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希望”的慈善狂人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名焦点人物小档案
  
  陈光标,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市人大代表。于1998年组建江苏黄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近5年,陈光标的各类捐献累计高达3.96亿元,捐赠范围覆盖全国10多个省市欠发达地区,受益人数逾30万人次。2008年4月,陈光标在中国慈善排行榜颁奖晚会上,以1.8亿慈善捐款荣膺“中国首善”称号。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陈光标在第一时间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785万元。13日上午,陈光标带领救援工程队飞抵灾区,展开救援,成为我国第一个深入到受灾一线的民间救援工程队伍。他将随身携带的100多万元现金沿途发放到灾民手中,还购买了2000多部小收音机送到灾区,让灾民知道所有人都在为他们努力。目前,陈光标已经向灾区政府部门提出带100个孤儿回江苏,并表示将发动江苏的民营企业家认领灾区孤儿,重新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庭。经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委会评议,陈光标获2008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提名。
  据统计,刚刚过去的2007年,陈光标捐赠20多次,数额达1.31亿元,几乎半个月捐赠一次。而在近5年,陈光标的捐献更是累计高达3.96亿元,捐赠范围覆盖全国10多个省市欠发达地区,受益人数逾30万人次。这样的捐赠数额与频率,如果与比尔·盖茨和李嘉诚相比,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如果这是一个在国内各大富豪榜还排不上座次的民营企业家所为,就不能不让人心生敬意了。
  
  少年:穷也立志兼济天下
  
  40岁的陈光标至今记得,由于家境贫困,从1968年出生到1978年,他几乎没吃过肉,甚至没有吃过一片完整的馍、一块完整的饼,“生于忧患”的古训在这个典型的苏北汉子身上再次得到验证。他深信只能“靠自己改变命运”。1978年,懵懵懂懂的陈光标看到了当时集市上的商机,开始了人生的第一笔“卖水”生意。尽管只是一分钱的生意,但就是凭着那股子坚韧,陈光标步步为营生意越做越大,于1998年组建了江苏黄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综合性民营企业战略投资公司,致力于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陈光标的公司正是以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再生循环式的方式,坚持和谐、绿色的发展。
  俗话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少年陈光标虽然出生在农村,但年纪小小的他已经立志要广行善事,尽力助人,这与他日后所从事的慈善事业不谋而合。在小学三年级快开学的时候,陈光标在暑假里每天拿小木桶从二三十米深的井里提水,挑到一公里外的镇子上卖,一分钱随便喝,每天能赚个两三毛钱。但是到开学的时候,听说邻居家的孩子还没有钱交书本费,家里人正在到处借时,陈光标就去学校帮他把书本费交了,把书给他领了回来。其实当时陈光标卖水赚的钱除去贴补家用,还得还别人的钱,已经没有多少了,但是这却是他第一次拿自己赚的钱去帮助别人,这次经历在少年陈光标的心里埋下了“兼济天下”的种子。
  
  青年:回报社会的职业理想
  
  在1997年公司刚起步的时候,年收入不到20万元,陈光标就拿出3万元资助了一个安徽的白血病患者;1998年,公司盈利也不过60万元,但他还是拿出了28万元为苏北农村修建了一条4.8公里的乡村公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10年来的坚持不懈,陈光标用善良之心筑起了累计捐赠到位款物3.17亿元的慈善丰碑。
  面对因之而获得的广泛赞誉,陈光标表现得特别谦恭:“我们的企业能够有今天的发展,有能力为社会做贡献,我感到欣慰,更想说感谢:感谢党和国家领导人,制订英明的农业政策,免除农业税,免除了农村1.5亿儿童的学杂费;感谢省、市政府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多年来对我们企业的关心、爱护和支持;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妻子的理解,使我可以专注于慈善事业。”他感谢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唯独没有提到自己。
  陈光标还将公益演出的精神盛宴带到监狱系统,慰问一线的干警,看望失足的犯人。在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那次慰问,他看着这些身陷囹圄的“迷途羔羊”,心中百味杂陈。在慈善义演现场,他深情地说:“凡是改造进步大的孩子,如果将来上学深造或生活费用有困难,我们可以从公司的公益基金中划出一部分为你们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如果你们当中有的人父母、长辈年老体弱、无人赡养,我们也愿意给予一定的资助,消除你们的顾虑,让你们更安心地学习改造!”一番言辞恳切的话语,说得台下那些曾经误入歧途的孩子泪眼汪汪。
  
  中年:慈善融入血液的快乐
  
  集团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记得,2004年的一天,已是大富豪的陈光标兴致勃勃地去菜市场买菜,发现市场上有人在兜售两大四小共6只乌龟,素有悲悯之心的陈光标毫不犹豫地高价买下,然后立即亲手将其中4只小乌龟放生。对于剩下的两只,他亲手照顾,直到乌龟生出蛋来。“一次买菜居然变成了一次行善,这就是我们老总的性格。”集团办公室秘书说,“在陈总的眼里,慈善才是最重要的事务,在我们看来,他就是一位仁慈的儒者。”
  “做企业,我一直坚持诚信,坚持守法经营,我不想贪多求快,有多少钱做多大事,都是拿自己挣来的钱进行扩大再生产,每一笔钱都是实实在在赚来的,这也是我能够放心捐赠的底气所在。熬过严冬的人最知道太阳的温暖。所以,我们董事会规定,我们的捐赠只雪中送炭,不锦上添花,定向在基础教育、孤残儿童、老少边穷和突发灾难四个方面。”
  
  四十不惑,身为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市人大代表,陈光标先生却更积极呼吁企业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企业家赚的每一元钱里都有政府无形的股份”的鲜明观点,呼吁企业家保持良好的心态,真心实意地用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
  据介绍,2008年陈光标先生将继续关注和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在全国10个欠发达地区设立教育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优秀教师、优秀学生,资助家庭困难学生;还将进一步推动环保公益宣传,组织专家学者巡回宣讲环境保护知识,唤起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一块净土、一方净水。
  
  赈灾:光速抵达、坚守救援!
  
  今年4月,陈光标在中国慈善排行榜颁奖晚会上,以1.8亿慈善捐款荣膺“中国首善”的称号。之后,当人们再次看到他时,他已身处汶川地震受灾现场,带着公司60多台大型工程机械,组成了我国第一个深入到受灾一线的民间救援工程队伍,其速度之快令军事专家都惊讶无比。
  当记者好不容易联系上陈光标时,首先听到的是从他手机里传出的彩铃铃声——那是国歌!接通电话后,陈光标的声音听起来仍然很有精神:“我将在这里直到救援结束,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陈光标在地震发生一个小时后,便通过在成都的朋友得知都江堰、北川等震区大量的房屋倒塌。他在第一时间召开董事会,部署了抗震救灾工作。他说:“恰好当天我们有30多部工程车要运到北京搞拆迁,再加上从合肥公司调过来的机械,当晚6点左右,便凑出了60多辆车、120余名员工向灾区进发。”次日上午11点,陈光标率先坐飞机抵达灾区,同都江堰、北川有关部门联系救援事宜。到了凌晨3点,陈光标的救援队伍已经全部到达并开始营救工作。
  自灾情发生后,陈光标可谓“花钱如流水”,不仅在第一时间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了785万元,在他随身携带的250万元现金和支票中,已经沿途发放到灾民手中100多万元。“受灾的群众太多,每个人手中也就能拿到几百块钱救救急。”
  “这边还有人!”忙碌的救援现场,这样的惊呼每次都会让人早已收紧的神经再度加压,“快!”大家迅速围拢过来。陈光标手里拿着喇叭,指挥现场的救援战士和自己的员工迅速分工,“吊车,担架,准备!”可是,断裂的楼板杂乱交错,压到了课桌,课桌下就是孩子的肢体,“等一下!”通过多年的拆迁经验,陈光标发现如果简单吊走最上面的一块楼板,下面的楼板和钢筋混凝土很容易继续坍塌,会重重地压到下面的孩子身上。他赶紧摆手,仰头命令吊车上的操作工先把最上面的一块楼板稳住,接着指挥救援战士抽掉下面另一块松动的楼板……
  随车而行的操作工们,从12日开始每天几乎只睡几个小时,但在投入救援时却比平时施工更加认真,他们的总领队也似乎格外严厉。“矮一点,矮一点!吊那么高干吗?”一场救援中,陈光标突然提高了嗓门急喊,可是当看到吊车稳稳地将楼板吊到一边时,他立即又后悔起来,“我不该大声的。”他说,“我应该感谢并向我的员工们致敬!”这帮员工在12日灾情发生后两小时内就从江苏、安徽两地赶往灾区,大多数人都没来得及和家人打声招呼,连衣服都是到了成都以后陈光标为他们统一买的,几天来吃住都在车上,但是干起活来毫不示弱,他们曾同声对陈光标说:“我们一定同甘共苦,坚持到底!”
  此外,陈光标还通过自己在成都、重庆的公司和朋友,购买了2000多部小收音机,将它们发送到灾区群众的手中,让他们知道自己没有被忘记,所有人都在为他们努力。“在前往灾区的路上,我就不停地流泪。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我身边的朋友发生这种事情会怎么样。那位失去孩子的母亲,她的女儿和我孩子一样大……”陈光标的声音略微有些哽咽,“我已经向当地政府部门提出,带100个灾区孤儿回江苏,我将发动江苏的民营企业家,希望他们和我一起来认领这些孩子,重新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庭。我还想在这里号召民营企业家们,更多地投入到对灾区的帮助中来。在国家有危难之际,我希望每一个企业家都能记住自己的社会责任。因为我们赚的每一分钱中,都有人民的、国家的股份!”陈光标说。
  关于财富,陈光标用了这样一个比喻——财富如水:“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作为一名企业家,我认为有责任和义务去回报社会。牢记恩情,为他人、为社会做些事情,这将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和最明智的选择。”的确,正如陈光标所言,慈善不是一时一地的“阵地战”,慈善是长征,而且永远没有终点,“慈善不分民族,不分国界,不分信仰。”
  (责编:丛萍)
其他文献
“周主席来了!”  6月5日至6日,对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是一个大喜的日子,上任不久的浙江省政协主席周国富带领在杭的浙江省政协农业、妇联、共青团、青联等界别组及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的委员,视察了森禾海宁、余杭基地并与森禾公司领导举行座谈。    周国富率视察团一行冒着炎炎酷暑先后来到了森禾海宁基地、余杭基地,实地视察了森禾苗木大卖场、现代化花卉苗木生产现场、森禾品种园、基质生产厂等。
期刊
1995年,APP在广西钦州成立了广西金钦丰产林有限公司和广西金桂林业有限公司,从1996年开始在广西造林,截至2007年底APP在广西已完成原料林基地建设170多万亩,为林浆纸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原材料基础。    倾力奉献的献礼工程    随着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在广西的顺利推进,APP计划在广西投资30亿造林900万亩,为开放开发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致力于在广西钦州打造中国最大的林浆纸
期刊
4号提名宝贝小档案    姓名:李蜜  生日:5月27日  民族:汉  籍贯:福建  身高:170cm  特长:羽毛球、游泳  毕业院校:中国传媒大学  座右铭:我所做的每一件事,  每一个决定,都能化为晚年时  回味绵长的微笑。  演艺经历:  白象杯第五届cctv电视节目主  持人大赛银奖  现任广西卫视《华灯丽影》、湖  北卫视《财经点对点》、江苏卫  视《音乐我当家》主持人  曾主持唐季礼
期刊
工业企业是当前我国能耗最大的行业之一,在传统视角中,造纸业不但能耗大,也污染环境,“白纸黑水”是造纸厂的代名词。然而在今天,当你踏入金东纸业、海南金海浆厂、华泰纸业、太阳纸业、昆山钞票纸厂等知名大型造纸企业时,看到的却是绿意盎然的工厂。最早进入中国的金光集团APP一直走在环保前列,其旗下金东纸业、宁波中华纸业、宁波亚洲浆纸业和海南金海浆纸业等工厂在推行循环利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方面,不但取得了
期刊
当衣容整洁的客人们,穿梭于都市里豪华体面的酒店或开会或休憩,或者某些旅客想提前预定,入住实惠便利的经济型酒店时,一个以“时尚、科技、健康”为核心理念的“商圈酒店”,正以别样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熟悉的视线中,吸引着人们的眼光。  6月19日,富驿时尚连锁酒店北京燕莎店隆重开业。这是继中关村店开业之后的第二家酒店,随后,空港店和上海陆家嘴店、徐家汇店也将于6月底前竞相开业,在奥运会召开之前,拉开了集团布
期刊
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损失惨重,在太平洋地区几无防守兵力。日军在半年内侵占了大部分南太平洋地区,西及缅甸,南至印尼,东达新几内亚及威克岛,逼迫驻菲律宾的美军投降。美国为了重振士气,1942年春,白宫和五角大楼计划轰炸日本本土。当时,美国海军战机航程不足,故决定用陆上轰炸机B-25在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日本本土。但是, B-25轰炸机无法在航空母舰上降落,便决定归航时到中国衢
期刊
林业是一种没有围墙的经济,企业发展工业原料林基地没有成熟的经验和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泰格林纸集团敢为人先,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逐步走出一条企业快速发展工业原料林基地、实行“林板浆纸”一体化的路子。    “林板浆纸”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    造纸业和人造板业是资源型加工业,必须有充足的、可持续供应的木质资源作为保障,如果只消耗原有资源,就会对生态造成破坏,企业也没有可靠的原料来源,就不可能实现
期刊
山西省从全国第一家对污染严重区域实行“区域限批”,到第一家建成污染在线监控设施……彰显了环保执法的威力。现在,山西正在从全国“污染大省”向“环保强省”转变,为此山西环保部门受到国家环境保护部的高度评价,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号召全国环保系统学习“山西环保精神”。在世界环境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山西省环保局局长刘向东。  《绿色中国》:刘局长,您好!山西作为中国的能源重工基地,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无
期刊
中央关于发展林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后,福建、江西、辽宁、浙江等地积极探索,全面推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林业的亮点,全国关注的焦点,中央和各地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虽然这项改革在全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对林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近日,记者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关问题专访了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    
期刊
2007年12月2日,记者慕名来到永安市上平镇龙共村的毛竹科技园。虽已是隆冬季节,但毛竹科技园区里郁郁葱葱的竹子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这里的繁荣。园区的主人杨国松在不到半天的时间里,就挖了四大袋的冬笋。“这几袋冬笋卖个五六百不是问题,这片竹山,20年前就分到户了,但每亩竹山产值平均仅150元,而林改后每亩产值达1000多元,最高的达3000多元,”杨国松不无兴奋地向记者讲述着。  竹农们富了,文化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