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治疗仪在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实用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i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盆底肌治疗仪在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0例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9年12月~2020年6月)和观察组(2020年7~12月),每组400例.对照组采取Kegel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盆底肌治疗仪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盆底肌力分级,盆底功能指标,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盆底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时,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分级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阴道动态压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分别为(85.46±14.68)cm H2O、(32.46±5.58)μV、(41.65±6.83)μV和(78.57±12.13)cm H2O、(26.33±4.95)μV、(34.65±5.74)μV,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3个月时SUI和PO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治疗仪可增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改善盆底功能,降低SUI、POP发生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daratumumab,DatA)治疗后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输血前检查流程及输血策略.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近期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前后的血标本,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ABO/Rh血型抗原鉴定、DAT试验;比较分析0.2 mol/L二硫苏糖醇(DL-Dithiothreitol,DTT)灭活处理前后,患者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的结果.结果:注射达雷妥尤单抗后患者ABO/Rh血型抗原定型未受影响;DAT试验阴性;不规则抗体筛查Ⅰ号、Ⅱ号、Ⅲ号细胞均阳性(强度1+至2+
输注血浆引起的过敏性输血反应(ATR)是输血主要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主要通过输血前药物预防和过敏后对症治疗进行防治,还缺乏体外试验等预防措施.研究表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组胺是IgE介导过敏反应的主要介质之一.血清特异性IgE检测、IgA和抗IgA抗体检测、类胰蛋白酶和组胺检测、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等可用于识别过敏体质患者或含有过敏原的血浆成分,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还可用于血浆体外功能性匹配.建立ATR体外试验有利于指导血浆精准输注、减
目的:研究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巨核细胞自噬水平上调对前血小板生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吉姆萨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观察巨核细胞形态及前血小板的生成,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骨架蛋白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自噬调节药物(自噬诱导剂Rap,自噬抑制剂3-MA)调控小鼠巨核细胞的自噬.结果:ITP患儿巨核细胞内存在空泡状结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 /Ⅰ和复合物Atg12-Atg5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C3-Ⅱ/Ⅰ:ITP 1.32±0.18 vs Ctrl 0.49±0.16,P<0
目的:观察淫羊藿多糖(EPS)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及Th17/Treg平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control)、模型(model)、司坦唑醇(stanozolol)和EPS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乙酰苯肼、2.0 Gy照射、环磷酰胺三联应用的方法建立AA小鼠模型.造模后,司坦唑醇组以4 mg/kg司坦唑醇混悬液灌胃,EPS组以100 mg/kg EPS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同时以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1/d
目的:分析海口地区育龄夫妇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型和构成比,为本地区的地贫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跨越断裂点PCR、PCR-反向点杂交及PCR-电泳法,对婚前或产前地贫筛查的2494例被检者进行基因检测.结果:2494例样本中共检出1037例地贫基因携带者,检出率为41.57%,其中α-地贫、β-地贫及α-β复合型地贫分别占75.02%、18.61%及6.36%.α-地贫778例,以缺失型为主,占76.99% (599/778),共检出20种基因型,占比最高的依次是——SEA/αα(33.42%,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micoRNAs的表达量与Th1/Th2失衡的关系.方法:纳入30例ITP患者(ITP组)及15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2组外周血中6种miRNA(miR-107、miR-205-5p、miR-138-5p、miR-326、miR-1827、miR-185-5p)和Th1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Th2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AimPlex流式细胞术高通量技术检测T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在高强度化疗后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探索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8月本院初诊AML患儿56例,分析总结其在诱导、巩固期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及感染部位.结果:AML患儿各阶段感染率在93.4%-96.4%之间,严重感染率平均值为16.0%(11.3%-19.6%),发生感染相关的死亡为10.7%.不明原因性发热是感染主要原因,而血流感染则常见于严重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化疗期间真菌感染率为35.7%.结论:儿童AML各化疗阶段均出现高感染发生
目的: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基因突变阳性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22例MPN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JAK2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细胞、脾增大和血栓出血事件发生率等相关性.结果:122例MPN患者中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36例(29.5%)、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56例(45.9%)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MF)30例(24.6%).MPN患者JAK2基因突变率为64.6%(79/122),PV、ET
冷冻干燥血浆在战伤救治等紧急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然而,冷冻干燥血浆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血浆病原体污染,研究表明,以病原体包膜或核酸为靶点的血浆病原体灭活技术可以保证其安全性;二是冷冻干燥后的质量损失,研究表明,向血浆中添加柠檬酸和甘氨酸可以有效维持复溶后血浆pH和蛋白活性.目前国外已有3种冷冻干燥血浆产品上市,我国尚无此类产品.因此,了解冷冻干燥血浆的研究进展,对于推进我国同类产品的研制有参考价值.
部分非编码RNA作为功能性RNA分子,虽然缺乏编码蛋白质的潜力,但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基因的表达和疾病的进展.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可能与患者自身相关,也与疾病本身、药物治疗等有关.非编码RNA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和细胞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是改善病情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候选靶标.本文就近年来在多发性骨髓瘤导致的心脏淀粉样变性、炎性因子对心脏的损害和化疗药物导致的心脏病变中,非编码RNA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