人生是悲剧性的。一个人的一生无论怎样辉煌,最终都将走向身体的灭亡。这是人生在终极意义上的悲剧性!从具体的生存过程来看,人生也是悲剧性的。人生过程的悲剧性是由一次接着一次的挫败感生成的。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做“人生不得意十之八九”。这句话拿来说某一个人的人生经验是合适的,拿来说全体人类的人生经验也是合适的,因为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成功的事情少,失败的事情多,称心如意的时候少,窝心失意的时候多,同样就人类整体而言,能够谈得上总体成功、算得上拥有成功人生的人少,而总体上失败、只能算是拥有失败人生的人多。既然绝大多数的人和一个人的绝大多数时候是失败的,是失意的,是痛苦的,那么就应该说,失败、失意、痛苦本就是人生的本质和生活的真谛,那么我们就不应该痛恨失败、埋怨失意、害怕痛苦,而应该直面失败、超脱失意、享受痛苦。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会与失败的人生和解。在开放宽阔的海边,弗兰克向终于开口说话了的德维恩说起了他的研究对象——法国作家普鲁斯特。他说普鲁斯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从没有过一份真正的工作,是一个得不到回报的单相思、同性恋者。花了20年来写一本书,几乎没有人来读。但他也可能是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作家。不管怎样,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回首往事,觉得痛苦的日子才是他生命中最好的日子,因为那些日子塑造了他。那些开心的年头反而什么都没学到。这里,弗兰克说到的普鲁斯特的态度,正是一种哲学家理解和应对失败人生的智慧和态度。而这也是暗示给我们与失败人生和解的一种可能性吧。影片编导不仅特意让理查德、德维恩、奥丽芙在影片里“毁灭给人看”,而且特意让失败者弗兰克给我们“上一课”,其用心真是良苦!
  但是,编导也许更倾向于与失败人生和解的另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是“妈妈”雪儿身上体现的宽容、理解和爱。一个人遭遇失败的挫折后需要得到他人,尤其是家人的宽容、理解和爱。首先,雪儿对人对事都很宽容和理解。当弟弟被解雇又自杀未遂,丧失了栖身之处时,姐姐雪儿做通丈夫理查德的工作,宽容地接纳了他。弟弟在饭桌上被小奥丽芙问起为何割脉自杀时,想如实陈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却遭到了丈夫理查德的阻止。这时,雪儿制止了丈夫的阻止,鼓励弟弟尽管说下去。这从某种程度上说适时地解除了一个自卑的病人遭受到的可怕的压抑。在路边小店用午餐的场景中,又是丈夫理查德阻止父亲埃德温要熏肉,说他会整死自己的,雪儿要理查德别提此事,说爸爸有自己的生活,所以父亲埃德温很感激雪儿的理解。同样,丈夫又要阻止女儿要冰淇淋,雪儿又与父亲埃德温给予了小奥丽芙支持。爷爷反驳说理查德是傻帽,用“我喜欢有点肉感的女人”来支持奥丽芙想要冰淇淋就尽管要。雪儿则以一种更民主的口气对女儿说:“瘦也行,胖也行,你喜欢怎样就好,你想要怎样都可以。”小美女选美赛进行到个人才艺表演环节时,父亲理查德和哥哥德维恩都感觉到奥丽芙“不是那种冠军美女”,希望雪儿劝她不要继续下去了,但是雪儿认为:“奥丽芙知道她是谁。她练习得很用功,她为这付出了一切。我们不能就这样剥夺她的权利,我们不能。我知道你们想保护她,我知道,亲爱的,但是……我们就让奥丽芙做她想做 的吧。”她不是简单劝阻,而是征询女儿自己的意愿:“奥丽芙,你看着我。如果你不想上场也没关系。不管怎样,我们都会以你为荣。”奥丽芙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了上场。其次,雪儿特别重视家人的爱。他认为只要家人之间有爱,就有力量,就能战胜一切,走向未来。当爷爷意外死于小酒店时,他对两个孩子说——其实也是对大家说,“爷爷他度过了漫长而又波澜起伏的一生。我知道他很爱你们。但是如果上帝要带走他的话,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好吗?不管发生什么,我们始终是一家人。最重要的是,我们都要爱对方。我真的很爱你们。”当儿子发现自己色盲不能当飞行员了,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他又对儿子说: “不管好坏,我们始终是一家人。”而事实也是,当奥丽芙的才艺表演引起简金斯评委和一些观众的反感时,在一片嘘声和叫骂声中,一家人出于对小奥丽芙的爱,都纷纷上台与奥丽芙一同即兴表演起来,因为有爱,使奥丽芙幼小的心灵避免了一次可怕的伤害,使一家人团结成了真正的一家人。因为有爱,在陪伴奥丽芙去参赛的路上,一家人齐心协力,一次又一次推动了破旧的“老爷车”,完成了一次艰难的旅行,最后又“一个也不少”地回到了正轨,准备开心地回家。这时,一个大远景镜头里,是平坦而笔直的高速路,他们的黄色车子向前驶去,越行越远。我们知道,因为有宽容、理解和爱,他们一家人一如这坦荡平直的高速路,心理上不再有迈不过去的坎。
  如此说来,一家人陪伴小奥丽芙的选秀之旅,表面上是一次失败之旅,实际上却又是一家人参悟人生真谛的成功之旅。理查德的发财梦破灭了,但是开车离开小奥丽芙比赛场所的那一潇洒冲卡之举,无疑是他彻底解除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理魔障的象征;德维恩的飞行员梦破灭了,但是他不再流连那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选秀,回归了与家人有说有笑的正常生活状态;埃德温虽然客死他乡,却走得轻松自在、无所挂碍;弗兰克虽然还被情敌和恋人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但是他开始懂得像普鲁斯特那样玩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小奥丽芙虽然一登场就注定了失败,但是她实实在在拥有了一场与家人共同参与的特殊表演:有了宽容、理解和爱的家人,雪儿将更加宽容、理解和爱她的家人。这一家人虽然在自我禁闭的“追梦之旅”中失落了一些生命的阳光,但一路上的自然美景和开阔海滩,又让他们捡回了温暖心灵的阳光。
其他文献
摘要 媒体批评是大众传媒和文学批评相结合的产物,它主要受制于传媒文化,是传媒文化操纵、策划的结果,其批评主体、批评对象、接受主体和接受过程等都呈现出与传统批评不同的特征。媒体批评对传统批评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同时也给文学批评带来了生气和活力。  关键词 媒体批评文学批评 大众传媒    麦克鲁恩从技术决定论出发,以负载文化信息的媒介形式的不同将文化分成三个阶段:口头文化——印刷文化——电子传媒文化。
摘要 动画在国内发展历史由来已久,近年是国产动画崛起的时代,其中《喜羊羊与灰太狼》更是让人瞩目。它的成功之道,源于其采用了有效的剧本创作、角色设定以及媒体传播策略,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该剧成功的案例对于我国动画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动画 创作 剧本 新媒体    一、《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国产动画界的崛起    动画在国内发展历史由来已久,早期,中国将动画称为美术片。我国动画片曾经历过
主持人:龙源期刊网记者蔡凛立  Http://www.qikan.com.cn 2008年1O月21日龙源期刊网    电影,从来就不是纯粹的电影,文章,也不会是纯粹的文章。它们都来自人心,是人心的一种物化形态。当我们把电影、把文章、把《电影评介》作为我们的心来对待时,那么,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春花,就是夏雨,就是秋香,就是冬雪,而不是黎明前的黑暗与寒冷。  电影的生命,依然是青春的。我们眼前的
[摘要] 流行歌曲作为一外来的音乐交流,传入中国已经近百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征。在文化交流中经历了文化冲突、文化整合和文化自觉的历练,表现出浓厚的通俗现象,展示了流行歌曲独特的文化个性,诠释了流行与时代、流行与通俗,流行与高雅的不解之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流行 时代 通俗 文化交流    流行歌曲无论是从产生于上个世纪之交的欧美通俗音乐,还是中国的学堂乐歌,都已有
摘要 设计色彩的教学是基于色彩的理性变换,强化于感性表现的传导性训练。设计色彩作为一门敏感性很强的课程,从理性变换到感性表现,能更切合实际地提高色彩设计能力。依据规律性变换原理作效应性表现的探索,并融于一体地训练,是学习设计色彩的应用型科学方法。  关键词 设计色彩 理性变换 传导性训练 感性表现    设计色彩,是基于色彩的变化原理和人对色彩的感觉。有目的地表达或表现一定的既定“内容”。以色彩这
[摘要] 2006年7月17日,三十三集大型系列纪录片《再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节目播出以后,好评如潮。《再说长江》紧紧抓住时代精神、满怀深厚的民族情感,全景式地展现出了一个更广阔、更鲜活、更生动也更耐人寻味的新时代的新长江。特别是《再说长江》中的画面和声音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 《再说长江》 画面 声音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2.
[摘要]民间故事《白蛇传》一直是影视改编的热门题材,而纵观由中国人自己改编的《白蛇传》题材的影视作品,其中所体现出的中国神话改编以人物注释改编为主,尤其是以女性人物为侧重点,体现出了女主角形象的变异、男性形象反差以及全面女性主义的特点。  [关键词]神话改编 女性形象 注释式改编    《白蛇传》作为民间流传已久的故事,其主要文献记载有谭正璧《三言二拍》中辑录的《太平广记》卷四百五十八《李黄》、冯
摘要:“非虚构文学”是以“非虚构”性作为显著特征的,而对“非虚构”的理解与把握一直有争议。这一争议又聚焦在“非虚构”与“真实”的关系上。非虚构文学创作的初衷与受众的期待既应是一致的,又应有一定的“受挫”空间。两者之间所展开的种种对话是以文本的“非虚构”为基石的,而这一“非虚构”与“真实”是同源的却不是同一的。  关键词:非虚构文学 真实性    “非虚构文学”作为一文学族群,以这种“非此即彼”的命
摘要:针对影视赏析课中部份学生对该课程审美的认知缺失问题,本文借助于对美学的审美沟通八要素的分析,拟制适用于影视赏析课的审美沟通模式。该模式提出了教师选取审美文本、审美代码和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的方式方法,及影视文化的重要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循环式审美沟通可以提高课堂资源利用率,使同学们掌握利用影视作品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影视赏析 审美文化 审美沟通 间离式审美    一、审美沟通模式
[摘要] 《绿里奇迹》是一部探讨人性题材的影片,影片营造了一种类似于宗教神话的语境,将人性的探讨推至于神性的高度,但神性不是影片表述的重心,而对现实人性的追问和反思才是影片的主旨。神性是人性至纯而神圣的境界,是人类的理想,虽然在现实社会难以企及,但它的观照总让人感到些许籍慰和温暖,影片从多个角度展示了现实人性的不同侧面,探讨了它们与神性的距离,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关键词]人性 神性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