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重视转化“学困生”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一是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一是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以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而面向“全体学生”的难点是正确对待“学困生”,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本文就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谈谈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转化;“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99
  一、中学生的“学困生”群体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一是由于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影响智力的发挥;不同学科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能力欠缺,因此使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二是由于学生的家庭(单亲家庭)、社会生活和学习环境、条件均不一样,使得同一个班级或年级的学生在品德、身体、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三是先天素质(包括智商)的差别,使得中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差生”。本文探讨的是教学问题,仅从学习的角度着眼,因为他们在学习上存在困难,就让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吧。如果以通常的“三分法“把学生群体分为优、中、差三种情况,那么“学困生”在中学生中(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大致占总数的20%。所以,根据“学困生”的成因,寻找转化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式、促使其转化并培养其自主学习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学困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不良表现
  1. 思想上对实验不重视,认为做实验只是“好玩”,轻松轻松,由于目的不明确,课堂上乱哄哄,注意力不集中,对实验现象不细致观察,不认真分析,写实验报告应付了事,达不到预定要求。
  2. 心理紧张,怕动手做实验。“学困生”由于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好,经常挨教师的批评指责,在实验课中往往表现出怕动手,惟恐不成功又要挨骂,或由于平时动手少,对实验仪器不熟悉,不会使用,存在着一种恐惧和自卑心理。因此,在分组实验时往往不敢动手、不敢操作,让优生做,自己甘愿当助手或观众。
  3. 操作不规范。“学困生”由于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实验课上对教师的实验操作指导和要求进行讲解时,往往不专心听,不认真记,摇头晃脑,一知半解。一进实验室就到处乱动乱摸,不遵守实验室有关规定,因此在让他们独自操作时就不知从何下手,又自以为是,不虚心请教,因此就不按规定程序乱做一通:用手拿药品、用手拿砝码、块状物品直接加进容器、药品取用后不立即盖好瓶盖、试管加热后不等到冷却就用凉水冲洗等,既严重影响实验效果,又容易损坏仪器和浪费药品。
  4. 卫生习惯差。实验过程中乱倒废液、废物,用过的药品、材料、仪器乱摆乱放,实验桌上污渍斑斑,用过的仪器不及时清洗干净,不及时放回原处,影响使用等。
  三、实验教学中转化“学困生”之我见
  1. 端正动机,明确目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强烈的动机是人们对事物采取积极态度的动力。造成“学困生”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转化“学困生”,首先要使他们的学习态度达到转变。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目的、过程的讲解,让他们明白“实验”对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科学态度和动手操作能力中的好处,对自己今天和明天的学习与工作有什么用处;同时可举一些演示实验中的例子,如在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但容易忽略“放热”“有黑色固体产生”。为了使学生能够观察并注意到所有现象,开始时,让学生看一看铁丝是银白色的,集气瓶内有少量水,摸一摸集气瓶外壁是凉的。燃烧后,让学生再看一看集气瓶内有什么,用手摸一摸集气瓶外壁,不难使他们观察到“放热,有黑色固体生成”。然后,让“学困生”总结性地说出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对比实验前和实验后的不同,引起他们进一步思考。在观察、描述简单实验现象的过程中,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对比、思考,训练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观察能力,从而达到激发他们学习愿望、端正学习动机的目的。
  2. 利用趣味实验,创设“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觉性。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厌学是“学困生”的一个基本特点。要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动力,所以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喜爱实验课,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3. “学困生”是学科成绩差,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潜能并不差,实验教学应给他们培养和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要创设宽松和谐的实验教育环境,关键是要建立师生互相信任的平等关系。首先是教师要信任学生、爱护和尊重学生,遇事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在实验前启发学生,鼓励他们,解除其“怕动手”心理和怕失败的顾虑。其二是强化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化训练。实验课具有极强的科学性、程序性,因此操作必须规范化,克服随意性,这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为此,教师无论是演示还是分组实验,事前均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熟悉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准备仪器药品(材料),把实验先做一遍,然后根据实际确定重难点,提出注意事项,对实验步骤、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学生实验前都要特别提醒,将实验的基本操作训练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从严要求,一丝不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巡回检查辅导中要特别重视对“学困生”的检查指导,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总之,化学实验是“转化学困生”促进其自主学习的催化剂。化学实验构建了弹性的、充分考虑“学困生”特点的自主学习平台: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家庭实验、课外实验及探究实验等,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化学实验的开放性、情境性、参与性、体验性为“学困生”的转化构建了平等、民主、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实验教学中通过交互作用形成学习共同体: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尊重学生的差异,善待学生的错误,发现学生的智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炬,铸就学生价值与信念的追求,找回学生学习成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其他文献
植物力学的研究已经由宏观层次逐渐深入到分子和细胞层次,细胞层次力学行为的研究是将生物力学在宏观与微观两层面研究有机结合的纽带,只有深入到微观层次,才能从根本上弄清植物
论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高低频组合式级联多电平逆变器,重点分析了低频单元与高频补偿单元的组合方式,并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拟合的自适应SHEPWM多电平控制策略。详细分析了高低频组合式级联逆变器的工作原理,低频单元采用组合方波方法输出系统的有功功率,高频单元进行高频补偿,以获得高质量的输出波形。在次基础上进行了仿真研究,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为进一步提高系统输出电压波形质量,低频单元引入了多电平SHEPWM
针对实际工程中大量的水工结构特点,本文将地面凸起及其类似的坝体结构抽象成含有圆孔的三角形凸起问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研究了近场情况下含圆孔的三角形凸起地形
泡沫金属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工程材料,以其低密度、高比强度和比硬度以及良好的吸能、隔音、绝热、抗腐蚀性能,在各种军用和民用的工程结构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填
移动电子设备在使用中经常发生失手跌落或其他冲击载荷作用,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电子封装中的焊锡接点成为最容易发生破坏的部位,研究焊锡接点在跌落/冲击作用下的力学行为成为移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开关设备(GIs)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问世,具有可靠性高,结构紧凑,运行维护简便等优点,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GIS设备数量的增加缺陷也时有发现,之前“GIS设备免维修”的观点也被打破,其中局部放电是GIS设备最常见的缺陷之一。目前应用于GIS设备局部放电检测的方法主要有超高频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和SF6气体分解产物分析法等,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与不足。超声波检测法
发电机和起动机是汽车电器的两个关键设备。近年来,随着用于提高乘客舒适、方便和安全的设备广泛应用,汽车电负载快速增长。目前还被广泛使用的14伏爪极同步发电机输出的功率和效率(约50%)比较低,难以满足未来汽车对高效、高输出功率发电系统的需求;采用直流电动机作为起动机在机械换向方面也存在诸多技术瓶颈。若采用42伏电气系统,其输出功率和效率会大幅提高;采用异步电机作为起动/发电系统还具有其他突出优点,如
高精密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无法避免的要面对隔振的问题,隔振性能的优劣决定着仪器性能的发挥。所以,能够提供良好工作环境的隔振系统是人们不断追求的,尤其是在航天这类精密
直流无刷电动机调速系统具有时变、非线性、强耦合等特征。传统的控制策略虽然算法简单、快速性好、控制精度高,但在被控对象数学模型不确定或为非线性时,通常较难满足系统要求的静、动态性能指标。基于人工智能的控制方法,具有无需依赖控制对象精确的数学模型和能够抑制时变、参数扰动等因素对系统影响的特性,因此将人工智能控制方法与传统控制策略相结合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本文着重研究了直流无刷电动机智能控制,对转矩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