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孤独第一人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qeed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时空的交汇节点上分析《登幽州台歌》中陈子昂的孤独体验,从历史现实分析陈子昂的孤独来源,从个人需求理论角度将其个人孤独上升到根本性孤独。
   【关键词】孤独体验;时空交汇;个人性孤独;根本性孤独
   初唐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已成绝响,回荡在古往今来多少人心中,只因“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下,笔者将结合作品分析陈子昂的孤独体验。
   1.时空交汇点上更显陈子昂之孤独。试想一下,陈子昂处于时空的十字交汇点上,就在那一点上,就只有他一个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地悠悠”。首先在一个现实时空之内,他独自登楼远望,放眼望去视野无限开阔。其次在历史的时空之内,他由当今君臣回想到燕王乐生等辈,不由感慨万千。再次,在他的思想时空之内,由此及彼,由自身想到历史的时间轴,由自身想到宇宙的浩瀚。处于时空交汇点中的他,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却孑孓一身,“独怆然而涕下”。
   2.陈子昂为何独登台独怆然?他的孤独源自哪里?据史料记载,唐高宗开耀二年(682年),进士及第。高宗驾崩于洛阳,他上书在洛阳建高宗陵墓。武则天很欣赏他,拜为麟台正字,历官至右拾遗,却对他宠而不用。通天元年(696年),武则天派武攸宜北伐契丹,陈作为右拾遗随军参谋。他直言进谏,武却不纳,不仅无功,反而受到降职处分。由于悲愤于是登上幽州台。他想建功立业却不被赏识,他胸怀大志却怀才不遇。
   相传幽州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纳贤才而筑,今陈子昂登幽州台,想起古之贤君良臣,再想到自身的处境以及当今世风,念今再无古者,亦无追随古者之来者,空有黄金台,“白云千载空悠悠”。报国之路在何方?今之賢君良士在何方?志同道合者在何方?由于内心孤愤、抑郁难解所以登台,登上幽州台却益加引发内心之情更增孤独之感。同时,登高望远,眼界开阔,与天地更加融合,却更显个人的渺小。在与天地自然对话的过程中,往往被震慑而生人类自惭形秽之感。天地无垠而人生有限,天地如沧海而人如一粟。功业未就而时不我待,诗人内心不由得焦灼和惆怅。如此种种,时空交错,使陈子昂内心所有情绪奔泻而出,登台一举成为导火索,诗人悲怆之情由一哭而出。
   3.从个人性孤独到根本性孤独。陈子昂的孤独,是因为有志难骋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他希望被君主重用被同行理解,可是这个需求却无法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在现实中受挫,他不被理解不被接受,他受到排挤入狱降职。孤独体验产生于主体渴望沟通的强烈需求与这个需求不能实现之间的矛盾。他渴望像乐毅那样被理解被重用。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诗人领悟到的更抽象、更永恒的孤独。时间上人类生命短暂,空间上更渺小。个人的得失与荣辱在面对永恒的宇宙时都不再重要了,从而超越了个人的孤独。
   参考文献:
   [1]蓝嫦.超越时空的孤独者之歌——浅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J].文教资料,2014(08),4-5
   [2]覃卫媛.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多重文学空间解读[J].传承.2014(12),145-146
   [3]陈少华.孤独体验[M].花城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赖思晨,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从事语文教学、教研、班主任工作十年,担任语文学科备课组长,曾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承担宝安区区级公开课。
其他文献
寒假里的一天,弟弟突然蹦出來一句:“姐姐,什么是过年呀?”“过年就是过春节。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呢!”说完,我突然觉得这个答案对于三岁的弟弟来说,可能像雾里看花一样,还是不明白的。我好好想了想,认真地对弟弟说:“过年的时候,我们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还可以收到压岁钱。过年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放鞭炮。”弟弟的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要放鞭炮呢?”看到弟弟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我只好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
期刊
班主任是每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低年级的小学生有他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幼稚,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辨别是非能力较差,这些特点都是学习的不利因素,但是他们也有有利的一面,如他们天真,热情,善良,友好,批评后不记仇等等。作为班主任了解了低年级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后,在教育教学过程多多利用,开发有利的因素,采用一些方法把不利的因素
期刊
“三争一创”即:争当吃苦耐劳好青年、争当青年创新能手、争当安全生产双十佳,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在优秀青年中用典型选树对广大团员青年进行现实、直观的教育和引领,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实践证明,充分运用和发挥“三争一创”典型选树的激励作用,是推进企业青年建功立业的主要载体和重要任务,是打造和培育企业青年艰苦奋斗、改革攻坚、岗位建功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三争一创”典型选树意义及作用   (一
期刊
千岛湖,顾名思义——千岛之湖,听闻千岛湖地质复杂,景色雄奇,而我本来就是一个小小探险家,此行定不虚行。   先让我来做个简单的介绍吧,目的地:千岛湖;人员:除了我们一家三口之外,还有两人,均为老爸的朋友。三小时后,我们便到了酒店入住,然后去吃了鱼头汤,酒足饭饱之余,便冲向第一个景点所在地——灵犀洞。我们下车步行,进入洞中的一个亭子,亭子古色古香,原来这是一个售票处。我们买了票后,乘船进入洞中,当
期刊
【摘要】小学中年级学生初识作文,经常因为没有写作素材无从下笔。在这种情况下可将游戏情景作文教学引入到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游戏中边观察边记录,充分体验游戏带来的真实感受,从而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学生有了愉悦体验以及成功的感受,便会乐于表达,勤于写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作文教学   小学中年级作文既是对低年级看图写话的延续,又为是高年级作文训练做准备,其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不言而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所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选好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方法,讲究德育分寸的适度,在备课时设计好德育教育的环节,是很有必要的。如何立足农村,深挖语文教材或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因素,是每个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一、利用教材,熏陶感染   语文教学中德育有潜移默化的特性,因
期刊
“自由表达”不仅是学生能够对教师教学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文本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而且是能够在话语中流露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自由表达实际上是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它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途径,更是学生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创造潜能的前提。   一、语文课堂自由表达能体现语文学科性质及目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期刊
“三生教育”包含“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个目标点,其目的是通过认知以及实践让学生包括教师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健康地提高生存价值,明确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关心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推而广之,关心朋友、他人的生命安全;掌握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识,把握生存规律;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获得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最终把学生塑造成一个比
期刊
半生光阴心血凝,五载对壁益求精,火光中是逐渐消逝的书稿余烬,脑海中熄不灭的是对精益求精追求的烈火,徐老的一部《牵风记》完美随风而来,他精益求精的态度,让我难以忘怀。用精创作,求精修至,完美牵风而来。   半生修得一书成,精益求精是徐老的创作态度。耗时五十八年之久的马拉松创作,把20万字浓缩至10万字,忍痛将书稿付之一炬又重新开始,徐老已不单单是在写作,而是以笔为锋,雕刻一件拥有完美比例,绝无瑕疵
期刊
沐浴在阳光下,坐在白色秋千之上,树影摇曳,花香氤氲,手捧一本《海子的詩》,便感到清风阵阵吹来。   阳光照耀在泛黄的书页上,我跟随风走入海子诗句的字里行间,感受海子的四季……  春夏之风   清风徐来,我轻读道:“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温暖的诗句,仿佛让我也身临其境,读着海子的诗句,一股力量在我身上涌现。我也愿在心灵的净土上筑一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心房,始终向往美好,追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