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符找到属于自己的灵魂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love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学琴队伍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群体,学生在学琴过程中缺少深层的思考,只关注钢琴的纯粹技巧的训练。一些钢琴教师也较少关注对学生进行技术以外知识的灌输,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音符在空气中飘荡却寻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灵魂,这样的钢琴教育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那么,钢琴教育者应该如何开展钢琴教育的普及化工作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点的贯穿使用,力求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实现美育的目标。
  一、尊重乐谱
  钢琴曲谱是进行弹奏最基本的文本工具。因此,教师应当首先锁定在钢琴谱上。不同版本的同一首乐曲,其文本可能会在指法、连线、表情记号、力度记号、音符疏密程度、排版、是否删减作曲家的即兴演奏谱部分等方面存在差异。
  作为教师,有责任让学生知道有哪些版本,每个版本的底本是什么,并且为其选择相对较好的版本。在与净版对照后告诉学生什么地方是作曲家本人的意图,什么地方后人编订补充,编订补充的根据何在,意义何在。只有在充分尊重乐谱的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走进作曲家的心房,触摸他的心跳,进而跟随作曲家的情感起伏,体会作品的内涵,这是对美进行升华的一个过程,学生才能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体验音乐给予的乐趣,同时也能在弹奏方面获得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
  二、深入内涵
  无限地靠近作品本身是演绎作品的理想状态,是每一位演奏者所追求的。尊重乐谱是走进作曲家心灵的前提,为我们深入解剖作品内涵提供了可能,但要真正做到充分理解作品内涵,解读作曲家及其作品,应当从以下三方面着力,加深对音乐文本的地缘历史文化环境的了解。
  1. 对文本产生的特定社会文化总体背景的了解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受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其音乐创作的内容及风格呈现出浪漫主义特点。“在巴黎,肖邦与浪漫主义诗人密茨凯维茨、文学家乔治·桑等的交往,使他的浪漫主义风格日趋成熟,他的钢琴叙事曲就是直接在浪漫主义文学家的影响下创作的。”由此可见,一切创作都会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体现特定的时代特征。弹奏音乐作品时,学生应当考虑到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思考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是否有悖于作品本身。
  2. 对文本产生所依托的艺术环境与艺术家群的了解
   在特定的社会环境里,艺术家们因风格相似或审美取向的集中而形成一种有别于其他风格的艺术派别。他们在创作上相互影响,相互交集,不同流派之间组成不同的艺术家群,这与艺术家当时身处的艺术环境有关。
  以勃艮第乐派为例。“勃艮第地区的音乐作品多用大调性,主要为三拍子,两拍子用于大型作品的对比部分。”勃艮第乐派的诞生及其称谓是在特定的艺术环境所形成的艺术家群。
  3. 对作者的生活际遇与个体精神状态的了解
  以柴可夫斯基为例。柴可夫斯基自1876年起与俄国梅克夫人建立了通信友谊,此后接受其年金资助长达14年,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知己。1877年辞去教学工作,从此时至80年代后期,主要居住乡间或国外,全力从事创作和演出。梅克夫人的资助让柴可夫斯基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较稳定的保障,休闲旅行与工作之间的灵活支配为他创造了更多的创作灵感,也进一步充实了精神养料,其作品在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上达到新的高度。
  三、整体把握
  这里所谓的对乐曲的整体把握主要是指对全曲曲式构架的把握。了解音乐素材的逻辑性衔接,清楚音乐在行进过程的呼吸,对于轻松驾驭乐曲有很大的帮助。学生清楚乐曲的曲式思维构架,是对音乐形态美的一种感悟。以下笔者以贝多芬第七首奏鸣曲第二乐章呈示部的分析为例进行阐述。
  简单的曲式结构图:
  
  1. 主部主题(1—9)
  含有悲伤曲调的主部主题以饱满的音响在浓厚和弦的背景上出现,描写了他那寻求安宁和平静的痛苦心灵。乐章一开始就在钢琴最适合演奏优美如歌旋律的中音区来表述,以八分音符为主时而出现四分音符的节奏陈述,显得格外平静。第4小节最后一个和弦有较强的不安定感,像是悲哀地诉说。第7小节琶音的力度变化使主题推上了高潮。9小节的主部主题仿佛是在远方出现,一点点地激动起来,总是力求把钢琴的声音做到最富有歌唱性。
  2. 连接(10—17)
  从第9小节后半部分开始就以活跃的节奏型在高音区发展,逐步转向了C大调,最后以完全终止结束,使人产生快乐、明朗的幻觉。左手以十六分音符进行,与主部主题形成了对比,但还是从容地、平静地进行。高声部在这平静的伴奏背景下,自身平静轻柔的装饰音节奏和优美琶音的旋律线条都使其富有獨特的表现力。
  3. 副部主题(17—26)
  第17小节转入a小调的副部主题,柔美又很精致,带有一定的宣叙性,从跳入调性的增和弦开始,音乐就变得阴沉而不安。贝多芬在这里倾入了很多激动的感觉,像用刚毅的激情来摆脱悲哀,从强烈的力度对比上就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从第18小节开始变奏重复第17小节的素材。第19小节的情绪更为激烈,附点八分音符和断奏音仿佛像送葬队的铜管号角声,第21小节第一拍结束副部主题的四小节乐句,接下来还是一个四小节的变奏型乐句。第25小节的和弦在此时显得格外柔和、细致。
  4. 结尾(26—29):
  第26小节的结束主题一开始就加固了a小调的调性,高音旋律很有表情、很优美,低音伴奏也很清晰、平稳、连贯,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最后呈示部在下行的半连音上结束,带给人们内心无尽的悲哀。这首奏鸣曲体现了贝多芬早期的创作风格,创作手法比较规整,内容上却充满了丰富的表现力,因而音色上也是很丰富多变的。
  教师在音乐板块的划分,调性布局的把握,音乐过程的分析等方面给予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作曲家的整个创作意图和创作思维,理解乐曲情感表达的总体方向,让学生在整体上理智地把握和处理。
  四、细致表现
  乐谱上往往会有各种表情术语,这是作曲家对作品中各种表现因素的必要要求。学生需要认真研究谱面上的各种术语标示,了解作品的情感基调及其音乐过程中的色彩变化,对作品整个曲式思维过程要有明确的把握。
   如柴可夫斯基的《四季》,作品《六月——船歌》中,乐曲开端便有术语“p”及踏板的标示,乐音较为稀疏,节奏简单,音色比较单薄,下声部以单音及三和弦进行舒缓的交替式衔接,上声部从第二小节以弱起节奏开始,级进上行的旋律在柔缓的下声部衬托下,让受众思绪不自觉地走进作曲家早已营造好的恬淡意境:在平静的湖面上微微泛起层层涟漪,周围的一切都享受着清风的爱抚与大自然宁静的倾诉。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注意对每一乐句要交代充分。
  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在美育思想上的钢琴教育才可能推动钢琴演绎的发展,体现钢琴教育行为真正意义之所在。
  责任编辑李淳
其他文献
唐代守明州司马宋元质墓志于2006年采集于西安市西三环红光路立交附近。由基志可知,宋元质本人崛起于行伍,后仕虔州司户参军,终于守明州司马.会昌四年(844)卒于京兆长安县辅兴里第
英语是一种国际语言,我们学英语的主要目的是要锻炼会听会说的能力,可以把这种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然而,我们缺少说英语的环境,特别在乡镇学校就更缺乏了。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有义务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的环境和条件,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如何在不影响课程进度的前提下,省时而又有效地开展口语教学活动?  第一: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bedroom/school...在学完一至两个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评价方式呢?   一、热爱学生是激励性评价的基础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
我校英语教学重基础,重视学生词汇的过关和应用;课堂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积极辅导学生,培优辅差;积极组织开展各项竞赛活动,如单词竞赛、朗读比赛、手抄报比赛、口语竞赛等。学科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同时也从中发现了不足和亟待提高的方面,朗读就是其中之一。  一、我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生源状况分析。我校作为一所乡村小学,生源素质相对薄弱,家长认识狭隘,认为“只有出国,
语文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尤其是山区小学语文教学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广阔天地。当前,素质教育在山区推进取得了一些成果、进展,但农村设备设施较落后,教师、家长的观念还未发生转变,山区小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如何改革山区小学的语文教学呢?  一、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在山区,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满堂灌”、问答式的教学,整节课都是教师包办代替,把学生当作听众,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怎样
异位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过程,俗称宫外孕。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病因常由于输卵管管腔或周围的炎症,引起管腔通畅不佳,阻碍孕卵正常运行,使之在输卵管内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