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谱教学法在集体舞教学活动中的灵活使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a516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谱教学法,就是用最明白最简单的图画形式来表现音乐的一种方法。在音乐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使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情趣,让音乐在幼儿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集体舞教学活动中尝试了运用图谱感教学法。我根据教育内容,精心设计各种能表现音乐内容的符号等等,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了整个活动中, 启发幼儿在理解图案基础上掌握各种旋律节奏,使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表现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我在集体舞教学中是使用的图谱教法学主要体现出队形图谱和动作图谱。
  一、队形图谱的使用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纳德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特别强调音乐智能的重要性,强调音乐是人类与生具有且值得终身发展的智能;在图谱教学尝试的过程中,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音乐教育,学习的不仅仅是音乐。音乐训练能使大脑受到强烈而有效的刺激,从而培养了想象力和艺术的直感,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体、智、德、美等方面都同时受到教育。
  在集體舞教学中,除了简单的舞蹈动作之外,常常需要通过舞蹈队形的变化和幼儿位置的变化提高舞蹈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但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局限,大多幼儿难以掌握集体舞中的队形和位置的变化。为了帮助幼儿理解队形的方位感,我们从最简单的直线、半园形入手,先以摆棋子、石子、玩具排队等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感知空间方位,丰富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再通过在地上做各种标记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队形,最后过渡到独立地站好队形,逐步达到练习要求。从在地上做记号,到摆脱记号,做到脑中有队形,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此后,我们又把幼儿自己设计的动作图谱投放到区角中,引导幼儿同伴间互帮互学。图谱增强了幼儿相互间的主动合作与交往,幼儿学会了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使设计的队形图谱不断地丰富起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在使用队形图谱时,选择幼儿感兴趣或在生活中常见的符号,要注意循环渐进
  在集体舞教学中使用图形图谱时,教师与幼儿先约定相应的符号或图案,然后对符号或图案进行讲解和练习,使幼儿逐步掌握。在图谱中,三角形代表男孩,黑色部分是脑袋,白色部分是脸;圆形代表女孩,黑色部分是脑袋,白色部分是脸。
  (二)让幼儿能够由整体——局部的观察图谱
  在集体舞教学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整体观察队形图谱的每一个队形的形状、特点等,如这个队形是什么形状的?(单圈、双圈还是方形等?)小朋友的脸是冲着哪个方向?(圆心、对脸等)在局部的让幼儿寻找自己的位置再队形的那个地方,是怎样到达此位置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进行一定的箭头标识,帮助幼儿理解队形变化的行进路线。
  如在集体舞《快乐宝贝》中,由于我班幼儿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空间方位感掌握不够灵敏,只能简单的站一个单圈,但不能够一个女孩一个男孩的交叉站好,我便利用PPT制作了一个简单队形图谱,在第一页图谱中,我先画了一个单圈队形图谱 我让幼儿幼儿认识图谱中的图形所代表的意思,三角形 代表男孩,黑色部分是脑袋,白色部分是脸;圆形 代表女孩,黑色部分是脑袋,白色部分是脸;再让幼儿自己观察图谱上的队形的怎样站的,让幼儿知道男孩和女孩是交叉站位,这样一来,幼儿在站单圈时,容易了许多,站错位置的幼儿就很少了。在第二队形中,幼儿由一个单圈变成两个单圈,我让幼儿自己观察图谱,并在一旁稍加解释,幼儿便很快的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能站好。
  二、动作图谱的使用
  图谱教学法不仅能在集体舞的队形中体现,在幼儿学习舞蹈动作中也能够体现出来。在幼儿学会看懂动作图谱之后,幼儿已对动作图谱产生了兴趣,一看到动作图谱,手脚就很自然地比划起来。
  (一)模仿
  我们首先让幼儿欣赏教师制作的动作图谱,通过模仿,幼儿惊奇地发现一张张的动作图谱都可以变成一个个好看的舞蹈动作,从而引导幼儿建立动作图谱与舞蹈动作之间的联系。如在集体舞《快乐的宝贝》中,出示动作图谱, 我便引导幼儿观察,这个图谱的动作是怎样表现的,幼儿先单纯的模仿图谱上的动作,熟练后,我便再引导幼儿自己可以加上扭胯、踮脚等简单的动作。幼儿在练习动作中,还能够发现这些动作是有衔接性的。
  (二)欣赏
  在幼儿学会看懂动作图谱之后,幼儿已对动作图谱产生了兴趣,一看到动作图谱,手脚就很自然地比划起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便在活动中区投放一些简单的动作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的欣赏、模仿并规范幼儿的舞蹈动作,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保护幼儿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激发幼儿再次表现的欲望。
  (三)表现
  环节主要激发幼儿完整的进行集体舞的表演,教师要着重引导幼儿大方、自然、投入的表现出集体舞的特点,愉快的参与。
  在集体舞教学活动,图谱教学法使用比较频繁,有很多有利之处,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还应该边运用边反思边总结,使图谱教学法发挥最好的效应。
其他文献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一段时间以来,初中物理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问,学生答。结果教师累,学生累,课堂效率低。这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而高效课堂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一、学生由学习的奴隶转变为课堂的主人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课堂成了老师的一言堂。
期刊
“受过这种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的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的加以厌恶;但是,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他们,很快乐的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也变得高尚、优美”——柏拉图  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新世纪,需求的人才不再单一化,而是要求更多的“多项、综合、全方位”的素质人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重要性已越來越多的被人们所认知。艺术教育已成为
期刊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常常让中学生感到头痛。自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有这样一种认识,现在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至于历史知识的记忆,则退居次要地位。我认为,这是对知识与能力关系的一种歪曲,它过分强调了能力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知识的存在。要知道,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发挥。没有扎实的知识,何谈能力的运用。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将在他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不加以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
期刊
一、爱心教育的内涵  爱心教育是学校培育人才的一项奠基工程,教师要用爱心来唤醒学生对“爱”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解“爱”并“传递爱”,懂得只有具有“爱心”的人,才是人格完整的人。并通过同学的自觉行为,将爱心活动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在实践中,体验爱,理解爱,珍惜爱、奉献爱。即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孝敬父母、善待亲友、友爱同学、关爱身边的事物,并且以此为起点,升华到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同时激发起学
期刊
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因其培养目标的特定性而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就音乐教育专业来说,其重要职能即是向社会输送普通音乐教育的合格人才。由于音乐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将会直接关系到普通音乐教育人才的整体质量,进而对全社会的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水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钢琴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拓展与创新必然成为高职音乐教育
期刊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兴趣、品格和理想,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学生的有些表现非常令人担忧。伤害他人,打骂、群殴、出走、自杀、杀人等事故时有发生,以至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引起了家长、社会、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我们常说,要使学生成才,首先要使学生成人,如果没有人的尊严,不尊重他人的尊严与权利,就是再有本领,又怎能善待别人呢?
期刊
小孩子没上学的时候,向往学校,玩耍做游戏时也有上学情景的模仿。有朝一日也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背着书包上了学,却哭闹着:“我不想上学”,有的学校还出现了逃学现象。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不喜欢学校,不再喜欢学习。我认为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目前,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小学生最感兴趣的音体美学科做起,引导学生喜欢学校、喜欢学习,从小学学段开始,培养小学生学习自信心。  音体美学
期刊
笔者根据在青少年启蒙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对于竹笛启蒙教学的探索有这样几点看法。  一、竹笛啟蒙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探索  自从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对于教育的看法有所改变,更加注重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虽然社会上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看重依然占据着主导,但是对于兴趣爱好培养方面也更加的关注。  社会方面现在已经加大了对这种专业性的器乐教育方面的人才培养,为社会市场需求提供大量的专业人才,社会的需求是教
期刊
高效课堂体现在“高效”二字上,通俗地说就是向40分钟要质量。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老师,我一直在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打造,我们都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如何打造高效課堂也就一直是围绕我们思考的问题。结合我的工作实践谈一点浅显的认识。  一、课前的充足准备  首先是教学设计的精心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当你对这节课烂熟于心的时候,没有讲不好的课。我切身曾经体会过,有时会因事多一些,课备的不是那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