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与传统教育相比,无论是从教育模式的宏观角度,还是从某一具体学科的范畴来说,现代教育都到了一个追求创新的阶段。本文结合笔者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由此引发对综合实践课更好开展的深层次探究。
关键词:创新 实践 调查 评价 主题活动 主体探究意识
对于教育的直接实践者教师来说,首先应在观念上有所改变,思想与观念是发展的先导,有着高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指导性,方能明确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何不可为、何可为,以及如何为之。在变化多端的时代,思想理论上的正确指导意义更重要,否则很容易将人们的“追新”行动导入走火入魔之境而不可自拔。下面就是笔者在新课改条件下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的反思,由于经验和能力有限,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仁多多指正。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为实现这一改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改变我国基础教育过于重书本、轻实践的局限性,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现实意义;对加强课程与生活、课程与实践的联系,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丰富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教育价值。
我校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主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计划地进行课程改革,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本着“求真、务实、创新、发展”的教学理念,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开足综合实践活动必修所需课时。
我校非常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我校主要行政领导,教务处、德育处、团委等不同部门的中层干部都曾担任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各学科骨干教师也曾先后加入综合实践课程的团队。同时,为了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序、规范地进行,学校还在2008年成立了综合实践教研组,负责综合实践教研组的日常工作和具体指导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行,专门探讨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教学实践。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相对传统的学科课程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形态,没有可借鉴的经验。2002年我校开始设立综合实践课以来,有志于创新、探索的新一代老师们在不断摸索中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并且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综合实践教研组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为固定教研活动时间,老师们认真研读《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试行)》《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施指导》《公民素质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实施》等指导文件,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以及我校的实践经验,确定了以“以生为本、和谐互动、注重实践、合作探究、全面发展”的学科教学理念。
现在我将我校综合实践的活动心得与教育实践跟同行们分享一下。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哪些真正是学生的问题或课题。学生不是为学科而存在,恰恰相反,学科应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课题。帮助每一个学生确定自己的课题,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自己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对世界获得自己的独创性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但对任何一所学校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其学校文化的有机构成,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故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并使其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我校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设置基本上满足了以上这两个原则。从学生入学一直到他毕业我们的活动贯穿始终,活动内容不断深入,学生的认识不断提高。仅以09届学生为例,为了让他们更好的了解老师、亲近自然、热爱家乡、关注社会和热爱祖国,我和综合实践教研组精心设置各种主题活动,它们包括:“感谢老师”、“科技创新”、“伟大的祖国”、“我的学习方法”“考后心理辅导与学习策略”“我心中的开明”、“缤纷纸艺”“中西文化探究”“拍卖会”“公民素质养成”“春天的畅想”“秋天的遐思”“中国缘系列”等,由于学生不断变化,教育不断进步,国家发展日新月异,所以我们的内容也在不断被推陈出新,不断适应新的变化。主题活动的丰富多彩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注重实践、加强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寒暑假期间,时间相对较长,我们结合不同学段的不同学生,确立不同的主题任务,由学生组成实践研究小组,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
实践之夏·研究之夏
(一)实践之夏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为此,利用暑期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十分有必要。我们特别印制了《淮安市开明中学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记录卡》(见附页),请大家利用暑期积极从事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并按照要求填写记录卡,秋季开学后请班主任验证,并自主存入成长记录袋。
(二)研究之夏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次暑期研究性学习的类别有: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活动设计、科技设计5类。以《淮安市开明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表》为研究报告的封面。报告正文不少于2000字,16k纸打印或方格纸抄写。扉页内容:①选题理由;②主要研究方法;③主要实施过程;④遇到的主要困难及解决办法;⑤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正文:①正副标题;②研究者;③成果论述④引用、参考文献说明。
附: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记录卡
200 级 班 号 姓名:
时间:2010年 月 日 时 分 —
月 日 时 分
地点:
活动内容: (附:照片 张,活动记录 页)。
证明与验证:
同学在我处从事(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累积 小时,我们对其活动(十分 比较 不太 很不 )满意,特此证明。
证明人签章: 联系电话:
班主任验证签章: 联系电话: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们灵活机动,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并加强总结,开展活动经验交流,使学生的实践探究、自我评价及反思能力进一步提高,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
(三)因地制宜、适当分工,合理挖掘本地教育资源
新课程,要的不仅仅是理念。唯有不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蜕变。结合淮安地区综合实践的教育现状和这门课本身的特点,联系自己几年的综合实践教学实践,我觉得综合实践课要想开好必须因地制宜,合理挖掘本地教育资源。
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立足本班、本学校、本地实际,合理选择,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我们学校地处淮安市区,在最近,学生们组织了一次“走近淮扬菜”的实践活动,对淮扬菜的来历,淮扬菜的发展等作了调查了解,写出了很好的调查报告,且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丽,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地处乡下的孩子则可以进行“我爱大自然”的实践活动,通过调查资料,实地参观等形式,就会对自然有更深了解。这些活动不仅积累了情感体验,丰富了生活阅历,而且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为了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行,学校各处室全力配合该课程的实施,并做了明确的分工,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组相关人员及学生也做了相关分工。
综合实践活动科组相关人员及学生分工:
部门 主要职责
教研
组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的制定、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评价、归档及指导;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的管理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及安全教育工作;
教务处 做好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工作;出具到校外访问、调查的证明;做好安全指导工作。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程服务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各场馆使用等后勤保障工作。
备课
组长 做好学科方面的指导、统筹、安排等工作,做好阶段性小结,推荐优秀案例。
年级
组长
班主任 成立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年级领导小组,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活动的组织、管理、考勤、分工、协调、检查、指导及日常管理工作。做好与家庭、社区的沟通与联系工作。
指导
教师 指导学生完成课题研究、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做好活动记录;场馆、器材使用的申请;整理活动过程的相关资料;评定学分;定期向班主任汇报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向学校汇报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负责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工作。
学生
活动组 负责活动组成员的分工、计划的制定、活动的实施落实和管理;做好与班主任或指导老师的联系、协调和汇报工作;参加各种会议;负责小组活动的安全工作。
正是因为学校、年级组、教研组老师、学生小组之间的通力配合,才使得每次活动顺利的卓有成效地开展。
(四)注重过程,培养学生主体、探究意识
综合性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目的是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积累生活阅历,感受成功或失败带来的心情,这些才是最宝贵的,是学生终生受益的。至于最后的总结、报告等应是水到渠成的,不必拘泥形式。我校八年级五班的一组学生利用今年暑假去养老院调查孤寡老人时,他们的心灵深深地受到了震撼,感受到社会对这些老人的关注还太少,老人的心理世界很少有人能理解。他们开学回来跟全班同学分享时提出,要经常陪老人聊聊天,为老人解解闷。这是真正的孝心,我以为:孩子们从老人们那里获得了很多以前没有过的东西。
综合实践课不同于别的课程,也不一定什么都包办代替,否则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我听过很多学校的主题班会,开得很热闹也很精彩,但仔细分析都是老师设定好的环节,我对这样的做法持保留意见。综合实践课要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教师所做的只是创设条件,适时鼓励并点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能与同伴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如我校有很多“新四军”班,淮安西大街还有苏皖军区新四军旧址等,我校组织学生开展了“走访新四军”的活动,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访问的方式,访问的内容,最后的调查报告也可以分工完成,整个活动自始至终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完成,教师则可以做些必要的指导。虽然他们的结果未必尽善尽美,但是他们在过程中的收获却是无法言表的。
(五)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近年来,我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组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努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重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出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培养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团队意识、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工具等;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培养严谨、诚实的科研习惯。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使学生早一些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培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体来说,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学生和教师时间、精力、资源、场地等限制,还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和教师的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指导作用还有待于充分发挥。今后,学校以及科组成员仍须继续努力,本着以生为本的基础、通过和谐互动、合作探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的展。
参考文献:
[1]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2]田景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述评.》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
[3]吴立峰.《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赤峰学院学报,2006
[4]沈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06
关键词:创新 实践 调查 评价 主题活动 主体探究意识
对于教育的直接实践者教师来说,首先应在观念上有所改变,思想与观念是发展的先导,有着高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指导性,方能明确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何不可为、何可为,以及如何为之。在变化多端的时代,思想理论上的正确指导意义更重要,否则很容易将人们的“追新”行动导入走火入魔之境而不可自拔。下面就是笔者在新课改条件下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的反思,由于经验和能力有限,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仁多多指正。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为实现这一改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改变我国基础教育过于重书本、轻实践的局限性,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现实意义;对加强课程与生活、课程与实践的联系,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丰富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教育价值。
我校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主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计划地进行课程改革,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本着“求真、务实、创新、发展”的教学理念,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开足综合实践活动必修所需课时。
我校非常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我校主要行政领导,教务处、德育处、团委等不同部门的中层干部都曾担任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各学科骨干教师也曾先后加入综合实践课程的团队。同时,为了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序、规范地进行,学校还在2008年成立了综合实践教研组,负责综合实践教研组的日常工作和具体指导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行,专门探讨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教学实践。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相对传统的学科课程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形态,没有可借鉴的经验。2002年我校开始设立综合实践课以来,有志于创新、探索的新一代老师们在不断摸索中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并且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综合实践教研组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为固定教研活动时间,老师们认真研读《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试行)》《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施指导》《公民素质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实施》等指导文件,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以及我校的实践经验,确定了以“以生为本、和谐互动、注重实践、合作探究、全面发展”的学科教学理念。
现在我将我校综合实践的活动心得与教育实践跟同行们分享一下。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哪些真正是学生的问题或课题。学生不是为学科而存在,恰恰相反,学科应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课题。帮助每一个学生确定自己的课题,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自己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对世界获得自己的独创性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但对任何一所学校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其学校文化的有机构成,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故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并使其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我校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设置基本上满足了以上这两个原则。从学生入学一直到他毕业我们的活动贯穿始终,活动内容不断深入,学生的认识不断提高。仅以09届学生为例,为了让他们更好的了解老师、亲近自然、热爱家乡、关注社会和热爱祖国,我和综合实践教研组精心设置各种主题活动,它们包括:“感谢老师”、“科技创新”、“伟大的祖国”、“我的学习方法”“考后心理辅导与学习策略”“我心中的开明”、“缤纷纸艺”“中西文化探究”“拍卖会”“公民素质养成”“春天的畅想”“秋天的遐思”“中国缘系列”等,由于学生不断变化,教育不断进步,国家发展日新月异,所以我们的内容也在不断被推陈出新,不断适应新的变化。主题活动的丰富多彩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注重实践、加强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寒暑假期间,时间相对较长,我们结合不同学段的不同学生,确立不同的主题任务,由学生组成实践研究小组,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
实践之夏·研究之夏
(一)实践之夏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为此,利用暑期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十分有必要。我们特别印制了《淮安市开明中学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记录卡》(见附页),请大家利用暑期积极从事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并按照要求填写记录卡,秋季开学后请班主任验证,并自主存入成长记录袋。
(二)研究之夏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次暑期研究性学习的类别有: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活动设计、科技设计5类。以《淮安市开明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表》为研究报告的封面。报告正文不少于2000字,16k纸打印或方格纸抄写。扉页内容:①选题理由;②主要研究方法;③主要实施过程;④遇到的主要困难及解决办法;⑤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正文:①正副标题;②研究者;③成果论述④引用、参考文献说明。
附: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记录卡
200 级 班 号 姓名:
时间:2010年 月 日 时 分 —
月 日 时 分
地点:
活动内容: (附:照片 张,活动记录 页)。
证明与验证:
同学在我处从事(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累积 小时,我们对其活动(十分 比较 不太 很不 )满意,特此证明。
证明人签章: 联系电话:
班主任验证签章: 联系电话: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们灵活机动,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并加强总结,开展活动经验交流,使学生的实践探究、自我评价及反思能力进一步提高,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
(三)因地制宜、适当分工,合理挖掘本地教育资源
新课程,要的不仅仅是理念。唯有不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蜕变。结合淮安地区综合实践的教育现状和这门课本身的特点,联系自己几年的综合实践教学实践,我觉得综合实践课要想开好必须因地制宜,合理挖掘本地教育资源。
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立足本班、本学校、本地实际,合理选择,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我们学校地处淮安市区,在最近,学生们组织了一次“走近淮扬菜”的实践活动,对淮扬菜的来历,淮扬菜的发展等作了调查了解,写出了很好的调查报告,且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丽,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地处乡下的孩子则可以进行“我爱大自然”的实践活动,通过调查资料,实地参观等形式,就会对自然有更深了解。这些活动不仅积累了情感体验,丰富了生活阅历,而且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为了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行,学校各处室全力配合该课程的实施,并做了明确的分工,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组相关人员及学生也做了相关分工。
综合实践活动科组相关人员及学生分工:
部门 主要职责
教研
组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的制定、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评价、归档及指导;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的管理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及安全教育工作;
教务处 做好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工作;出具到校外访问、调查的证明;做好安全指导工作。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程服务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各场馆使用等后勤保障工作。
备课
组长 做好学科方面的指导、统筹、安排等工作,做好阶段性小结,推荐优秀案例。
年级
组长
班主任 成立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年级领导小组,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活动的组织、管理、考勤、分工、协调、检查、指导及日常管理工作。做好与家庭、社区的沟通与联系工作。
指导
教师 指导学生完成课题研究、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做好活动记录;场馆、器材使用的申请;整理活动过程的相关资料;评定学分;定期向班主任汇报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向学校汇报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负责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工作。
学生
活动组 负责活动组成员的分工、计划的制定、活动的实施落实和管理;做好与班主任或指导老师的联系、协调和汇报工作;参加各种会议;负责小组活动的安全工作。
正是因为学校、年级组、教研组老师、学生小组之间的通力配合,才使得每次活动顺利的卓有成效地开展。
(四)注重过程,培养学生主体、探究意识
综合性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目的是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积累生活阅历,感受成功或失败带来的心情,这些才是最宝贵的,是学生终生受益的。至于最后的总结、报告等应是水到渠成的,不必拘泥形式。我校八年级五班的一组学生利用今年暑假去养老院调查孤寡老人时,他们的心灵深深地受到了震撼,感受到社会对这些老人的关注还太少,老人的心理世界很少有人能理解。他们开学回来跟全班同学分享时提出,要经常陪老人聊聊天,为老人解解闷。这是真正的孝心,我以为:孩子们从老人们那里获得了很多以前没有过的东西。
综合实践课不同于别的课程,也不一定什么都包办代替,否则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我听过很多学校的主题班会,开得很热闹也很精彩,但仔细分析都是老师设定好的环节,我对这样的做法持保留意见。综合实践课要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教师所做的只是创设条件,适时鼓励并点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能与同伴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如我校有很多“新四军”班,淮安西大街还有苏皖军区新四军旧址等,我校组织学生开展了“走访新四军”的活动,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访问的方式,访问的内容,最后的调查报告也可以分工完成,整个活动自始至终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完成,教师则可以做些必要的指导。虽然他们的结果未必尽善尽美,但是他们在过程中的收获却是无法言表的。
(五)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近年来,我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组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努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重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出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培养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团队意识、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工具等;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培养严谨、诚实的科研习惯。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使学生早一些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培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体来说,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学生和教师时间、精力、资源、场地等限制,还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和教师的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指导作用还有待于充分发挥。今后,学校以及科组成员仍须继续努力,本着以生为本的基础、通过和谐互动、合作探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的展。
参考文献:
[1]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2]田景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述评.》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
[3]吴立峰.《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赤峰学院学报,2006
[4]沈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