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改革进行了近十年了,在给语文教学带来创新与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和困惑。围绕语文课程到底该侧重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争论也不绝于耳。那么,到底我们的小学语文课该教什么?
  一、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师生理解文本是基础
  1. 教师自己要先理性地理解文本
  教师首先要以读者的身份去读文本,聆听文本的声音。如叶圣陶所云“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方能“入情得意”。教师只有设身处地去解读,去思索、去体会才能产生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引领学生更好地进行“文本、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
  其次,老师还要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超越性地解读文本。只有秉承着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才能尊重学生的多元化解读文本。只有超越性地解读文本,才能更好地实现大语文观。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就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更厚实。
  再次,认真备好生本。我们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好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文本,找出哪些学生可能会有感受,学生能体验,学生会动情的地方。也要知道学生会在什么地方上可能有困难。因此 “备课”、“钻研教材”的内涵早已扩大,它应是教师对教材、教参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审视的结合。同时还是对文本与生本理性认识的完美结合。
  2. 放手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可见,学生只有与文本对话,与文本有最直接的最亲密的接触,学生才能感知文本、质疑文本,进而激发创新能力,生成全新的视界,产生属于自己的东西,而这是谁都代替不了的。
  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一定要先与文本进行对话,也就是要预习。只有学生在课前对文本进行有效的预习,才能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交流的阵地。
  同时,课堂上要留足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只有充分阅读理解文本之下才能说出什么精彩的东西,才有学生的独特感受。否则课堂,很可能就变成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解,或师生反反复复的问答所代替。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二、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层次推进的课堂模式是核心
  所谓的“层次推进的课堂模式”是指构建语文生命课堂阅读教学的一种模式。这种课堂模式是我们东周小学语文科组在“語文生命课堂”的研究过程当中,在我们的冯硕万校长的亲自指导下总结出来的。这种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分三个环节:一阅读与理解。二赏析与析疑。三拓展与创新。
  第一个环节是“阅读与理解”。这一环节只占整节课的5到10分钟,主要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第二环节是“赏析与析疑”,这一部分大概占整节课的20到25分钟。通过重点词句的赏析与析疑,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既要让学生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又要品味语言的形式,掌握语言形式的运用规律和技巧。理解课文内容与学习表达形式有机统一、高度融合,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学会积累、运用语言。第三个环节是“拓展与创新”,这个部分约占整节课的10分钟。通过前面的交流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时可以是对文本的总结和升华,也可以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进行拓展和超越。比如演课本剧、举行辩论、做采访、当导游,写诗等等。
  比如《普罗米修斯》一课,按“层次推进式”的语文教学模式,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环节“阅读与理解”,我只提了一个问题:通过自由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到的几位神,并说说他们给你留下的印象。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概括出课文的梗概。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轻松地从整体上把握了文本,对文章有了自己的初步印象和理解。第二个环节“赏析与析疑”,我主要也是抓住了一个问题:通过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词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个问题是学生在原有初步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阅读和思考,这个过程主要体现学生的个性阅读。很多学生汇报了自己感动的地方,并说出了自己感动的原因,我再顺学而导,教会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句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理解文本过渡到抓语言形式的规律,并在这个过程中落实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这样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就高度融合统一了。第三个环节“拓展与创新”我通过想象写话的形式让学生创造性地再造文本,通过赞美普罗米修斯并形成诗歌,让学生升华了感情,实现了内涵丰富而诗意的语文课堂。而课后作业布置,实际上是对这一部分的延伸,也是对本单元训练点的强化。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去复述这个故事,阅读希腊故事,感受古希腊神话的魅力。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所焕发出来的智慧和生命的光彩,不是一般的教师分析讲解所能替代的。
  三、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八大基本功是保障
  我们学校研究生命课堂以来,总结了生命课堂的八大基本功:激扬才情、艺术调控、善于倾听、内涵评价、精彩碰撞、有效合作、精心演绎、鼓励拓展。
  激扬才情。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必须创设一种让学生处于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让学生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以愉快、高涨的情绪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艺术调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预设,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其实,课堂是动态形成的,是开放的、互动的、多维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多元的对话,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的。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所以,生命课堂少不了老师的教育智慧,进行良好的艺术调控。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危害,低碳城市正日益成为国内外未来城市建设的热点。本文以江山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为例,借鉴国内外低碳城市实践经验,在“两型社会”思想的指
分析了城市园林建设树种的选择与配置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措施。同时指出城市园林建设应具有科学性、艺术性以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主要分析了哈尔滨松北区绿地系统结构和内容,结构主要由城市本底、廊道、斑块组成,内容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态绿地、附属绿地。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之本,生态城市的规划是21世纪人类城市发展的主要价值取向。本文就首先阐述了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特征,结合我国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提出生态城市规划
作文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写作。教师要本着“授人以渔”的原则,积极传授给学生写作秘诀,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思考与内化作文知识,掌握写作技能,进而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逐年的提高,但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严重污染了我国城市环境,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城市
以浙江省廿八都古镇为例,阐述了古镇保护开发项目实施两年来,通过保护整治历史建筑、更新完善基础设施和发展旅游经济等实践,使古镇保护与开发利用有机结合,形成良性循环。提出“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规模庞大、技术含量较高,是现代化运营管理的保障与基础,对高速公路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发挥都有非常重大的若用.是高速公路重要的组成部分。
(2011年10月24日)国务委员先生、部长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我很荣幸今天来到这里,来到国家行政学院参加本次中欧社会管理论坛开幕式!
地震作用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确定所设计的结构是否满足最低抗震设防安全要求的关键步骤。本文主要研究电厂主厂房框架结构的纵向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