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源氏物语》中的佛教色彩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_sxw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本的古典文学,大多深受东方宗教文化影响,尤其是佛教文化。《源氏物语》作为日本古典文学中最高成就的作品,便是这方面的典型。紫式部一生深受佛家思想熏陶,这使得他的创作难免显示出浓厚的佛教色彩。本文试从《源氏物语》中的佛教思想入手,发掘紫式部与众不同的佛教认同。
  关键词:《源氏物语》;紫式部;佛教色彩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02
  “《源氏物语》作为世界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以其成功的个性塑造艺术、复杂矛盾心理的刻画、自然景物的出色描写及含蓄典雅的语言风格等艺术特点,对日本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各国对它的研究成果颇多。《源氏物语》是日本物语文学的高峰之作。”[1]P(34)它的作者是紫式部,但这并不是作者的本名,作者的真实姓名并没有完整地保留下来,只因小说中塑造了一位理想且深受人们喜爱的紫姬,人们便把作者称为“紫式部”。这部作品产生于藤原道长摄政下的平安王朝时期,以主人公源氏公子及其名义上的儿子薰君(实际上是三公主与柏木私通所生之子)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为线索,再现了当时贵族社会腐败淫逸的生活。
  《源氏物语》一书具有深邃的传统东方文化内涵。唐代的传奇与白居易的诗歌都可以在这部著作中寻到影迹。作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佛教思想,其对《源氏物语》的影响颇为明显。佛教于六世纪由中国传往日本,虽然经历了一定的发展演变,但对日本民众的影响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反而深深植根于他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这种根深蒂固的佛教思想在《源氏物语》中多有体现。
  一、佛教与节日礼仪的交融
  《源氏物语》一书中涉及到佛教的节日或礼仪颇多,除过浴佛节等一些为大众所熟知的宗教节日外,还有其他大量的佛教礼仪的描写。如三公主出家为尼后院中供奉的佛像落成时举行的开光典礼、春秋二季的诵经、佛名会之事、彼岸会七日举行的法事、每年正月和九月的祈祷等;在这里,佛教的一些礼仪不只是在佛寺中举行,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住行中。女性洗发也要选择吉日,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因举办法事而不能洗发,十月又因为是神无月也不能洗发等成了规矩。透过《源氏物语》书对这些佛教礼仪的描写,读者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佛教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及其重要性,不难看出,人们对佛教的信仰甚至到了一种迷信的地步。
  一种思想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大众的心中根深蒂固,必有起因。纵观中国历史,中国人没有唯一信奉的宗教,但并不代表中国没有主流思想。古今中外,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一定的主流思潮,中国和日本也是一样的。和中国古代类似,封建统治者常用儒家思想来巩固统治,那么日本上层统治者则用佛教来统一人的思想,以巩固政权。随着日本平安时期社会历史的向前推进,日本王朝贵族也逐渐由兴盛走向没落,而佛教思想则恰恰迎合了他们的心理需要,这使得平安时期的佛教传播更为兴盛,远离现世,渴望心灵的清静,成为当时人们普遍的追求。
  二、“泪眼”中的佛教思想
  《源氏物语》一书,对于“泪”的描写颇多,几乎书中出现的每一位人物没有不因事因物而落泪的。朱雀院因三公主之事流泪,光源氏因藤壶、紫姬而掉泪,柏木因为三公主而垂泪,薰君因为八亲王大公主而哭泣等,这种感事落泪的情节描写枚不胜举。薰君在将浮舟迁居到宇治川居住的路途中,薰君与弁君皆因回首往事,感叹世事无常、物是人非而落泪不止。弁君心中悲伤,努力隐忍,然而不知不觉地愁形于面,泪下沾襟,薰君因此怀旧之情油然而生,吟诗道:“愁对新人思旧侣,弥天朝雾湿青衫。”弁君“听了更是泣不可抑,袖上几乎绞得出泪水来”,“薰大将听到弁君隐忍不住的啜泣声,自己也偷偷地弹泪”。[2]P(1148)仅从这一小细节中,我们即可看出《源氏物语》中作者对“泪”的描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文中不管是天皇公卿还是小姐夫人,或是触景伤情,或是人生无常,都经常会簌簌落泪。然而,这些描写始终都是受到佛教思想影响深重的一种表现,是书中人物对人生及现世的一种思考和无奈。
  佛教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很大,早已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佛教思想的这种民众性,必然会体现在日本文学作品中。“日本人敏锐的季节感,加上佛教思想的浸淫使得他们能更深刻体会到现实与理想世界的反差,对于‘哀’的感触和体验更强烈,所以他们很容易对那种追求与自然融合、心物一体的精神及老庄享受现世的逍遥观念和佛家追求来世的解脱思想引起深深的共鸣。”[3]P(117-118)佛教思想认为人生就如无边的苦海,唯有回头才是岸。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人从哭着降生到这个世上开始,就是遭受各种各样的苦难的。《源氏物语》一书中“可悲”“无聊”、“厌弃”、“无常”等具有凄婉悲凉基调的词语很多,几乎章章可见、页页可寻,这正是源于人们对世间苦难的深切感受。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的生灭千变、刹那不停即为“无常”。书中的人物常常借景物以抒发情感,将人与物结合起来,更容易体悟到生命的苦闷,更容易感受到佛教人生无常观念的影响。
  三、命运归宿中的佛家哲学
  纵向回忆《源氏物语》一书,桐壶帝对桐壶和藤壶的宠爱,光源氏对藤壶、紫姬及其他女子的追求,夕雾对云居雁和落叶公主的爱恋,薰君对八亲王两女公子及浮舟的喜爱等,实际上都表现出一种人生无常思想以及人们对爱情等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单单从主人公光源氏这一个体来看,“光源氏不停地猎艳女性、追逐爱情,其实,这是现实的爱情与人生无常之间的冲突,是一种是深刻的虚无,虚幻的满足背后是深刻无尽的、无可奈何的人生哀叹。”[4]P(99)
  《源氏物语》一书中主要人物不论男性女性大多怀有出家思想或是最终走上出家道路,他们热衷于逃避现世与佛结缘。上至藤壶皇后、朱雀帝、三公主、八亲王、浮舟等宫廷贵族,下至弁君等一些失去依靠的侍从,都纷纷脱离世俗出家修行。《源氏物语》一书中如此频繁地写到某一个人物想要出家修行,主要归功于当时日本社会中人们对佛教的笃信,而天皇、皇后、皇子出家,则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的命运归宿深深的影响世人的思想行为。   《源氏物语》一书中,众多人物的结局或是皈依佛教以追求精神的解脱,或是在人生苦难的漩涡中挣扎,或是辞别浮生一了百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佛教人生无常、四大皆空、悲观遁世的思想的体现。了却尘缘,与青灯古佛相伴正是人们渴求精神解脱、向往极乐净土的一种结果。
  因果轮回的报应正是佛教宣扬的一种思想,善恶有报的思想在书中多有体现。光源氏与继母藤壶妃子乱伦生下了冷泉帝,为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他刻意让儿子夕雾与自己深爱的紫夫人保持距离。但是终究逃不脱命运的魔爪,他后来的正妻三公主与柏木私通生下了他名义上的儿子——熏君。这对光源氏来说无疑是自己对当年过错的报应。这种善恶的报应并没有戛然而止,在熏君热烈追求八亲王的女儿浮舟时,浮舟与匂皇子幽会相恋,这无疑是第二层的报应了。因果轮回,善恶有报。“尽管紫式部在“宇治十卷”中没有对这种因果报应的前因后果做价值判断,而且在因果报应前,更强调了宿命。但读者分明能看出,这一切事件的产生,都是由于光源氏前世孽障在现世受到了意外的惩罚。”[5]P(40)
  小结:
  《源氏物语》中,不管是对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人物心理、动作及命运的描写,一以贯之的出发点都显露出一种佛教的色彩,都突显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同时可见佛教思想对《源氏物语》的影响之深。但另一方面必须明白,《源氏物语》一书虽然渗透着佛教的思想,却和一般的佛教文学有着本质的不同。作者也不是完全秉承佛教的思想来创作的,作品中的人物也不是完全按佛教教义来为人处世的。前者如作品中对鬼怪怨灵的描写,虽然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但是佛教的高僧都是不相信鬼怪的存在的;后者如光源氏等贵族渔色猎艳,沉迷于与女性交往,而实际上的佛教教义是摒弃世俗的情爱的。
  《源氏物语》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名著,对日本后世的作家影响巨大。它值得读者来细细地品味,书中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内涵更是那个时代人们思想价值的真实体现。可以说,《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殿堂中一块璀璨的珠宝,它的光芒让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惊叹沉醉。本文仅仅是取其一隅,对此书做出一点浅薄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叶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紫式部.丰子恺译.源氏物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马彦.《源氏物语》的佛教思想与语言表达[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3).
  [4]汤春苹.《源氏物语》的佛教性格[J].名作欣赏,2012(9).
  [5]姚继中.《源氏物语》与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吴宓先生的《红楼梦新谈》中,是吴宓将他对《红楼梦》的看法架构在西方文学理论上,从比较文学的视角审视的了《红楼梦》这一不朽名著。其中,他利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总结出悲剧名著中主人公往往具有“诗人特质”。本文结合吴宓从亚里士多德悲剧观中的这一总结,分析《红楼梦》主人公林黛玉的“诗人特质”,探讨“诗人特质”这一观点的艺术价值,从而更深刻地了解《红楼梦》的悲剧之美。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悲剧观
摘 要:对梦窗词的评价历来分歧很大,褒贬不一。后世学者訾议诋毁梦窗词以宋末张炎《词源》中“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这句评价为依托,然结合张炎的词论观和《词源》中对梦窗词的全部评价,我们不难发现梦窗词继沈义父推崇外也受到了张炎的尊崇,因而孤立的以其中一语就断定张炎对梦窗词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不免偏颇,有失公允。  关键词:张炎;吴文英;评价  作者简介:王佳璐(1991.11-
摘 要:秦观诗名为词名所掩盖,自元好问之后众口一辞,皆以“女郎诗”视之,有失偏颇。秦诗风格多样,不仅有清新妩丽的写景诗,还有纤弱委婉,有阴柔美的“女郎诗”和庄重健朗,豪放壮阔,具有阳刚之美的“男儿诗”。  关键词:秦观;诗歌;艺术风格  作者简介:孔欢(1987-),男,广西东兴人,西南大学文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象外”说与“环中”论同源于老庄哲学,并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到后世“意境”论的形成。自唐代开始,“象外”与“环中”开始同时出现在诗文及佛道经典之中,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意蘊。  关键词:象外;环中;庄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02  “象外”一词在多种语境中皆有出现。裴松之注《三国志·荀彧传》,其中引何劭《荀
同志们:刚才向大家传达了七月十一日省长办公会议精神,下面我想讲点个人意见。这次省人大会议把我推到了省长这个重要的岗位上,但我深深知道,从自己的经验、能力、才干、水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genotypic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f waterlogging on photosynthesis,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antioxidative enzyme a
摘 要:刘熙载评周邦彦词,说其当不得个“贞“字,何谓清真词之不“贞”?品清真词富艳精工,艳不仅表现在辞藻华丽等形式上,更是指其内容上的艳词。然而因其艳词定清真词不“贞”并不恰当。通过理解周邦彦作词善檃栝,或可帮助理解。更主要的是品周邦彦其人,他在徽宗一朝亲近蔡京一党,或借此仕途通达,另一方面又在词中塑造了淡泊名利的高洁自我形象,这或许就是刘熙载说的美成词“当不得个‘贞’字”。  关键词:《艺概》;
摘 要:岳阳楼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光临并留有传世名作。其中最为有名的一篇文章便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本文笔者以范文正的这篇佳作为轴心,分别选取了岳阳楼文化发展流变的三个重要时期,唐宋明,简要分析《岳阳楼记》背后的文化,以及饱受历史沧桑的岳阳楼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岳阳楼记》;岳阳楼;范仲淹;“楼魂”  作者简介:延馼(1995-),女,陕西榆林人,江南大学人文学
摘 要:在《聊斋志异》涉及侠义主题的作品中,蒲松龄借助一个个侠客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所推崇的侠义境界,本文将从侠客形象特点角度对《聊斋志异》中的相关作品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蒲松龄在侠客形象上的寄托。  关键词:《聊斋志异》;侠客;形象;特点  作者简介:张曼(1991-),女,河北定州人,河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伊格尔顿在《文学事件》中借用言语行为理论来讨论文学的虚构性,进一步讨论文学创作的规律和文学的阅读策略,来弥补这一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的不足。在探讨这些问题的也间接证明贯穿全书的文学是“事件”这一观点。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文学的虚构性;文学事件  作者简介:巩文智(1991-),女,汉族,籍贯:山东淄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与传媒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文艺与传媒专业、传播媒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