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NA干扰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rg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0月2日,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授予了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RNA interference, RNAi)。
  获奖的2位科学家都是年轻有为,法尔生于1959年,198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现在是美国斯坦福大学遗传学和病理学教授。1960年出生的梅洛,1990年获得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目前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教授。1998年,两位教授和其他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共同发表论文宣布,他们发现了RNA具有可以干扰基因的机制。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说,法尔和梅洛获奖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这一机制为控制基因信息提供了基础性的依据。公报指出,RNAi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疗法。那么究竟RNAi是什么呢?下面就做一简单介绍。
  
  1 研究历史
  
  科学家们最早在植物和脉孢菌中发现了双链RNA(double-stranded DNA, dsRNA)诱导的RNA沉默现象。1995年,在线虫中进行反义RNA(antisense RNA)阻断par-1基因表达实验时,还用正义RNA(sense RNA)做了一个对照试验,结果却观察到反义和正义RNA都阻断了该基因的表达,都具有很高的基因沉默活性。1998年,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通过实验阐明了这一反常现象:将反义RNA和正义RNA同时注射到秀丽隐杆线虫比单独注射反义RNA诱导基因沉默的效率高10倍。由此推断,dsRNA触发了高效的基因沉默机制并极大降低了靶mRNA水平,这一现象就是RNAi。随后,RNAi现象被广泛地发现于真菌、拟南芥、水螅、涡虫、锥虫、斑马鱼等大多数真核生物中。这种存在揭示了RNAi很可能是出现于生命进化的早期阶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RNAi的机制被逐步阐明,同时作为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中的有力工具,RNAi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2002年,RNAi入选美国《科学》评选的年度十大科学成就,更加令人吃惊和兴奋的是,4年以后的今天,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就因此获得2006年诺贝尔医学奖。从科学发现到获奖还不足10年的时间,这在诺贝尔奖历史上非常罕见。这也足见RNAi在医学领域的开创性意义和极大的应用前景。
  
  2 RNAi现象
  
  根据“中心法则”知道: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给信使RNA,再通过“翻译”合成蛋白质。如果把dsRNA导入细胞,会被一种dsRNA特异的核酸内切酶Dicer识别,切割成21~23个核苷酸长的小RNA片段(small interfering RNAs,siRNAs),siRNAs又在酶的作用下被解开变成单链,并和某些蛋白形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和那些与siRNAs互补的mRNA结合。一方面使mRNA被RNA酶裂解,另一方面以siRNAs作为引物,以mRNA为模板,在RNA合成的聚合酶作用下合成出mRNA的互补链。结果mRNA也变成了dsRNA,它在Dicer酶的作用下也被裂解成siRNAs。这些新生成的siRNAs继续上述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链式反应,使特定的基因表达被阻止,即基因“沉默”,产生RNAi现象。
  
  3 RNAi的运用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科学家开始对基因功能的研究,因为只有明晰具体基因的功能才能对复杂的生命现象进行全面的解释,而基因功能的研究方法一直是研究工作的拦路虎。RNAi主要通过在转录后水平阻断基因的表达,使特定基因的RNA破坏,导致蛋白质无法合成,出现“基因沉默”。这样,通过关闭基因的表达,当某一特定基因被“沉默”后,其功能便反向的体现出来了。通过在一段时间内对一个基因RNA信号的抑制,研究者可以深入研究基因功能,进而开始描绘支配从细胞形态到信号系统的遗传网络。在发现RNAi后,极大地缩短人类对人类基因功能的认识时间。
  但RNAi激起科学家们研究热情的原因不止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而且可以利用这种技术获得使致病基因失活的新型基因药物,而基因药物一直是生物技术界追逐的金杯。由于RNAi是针对转录后阶段的基因沉默,相对于传统基因治疗对基因水平上的敲除,整个流程设计更简便,且作用迅速,效果明显,为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其总体思路是通过加强关键基因的RNAi机制,控制疾病中出现异常的蛋白合成进程或外源致病核酸的复制及表达。动物实验已证明,可以通过RNAi的方法使导致血胆固醇升高的基因“沉默”。针对一些对人类健康严重危害的核酸病毒,如SARS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通过RNAi的方法设计核酸药物就比较方便。哈佛大学血液研究中心通过RNAi技术使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质Fas受体沉默,成功地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模型中预防了肝衰竭和肝纤维化。试验结果发现未接受RNAi治疗的小鼠有40%在3 d内死亡,而40只接受RNAi治疗的小鼠有33只活了下来,10 d后研究人员检查这些小鼠的肝脏,发现完全正常。
  正如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在评价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的研究成果时说:“他们的发现能解释许多令人困惑、相互矛盾的实验观察结果,并揭示了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自然机制。这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RNAi的确有太多值得研究的领域和值得期待的发现,我们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世界新形势、新格局下提出的新型国际合作形式。使用语料库对文本进行分析的方法已被普遍使用于语篇分析中,通过语料库的分析,如对词频、关键词等,使研究更具有科学性。本文以西方媒体对于中国“一带一路”的报道为语料,运用语料库软件剖析西方各国媒体的态度,观点,从而发现当前国际局势的变化。  关键词:一带一路 西方媒体 批判性话语分析 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生物技术实践”考查的知识点需要大量记忆,注意与生活联系,学会应用是关键,对微生物的考查频率较高。对考查的规律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复习和解题效率。  1 考查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例1】 (2013·全国课标卷Ⅰ)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习题:  (1) 制作泡菜是,所用盐水煮沸,其目的是  。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鹽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 。  (2) 泡菜
实验题一直都是近几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之一,而且所占分值比重也很大。这种情况既出现在全国卷也出现在自主命题省市卷,实验题无疑成了学生们学习的重中之重。在本文中笔者就200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的考查类型进行简单的归类分析,期望对考生们能有所帮助。    1 考查教材实验分析类型    高中生物教材中包含着必做和选做的多种实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已经做过且深思熟虑过的经典实验。它们是生物学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氧到底来自水,还是来自二氧化碳”这个问题,得到了氧气全部来自于水的结论。时至今日,这一实验仍被众多命题者所引用,但由于命题时往往只局限于光合作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考生思维能力和其他生物知识(如呼吸、水解和蒸腾等)的综合考查。为综合检测考生对同位素标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解反应和蒸腾作用等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生物“细胞的类型和结构”一节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从分子水平认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和功能,从微观上理解细胞是活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观点,同时为下面学习细胞的其他结构和功能及物质跨膜运输打下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高中生命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通过学习生物学家探索构建细胞膜结构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生物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摘要: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主力军,高校青年教师承担着培育大学生的重担,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责任,他们的发展关乎高校未来的发展和建设。由于步入职场不久,他们面临着人际交往、职业压力等多重困境,其职业幸福感的高低不容忽视,值得我们重点关注。为此,从ERG需要理论当中人的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三个方面出发,挖掘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深层因素,努力寻求有利于提高高校青年教师职
2015年江苏省生物高考中一道与“细胞内分泌蛋白的合成场所”有关的试题,虽然试题难度不大,但是考生的作答情况却不是很好。究其原因,可能与有些教师在教学上存在一定误区,从而导致知识讲授不当有关。  1 原題及答案  图1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有 (填序号)。  (2) 若该细胞为人的浆细胞,细胞内抗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有 (填序号),合
1 与生物学科有关的国际新闻  1.1 首次成功逆转细胞分裂过程,有望获得治愈癌症的新方法  2006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医学研究基金会的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将细胞分裂的过程加以逆转,这一突破性成果有可能最终使人类获得治愈癌症及其他多种疾病的有效办法。   1.2 第一号染色体基因测序图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画上句号  英美科学家于2006年5月18日公布了人类第一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图,该染色体是人类“生
摘 要 尝试以HPS教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的教学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以“融合遗传”理论、“遗传因子”理论的历史变迁为主线,以“假设—演绎”法为组织学习材料的框架,以建构主义心理学作为选择学习经验、设置问题的依据。  关键词 HPS教学理论 分离定律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理论依据  教学理论:HPS教学理论强调将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引
摘要以“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1课时为例,通过问题串,自制教具和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尿的形成,同时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渗透批判性和逆向等科学思维,关注热点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尿的形成 教学设计 科学思维 社会责任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新课标提出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包括帮助学生树立生命观,培养学生采用科学思