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教材中地理伦理道德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23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人类的活动对地理环境造成的种种负面影响,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如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森林遭毁、生物物种锐减、水资源短、气温升高、自然灾害频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以往所走过的历程,总结过去依赖无限制地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发展经济,以及“先污染,后治理”所带来的严重教训。胡锦涛总书记及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出当前应“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把可持续发展观引向了深处。这也为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有时代意义的课题:在地理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建立正确的人地伦理道德观?
  
  一、新教材地理伦理道德的内涵
  
  1.人口伦理道德
  “人口爆炸”是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世界的人口已达60亿之多,我国的人口也近13亿。在人类农业文明演变的进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是很缓慢的,所以我国传统上把“多子多福”、“儿孙满堂”、“传宗接代”等作为正常的伦理道德理念自古沿袭下来。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迅速;二次大战后,世界人口更是迅猛增长,人口问题已成为影响未来人类生存质量及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所以,传统的人口伦理道德已有悖于当今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需求。人口的无序增长,带来了各种负面影响,压迫着我们未来的生存空间,影响着当今世界各地的居民及未来人类的生活与生存的质量。鉴此,我们应建立起新的人口伦理道德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少生优生,这是时代赋予地理教育责无旁贷的义务。
  2.环境伦理道德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是建设者,也是破坏者。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加强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力量,同时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也使得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日益加剧。如工业“三废”的排放、农药化肥污染、光化学烟雾、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赤潮、荒漠化……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我们应在地理教育中大力宣传:破坏环境是损人不利己的不道德的行为。如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将大量污染物运至发展中国家,转嫁污染,祸害当地居民,这更是极不道德的行为。所以,在新教材地理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他们懂得运用各种法规和环境伦理道德,向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丑恶行为作斗争,做坚强的环境卫士。
  3.资源伦理道德
  自然资源是大自然恩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世世代代得以生存与繁衍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它为人类构筑的资源系统又是十分脆弱的,一旦这个资源系统被破坏,它的恢复将十分困难。如果我们不具备良好的资源伦理道德观念,不注意合理、适度、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必将导致资源系统的破坏,使资源枯竭,使人类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源破坏现象层出不穷,已成为一大公害。在20世纪80年代青海淘金热的过程中,每采得1两黄金就付出了损失5两黄金的代价;无数的小煤窑,使国家的矿山遭受了严重的破坏;80年代以来,我国土地沙漠化以年均增长2 10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新中国诞生以来,由于围湖垦田,不仅使洞庭湖等大湖面积日趋缩小,更有500多个湖泊从地图上消失,全国湖泊总面积缩小了1.86万平方千米……所有这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破坏矿产资源,损害水资源,浪费非可再生资源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都应受到谴责。从地理教育的角度看建立新的资源伦理道德观念,有助于我们合理利用资源,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4.生态伦理道德
  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的急剧膨胀等,使全球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态赤字,我们不得不向全社会呼吁,以努力建立起以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生态伦理道德观。首先要进行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使人们懂得破坏生态,本质上是对人类生存权利的侵犯与剥夺的反人道主义的行为。同时,要使每个人都懂得人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自然界中一切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独立的,其生存权利、存在价值应受到人类的尊重和保护。另外,我们应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协调共处,建立起和谐的伙伴关系,自觉地同一切破坏生态的行为作斗争;构建新的生态伦理道德,最终以道德的力量调节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建立地理伦理道德的必要性
  
  1.建立地理伦理道德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传统伦理道德观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必须不断地延伸、拓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阶段,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城市化进程已明显加快,随着各项法律、法规的陆续制订与出台,我国正从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逐步过渡之中,“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新观念渐渐深入人心。放眼世界,整个世界在社会发展中,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城市问题、交通问题、贫困失业问题、毒品问题、恐怖主义等等这些问题,已成为令各国人民寝食难安的心腹之患,要想得到解决,有必要建立起一个得到全世界认可的地理伦理道德。
  2.建立地理伦理道德是现代文明的呼唤
  人类文明的发展已进入了“经济全球化”阶段,它对人们的道德伦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文明需要我们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与现代的科技精神进行融合、统一。建立现代地理伦理道德观,有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睦共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
  3.良好的地理伦理道德是爱国的具体体现
  我国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及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爱祖国位居其首,而热爱祖国是有具体内涵的。我们不能相信那些有随意破坏耕地、滥伐森林、毁坏草原、猎杀珍稀动物、浪费水资源、肆意破坏环境、野蛮开采矿产等行为的人,可以成为祖国的环境卫士;我们也不能相信那些有践踏城市文明,不守交通规则,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野蛮施工、肆意向周围环境排放污染物等行为的人,称得上是爱家乡、爱祖国的建设者。所以,建立地理伦理道德,使公民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新的行为规范,以促进整个民族的素质不断提高,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4.建立地理伦理道德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某些部门或个人由于缺乏地理伦理道德修养,急功近利,竭泽而渔。他们只顾眼前的利益,片面地强调开发并获取经济效益,不惜以砸掉子孙后代的饭碗为代价,使我国大量的资源被浪费与破坏,导致许多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建立起完美的地理伦理道德,制止与约束那些在经济开发中损人利己、祸及后代的不道德的行为,以保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三、新教材地理伦理道德教育渗透于地理教学的可行性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同时又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显然,对学生进行地理伦理道德的教育,是我们每位地理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地理教学是实施公民道德的理想阵地。
  1.寓地理伦理道德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课堂是教师塑造学生灵魂的工厂。对学生进行地理伦理道德教育,课堂教学是关键。地理教师除应加强自身道德素质的修养外,在教学中还应不失时机地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人口伦理道德、环境伦理道德、资源伦理道德及生态伦理道德的教育;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地理伦理道德观。
  2.寓地理伦理道德教育于课外活动之中
  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它能让学生更紧密地实践地理。对学生进行地理伦理道德教育,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阵地,组织多种多样的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利用校园网举办人口、环境、资源、生态等专题讲座,充分利用知识竞赛、图片展览、录像开展地理伦理道德教育,可以达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效果。
  3.寓地理伦理道德教育于社会实践之中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在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新旧道德观念的碰撞、多种道德行为的表现等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都具有深刻的影响。为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借以了解乡情、国情,认识自然,同时,使学生感悟到人口爆炸、资源破坏、环境恶化、生态危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引起他们的深刻思索,从而形成新的地理伦理道德观。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皮肤康洗液中7种活性成分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0 nm(芍药苷)、327 nm(
在目前的教学形势下,学生任务重、压力大,比较多的学生对学习缺少兴趣,只是盲目被动地学习来应付高考。英语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没有很好的语言环境,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充满了功利性、应试性,力求得高分,而不求能力的提高,仅把英语学习看作背单词、记句型、寻知识点的过程,课堂氛围压抑,往往是教师讲得“声嘶力竭”,学生却是“鸦雀无声”,一节课下来,收效甚微。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停止“注入式”、“一言堂”的教学方式
本课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取RCT设计,以中老年Ⅰ、Ⅱ期膝OA患者为研究对象,用两种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的手法作为干预方法,从疼痛多向性评价、膝关节功能、生存质量、X线征象等
目的:建立喉咽清颗粒等5种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采用平皿倾注法和薄膜过滤法对喉咽清颗粒等5种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
目的:通过观察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患者治疗前后纯音测听及鼓室导抗图的变化,验证中药通气聪耳丸的临床疗效,探讨该药治疗OME的机理并为该药的推广
目的:对市售健儿清解液的质量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11个生产单位的50批健儿清解液样品,采用HPLC法测定5-羟甲基糠醛、糠醛、苯甲酸、苯甲醛等4种成分的含量;采用GC法测定乙
英语写作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其训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笔头交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写作不仅要求单词拼写正确,用词得当,句子符合语法规范,而且要求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紧凑连贯,上下文之间逻辑思维严密,中心思想突出。它是一种愿望,一种积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创造。我们应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导向,在吸收传统写作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写作教学模
反馈一词,源于交际。在交际中才需要反馈,而英语正是为交际的需要而设的一门课程。英语课堂中,充满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际,也就充满了各式的反馈。其中,能起到主导、引领作用的反馈就是教师对学生发出的信息的反馈。它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学的情况,从而调节教与学的进程。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情绪不稳定,容易出错。因此,在低年级教学实践中,需要传递更多的有效反馈,对此一定要把握学习内容的不
摘要: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感情和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感情,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本文在此谈谈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情感环境,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健词: 英语 课堂 情感 教学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在教育实践中,师生间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教师就教得愉快而尽力,学生就学得轻松而起劲。相反,若师生间缺
从心理学角度看,在学习过程中,凡能引起兴趣、激起情绪的事物易产生良好的识记。我们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对此产生过论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之”就是兴趣。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而这种愉快的情绪又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师来说,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利用兴趣进行教学,如何利用兴趣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成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