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第一次集体婚礼

来源 :文史精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jun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体婚礼,近年已风行全国。此种简朴热烈而又庄重的新式婚仪,发肇于30年代大上海,由当时上海市市长吴铁城所创导,当时称之为“新生活集团结婚”。 自古以来,国人视结婚为人生中一件大事加喜事。贵者富者更把结婚典礼搞得轰轰烈烈,用来显示其权势与地位。即使平民百姓结婚时也要热闹一番,更有甚者不惜典当质物,负债累累。 Collective wedding,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popular in the country. This simple warm and dignified new wedding ceremony, originated in Shanghai in the 1930s, was founded by the then mayor of Shanghai Wu Tiecheng, was called “the new life group married.” Since ancient times, people regard marriage as a major event in their life. The rich and the rich even more vigorous wedding ceremony, used to show its power and status. Even when the common people are getting married, they should also be brisk. What is more, they are pawned with pledges and debts.
其他文献
朱启钤先生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代国务总理,后搞实业,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益的事。周恩来总理对他很敬重,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对朱老先生在工作和生活上多所关照。朱启钤后
唐绍仪是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的著名人物。他几十年宦海浮沉,由清王朝的一个品位低微的幕僚,逐渐升迁至一品大员;在改朝换代之际,荣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为谋求共和统一
1997年第3期《文史精华》上,《中医药界大请愿》一文中第三个小标题是“杏坛同心沪上集会”。这里作者误将“杏坛”一词当“杏林”使用了,特指而辨之。 杏坛,原为孔子讲学的
本文译自纽约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45年出版发行的美国著名报人鲍威尔的回忆录《在华二十五年》(My Twenty—Five Years In China)中的第十一章。鲍威尔(John Benjamin Powell)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将士常常唱着一首慷慨悲壮的歌曲走上战场,飞上天空,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保卫祖国的领空……
孙中山精神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遗产,充分发掘、利用这份丰厚的遗产,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仙逝7O周年之际,
题头照片右边那位手持中国国旗的先生就是前侵华日军山西潞安陆军医院的大尉军医汤浅谦。这是1988年他在东京车站迎接原太原日本战犯管理所翻译组长、现山西大学教授孙凤翔
1948年6月30日下午,两辆黑色的奥斯汀小轿车飞快地驶过北平长安街,向右转向灯市口大街,然后又拐入路旁一条不宽的胡同里,最后汽车停在一座黑漆大门的院落前。从门框上钉着的
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在官场社交中,曾与宋氏三姐妹结下了姊妹情谊。因西安事变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后,于凤至为营救张学良,多次往来于宋氏三姐妹之间。《于凤至与宋氏三姊
1932年4月29日,上海。 驻沪日本陆海军及侨民云集虹口公园大草坪,各式太阳旗摇曳挥舞,欢呼声震入耳膜。日军祝捷大会正在隆重召开。 忽然,“轰!”一声巨响,祝捷大会检阅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