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尚香浓西餐厅 来自欧洲的邀请

来源 :餐饮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cuntia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北京的西餐,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三里屯、国贸这些西餐店集聚的地方。但有这样一家店,别出心裁地把店开到了天通苑,在那里站稳了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用这家店董事长王爱强的话说:“别人的鸡肋,就是我的商机。”这家店就是艾尚香浓。
  走进艾尚香浓,你会被一阵香浓的气息包围,轻柔的音乐飘荡在广阔的用餐大厅。艾尚香浓的就餐环境像极了在美剧中的餐厅,长长的方正的用餐大厅中,巴洛克式的水晶灯吊顶,排列有序的座位紧凑却又给每一位顾客留足了隐私空间。用餐大厅的尽头是透明玻璃围绕的厨房,厨房中干净的案板,一丝不苟的厨师,让香气在时空和心间飘荡……
  一道汤的力量
  品牌价值是品牌管理要素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品牌区别于同类竞争品牌的重要标志。迈克尔·波特在其品牌竞争优势中曾提到:“品牌的资产主要体现在品牌的核心价值上,或者说品牌核心价值也是品牌精髓所在。”
  艾尚香浓从营业之初,就很重视品牌的塑造,为了把品牌做好,它一直坚持直营,坚持自己做餐饮的理念。它的品牌故事从一道汤中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一道汤中包含着两个故事:一个有关真诚,一个有关品质。
  故事一:利润与真诚,对于企业来说都是很难平衡的天平两端。在这两端,艾尚香浓选择了真诚。这个真诚由董事长传达给每一个员工,从而让消费者通过消费行为实实在在地感受。
  一天,董事长王爱强在自家餐厅暗访,点了一碗蘑菇汤。喝了第一口之后,他感觉到味道不对,于是又点了一碗,一尝味道还是不对。
  于是他把厨师长叫了出来:“这两碗汤都是你做的?”
  “是的。”
  “你尝一尝,告诉我味道怎么样?”
  “有点……”
  “怎么做菜你是内行,有点什么你最清楚。你把这两碗蘑菇汤喝下去,然后告诉我这个蘑菇汤为什么味道不对。”
  当着客人的面,厨师长咬牙喝下去了第一碗,然后第二碗。王爱强知道这时的厨师长一定满腹的委屈,但他更明白,如果今天不这么做,以后这种事情还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
  “现在你跟我说实话,汤到底怎么回事?”
  “这汤是我提前做好的,有人点餐我一热就上桌了,所以这个味道。”
  “当你把汤端上桌的时候,这碗汤就不仅仅是一碗汤了,你端出来的是你厨师的脸,是你的良心,是店里的品牌。今天在座的顾客全部免单,汤都倒掉,费用你来承担。希望你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不要再做同样的事情。”
  这就是王爱强的真诚,不仅真材实料,还有每一个步骤的一丝不苟。为了控制菜品质量,王爱强请来了两个外籍厨师来店里亲自指导,一道菜一道菜的做,一道菜一道菜的教。
  故事二:一个餐饮品牌要想长久,就必须保证菜品的品质,而且这个品质应该是能够经得起检验的。艾尚香浓就做到了这一点。
  一个飘雨的中午,吃饭的客人熙熙攘攘。艾尚香浓迎来了一个神秘的客人,他点菜后,先拍照,后吃,吃完之后还在本子上认真的写着什么。虽然这让董事长王爱强大惑不解,但也没有多加留心。毕竟“偷师”是很正常的事情。后来,无意间,王爱强发现了一个新闻,艾尚香浓的蘑菇汤被评为西餐厅中的第一名。而评定的人就是那个飘雨的午后来店的客人。这是对王爱强专注品质最好的肯定。
  发现潜在的市场
  2009年1月份,王爱强的艾尚香浓西餐厅在天通苑北三区落户。现在,艾尚香浓仍是天通苑社区惟一一家纯正西餐厅。2009年正值经济危机,王爱强却逆流而上,涉足餐饮行业,因为他认为:金融危机袭来大家普遍捂紧了钱包,但是消费的商机还是有的,就看商家会不会把握。比如,大家买服装少了,但是吃饭是必须的支出,只要把饭菜做得实惠可口有特色,就不怕没有顾客。于是,他开设了一家定位中档消费的西餐厅,让艾尚香浓改变消费者“西餐=贵”的概念,让天通苑地区的居民可以在社区内尝到正宗的欧式西餐。
  凭着这样的理念,从开业之初的门可落雀,到如今有80%的回头率。艾尚香浓吸引消费者经历了三步走,即一站、二看、三消费。
  在天通苑,中餐的样式五花八门,然而西餐没有,正规的西餐更没有,这虽然是一个优势,但在最开始也是一个劣势,王爱强不是做餐饮的,他的团队也不是,如何吸引顾客,最开始王爱强和他的团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西餐给人的印象是有品位但价格贵,这也是我们开店前三个月遭遇的最大危机。刚开业时,百姓来餐厅外围观、看热闹的多,进餐厅的几乎没有。后来有些年轻人进来坐,试着看菜单,发现并不像想象中那样贵,这才开始点餐消费。而我们这里人均50元左右的消费标准又很快得到居民认可,现在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是老顾客。”
  5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正宗欧陆休闲主题西餐,讲究、细致、周到的服务以及风格迥异的用餐环境。落地窗外渗进来的和煦的阳光把整个餐厅笼罩在安静温暖的氛围中。在这样的环境里,宾客既可选择在简餐区落地窗前享受无线上网的放松休闲方式;又可选择步入宽敞的烧烤区,透过明档的窗口体验饕餮盛宴开放式的烹饪过程所带来的别样感觉。
  二楼是王爱强致敬的一笔,这位吃到的第一道西餐是罐焖牛肉的西餐厅董事长,有着对那个年代持有的深刻记忆和情感。走上实木的楼梯,看到的尽是一派俄罗斯风情的装潢。拉开落地窗帘,鸟瞰整个餐厅,楼下厨房的烤肉清香和奶汤的甜腻阵阵飘来。
  编辑 刘金金
其他文献
一些限制,意识在淌流寻找  寻找。直到荒原寂静的安眠  房子的屋顶引向天空,空旷  看不见树木,伏地的草簇紧贴着  干涸的泥沙。如同死死地拽着柴达木  咸腥的肌肤摇曳  阒寂无人的山岗,透着灰泥和煤块燃烧之后的冷却  护送风走向依稀如梦的雪山。  天色与雪色的界线  所有绵密的山梁,堆放的柴火  听不见辽远的脉搏  难得相遇鸟羽的划过  柴达木的夏天  有风,但更奔放强大的  是太阳光与风的全覆盖
期刊
不得不说我是幸运的。当白林先生的长篇小说《边地》编辑成册,他在第一时间就送了我一本,于是我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这本书的第一位读者。暂且不论这本书他的文学含金量有多高,首先,他的出版标志着九寨沟这一区域终于有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填补了九寨沟文学体裁上又一项空白,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次跨越。作为九寨沟的文学爱好者和白林先生的倾慕者,我要郑重地向白林先生说一声:衷心的感谢您!  九寨沟在历史的
期刊
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她的《文化模式》一书中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必须把个体理解为生活于他的文化中的个体,把文化理解为由个体赋予其生命的文化。”众所周知,文学及其文学创造者,大多都是从自我所热爱的民族精神和生存经验出发,来表达自己对人性和世界的认知。藏族文学正是因为根植于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才呈现出其文学个性与创作的特质。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西北部。这里地理位置特殊
期刊
在全球化的今天,有没有一个具体化的自然的概念?在互联网、物联网时代,有没有一个能满足人类接近自然并与之融合的愿望的地方?如果你在寻找答案,有一本书,你一定要看一看。  羌族女作家杨素筠在她最新出版的作品《原乡》里,向读者展示了她的故乡——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传递了来自这片土地上的乡音:自然、亲切、浪漫,让人难忘。  嘉绒,意思是“农耕的山谷”。这是一片从成都平原向西北方、由平原向山脉的过渡带
期刊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个角落为那些逝去的似水流年所保留,也许是某个车站,也许是某座校园,也许只是一条宁静的小路,连接着让你心动的一段故事……而本期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们,在时间坐标的远端,因为某种机缘见证了一家饭馆的从无到有到发展壮大,并在无数次的一粥一饭之间,与这些餐馆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从某种意义上说,餐馆也是一个小舞台,上演着人生的相聚分离、悲欢沉浮,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可能与餐馆发生联系:满月酒、高考
期刊
我对面的王清一头微卷的及肩短发,皮肤白皙,身材修长。她戴着眼镜,说话声音轻而温婉,偶尔还会为自己的不善言辞流露出一丝拘束和歉意。这个女老板既不像阿庆嫂,也不像佟湘玉,更像是一位斯文的老师或学者。就是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用了10年的时间把一家陕西风味的饭馆在京城经营得风生水起。  2004年初,王清在一位陕西朋友的鼓励下,在京城朝内南小街开了一家名为“秦唐府”的陕西小馆子。10年前,陕西小吃在北京还
期刊
本文标题中支离破碎的几个毫不相干的概念和景物,只有集中到一个名叫花雷的北京爷们的身上,才会活灵活现地播映出一位餐饮人筚路蓝缕、艰难创业到势如破竹、成功登顶的原生态的“生活连续剧”。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笔者在位于北京东直门海运仓胡同的一家全国性日报担任编辑工作。那时候,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远没有现在这么大,社长、总编辑及资历较深的部门主任的工资也就百元上下,比我们这些普通的编辑、记者所挣的六七十元
期刊
“我喜欢大地的栅栏,它是构筑在我童年生活中最温暖的家园。”文友杨素筠曾经和我去若尔盖巴西片区采访民间艺人的途中,看到半山腰用柳枝和荆棘搭建的牛圈深情地说。她久久停留在初夏绚丽的阳光下,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了令她心旌摇荡的椭圆形栅栏。至此,我记住了她心中最柔软的记忆源自儿时的梦想。那一天,我们满载而归,不仅邂逅美景、野猪、森林和水磨,还得到了求吉嘎哇寨老支书泽旺仁真的热情接待。他用一整天的时间给我们讲述
期刊
铁棍山药烧鲍鱼  主料:鲍鱼10只。  配料:铁棍山药50克、西班牙火腿20克。  调料:精盐2克、蚝油5克、鲍鱼酱5克、鲍鱼汁5克、老汤50克、大葱20克。  点缀:蓝绣球化、茴香。  做法:  1 将活鲍鱼浣净去壳,然后放在鲍鱼汤里煲制2个小时备用;  2 将铁棍山药上锅蒸熟取出,然后去皮备用,大葱炸制备用;  3 将煲制好的鲍鱼放入调好的汤中,加山药炸大葱,小火慢炖烧制汤汁浓时即可;  4
期刊
2016年12月我跟素筠去汶川参加阿坝州重点作品改稿会,路过梭磨马塘村时素筠说,走,我带你去看看马塘村。于是我跟着她在那个名叫马塘的美丽村庄里逗留了一个多小时,山坡、灌木、草坪、车辙,溪水、薄霜、浅雪、凌花,还有阳光初照的菜地、栅栏、牛羊、建筑都让我们流连。素筠说,什么时候我们休假到村上來住上几晚,听雪,听雨,听风吹过村子的声音……  那次改稿会上我就杨素筠的散文集《行走在嘉绒羌地》作了题为《乡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