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复发性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d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复发性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复发性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果胶铋治疗,观察组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果胶铋+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黏膜阳性率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黏膜阳性率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8(45.63±10.83)ng/L、CRP(1.35±0.84)mg/L均低于对照组的(50.82±11.22)ng/L、(13.54±4.78)mg/L,IL-35(219.86±16.33)pg/ml高于对照组的(203.11±11.3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复发性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通过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总体效果,降低胃黏膜阳性率,同时促进机体炎性因子的改善,值得推荐.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快速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106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取胺碘酮单药治疗,观察组采取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重要生命体征、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分别为(111.28±2.24)mm Hg(1 mm Hg=0.133 kPa)、(76.31±1.51)mm Hg、(73.49±1.48)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138.26±1.63)mm Hg、(89.31±1.11)m
目的 研究氢氯吡格雷治疗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心绞痛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氢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持续时间为(1.58±0.35)min短于对照组的(6.25±1.24)min,心绞痛发作频率为(3.21±1.24)次低于对照组的(6.22±1.0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 探讨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建议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艾司洛尔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艾司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24 h ST段压低总次数、24 h ST段压低持续时间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24 h ST段压低总次数、24 h ST段压低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24 h ST段压低总次数、24 h ST段压低持续时间改善程度
目的 探究微血管性心绞痛临床治疗中应用尼可地尔的临床价值.方法 70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以治疗方式差异性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尼可地尔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O、CRP、ET水平分别为(80.57±3.69)μmol/L、(
目的 分析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 12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按照疾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早搏次数.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8%高于对照组的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房性早搏次数(122.6±84)次/24 h、室性早搏次数(906.4±46)次/24 h、交界性
目的 分析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予以喜炎平治疗的疾病转归情况.方法 7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退热时间、流涕咳嗽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治疗效果,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退热时间、流涕咳嗽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21±0.12)、(3.21±0.21)、(5.24±1.21)d,均短于常规组的(2.58±1.21)、(4.26±1.21)、(6.25±2.18)d
目的 分析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消化不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和联药组,每组56例.单药组患者采纳多潘立酮治疗,联药组患者采纳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胃动力学指标.结果 联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3%(54/56),高于单药组的76.79%(43/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腹痛、上腹灼烧、食欲不振、餐后饱胀不适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联药组患者上腹痛积分(1.
目的 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二线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实验组应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1.29%高于对照组的29.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感觉神经病变、关节肌痛发生率分别为9.68%、9.68%、12.90%、9.
目的 对比艾司奥美拉唑、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9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艾司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7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的17.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中,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