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苗疑虑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h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9月,家长和儿童迎来的除了开学,还有一场疫苗“运动”。卫生部决定:在9月麻疹流行低发季节,用十天时司集中在全国统一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活动。
  所谓强化是指8个月到14岁的儿童,不论此前有无接种过麻疹疫苗,均被建议参加接种。
  尽管官方一再强调,此次接种活动采取自愿原则,而且免费,但仍有家长表示疑虑:为何要展开如此大规模接种?有无隐情?
  9月6日,自称是北京大学免疫学系博士的王月丹,以一个三岁儿童父亲的身份发表博文,对麻疹疫苗强化接种的作用提出质疑。当日,网络和手机短信还散布传言称,即将进行的1亿儿童额外疫苗注射,使用的是“美国赠送的产品”,其“完全可能是慢性毒药”。
  针对这一传言,卫生部紧急辟谣,连发六次公告,表示本次使用疫苗,均为国产,所有疫苗均经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检测合格。而且,多次接种麻疹疫苗不会增大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同时,卫生部在网上还公布了一份非常详细的《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问答手册》。
  9月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在线访谈。参与答疑的专家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的麻疹免疫专家、规划专家,北京儿童医院的呼吸科大夫,以及疫苗生产单位的专家。各专家所属领域覆盖了当前大众质疑的每个环节。
  
  尚未消除的麻疹
  
  根据卫生部安排,这次接种活动自9月11日至20日,涉及近1亿名儿童。
  为实施这一计划,相关部门准备良久。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梁晓峰告诉《财经》记者,卫生部门筹备了两三年,准备了1.1亿多支麻疹疫苗。
  麻疹是一种危害儿童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通过人际传播,可使用疫苗预防。在使用麻疹疫苗之前,如1959年,全国报告的麻疹发病数近1000万,死亡人数约30万。1978年开始,中国对麻疹实行计划免疫,1980年 2009年麻疹发病较之前下降了98%以上,近30年至少避免了1.17亿人发病、近百万人死亡。
  但是,中国的麻疹发病率在近几年有所反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统计数据,2008年麻疹发病131441例,死亡达到102例,发病率位居传染病第五位。
  此外,在世界范围内,美洲区已经消除麻疹,而中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区不仅尚未消除麻疹,且病例数近年有所提高——由2004年的9.17万上升到2008年的14.79万,而中国占到西太平洋地区人口数量的74%。
  世界卫生组织也提议,在世界范围内消除麻疹病例的发生。
  城市儿童一般都会常规接种疫苗,在农村等欠发达地区和流动人群中,疫苗接种会出现疏漏,这些地区一般也是疫情的高发区。同时由于当今人口流动大等原因使疾病传播便捷,所以仅在局部接种,难以做到彻底消灭麻疹。
  在以上背景下,各地强化免疫活动相继展开。2009年,四川、甘肃、天津、山西、山东、云南等省均进行了麻疹强化免疫,将发病率降为十万分之三点五—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中国是组织工作比较严密的国家,此前国内也有过相似的案例,比如脊髓灰质炎10年前也发起过强化消灭行动。为加速消除麻疹进程,此次全国强化免疫也应景而生。中国疾控中心免疫中心副主任医师罗会民认为,在短期内对特定人群开展强化免疫,可以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形成一个大的免疫屏障,有效阻断病毒传播。
  
  安全的强化接种
  
  麻疹疫苗在各国都被列入国家常规免疫计划,但此次行动被冠以“强化”之名,这正是许多家长的疑问,孩子已经接种过麻疹疫苗,似无必要再挨一针。
  中国计划免疫包括两个程序:一是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即在1周岁内完成的初次接种;二是以后的加强免疫,即根据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况适时地进行复种。
  中华医学会研究员照日格图向《财经》记者表示:“即便此前已经接种过并产生抗体的儿童,再接受一次强化接种,也无不妥,而且仍有必要。”
  城市儿童一般都会接种常规疫苗,但在农村等欠发达地区和流动人群中,疫苗接种往往出现疏漏。农村是疫情的高发区,照日格图说:“此次属于非常规接种,说明此前麻疹控制不太好。”
  在近年毒奶粉、山西疫苗风波、早熟门等事件相继发生后,公众对于下一代的健康高度担忧。尽管卫生部门已反复详细解释,仍有家长对疫苗心有余悸。
  此次使用的麻疹疫苗毒株被称为“沪191”,是30年前从上海一名11岁的麻疹女孩身上分离出来的,由国内制造。对于其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免疫、疫苗和生物制品部医学官员彼得斯特雷贝尔(peter Strebel)表示,疫苗生产过程与外国一致,而且中国生产、使用这种疫苗预防麻疹已经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
  但疫苗的成分还是被部分网友质疑。疫苗成分中较有争议的是:铝和抗生素。照日格图表示,在疫苗生产过程中,抗生素用量非常少,主要是在培育期;而现有纯化工艺也尽可能地消除了抗生素。
  铝被用于疫苗的佐剂,它对人体是否有害始终存疑,“至今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证明铝有害健康。”照日格图说。
  但免疫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案例,确实不可避免。“风险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只是百万分之一。”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梁晓峰说,接种以后一般都有发热现象,甚至有皮疹,类似轻微的感染性麻疹,但绝大多数反应都会在1天~2天内自行恢复。
  这“百万分之一”、“1天~2天内自行恢复”的说法仍无法坚定家长的信心。在多起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后,中国的家长如同惊弓之鸟,疫苗注射后一次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卫生部门的统计只是一个数据;对于家长,却是可怕的悲剧。
  此前在国外,麻疹疫苗也曾不断遭到质疑,如一个英国的研究小组发表文章认为,麻疹疫苗与孤独症有关。当时引起轩然大波,但后来美国的一个研究组通过收集资料、数据等做对比分析之后,否定了英国小组的结论。另外,也有研究指出麻疹疫苗可能引起小肠疾病,但很快也被科学界否定。
  
  疫苗的成本与收益
  
  卫生部陆续发布的消息显示,此次麻疹疫苗的生产机构,分别是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600161.SH)、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四家机构均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相关,其中上市公司天坛生物的控股股东即是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这些消息,令此前“美国赠送的疫苗”的传言不攻自破。家长对于疫苗来源的疑问,也逐渐得到权威解答。但其仍然不足以安抚民众。
  “如何确定孩子免疫成功,体内产生抗体?”对这一疑问,梁晓峰解释说,由于个体差异,有些孩子接种了疫苗,未必会产生抗体。接种后,家长可以通过检测抗体来确认。不过,抗体检测费用高,耗时长,操作也远比接种复杂;在个别情况下,抗体阴性也不表示没有免疫力——严格地说,并无甄别良方。
  在难以甄别的情况下,对已经进行过常规接种的儿童再次接种、强化免疫,这样的双保险做法,应该说比检测抗体更划算、也更可行。
  此次全国统一强化免疫所用疫苗,并非由国家卫生部统一采购,而是由各地政府自行对企业招标,挑选采购。由于是免费接种,中央财政安排了1.57亿元的疫苗和注射器经费,接种补助费用则由地方政府来解决。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定,一支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出厂价格为1.1元,一支为两人份。
  此次,浙江省政府还增加了资金投入,选择给当地儿童接种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是合并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的三联疫苗,成本较高,而其他地区普遍接种的仅是麻疹疫苗。
  业内人士向媒体透露:此次使用的“沪191”,是有30多年历史的老疫苗,价格比较便宜,留给企业的利润很低。
  国内外专家大都认为:1.57亿元的财政支出,对于政府而言,与其说是开支,不如说是一种投资。麻疹疫苗节省了大量可能用于治疗、康复的财政支出。
  
  95%的压力
  
  除了疫苗自身的安全性,来自幼儿园和学校的压力也给家长平添忧虑。本应是“自愿”接受的强化免疫,却或多或少地抹上了“被自愿”的色彩。
  “虽然是自愿,但如果不让女儿接种,女儿在学校会觉得自己特殊化了,有压力。”一位小学生家长对《财经》记者说。
  在上海,有幼儿国工作人员直言:如果有学生家长选择不接受,那么学校也会想出别的方法令其接受,因为有95%接种率的要求。
  梁晓峰解释说,我们希望这次的接种率能达到95%。但卫生部门这个95%的“希望目标”,下到地方各级部门,就被理解成他们的“指标”。
  事实上,95%的接种率来自于麻疹本身的需求。麻疹是高传染性疾病,其传染性远高于SARS和甲型流感。对于人群来说,需要有95%以上的人有免疫力才能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
  但由于疫苗本身特性和接种个体的差异性,即使接种率达到95%,也不意味着疫苗的有效率能达到100%。
其他文献
“这六名获奖者是你们从未听说过的最重要的无名英雄。他们都为了保护自己祖国的环境而奋斗,经常面对巨大的危险。”理查德·戈德曼在戈德曼环境奖2006年颁奖大会上,如此评述获奖者。  戈德曼坚信,不应该囿于保持基金稳定,要敢于花钱,以应对当前世界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他是最早支持环保事业的人之一。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此领域颁发相关奖金。目前,戈德曼基金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致力于环保事业的组织之一
期刊
金融危机以来,业界对于综合金融颇多反思和争议。对于正在探索综合金融的中国金融业来说,路径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  综合金融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混业模式,即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相互之司交叉持股。这种模式对于监管、公司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有很高的要求。其风险在于,因内部业务复杂程度很高,容易造成不同业务之司的风险传递;而且,由于不同性质的业务混杂,难以计算资本充足率,不利于实施有效监管。  另一种是分
期刊
许多人开始等待最终结局出现:大股东黄家与二股东贝恩资本握手言欢,陈晓则以一种体面的方式结束这段颇有争议的职业经理人生涯     国美电器创始股东黄光裕家族与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陈晓为首的国美董事会之间的公司控制权之争,终于在9月28日的香港特别股东大会上决出了一个结果,这意味着国美争夺战步入了残局,但最终赢家是谁,却不是这次股东大会所能决出的。  黄家的五项动议四项被否,但大股东地位未变,股权稀释风
期刊
我是上海复旦大学的毕业生。1984年参加过上海发展战略的制定工作。近15年来又一直在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教书。作为“半个上海人”,我欣喜地研读了《财经》杂志社对上海市市长韩正的访谈稿。  我之所以感到欣喜,是因为韩正市长清晰地回答了许多对上海发展关系重大、而又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这表明上海市党政领导对问题症结有切实的把握,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  我这里所说的重大问题,首先是指
期刊
大陆城市化的水平还比较低,不过围绕城市化的辩论很激烈。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应继续发展大城市还是中小城镇。这方面或可参考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台湾人口约80%住在大小城市,这些城市35%集中在以台北为中心的方圆30公里内,另有25%集中在台南与屏东司,其余的40%则散布其中。  台湾地区有三个行政层级。第一层级是省和“直辖市”,第二层级是县和省辖市,第三层级是乡镇和县辖市。由于省已经虚级化,第一层级和第
期刊
中国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奠定了自己的关键地位,迅速地登上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宝座。我们正在见证经济实力的天平向东方倾斜。  这一金融界的变化最终将使快速发展的中国成为垒球的门户,就像当今伦敦被认为是跨国公司进入欧洲市场的自然入口。  香港已经成为了位居世界前三名的金融中心,中国的国务院正在努力将上海在2020年之前打造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和港口。  上海很有潜力成为中国大陆的一个金融中心。人们普遍预计,
期刊
此次金融危机后,全能银行的模式宣告终结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在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中,全能银行的模式不仅生存了下来,并且有发展壮大的势头。  尽管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有人呼吁重新实施格拉斯 斯蒂格尔法案,但实际上,几乎没有银行家支持把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离开来。沃尔克于今年2月提出了将自营交易与商业银行业务分离的“沃尔克规则”,这被人们看做是新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但是由于存在一些豁免条件
期刊
最近,有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在各种渠道广为传播,说欧洲和北美地区的各国政府及其央行,将停止执行刺激就业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那些政府刺激计划的批评者认为,当前困扰着北大西洋两岸的高失业率并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因此那些试图通过扩大需求总量来缓解就业形势的政策自然也是缘木求鱼了。  请让我首先说明,结构性失业确实存在,而且是极其危险的。当那些在其他情况下本该愉快、健康且努力工作的劳动者,因缺
期刊
金融危机后,几乎所有人认为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政府也一再强调经济转型、调结构的重要性。国内外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应更多地依靠内需,尤其是居民消费来实现可持续增长。  最近,关于中国经济的讨论常常集中在经济增长会不会在年底快速下滑到8%甚至8%以下,这算不算“二次探底”,房地产调控是过紧还是立松等方面。  经济增长在巨量刺激之后,在国际经济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回归到8%左右的增速,已属难得。现在
期刊
近日我去了华盛顿财政部。我们往往被视为对华府有影响力人士,但我在PIMCO(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超过35年,这还是第一次正式到访华府。我倒有点觉得自己是现代版的詹姆斯史都华(Jangles Stewart),只不过这次是比尔格罗斯,而不是某位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去[译注:詹姆斯,史都华曾主演1939年的美国电影《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Mr.Smith Goes to Washington)],但带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