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印象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a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看到梁家辉一个访谈,有一句说:“人生不该有风景占尽的念头”,很是赞同。很怕那种去一个地方,一定要把书上所有景点逛遍的人。而这样的人,在中国人里却又特别容易遇到。想一想,有些人总抱怨生活节奏快,可到了真正可以慢下来的地方,却又不肯慢,也算是我们时代的写照吧!
  林芝固然美,但我对那里最美的记忆除了风景,却是因为果断脱离大部队,躲过赶路,慢悠悠地度过了简单的一天。
  林芝位于西藏江南,海拔没那么高,又因植被丰富,被誉为“高原氧吧”。要来到这个美丽地方,却是非常不易,即使今天,也只能在成都或重庆乘一天一班的清晨飞机前往。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芝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想起《桃花源记》的地方。在林芝经过了变化莫测的旅途,高原纯净的空气和蓝天,让人们有太多关于神圣的幻想,但我知道它依然在人间。如果心境不在,美也就不在。


  停下来——悠闲一日之尼洋河
  那天,住在八一镇一家酒店简单的房间里,清晨醒来,强烈的日光让人有种虚幻感。同行的朋友是个美食家,来过这里,我不用费心去研究该去哪里,再说小镇很小,没几步就会走完,这里蓝天白云远山映衬,空气清新,对于一个来自雾霾严重的北京人,这里已足够美。
  况且还有美食。墨脱石锅近年虽被炒得过热,但还是得尝一尝的。朋友带我信步走去一家,叫了一个石锅,一盘番茄炒鸡蛋,一盘笋,番茄鸡蛋一上来,尝一口就知道,这里的食物有自然的味道,我们吃到了原汁原味的东西。
  朋友说黄昏时的尼洋河很美,打算傍晚去看。可高原天气的表情十分戏剧性,忽而晴天,忽而下雨。终于雨过天晴,走出房间,踱过几条街到了河边,碧绿的河水在阳光照射下闪着金色的光,另一侧有山峦起伏,让我想到《A River Runs Through It》(国内应该译作《大河之恋》,一位美国大学英文系教授70岁时写的第一本小说)。我在美国中部上学时,偶然读到了这本小说,一下子非常入迷。也许当时也置身在美国孤寂偏僻的中西部,对于拓荒者的故事特别有共鸣。
  现在想来,它所描写的美国边远地区的自然生活,有一种陌生、遥远而沉静的力量,那种沉静的力量,是在烦乱的城市里感受不到的。而今天,在林芝,在尼洋河,夕阳下的河水粼粼发光,整个河堤路上,除了我们几乎再没看到一个人,除了景色的相似,也是这种孤寂之美,让我想到那本小说,而那本小说所描写的地方和气质,也正是类似林芝的蒙大拿州,一个人烟稀少、自然之美能让人从中学到很多的地方。
  沿着河慢慢走,朋友用镜头追逐着夕阳最美的光线,我用手机随意乱拍。看到一家藏族人在林子中野餐,太阳就在这散步间,慢慢落到山后面去了,短暂的美丽更让人感到珍惜。告别了河岸,再慢慢走回镇子吃重庆鸭汤火锅,喝点酒,聊聊天,庆幸没有跟大部队去大峡谷,才能体会到此刻的美。


  关于野生美味
  到林芝来的机缘,其实是“林芝松茸美食文化旅游节”。为期三天,每年8月中在巴松措举办,“措”在藏语中是湖的意思,巴松措是一个很美的高原湖,水色碧蓝。这里每天早上都是云雾缭绕,到了午后才退去,然后整个风景完全变脸,清晰明朗。
  到食材原产地去看看美食的究竟,可能自从看了彼得·梅尔的《French Lessons》之后,就让我生发出的兴趣之一。
  松茸作为一种珍贵而有益健康的食材,早就受到日、韩食客的追捧,近年来也在国内名声鹊起。在京城的餐厅,也不时遇到来自云南的松茸品尝。而松茸的珍贵,在于它对生物环境的要求很高,也无法人工培育。听西藏农牧学院的藏族松茸研究专家做了一个“林芝松茸特点和可持续生长环境”的介绍,植物学家的焦虑溢于言表。原来松茸的生长需要松茸长大后,开放出孢子,孢子四下飘落,才会长出新的松茸。如果采摘者不等开出孢子就将松茸采摘,那么第二年的松茸就会减少,长此以往,松茸会慢慢消失。
  我不是绝对主义者。松茸作为一种顶级食材,还没到绝种保护的地步。另外,作为食客,到底该如何对待野味?同行的美食家飞哥一再呼吁,作为一种顶级食材,烹饪时最好以保留它的香气为主,否则就是暴殄天物。我们对于美味的态度,不该是无休止去寻觅野味,而是恭敬对待日常菜蔬、米面、蛋奶,把地种好,把一碗米一碗面做出它们最好的味道,毕竟那才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其实,旅行也是一样。


  遇见历史
  当然,即使在林芝,也不可能逃避文明。第一天从重庆飞到林芝机场,我们就径直被拉上了4000米的苯日神山,在苯日神山顶,并没有庙,人类的痕迹是经幡,人们的朝拜方式是转山,留下经幡。这多少也算是一种更与自然和谐的方式吧!在八一镇的酒店房间里悠闲的那个下午,我拿出杂志和书翻翻,蜻蜓点水地了解到了一些本地历史,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作为汉地进藏第一站,这个地区与拉萨及内地的关系很微妙,一直有“站队”问题,家族势力的起伏,无不跟大的历史时代相关(顺便要说,“八一镇”顾名思义,是个很现代的镇子,建筑商完全看不出藏族文化的味道)。
  而就在这大时代中,一个汉人的自传进入了我的视野。
  此人是个传奇人物,横跨满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朝代,人称湘西王的陈渠珍。但我不知道他在西藏还有段传奇。对他略有印象,还因为沈从文自述早期经历,在陈渠珍的部队里做小兵,后来在陈手下做书记。沈从文笔下的陈渠珍,是典型的民国儒将,据说,“每天天不亮即起床,平时极好读书,以曾国藩自诩,看书与治事时间几乎各占一半,往往读书至深夜还不睡觉。平时,会议室就由沈从文留住。军部会议室里放置了五个大楠木橱柜,柜里藏有百来幅自宋及明清绘画,几十件铜器古瓷,十来箱书籍,一大批碑帖和一套《四部丛刊》”。沈从文后来讲到,带了这么多书行军的长官实在罕见, 更何况“每个日子治学的时间,似乎便同治事的时间相等”,“全不与我三年前所见的军队相像。一切都得那个精力饱满的统领官以身作则,掰画一切,调度一切,使各人能够在职务上尽力,不消沉也不堕落”。可以说,沈从文后来治学中国文物,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奠定的基础。却原来陈还与西藏有段渊源,且他本人也写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陈渠珍1906年毕业于湖南武备学堂,任职于湖南新军,加入同盟会。后来经同乡介绍投奔川边大臣赵尔丰。1909年英军入侵西藏,十三世达赖向清军求援,促成了陈渠珍的入藏。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传到西藏后,进藏川军中的哥老会组织积极响应,其部属还杀死了协统罗长琦。陈渠珍为同盟会员,脑子很清楚,在旧朝代一夜之间倒塌,新政权换了新势力之际,知道作为清军军官大事不妙,策动手下湘、黔籍官兵115名逃回内地。取道羌塘草原,翻越唐古拉山入青海返回内地,可想而知一群汉人走荒路且没有高原生存的技能,幸存的概率很小。他们绝地辗转七个多月,直至民国元年(1912)6月方到达西宁,仅七人生还。
  这其中他在林芝遇到并结为夫妇的藏女西原,跟他一起走出藏区,可以说是他的救命恩人,可惜却在等待归家的西安生病去世。1936年,在终于将西原的灵柩接回凤凰之后,正值赋闲在家的他将西藏经历写成《艽野尘梦》一书,全书为文言文,让人一窥那个时代一代儒将的文字修养,而现在也有人把它翻译成了白话文出版。记得胡适先生特别号召大家写回忆录,这是作为一个史学家必然的呼吁。今天能看到清末民初经历大时代狂潮的传奇人物自己写的回忆觉得尤其珍贵。今天为人提起多因为与藏女的一段缘分,但我看得最惊心动魄处还是驻藏清军在政府交替中的乱象,西藏本地人士与清朝错综复杂的关系等历史见证。
  这也是旅行常常给我们带来的东西,有时,不走万里路,你真的不会去读万卷书。林芝的收获之一,是让我与这本从时代封尘中走出的书的偶遇。风景背后,此时此地的过往,也慢慢清晰了一点。

其他文献
2014年9月12日,上海“爱马仕之家”盛大开幕。爱马仕携手荷兰知名艺术家Levi van Veluw先生,为全球第五座“爱马仕之家”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精妙绝伦的主题橱窗—— 一匹骏马从法国工坊起飞,穿越奇花异卉的丛林,远渡重洋,跃入充满东方情怀的中国上海。通过橱窗装置,惟妙惟肖地演绎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骏马探索之旅。  上海“爱马仕之家”位于历史悠久的淮海路上。在一幢精巧的红砖建筑前,四组橱窗设计
期刊
2014年秋冬系列的Arete灵感来源于设计总监Catherine的一场午夜潜水之旅,在她的工作室,她展示给我看那次旅行的照片:在深邃的海底,她独自面对美丽的海底生物,被自然生物丰富的色彩以及巧妙的伪装所吸引。它们安静友好地从她的头顶游过。暴露在闪光灯下时,原本隐居在海底的生物却能反射出强烈耀眼的光芒。  “Arete” 一词源于古希腊,用来形容人类的卓越性。是由两位好友冯钰淇(Catherine
期刊
这次,不务正业的咖啡师要聊聊他的正经事啦!  咖啡这东西起源于非洲,被阿拉伯人发掘并真正形成文化,之后渐渐地欧洲人才接触到它,并一发不可收拾地痴迷于这种黑色液体,于是咖啡文化中心的接力棒也随之西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欧陆咖啡文化体系。再之后,随着大航海时代对新大陆的开拓和对远东的侵略战争,以欧洲的咖啡为根基主干,分出两个重要的分支,代表着美洲和澳洲等新大陆移民的美式咖啡体系和代表着东方文明的日式
期刊
2014年9月8日,意大利皮具品牌TOD’S在位于纽约麦迪逊大道650号的旗舰店全新开幕,这绝对是一次意大利风格在纽约的绝佳展示。  当晚,星光熠熠,奥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著名影星乌玛·瑟曼(Uma Thurman)、演员伊万·麦克格雷格(Ewan McGregor)和中国明星佟丽娅共同出席由TOD’S集团主席Diego Della Valle先生举办的派对及私人晚
期刊
在香奈儿的世界里,唇膏一直被视为彩妆界的必备单品之一,它总是能性感完美地呈现女性最独特的魅力。香奈儿彩妆创意工作室在今年秋天再次带给我们惊喜——全新炫亮魅力唇釉。如果你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是唇釉就太Out了。担心唇膏显唇纹,唇蜜太淡遮不住唇色,唇彩过于闪亮而且持妆时间短,那么唇釉就是一个好选择。因为它有着亮漆般的饱和色彩,又兼顾唇蜜的水润质感。全新炫亮魅力唇釉,秉承着品牌惯有的低调奢华外观,简约流畅的
期刊
印迹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项目,从20年前我15岁刚开始爬山时,这个项目就启动了。对我而言,大山是我们智慧的源泉,也见证了我们生命的起源。我喜欢深入到人迹罕至的大自然当中,千百万年来,人类活动尚未对这些地方产生明显的影响。印迹不只是你的双脚曾经踏上这片土地而已,而是涵盖了地球上最核心的要素:土地、水、火、风以及虚空。  在过去15年间我曾经参与超过10次喜马拉雅山的攀登活动,在2005年我25岁时,就
期刊
这几年因为机缘巧合,我见过一些僧侣,他们隐没在城市之外的角落,安静的生活,一直很想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从哪里开始呢?就从我的附中时代吧!  15岁那年我开始了住校生活,就读的是西安美术学院附中,那时候的美院位于西安市边上的长安县韦曲镇附近,学校依关中平原而建,原其实就是断层陷落区,即地堑,后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冲积而成。原下是指平原,而原上指的就是山坡的顶端。当时学校教学楼在原下,宿舍都是平房
期刊
当今的古装影视剧中,人物的服饰装扮无视历史,荒诞不经,而且情况日益严重。显著的现象之一是,不知怎么起的头,历史剧中的男性人物往往会在头顶梳一个髻,然后用一块布包在髻上,就这么现身各类场合,俨然设定如此就是古人的日常装扮。  在清代之前,男性不剪发,会把长发在头顶盘成一个髻,这倒是不假。不过,在传统风俗当中,把头髻直接暴露在外却属于粗野无礼的行为,因此,成年男子在公开场合一定会用各种形式的帽饰罩在发
期刊
河道与车道纵横交错,独栋的住宅沿河排开,住户打开大门,坐在门前的台阶上悠闲地聊天。  这里是阿姆斯特丹,荷兰人在海平面以下建立的城市。  人们常常误解了“现代”的含义,认为造型奇特的大楼、车水马龙的街道、无限延伸的城市才是现代的。而阿姆斯特丹在这给出了另一个角度的答案。  平均每1个阿姆斯特丹人就拥有3辆自行车,自行车的总量更是高达汽车的4倍。在许多城市还在努力推动自行车出行时,阿姆斯特丹市内的自
期刊
2014年9月20日,第六届北京国际马球公开赛决赛拉开帷幕,全球顶级腕表暨珠宝大师Piaget伯爵连续第五年担任此次赛事官方计时器及主要赞助商。决赛当日在北京晴朗的天气下,上演了精彩的马术比赛。  北京国际马球公开赛是目前国内唯一将成绩列入国际积分的顶级马球赛事,被誉为中国马球发展的风向标。马球作为一项绅士运动,其最早的历史据说可追溯至汉代宫廷。这项运动兴盛于唐宋,后由印度传入英国并风行全球,以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