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干将马汉三之死

来源 :文史精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ggio_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8年6月30日下午,两辆黑色的奥斯汀小轿车飞快地驶过北平长安街,向右转向灯市口大街,然后又拐入路旁一条不宽的胡同里,最后汽车停在一座黑漆大门的院落前。从门框上钉着的蓝底白字的搪瓷门牌号上可以看得出,这是弓弦胡同14号。
其他文献
奉化流传着一句谚语:6岁零6日,读书甭拣日。就是说,孩子一到6岁就可以上学了。当时,在浙东四明山区还没有新式学校,孩子要上学,有钱的人家可以自己请一位家庭教师,经济条件差
泰山的奥区,激湍奔流的西溪岸边,拔地擎天的凌汉峰下,葱茏苍郁的密林深处,就是“辛亥革命滦州起义牺牲将士纪念祠”。它是冯玉祥将军为纪念辛亥革命滦州起义死难烈士而建造的
在WENSHIJINGHUA·人物春秋早期黄埔军人中,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相当一些人在共产党和国民党两方面都干过,廖宗泽就是其中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他曾在四川作过共产党的军事
朱启钤先生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代国务总理,后搞实业,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益的事。周恩来总理对他很敬重,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对朱老先生在工作和生活上多所关照。朱启钤后
唐绍仪是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的著名人物。他几十年宦海浮沉,由清王朝的一个品位低微的幕僚,逐渐升迁至一品大员;在改朝换代之际,荣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为谋求共和统一
1997年第3期《文史精华》上,《中医药界大请愿》一文中第三个小标题是“杏坛同心沪上集会”。这里作者误将“杏坛”一词当“杏林”使用了,特指而辨之。 杏坛,原为孔子讲学的
本文译自纽约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45年出版发行的美国著名报人鲍威尔的回忆录《在华二十五年》(My Twenty—Five Years In China)中的第十一章。鲍威尔(John Benjamin Powell)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将士常常唱着一首慷慨悲壮的歌曲走上战场,飞上天空,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保卫祖国的领空……
孙中山精神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遗产,充分发掘、利用这份丰厚的遗产,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仙逝7O周年之际,
题头照片右边那位手持中国国旗的先生就是前侵华日军山西潞安陆军医院的大尉军医汤浅谦。这是1988年他在东京车站迎接原太原日本战犯管理所翻译组长、现山西大学教授孙凤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