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同伴互评”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也逐渐引入了“同伴互评”的评价模式。“同伴互评”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模式,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效地运用“同伴互评”的方法,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文章将结合教学实例,从三个方面分析“同伴互评”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明确评价标准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同伴互评”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明确同伴评价的标准,才能够使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目的性。学生作为“同伴互评”的主体,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制定具体的写作评价标准,并给予相关的评分建议,如十分制还是百分制又或是等级制等。这样学生在评价时才能够感受到公平,并且也有一定的参与感。
  比如在教学完高中英语(译林版)必修三Unit 3 Natural disasters 这单元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着“How to escape in the earthquake”这一主题进行写作。写作完成后,要求学生把作文交给同伴,由同伴进行评改。在引导学生进行“同伴互评”之前,教师需要为其制定出评价标准,其中作文词数要在120个左右,写作内容要涵盖应对地震的具体策略,并且要结合一些热点或者经典案例来分析。整体结构需层次分明,逻辑清楚。语言方面要用词准确,书写工整,卷面清晰。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评价标准应该分为几个档次,可以分为好中差,也可以按照ABCDE进行评定。制定了“同伴互评”的标准就可以为学生后续互评的顺利进行提供前提条件。
  二、组织同伴之间进行讨论
  在互评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同伴所写的作文进行评改,而这一过程应当是有交流、有讨论、有思维的碰撞的。在学生与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指出同伴文章上需要改正的地方,并且还要将自己所挖掘到的对方作文中的闪光点分享出来,从而实现共赢的目的。
  比如,在学生评改作文的过程中,有不少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下评语,那么这个时候就要积极地与其他同伴讨论,又或是跟教师请教,商量该如何写评语。比如,有的学生针对自己批改的作文跟同伴分享了其中一些写得好的句子:“Safety is the foundation of life. Everyone ha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to protect their own safety.”点評的内容是:“I think your  opening is very pertinent and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但是,也有学生反驳:“In my opinion, this sentence is so average and has no outstanding features.”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也体验到了“同伴互评”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三、重视总结和反馈
  “同伴互评”过后并不代表整个写作教学就结束了,教师不仅在“同伴互评”中起着引导的作用,而且还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教师要积极发挥作为教学主导者的作用,对学生“同伴互评”的效果给予反馈。教师需指出学生在整个互评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且还要给出相关的意见,指导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真正增强“同伴互评”的有效性。
  在学生完成互评讨论之后,教师还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此外还要引导他们自主地总结反思,在对比中总结“同伴互评”的经验。比如针对这次互评,教师给出的评价是:“You are very serious in the mutual evaluation and discussion, and your comments are up to the standard. The only thing that needs to be improved is that some students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that the other party needs to correct, but they don't affirm the flash point.”学生可以借此总结经验——在“同伴互评”时,不仅要指出对方的缺点,更要肯定对方的优点,重视褒贬结合,才符合评价的标准。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也意识了作文评价注重的是什么,从而在日后写作时更注意完善细节。
  总而言之,“同伴互评”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意义。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也是学生取得进步的必要方式。为此,教师需要在写作教学中引入同伴评价的方法,提升学生的互评能力和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中学)
其他文献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综合性较强,常与函数、不等式、方程、导数等知识相结合,侧重于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而导数法是解答含有对数式、指数式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重要“手段”.运用导数法证明不等式恒成立问题,需灵活运用导数的性质、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来解题.其基本思路是:  1.将所要证明的不等式进行合理的变形,如作差、换元、移项等,构造出适当的函数模型,将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转化为函数最值问题
期刊
含参函数问题中的参数对函数的影响较大,函数的单调性、单调区间、图象、对称轴、最值一般会随着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在解答含参函数问题时,常需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的过程较为复杂,需分多种情况进行讨论.为了避免因分类讨论带来的麻烦,我们不妨转换解题的思路,采用等价转换法、数形结合法、函数性質法来解题.  一、等价转换法  等价转换法是指通过等价转换,将问题转化为易于求解的问题的一种解题方法.运用等价转换法
期刊
导学案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规划设计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案。导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手,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还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许多知识性、连贯性以及趣味性的学习任务,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也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导学案打造高效的英语阅读课堂。文章将结合教学实例,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何进行“学案导学”。  一、
期刊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互相影响的关系。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传授语言基础知识的功能,还承载着传播文化的功能。“新课标”也指出,英语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传承中国文化,并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文章将结合教学实例,从以下三方面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元素。  一、介绍文本的文化背景  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选录了多种类型的阅读篇目,其中不仅富含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蕴含了各个国家
期刊
设参法是指适当引入一些与变量相关的参数,从而解答问题的方法.设参法在解答高中数学问题中应用广泛,尤其在解答函数、不等式、方程、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等问题时经常会用到设参法.运用参数法解答与圆有关的问题,需根据解题需求引入相关的参数,列出目标关系式,根据题设条件和图形的几何性质,将目标关系式进行化简、变形,从而求得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设出适当的参数(参数的个数可取一个或多个).根据圆的参
期刊
进行时,一般由“be+doing”构成,多表示进行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是英语基本时态之一,其用法是高考英语试卷的一个重要考查点。对此,笔者就英语进行时态的用法进行了盘点,以期同学们能够准确把握。  一、强调动作的进行性  进行性,即说话的时刻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是进行时态最为基本的用法。比如:  ① It was raining quietly and steadily and therewer
期刊
在高中英语阅读学习中,不少同学更多的是被动听课,侧重于死记词义、背诵语法规则,过于关注阅读答案的正确率等。而“图式”知识,也就是字词与语法等语言图式,文体、题材等修辞图式,语意等内容图式。这些图式知识的缺乏给阅读带了一定的障碍。所以,若要提高英语阅读学习的效率,我们就需要搭建已有图式和新图式的沟通桥梁,进而丰富自身的语言图式、修辞图式与内容图式,逐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一、图式理论概述  所谓“
期刊
导入是指教师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保证课堂有序地进行,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逐渐丧失吸引力。为此,广大英语教师应不断地寻求教学上的创新和改变,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喜欢上英语学习,最终实现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設置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
期刊
写作教学一直都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较阅读来说,写作对学生的知识积累、思维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许多英语教师都尝试用各种策略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能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这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思路。文章将结合教学实例,从三方面分析“以读促写”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一、结合阅读素材,明确写作话题  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许多英
期刊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赋予了一层新的阐释 ——“不仅是要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美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包括认识能力、情绪品质、意志品质、个性心理品质等。心理健康教育和智育、德育、美育有着交叠的关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中学时代是个体心理可塑性最关键的时期,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正处在心理学家口中的“风暴期”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