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性别比失调、老龄化加速和发展差距拉大,我国当前的人口形势不容乐观。四川作为常住人口居全国第四位的人口大省,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城乡区域差距更大,面临的人口形势也更为严峻。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而且必须关注人自身的延续和发展。
完善生育政策
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有效缓解了人口资源压力,使我国经济发展充分享受了人口红利。但又导致新生儿性别比失调和人口加速老龄化。逐步放开二胎为重点,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是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避免人口锐减。人口负增长不但会加剧人口老龄化,而且将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不断攀升的生育成本和不断走低的生育愿望,我国今后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不是超生,而是少生或不生。由于长期推行独生子女政策,我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已远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在近三十多年大幅减缓人口总量增长的基础上,通过逐步放开二胎,使生育率回升到接近世代更替水平,可避免人口总量锐减的社会矛盾。
减轻养老负担。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社会养老负担沉重。逐步放开二胎,可以明显增加少年人口比重,延缓人口老龄化趋势,解决日后养老负担过重和劳动力严重短缺等诸多经济社会问题。
改变性别比失调。对婴儿出生性别的人为干预,是我国新生儿中男婴比例显著偏高的主要原因。逐步放开二胎,将使人为干预婴儿出生性别的内在动力显著减弱,性别比逐步趋于正常。
摆脱独生子女困境。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难,“独二代”的教育更难,“失独”痛苦超出一般家庭的承受能力。逐步放开二胎,通过兄弟姊妹间的竞争和制衡,子女的家庭教育环境将显著改善,也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改变部队和高危行业独生子女居多的格局,也有利于整体提升战斗力和应变能力。
鼓励人口迁徙
目前,四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9∶1,按2.8∶1的全面小康目标还有明显差距。四川还有700多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川东北秦巴山区、川西北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和川南乌蒙山区等四大连片贫困地区。鼓励人口迁徙,是迅速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大幅减少扶贫对象,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四大连片贫困地区,都处于生态环境脆弱的限制开发区。鼓励这些地区过载人口向外迁徙,既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又有利于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有利于缩小发展差距。经济欠发达市州在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做大分子的同时,通过鼓励人口向外迁徙减少分母,可大幅提高人均生产总值,迅速缩小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
有利于均衡发展条件。人口居住高度分散,使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成本极高,是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要通过集约建设新农村,鼓励农村居民适度集中居住,大幅降低农村公共服务成本。鼓励农民工携家属进城定居,通过形成多数城市居民帮助少数农村居民的格局,大幅增加对农村居民的人均财政投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服务业有巨大的就业容量,通过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聚集,可以为服务业创造达到规模经济的有效需求。四川还处于工业化的中前期,工业仍然有较大的就业容量。人口迁徙可以有效带动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大型产业集群崛起。
完善生育政策
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有效缓解了人口资源压力,使我国经济发展充分享受了人口红利。但又导致新生儿性别比失调和人口加速老龄化。逐步放开二胎为重点,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是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避免人口锐减。人口负增长不但会加剧人口老龄化,而且将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不断攀升的生育成本和不断走低的生育愿望,我国今后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不是超生,而是少生或不生。由于长期推行独生子女政策,我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已远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在近三十多年大幅减缓人口总量增长的基础上,通过逐步放开二胎,使生育率回升到接近世代更替水平,可避免人口总量锐减的社会矛盾。
减轻养老负担。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社会养老负担沉重。逐步放开二胎,可以明显增加少年人口比重,延缓人口老龄化趋势,解决日后养老负担过重和劳动力严重短缺等诸多经济社会问题。
改变性别比失调。对婴儿出生性别的人为干预,是我国新生儿中男婴比例显著偏高的主要原因。逐步放开二胎,将使人为干预婴儿出生性别的内在动力显著减弱,性别比逐步趋于正常。
摆脱独生子女困境。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难,“独二代”的教育更难,“失独”痛苦超出一般家庭的承受能力。逐步放开二胎,通过兄弟姊妹间的竞争和制衡,子女的家庭教育环境将显著改善,也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改变部队和高危行业独生子女居多的格局,也有利于整体提升战斗力和应变能力。
鼓励人口迁徙
目前,四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9∶1,按2.8∶1的全面小康目标还有明显差距。四川还有700多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川东北秦巴山区、川西北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和川南乌蒙山区等四大连片贫困地区。鼓励人口迁徙,是迅速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大幅减少扶贫对象,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四大连片贫困地区,都处于生态环境脆弱的限制开发区。鼓励这些地区过载人口向外迁徙,既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又有利于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有利于缩小发展差距。经济欠发达市州在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做大分子的同时,通过鼓励人口向外迁徙减少分母,可大幅提高人均生产总值,迅速缩小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
有利于均衡发展条件。人口居住高度分散,使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成本极高,是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要通过集约建设新农村,鼓励农村居民适度集中居住,大幅降低农村公共服务成本。鼓励农民工携家属进城定居,通过形成多数城市居民帮助少数农村居民的格局,大幅增加对农村居民的人均财政投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服务业有巨大的就业容量,通过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聚集,可以为服务业创造达到规模经济的有效需求。四川还处于工业化的中前期,工业仍然有较大的就业容量。人口迁徙可以有效带动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大型产业集群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