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

来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l1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 12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按照疾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早搏次数.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8%高于对照组的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房性早搏次数(122.6±84)次/24 h、室性早搏次数(906.4±46)次/24 h、交界性早搏次数(126.5±40)次/24 h少于对照组的(260.4±52)、(1236.5±41)、(268.9±41)次/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早搏的次数,并且临床治疗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临床优势.方法 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NIH
目的 研究肌骨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药物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效果.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骨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药物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上肢功能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2.00±0.91)分,低于对照组的(3.96±0.9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61,P=0.000<0.05).干预后,研究组上肢功能评分为(29.62±4.65)分,高
目的 探究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普罗帕酮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心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2、24 h,实验组患者心率分别为(125.23±0.23)、(105.06±0.55)、(87.44±0.23)次/min,均低于参照组的(132.89±0.44)、(126.46±0.43)、(108.46±0.44)次
目的 评价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吸氧、利尿剂、强心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LVESD、
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心衰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应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洋地黄等抗心衰及抗心肌缺血等药物,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培哚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曲美他嗪与培哚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B型脑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SD(45.83±
目的 分析快速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106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取胺碘酮单药治疗,观察组采取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重要生命体征、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分别为(111.28±2.24)mm Hg(1 mm Hg=0.133 kPa)、(76.31±1.51)mm Hg、(73.49±1.48)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138.26±1.63)mm Hg、(89.31±1.11)m
目的 研究氢氯吡格雷治疗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心绞痛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氢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持续时间为(1.58±0.35)min短于对照组的(6.25±1.24)min,心绞痛发作频率为(3.21±1.24)次低于对照组的(6.22±1.0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 探讨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建议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艾司洛尔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艾司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24 h ST段压低总次数、24 h ST段压低持续时间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24 h ST段压低总次数、24 h ST段压低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24 h ST段压低总次数、24 h ST段压低持续时间改善程度
目的 探究微血管性心绞痛临床治疗中应用尼可地尔的临床价值.方法 70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以治疗方式差异性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尼可地尔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O、CRP、ET水平分别为(80.57±3.69)μ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